第296章:攻克阿拉木圖
字數:5171 加入書籤
第二支隊進入哈薩克境內,裝甲車也包括雪橇式的拖曳的裝甲車作為兵力輸送的運輸車輛是可以攜帶的,但是在作戰中不能使用,還要妥善隱蔽。考慮到阿拉木圖已經被哥薩克人占領,免不了攻堅作戰,所以攜帶了四門重炮,其中兩門120迫擊炮,兩門120榴彈炮。
考慮到哥薩克騎兵的彪悍,此次作戰情況複雜,也很艱難,因此,吳佩孚堅持要親臨前線指揮。趙三本再三勸阻也是無效,因此趙三本說道:“吳老想親臨前線我是理解的,其實我何嚐不想到第一線看看?可大帥的軍令我不敢違背。我就在塔城給吳老遮掩吧!吳老到前線可不要離開指揮車隊,警衛部隊也不要輕易地派出去。您要是有什麽閃失我可是擔不起責任的,吳老也要為我著想啊!”
張作霖禁止趙三本離開塔城,趙三本不敢違令,但是對吳佩孚就沒有那麽嚴格了,所以趙三本也就沒有過分的阻攔。趙三本兼任著總政訓官的職務,是有權利阻止吳佩孚的。
兵貴神速,第二天,11月28日特別縱隊第二支隊就出發了,總指揮部的警衛營組成了一個指揮車隊,保護著吳佩孚隨隊出征。用於高寒地區的保溫車,成了吳佩孚舒適的交通工具,也兼做他的指揮車。
塔城到伊犁是1000裏(500公裏)的路程,在西北地區,這個距離算是近鄰了。在中國的境內當然是大搖大擺的行軍啦,軍情緊急,他們用了兩個白天就到了伊犁。東北駐新疆的聯絡官常經武親自赴伊犁安排大軍過境的事務。
伊犁到阿拉木圖又是1000裏,都是平原,道路寬闊。但這是出了國境,在外國的土地上行軍了,因此改為夜間行軍。
雖然雪很大,天氣尚可,沒有耽擱行程。東北軍處處加著小心,隨時防備著,擔心被彪悍的哥薩克騎兵偷襲。
部隊到了哈薩克,偵察小隊都遠遠地派出。綜合情報、空軍和地麵的偵察,敵情更加明確了。
敵情是:鐵木辛哥的第6騎兵師的師部留在了阿拉木圖城,第65騎兵團追擊托洛茨基已經越過了阿克鬥卡,就是巴爾喀什湖東側的通道處。第6騎兵師隻有64、65兩個騎兵團,第64團在巴爾喀什湖以北被擊潰了,逃得不知去向。所以第6騎兵師就剩師部和第65騎兵團了。阿拉木圖城及其周邊地區空虛了,機會難得呀。
吳佩孚命令部隊日夜兼程,快速前進,目標是突擊阿拉木圖城。第618騎兵團和一個炮兵連、一個工兵連被留下來原地隱蔽,地點在塔爾迪庫爾幹以南。他們的任務是阻擊回援的哥薩克第65騎兵團。
吳佩孚親臨前線還是有好處的,決策迅速。
時間已經是新的一年了,1932年的1月3日早晨,第二支隊的主力到達了阿拉木圖城。根據地圖和偵察的情況,吳佩孚決定部隊原地休息四個小時,隱蔽裝甲車,吃飯睡覺。午飯後部隊徒步出發,清理阿拉木圖城的外圍,從東、南、北三麵包圍阿拉木圖,放開西麵,就是所謂的圍三缺一。吳佩孚命令部隊要猛打猛衝,力爭在天黑之前清理外圍,完成對城市的合圍。同時命令空軍和第618團加強對哥薩克65團的偵察,嚴密監視他們的動向。
如果第65團回援的速度快,則分兵配合618團對付敵65團,這就成了“圍城打援”的態勢了。如果敵65團回援速度慢,則有可能先擊潰第6師的師部。
現在東北軍的戰場態勢極佳。
敵第6師的師部隻有不足3000人,並且其中包括大量的非戰鬥人員,其城外不過是警戒偵察小部隊,完全沒有防禦的能力。所以東北軍沒有費力氣,在晚飯前就對阿拉木圖城完成了合圍。在阿拉木圖城戰場,東北軍的主力就是第617裝甲團,但是他們現在就是步兵,沒有裝甲車。配合他們的是616炮兵團的第三營(步兵炮),和特別攜帶來的四門重炮。此外就是支隊直屬部隊了,像樣的部隊有一個突擊營,一個不完整的工兵營。再就是指揮部的警衛營,和支隊的警衛連了,警衛部隊是看家的,一般不能參加作戰。
完成合圍之後,在工兵的配合下,開始設立防禦陣地,重要的地段,拉鐵絲網、埋地雷、挖陷馬坑,以防禦敵軍騎兵的反突擊。攻城戰計劃明日一早打響。現在已經是寒冷的冬季了,大地封凍,挖戰壕十分吃了。再困難也要挖,這是為了作戰,對付騎兵可是不能輕敵,於是鋼釺大錘一起上。由於挖掘過於困難,陷馬坑就算了,多埋地雷給予補救。
這支部隊的到來,阿拉木圖城突然被圍,讓鐵木辛哥感到意外。此時他才知道第64團被擊潰是有原因的。他以為這是托洛茨基看家的主力部隊,領袖人物手中有點特別的力量也不足為奇。可是現在城外的部隊有多少?裝備如何?他一概不知道。第65騎兵團出擊之前對於巴爾喀什地區也是有偵察的,當時沒發現什麽,這支部隊是從哪裏冒出來的呢?
他下令出動小部隊偵察試探,也都被打回來了。他當然也會急令第65騎兵團迅速回兵救援,可是第65團遠在600公裏以外,就算日夜不停的急行軍,24小時之內也回不來。這可如何是好?他有點亂了方寸。但是無論如何也要堅持一下,還沒有開打怎麽知道勝敗呢?
鐵木辛哥命令非戰鬥人員都編成戰鬥部隊,拿起武器。警衛不要說啦,工兵、輜重,甚至做飯的夥夫都配發槍支。通信、醫務都是女兵,給他們武器隻能自衛,也上不了戰場啊?他還動員城裏的居民,選擇精壯,幫助挖工事,協助城防。
阿拉木圖原來是中國的城市,邊疆的重鎮,當然是有城牆的,但是那個圍城很小,隻是現在城市的一個局部,其城牆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在焦慮不安中一夜過去了,1月4日一早,攻城的炮聲就打響了。鐵木辛哥更是嚇了一跳,“重炮!”托派居然有重炮!(斯大林把他們叫托派)那炮彈從天而降像公牛的吼叫聲,嗚嗚的響,落地爆炸,則驚天動地,地麵上就是一個大坑。防禦工事不堪一擊,大部分很快就被炸毀了。聽聲音好像重炮不多,多數還是步兵炮。
東北軍帶來四門重炮,現在開炮的是兩門120迫擊炮。榴彈炮暫時還沒使用。
哥薩克人是騎兵,就沒有打過陣地戰,修工事的本事稀鬆得很。這可如何是好?65團的回援部隊出發幾個小時了,600公裏,就是飛也飛不過來呀!
炮擊過後就是步兵進攻,掩護步兵的是82迫擊炮、擲彈筒、輕重機槍,還有沒露頭的榴彈發射器,那是關鍵的時候才會使用的。東北軍的地麵進攻已經脫離了人海戰術的方式,都是分組的散兵線。在軍號的號令之下,跳躍前進,現在是聽不到“烏拉”的呼喊聲的。
鐵木辛哥舉著望遠鏡觀察,他知道遇到了硬茬子,百十人(一個連)的進攻隊伍分散在戰場上,看不到幾個人影。可是對方的機槍、迫擊炮壓製了防禦的火力。這是什麽進攻隊形?他看不懂,不知道。是啊,現在歐洲各個國家的軍隊,出擊的時候都是集團衝鋒。也許他會感慨托洛茨基深藏不露吧。
還有,這幾天不斷的有飛機臨空,隻是很客氣,沒有空襲。今天又是兩架飛機在天上不停地兜圈子。他認為,這應該是托派的。
終於“烏拉!”的喊聲出來了,東北軍的先鋒已經登上了城防的第一道防線,蘇俄的兵還沒打上幾槍就短兵相接了。進攻者、防守者都開始投擲手榴彈,可是更多的,成群的榴彈打進了蘇軍的戰壕,那是連發的榴彈發射器,此時大顯神威,它打得遠,打得準,目標就是一片火海。
蘇軍步槍上刺刀,騎兵抽出了馬刀準備白刃戰。可是跳上來的進攻者有兩三成手裏拿的是兩米七的長槍,像中世紀的武士一樣,其他的士兵以長槍為核心,長短配合,形成拚殺的小組,威猛無比。在喊殺聲中蘇軍被趕出了戰壕,向後退去。
東北軍輕而易舉占領了第一道防線。
“分散!注意防炮!”占領了敵陣地的一線指揮員大聲的命令著。
與此同時,東北軍的火炮開始炮擊第二道防線。
看到這麽犀利的進攻,鐵木辛哥的心理防線崩潰了,他知道阿拉木圖城已經守不住了,該考慮撤退了。何況騎兵打防禦戰這本身就先天不足。但是這個決心也不好下,因為他的第65團還在快速地向阿拉木圖前進。他們怎麽辦?能衝出托派的阻擊嗎?可是如果自己不撤退,他的師部將被殲滅於此地。還是先突圍,65團的事情等突出去以後再說吧。第6騎兵師是常勝軍,還是頭一次敗得這麽慘。
他下達了命令:部隊向西邊收縮,且戰且退,戰馬車輛都準備就緒。上午11點,鐵木辛哥下達了突圍的命令,有限的騎兵保護著車隊向西方撤退了。
敵軍的動向,空軍飛行員都能及時地向指揮部報告。因此,吳佩孚對敵軍的行動了如指掌。
能不能追擊?
吳佩孚認為應該追擊,但是,要有限度。第一,東北軍的作戰目的是幫托洛茨基,不是消滅多少敵軍。第二,步兵對騎兵有天然的弱勢,敵軍雖少,可是騎兵強悍。讓他們來個反突擊,造成損失劃不來。從人數上說,東北軍目前隻有一個團的生力軍,不足兩千人,比逃跑的第6師師部的人數還要少。逃跑的哥薩克人有不少的非戰鬥人員,但是少說也有1000騎兵吧,他們打陣地戰不行,可野戰就不一定了。以步兵追擊騎兵,占不到多大的便宜,稍有頭腦的都不會這麽幹。第三,東部還有一個第65騎兵團,很快就能過來,也是很難對付的,現在要全力以赴對付它,不能分心。
因此,哥薩克人一撤退,吳佩孚就指揮著部隊進城,迅速地清理城區。暫時沒有追擊的動作,窮寇莫追嘛。直到城區清理完畢,才派出一個營,帶著一個炮兵連向西追擊,限令他們最多追擊10個小時,然後速速撤回。
敵軍早就跑遠了,什麽也沒追到。這種追擊也就是做做樣子。吳佩孚的重點在設立防線上,防備的就是敵65團。
東北軍攻克阿拉木圖城,隻是暫短的進城清理敵軍,收繳敵軍遺留的物資,然後就撤出來了。這是保密的需要,東北軍的身份不宜暴露出來,城市的居民並不清楚這幫部隊屬於那一部分。
可就是這麽短暫的時間,卻收獲頗豐。敵軍慌忙逃走,軍需輜重都丟掉了。意外的是,哥薩克人瘋狂地掠奪民間財產,糧食、布匹、甚至有的金銀、盧布也沒有帶走。由此可見,他們逃跑之匆忙。如果有得力的騎兵,或者能夠開上裝甲車去追擊,還不知道能繳獲多少呢。這幫哥薩克人真是強盜啊!(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