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朝鮮還是打起來了

字數:5054   加入書籤

A+A-




    中日間互相宣戰,雖然日本人還沒有公開宣稱截斷中國的海上交通,限製戰略物資進入中國,但是海路運輸顯然不再安全,中國沿海的各大港口貨運量銳減,而中緬印鐵路運輸和長江航運開始繁忙起來。這也算預料之中吧。

    作為鐵路水路交接點的宜賓,則分外的繁華起來,並且在兩江交匯的三地迅猛地擴張。到處都是工地,都在建設,凡是能蓋房子的地方都利用起來。一個小鎮正在逐漸演變為一個大都市。

    江邊的官方公共碼頭就有大小十幾個,綿延20裏。各個運輸公司的自有碼頭也比比皆是。這些碼頭都要有鐵路專用線,要有倉庫,也要有各種各樣的裝卸設備,還會雇傭很多裝卸工人,這個年代裏,大部分的貨物裝卸還要靠人背肩扛。

    “物流”絕對是一門科學,管理的好與壞直接影響運輸的效率和質量。但是這個年代裏的確很落後,還沒有人想到要組織物流公司,至於集裝箱之類的絕對沒有。現在的辦法還是最原始的“押運”,就是專人跟著貨物走,一路的照看。比如貨物從鐵路運到了宜賓,押運員就要趕緊找倉庫卸貨臨時存儲,然後聯係水運的船隻,組織裝船,如此等等。

    中緬印鐵路是一條國際線路,英國人的鐵路管理無疑是這個年代裏比較先進的,因此這條鐵路也就融合了英國和中國的管理技術,也算是管理學科的國際交流吧。

    ......

    中國對日宣戰是5月1日,可是東北軍的破交戰還是早了幾天,當然這個時候也沒人追究這個細節,雙方進入了戰爭狀態,也沒地方說理去。

    這些天日本人可是憤怒得要抓狂了,日本國的商船接二連三地被擊沉於南洋海域,短短十幾天裏就有二十多艘貨運船隻葬身於大海。是誰幹的?不知道,也沒人發聲明說為此事負責。但是也用不著猜,就是中國人,就是東北軍!

    日本國的資源就靠海運,如果斷了海上運輸,日本國的經濟就隻有等死了。

    氣急敗壞的日本人當然想抓住凶手,可是在茫茫的大海上到哪裏去找?比大海撈針還難。

    比如一艘潛艇停機懸停於大海某處水麵下十米,它的潛望鏡、換氣口、通信天線都可以露出水麵,監視著四周。誰能發現它?它沒有開機就沒有噪音,聲呐也發現不了它。如果有船隻接近,潛艇可以收回潛望鏡等水麵設備,其他的船隻(比如軍艦)就是從潛艇上方通過也不知道水下有一艘潛艇啊!

    隻要潛艇加小心,不去攻擊多艘船隻的船隊,幾乎是絕對安全的。東海艦隊的第二潛艇分隊就在相對狹小的東海、黃海活動,此地的日本艦船極多,可誰又能發現潛艇呢?

    企圖尋找潛艇是徒勞的,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用軍艦為商船護航,並且不能隻用一艘軍艦,至少要兩艘。這要用多少軍艦才能保護所有的日本商船?護航的費用是多少?這無形中增加了海外貿易的成本,日本國的經濟能承受嗎?

    此外,東北的空軍還是時不時的繼續轟炸日本的九州島,這種轟炸已經常態化了,日本人很難對付。空襲都是短時間的,突然出現,投彈後就撤離了。東北軍的飛機速度快,日本人的飛機來不及反應,也追不上。總不能常態的保持大批戰鬥機在空中巡邏吧,東北的飛機什麽時候來?空襲那個城市?誰也不知道,更沒有規律。即便偶然碰到,日本的戰鬥機根本就不是對手,東北軍的機關炮射程遠,威力大,日軍隻有吃虧的份。

    日本人總是出去欺負別人的心態也該扭轉一下了。中國人也是可以打到日本國本土的。

    ......

    朝鮮終於打破了平靜,爆發了戰爭。

    用張作相的話來說:相關的各方都想打,這個仗早晚要打起來!

    朝鮮的南北兩方都想統一朝鮮。蘇俄想利用朝鮮分散東北軍的兵力,減輕北方的壓力,甚至想:如果有機會可以威脅到東北的腹地,哪怕增加一個談判的籌碼也是好的。日本人就不要說了,他們在千方百計的尋找機會重返朝鮮,重返大陸。

    北韓政府在東北當局的勸誡之下,忍耐了一段時間,終於還是忍不住了。

    其實這裏麵還有美國人的影子。美國在皮島有個軍事基地,那是東北軍租借給他們的。皮島就在鴨綠江口,在北韓的家門口,距離鐵山半島隻有窄窄的10裏寬的海峽(5公裏),太近了。

    美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也總在尋找機會增加對北韓的影響,他們也想把自己的勢力滲透到朝鮮。因此,這些年來他們與韓國政府關係火熱,美國的援助也是源源不斷地進入韓國。現在韓國的後台依然是東北,距離這麽近,又有深厚的曆史淵源,中國這個大老板是躲不開的。可現在美國人隱約成為了二老板,影響越來越大,美國人財大氣粗嘛。

    美國人希望什麽?當然希望他們的影響力遍及朝鮮半島,占據此地,對於中國、日本國都有牽製的作用。於是,美國人就會慫恿北韓統一朝鮮半島。

    5月10日下了一整天的雨,黃昏時分,北韓國防軍的第二、第三軍出動了四個師、兩個旅的兵力,共6萬多人冒雨進入出發地域隱蔽。韓國國防部長金佐鎮給他們的命令是:“前進!堅決、幹淨、徹底地消滅南朝鮮人民軍,摧毀獨裁的偽政府!收複南方的國土,統一全朝鮮!為了祖國的統一,英勇前進!”

    為了這次進攻,北韓調動了160門各種口徑的火炮,和100多輛坦克和裝甲車,還有160多架戰機。他們的對手南朝鮮人民軍有11個師約15萬部隊,也有坦克有重炮還有空軍。但是南朝鮮的這些部隊是分布在全國各地的,並不是都在南北分界線上。他們也沒有做好戰爭的準備,邊境線上的警戒非常鬆懈。

    也許狼來了喊得太多了,當狼真的來了的時候,駐守在分界線上的南朝鮮部隊居然有部分處於休假的狀態,他們有的進城閑逛去了,有的幹脆回家幫助家裏幹農活去了。

    1932年5月11日淩晨5點,在朝鮮的南北分界線上,在陰沉的天色中,突然之間,炮聲轟鳴。從西海岸的開城到東海岸的舊邑裏,北韓軍分東西兩個戰場開戰了。北韓國防軍的炮火如疾風暴雨一般向預定目標實施打擊,雙方對峙的太久了,對方有什麽工事,都很清楚,這一下南朝鮮的人民軍可就被動了。

    戰爭是誰發動的?誰打的第一槍?第一炮?這事情說不清楚,雙方都會互相指責對手開了第一槍,發動了戰爭。

    客觀地說是北韓開了第一槍,發動了戰爭!但他們不會承認的。北韓的李承晚可是很清楚,後台老板東北軍是不支持韓國發動統一戰爭的。去年9月北韓駐奉天的聯絡官李範氏就曾經為此求見張作相,東北軍當時就表明了態度,勸告北韓要等待,保持朝鮮半島的和平穩定。李承晚認為,東北軍考慮的是中國東北的利益,不是韓國的利益。因此,北韓在麵對東北軍當局時定然說謊,他們會強調是南朝鮮發動了戰爭,北韓不過是應戰而已。但是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因為自衛有自衛的打法,北韓一直朝南進攻,那就不是自衛了,而是要統一朝鮮,這不是發動戰爭是什麽?

    西線是主要戰線(就是漢城附近),北韓國防軍第二軍第33師的一個團在己方炮火的掩護下直撲開城,他們僅用了二十來分鍾就衝進了城裏。守備開城的是南朝鮮人民軍主力部隊第一師的一個團,戰鬥打響時,這個團處於休假狀態,有一半的人放了假,結果是一觸即潰。幾乎沒有經過激烈的戰鬥北韓軍就占領了開城。

    南北分界線(就是三八線)距離漢城不足百裏,清晨又很寂靜,隆隆的炮聲在漢城清晰可聞。住在漢城的蘇聯公使卡裏莫夫在睡夢中被炮火驚醒,他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戰爭終於爆發了!”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迅速上報到蘇俄的外交部(現在叫外交委員會)和遠東集團軍。他雖然是國家的大使,對國家的外交部負責,實際上第一責任單位還是遠東軍方。

    卡裏莫夫知道:戰爭是肯定要爆發的,被一條北緯38度線無理的分割開來的一個民族是無法容忍國家長期分裂的。南北兩個政府互不承認,都說對方是偽政府,自己才是代表朝鮮的唯一合法政府。他們相互謾罵、挑釁、攻擊,仇恨的種子早已埋下,隻看那嫩芽何時拱出地麵,這一天終於來了。

    ......

    北韓的軍事力量怎麽樣?

    他們的陸軍第一軍是歸東北軍指揮的,軍長孫鶴喜少將就是東北軍派來的軍官,並且團長以上,包括政訓官都是東北軍的軍官。第一軍駐地是清津和新義州。這支部隊的前身是東北軍組建的義勇軍,北韓政府是指揮不了的。

    -第二、第三軍是北韓建國時的老部隊,也是主力,都是兩師兩旅的建製,每個軍三萬五千人。去年他們又組建了第四軍,也是兩師兩旅,但是這支新部隊的戰鬥力不強,還不能當主力部隊使用。

    這四個軍(包括第一軍)總人數十四萬。此外還有四個團的地方部隊。

    北韓的海軍有兩個艦隊,分別在它的東西海岸,但是這兩個艦隊幾乎全部是東北生產的快艇,魚雷艇是主力。

    他們的空軍原來有兩個航空隊,建製與東北軍相同,總數有160架飛機。去年他們又組建了第三航空隊,編製相同,尚在訓練之中,戰鬥力稍差。

    這陸海空三軍總數約17萬人,對於北韓的人口來說還沒有超出合理的範圍,可也算偏多了。

    北韓國防軍的裝備以前就是靠東北軍,因此裝備水平略低於東北軍的標準。現在他們靠上了美國這個二老板,裝備上也就鳥槍換炮了,裝備水平要高於東北軍了。

    南朝鮮的人民軍也是陸海空俱全。陸軍有11個師約十五萬人,人數上與北韓相當。空軍稍弱,有一個航空隊100多架飛機,海軍隻有少量的艦艇,幾乎等於沒有。原因是蘇俄在遠東也僅僅有一個內河艦隊,當然也就沒有能力幫他們啦。

    南北的軍事力量對比,北韓略占優勢。但是曆來戰爭的變數就太多,誰勝誰負還真是不好說。(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