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尷尬的戰場

字數:4855   加入書籤

A+A-




    中國對日宣戰,日本國也必然對中國宣戰,這是對等的,為此,日本國政府於5月2日同樣發布公告,對中華民國宣戰。

    中日兩國宣戰,西方國家怎麽看?

    作為國家,這種事情一般都不能明顯地支持誰,反對誰,至多站在中間立場上說幾句“維護和平”的廢話。但是他們的傾向性肯定是有的,最明顯的當屬法國。日本的艦隊到了法屬殖民地的家門口了嘛,他們本能的就要警惕日本人。日軍占領海南島的時候,法國的艦隊就出動了,雖然沒有打仗可也是劍拔弩張的,因此法國人肯定站在中國的一邊。他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加強與桂係李宗仁的聯係,互相協助,互相支持。這種支持就反映在軍火援助和軍事的交流上要比從前密切的多,法國還向桂係的部隊派出了軍事觀察員。

    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它的位置就在廣東省沿海地區,英國人當然會感到日軍的威脅。不管怎麽說,英國人現在名義上是西方國家的老大。到現在為止,日本國的經濟還離不開以英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的支持,比如大量的廢鋼貿易是日本國鋼鐵業的主要原料,日本人暫時還不敢惹他。可英國人心理能爽快嗎?

    美國殖民地菲律賓隔的也不遠,日本人開始向南洋進軍的勢頭還是明顯的,菲律賓可是緊鄰著台灣。因此,美國人也是充滿了警惕。

    荷蘭當然更緊張了,他的力量最弱小嘛,可是日本國需要的資源都在荷蘭人的控製之下。現在日本人到了南洋的邊沿,他們能不害怕嗎?

    還有一點,中日之間宣戰,日本人就有充分的理由控製對華貿易中的戰略物資。“戰略物資”很難界定,就算糧食、布匹、藥品也是戰略物資,什麽貨物都可以冠以戰略物資的名義禁止貿易。這樣一來,中國這個大市場的海上交通就等於中斷了。盡管有中緬印鐵路,可中國的大市場都在沿海地區,對於沿海,海運還是便捷的。於是西方國家將普遍遭受損失,利益就是國家立場的根據,他們的態度也就比較傾向於中國。

    結果是日本國更加孤立了。

    ......

    對於日軍入侵廣東省東北軍鞭長莫及,沒辦法出兵,那麽南京的國軍呢?他們就不能出兵嗎?

    按說國軍出兵還有個好處,那就是借機消滅異己,吞並小軍閥。曆史上紅軍長征的時候,南京的中央軍去貴州不就是這麽幹的嗎?順手收拾了王家烈。此時的“中央”也未必不想這麽幹,但是受到製約的條件也不少。

    首先在“中央”內部蔣介石還沒有完全搞定,目前的國民黨還是兩派合作的局麵,蔣介石還沒有實現獨裁。對於國民黨來說,他們要平定各派係搞一黨獨裁,也就是所謂的“安內”。而對於蔣介石來說他首要的還是先搞定國民黨,讓他在黨內獨裁。那麽廣東的日軍與黨內的粵係(代表人物是汪精衛)這兩者比較起來,那個更重要呢?當然是黨內更重要,否則不是為他人作嫁衣裳嗎?這就是南京對廣東的抗戰不能全力以赴的根本原因。抗日還是要抗的,內鬥更不能放手。

    這是國民黨內部的原因了,那麽外部呢?也不是那麽順手,廣東之地似乎就是個燙手的山芋。與廣東省相鄰的有廣西、湖南、江西、福建四個省,這幾個省的政治局麵都很複雜,很難下手。陳濟棠能夠長期的在廣東搞獨立也是與這個環境有關。

    廣西和湖南南部是桂係的地盤,這就不要說了,中央軍肯定進不去的。要是中央軍去了,內戰就開打,還能抗日嗎?湖南中北部還有個唐生智,他的勢力也不小。

    江西境內與湖南的交界處是羅霄山,說羅霄山很多人不清楚,但是羅霄山裏有個重要的山峰名叫“井岡山”,這可就大名鼎鼎了。其實井岡山就是個山頭,是個局部,被稱作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地盤是個很大的範圍,似乎應該叫“羅霄山革命根據地”才更合適一點。算是個誤會吧。

    紅軍和共產黨的勢力絕不僅僅在“井岡山”那一個局部,事實上橫跨湘贛閩三省,遍及江西的中南部,都是紅軍的天下。要不國民黨反複圍剿多年也不能奏效呢?

    江西就是這個局麵,國民黨軍曆來在這裏就駐紮有重兵,但他們不是抗日的,是用來“剿匪”的。

    這樣說來,就剩下福建了。福建就是個窮山溝,在亂世中,越窮的地方就越亂,福建就是這個狀態,全省亂成一鍋粥。好地方不多,也就是沿海的幾個大海港。這種環境下,中央軍派進去,是平定地方呢還是抗日呢?

    說到福建的亂局就不能不說一下福建特有的“民軍”。福建的民軍曆史久遠,產生於太平天國之亂的年間。在清末民初,“民軍”一詞是指反清民間武裝,但福建的民軍沒有“反清”這個成分,就是民間武裝。在清末“長毛之亂”的時候,各省開始出現團練軍隊,如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都是團練。福建的民軍就起始於這個年代,就是這種團練。這種武裝像軍隊,也像民間的地主私人武裝,有時候還像土匪,總之就是個四不像。從清末到民國,這幾十年中,福建基本上就被大大小小的民軍控製了,中央政府的權威沒有了,隻剩下個名義。民軍的名號也多如牛毛,大股幾十家,小股不計其數。

    曆史上第19陸軍在“一二八抗戰”之後退出上海,就去了福建,他們在福建建立了省政府,開始鎮壓這些民軍。從此以後,福建的民軍才漸漸的消亡了。

    由以上情況可知,此時的19陸軍還在上海,福建依然是眾多民軍的天下。曆史上留名的大股就有30多家,排名第一的司令大概叫盧興邦。

    如果曆史沒有變化,再過幾個月,19陸軍就要去福建了,民軍也就到了曆史的盡頭。

    順便說一下,此時的福建也有紅軍,當然也是井岡山根據地的。所以說當年的井岡山根據地的確很大,絕不是一兩個山頭。19陸軍去福建的名號就是“剿匪”,剿來剿去的就跟共產黨和談了,後來還成立了一個“中華共和國”,與紅軍關係友好。此是後話,我們就不說了。

    廣西、湖南、江西、福建這些地方,哪個地方能讓中央軍開進去抗日呢?還真是不好選擇。他們能不能像東北軍那樣對桂係給予物資的支持呢?不用分析,那是絕無可能的。

    因此,南京方麵最好的辦法還是等下去,等待變化。

    另一方麵,這種亂局之下,日本鬼子也是無從下口。更何況還有個廣西的桂係軍隊頂在日軍的側後方呢?日本鬼子恐怕也不敢北進。

    ......

    這種尷尬的局麵其實不光是出現在廣東的抗日前線,東北軍在北方對蘇俄的戰場也同樣如此。就拿西國來說,東北軍不想打大規模的戰鬥,求的就是軍事存在。隻要我東北軍實實在在的存在於西伯利亞大草原,這就足夠了。蘇俄的東部就被分離開來,那早晚是中國的菜,什麽時候吃都有理。

    蘇俄倒是想把東北軍趕走,可地域太大了,要出多少兵才能控製這一地區呢?十萬二十萬太少,見不到人影,100萬也不多。這裏幾乎是不毛之地,一年當中有半年時間人類無法戶外活動。100萬軍隊開進去了,到了秋季,還要把這100軍隊退回來,這成了什麽?遊行嗎?

    再者說,蘇俄就那麽輕鬆?想派兵就派兵嗎?托洛茨基在哈薩克打出了反獨裁的旗號。對於斯大林來說,托洛茨基比東北軍更危險!東北軍隻是要遠東的土地。就算打敗了,斯大林依然是蘇俄的偉大領袖,蘇俄依然是偉大的國家。可要是敗於托洛茨基之手,蘇俄依然是偉大的,可斯大林就成了階下囚,就要被流放到邊遠的集中營裏去了。那個更重要?

    所以現在對於斯大林來說,反托派是第一位的。他在策劃著如何收複哈薩克,如何趕走托洛茨基,這比趕走東北軍更重要。

    因此,今年進入四月以來,西國的戰鬥開打了,但是蘇俄一方有氣無力的,似乎在應付差事。東邊的遠東集團軍好像沒有動靜,根本就不想打!

    那就搞生產吧,西國的人也要吃飯、國家要運作、要養軍隊,沒有生產怎麽行?比較便捷的就是林場、礦場,其實靠南部地區也是可以耕種的,就是深翻土地之法。選擇生長期短的農作物,同樣有不錯的收成。但是搞生產第一要考慮安全,要靠近南部,便於守衛,萬一守不住了,也要便於逃跑。戰爭中的損失是難免的,隻要搞生產,還是會有收獲。一個國家總要有稅收嘛,否則,國家如何存在下去。

    對於東北軍還有一個問題:什麽時候收回黑龍江省的中長鐵路?把老毛子趕出去!對此,張作霖說:“咱們不急!這不是什麽大事,不要拿這個事刺激老毛子。咱們的黑龍江越平穩越好,不要鬧出事端。至於經濟利益嘛,倒是可以想辦法。咱們的黑龍江政府要照章辦事啊!對於老毛子,該收的稅一分不能少,偷稅漏稅的就要罰,曆史的欠賬也要收,違章的工廠店鋪就罰沒。比如,超出保留地範圍的,一律沒收。這一條我就能收他三四成的工廠店鋪。特別是哈爾濱城裏,老毛子占的地多一半都沒有依據,咱們照章辦事,一律沒收。”

    “還有蘇俄的駐軍,按照條約的條款核實,多一個兵也不行,咱不打他,讓他們自己撤回去。還有什麽艦隊,不能進入鬆花江,也讓他們自己後撤。”

    其實現在的中長鐵路已經沒有多少運輸業務了,蕭條的很。東北當局再把經濟的緊箍咒給他們戴上,他們自己就要停業跑路了。

    東北軍對老毛子為什麽這麽客氣?這還不是為了大局。抗日戰爭一天不結束,都要以抗日為大業,不能生出枝節,影響大局。

    比如,蘇俄的遠東集團軍還有十多萬人(沒計算擴軍,他們是可以擴軍的),即便沒有了西部的軍火補充,彈藥總能自己生產吧,此前他們並沒有打大仗,彈藥還是充足的,真的打起來也能生出不少的事端。對於即將消亡的這股力量,何必逼迫他們鋌而走險呢?(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