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軍事同盟
字數:4501 加入書籤
人民軍戰機27架再次來到錦江口的海域,其中有三架中型的轟炸機。可是北韓在全州前線也有戰地機場,運輸隊遇到了空襲,他們也是全員出動,遺憾的是飛機不多,隻有18架,他們全部起飛來保護他們的運輸隊了。
南朝鮮的機群有三架轟炸機,這可就成了問題。轟炸機的成本太高,一般是不敢打空戰的。可是已經到了戰場,兩軍相遇了,撤退人家也會追擊的。沒辦法,就要分出部分戰鬥機來保護它。這樣一來,雙方成了勢均力敵的局麵。一場空中混戰就在錦江口展開了。
人民軍的飛機是來打運輸隊的,戰鬥機也掛上了炸彈。現在要空戰了,隻好胡亂的拋棄了炸彈,輕裝上陣參加空中格鬥。
其實這裏有個技術問題,那就是通信。戰場在南方,這附近還有人民軍的機場和戰機。如果通信暢通,後方知道前方的情況,就會派出更多的飛機來支援。那麽這一仗就打贏了。可是作為通信技術關鍵的原材料:單晶矽,是掌握在東北軍的手中的,蘇俄人很難得到,南朝鮮的通信技術當然就會落後。於是他們後方的指揮者不了解前方的情況,還以為這二十幾架飛機空襲北韓運輸隊會大獲全勝呢!
空中的機槍聲不斷,飛機是一架又一架的往下掉,大家的飛機性能都差不多,戰果基本上是一比一。雪白的傘花在空中開放。戰場是沿海地區,飛行員落在陸地上也要碰運氣,看看在地麵上遇到的是南朝鮮的遊擊隊呢?還是北韓的國防軍,如果降落到海上,生存的希望就更加渺茫了。
那三架人民軍的轟炸機已經處於戰場,到處都是同樣的危險局麵,如果逃跑被敵機追擊更危險。橫豎都一樣,那就轟炸吧。它們強行飛到船隊的上空就開始投彈。彈倉門一打開,成群的炸彈就落下來。轟炸機的轟炸動作是追求一個覆蓋的效果,三架中型轟炸機也能帶個五六噸的炸彈了。這一批炸彈就飛向了水麵的船隻。
這個運輸船隊不小,有五十多艘民間的木船。他們不是軍人,當然就不懂得需要疏散開來防空,還是很密集的集中在一起。轟炸機在匆忙間投彈,準確度不高,並且是急於把炸彈傾瀉一空,以便輕裝對付空戰。因此,很多炸彈就投在了大海裏,讓多數的船隻逃過了一劫。即便如此,也有十幾艘木船中彈。小木船不是戰艦,一枚炸彈就能讓它解體,船隻附近的爆炸掀起的巨浪也能把船掀翻。有的船當即沉沒了,有的燃起了大火。更有倒黴的,震動引爆了船上的炮彈,彈藥的殉爆讓木船屍骨無存。雖然保住了三十多條船,但運輸隊的損失很嚴重。
雙方戰機的航空機槍中彈藥打得差不多了,空戰也就結束了,雙方各自撤出戰鬥返航。這一戰墜落的飛機有十幾架,雙方各有七八架,是真正的兩敗俱傷。說起來北韓的損失更大,因為他們飛機少,並且難於補充,安全返航的隻有11架。在短時間內,他們在全州前線就隻能有這11架飛機了。並且,這11架飛機中有負傷的,能不能再次起飛參戰都很難說。
船隻和貨物暫時安全了,也隻能是暫時的。因為人民軍的飛機還會來。軍火輜重登岸後還要麵對陸地上的遊擊隊,能不能安全運送到前線部隊的手中還是個未知數。
卡裏莫夫有一句話說的對:北韓的後勤物資來得太晚了,糧食彈藥再充足也無法挽救北韓的敗局。北韓軍真正是強弩之末了。即便現在想撤退恐怕也撤不回去了,有遊擊隊的騷擾,有南朝鮮人民軍的圍追堵截,數百公裏的路程安全退回談何容易?
東北軍沒有參與北韓運輸線的護航,也沒有派出運輸船隻。如果東北軍參與進來,遼寧號就不能巡航了,要長期滯留於南朝鮮的西海岸。那麽東海的安全誰來保衛?那裏也是忙碌的航線。如果遭遇損失怎麽算?比如日本艦隊進來擊沉了我們的貨運商船,北韓能賠償嗎?如果遼寧號航母不來,由其他的艦隊,比如渤海艦隊來為北韓運輸隊護航,那就會遭到南朝鮮空軍的攻擊,有作戰就會有犧牲。如果東北的商船參與運輸,那麽今天遭受損失的就是中國的商船和船員,這筆賬怎麽算?中國的損失是應該的嗎?
為了中國的利益在海外作戰有損失,有犧牲,那是應該付出的,中國人也是勇敢的,能夠勇於麵對。可是北韓為了他們的私利,不切實際地發動統一戰爭,中國人憑什麽替他們擔負損失和犧牲呢?北韓發動這場戰爭完全沒有意義!誰的錯誤誰自己承擔,中國的財產和人命沒有那麽不值錢!中國強大也好,不強大也罷,都不能是別人手中的槍,不能讓人當槍使!
所以說張作相拒絕朝鮮有關海上運輸的要求是對的,是符合中國利益的。北韓自己惹事自己就要有本事擺平,沒那個本事就要檢討一下當初為什麽要惹事!
......
9月21日,中法在河內會談,議題就是中法建立軍事同盟。中方出席的人物是李宗仁和顧維鈞,他們不是代表中國,僅僅代表桂係和東北這兩個地方軍閥的勢力,中國的中央政府都不知道這件事,事後能不能取得中央政府的認可也很難說。法國一方是法屬印度支那的總督德古,他也是法國的一個局部,但是他能與法國政府溝通。雙方都是有實力的,有政權也有軍隊,這就是簽約的基礎。
總督德古能來到河內就是得到了法軍在廣西的軍事觀察員的報告,他已經知道了事由梗概。日本人入侵廣東已經讓法國人坐臥不安了,能夠與中國的一派勢力聯盟是他求之不得的好事。所以他才能從數百裏之外趕過來。
法國本土有數萬裏之遙,遠東一旦出現危機,法國的國內是指望不上的。中國雖然是個弱國(西方人還這麽認為),但是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像桂係、東北軍都是強有力的地方勢力,若是結成同盟則可以借助不小的力量。這是他們最看重的。
顧維鈞說道:“我們兩家聯盟對付的是共同的敵人日本國,軍事聯盟就需要在我們雙方之間出動互相支援的軍隊。軍隊進入對方的領地這就需要互相信任了,我們雙方都要保證不謀求對方的領土和勢力範圍,尊重對方的政權,不侵犯對方。這是首要的,也是聯盟最根本的基礎。為此我們中國一方可以保證:我們尊重法屬印度支那的領地,絕不謀求你們的一寸土地。我們需要知道,法國一方能夠遵守嗎?”
法國曆來在謀求向中國的廣西、雲南擴張,這是事實。但是危機就在眼前,為了抵抗日本國的入侵,他們急需幫手,現在什麽都顧不上了,做這個保證是絕對沒問題的。至於後悔不後悔那時以後的事情。這就是利益所然。
因此德古說道:“尊敬的李先生、顧先生,這是沒問題的,我法國方麵可以保證,絕不侵占中國的一寸土地,願我們雙方永遠友好下去。”
這是個原則,卻輕鬆解決了,下麵就是出動軍隊和提供軍火了。廣西可以說戰爭已經開始了,十萬火急地需要援軍,並且是多多益善。
對這個問題法國人還心存顧慮,他們還依稀希望著日本人不敢對法國開戰,因此就不願意刺激日本人。也就是說,他們不希望讓日本人知道法國出兵幫助了中國,畢竟法國與日本國沒有宣戰嘛。對此李宗仁是理解的,他也有準備,他提議法國方麵派出北圻(就是河內地區)本地人的部隊,也就是法國人的仆從軍。這些軍隊也是正規軍,越南人還是很好的兵源,很能打仗的,又是法國人訓練的部隊,起碼比西南的那些軍閥部隊強,所差的是裝備不好,法國人不會很好地裝備仆從軍的。他們到了廣西,換上中國的軍裝,那完全是廣西兵的樣子,語言都是相通的。問題就是能出動多少部隊了。
北圻的這種軍隊大約有五六萬人,談判的結果是出動三萬人,相當於桂軍的三個師9個團的樣子,中國方麵當然要求是精兵、主力,不能用雜牌地方軍對付。李宗仁要求法國對出征的部隊完善裝備,總不能步槍都配不齊吧?
這也是對等的,就是說,將來法國需要桂係的援軍,那麽桂係也要支援三萬部隊。
李宗仁還要求法國出動炮兵,最好是重炮,一個重炮團即可。炮兵在後方,傷亡的大小不說,起碼不會與日軍麵對麵,這就照顧了法國人的顧慮。兩家軍事合作,這點要求法國人是不能拒絕的,否則還是軍事同盟嗎?
法國的炮兵厲害,自從拿破侖時代起就是這樣。拿破侖是大炮兵主義的首創者。廣西沒有重炮,這能極大地增強桂係的炮兵力量。此外法國人還答應派出一批炮兵教官,訓練桂軍的炮兵,桂軍太缺乏炮兵了,合格的炮兵很少。
軍火方麵是沒問題的,隻要法國保證供應即可,廣西不差錢。但是雙方約定,援軍的軍火各自供給,就是法國援軍的軍火法國負責。這是對等的,將來桂係援助越南的時候也是同樣規模,同樣條件。
由於利益的驅使雙方談判很順利,應法國人的要求,所簽訂的條約是秘密的,也就是不能讓日本人知道。這是法國人的幻想,其實用不了多久,日本人就會對法國開戰的。
條件談妥,東北方麵找來了菲律賓的美國人作為條約的見證人,參與簽字。這也很方便,美國人的軍艦從菲律賓到越南一兩天就能到達。美國人的軍艦,日本人還是不敢攔截的。
南朝鮮的戰場上北韓軍越來越不利,漏洞百出,他們真的急了,李承晚緊急約見薑全我。
有什麽事呢?且聽下回分解。
---355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