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入朝參戰
字數:5313 加入書籤
北韓的國防軍在全州、大丘一線啃不動了,碰的頭破血流。後勤運輸又是那麽艱難,好不容易開辟一條海上通道,現在被南朝鮮人給盯上了,眼見得也要報廢。到了現在北韓的大小官員們知道前景不妙了,他們想到了要設法收拾殘局。還行,知道撞了南牆要回頭,比曆史上的那個大胖強了不少。
北韓新組建的第四軍原來是不準備動用的,北韓把第四軍當做看家的部隊。可是兩個月前,由於後勤運輸的壓力,迫使他們動用了第四軍一半的兵力南下去打擊南朝鮮的遊擊隊了。現在隻剩下一師一旅的兵力在平壤和元山一線守衛著自己的老家,這個兵力太單薄了。為此,北韓政府又緊急地招募兵員,組建了一個師,以補充第四軍的兵力不足。所以平壤附近的第四軍現在擁有兩個師和一個旅。
到了今天,李承晚真的想到了北韓第一軍。可是當初已經與東北方麵把話都說絕了,第一軍在東北軍的手中。被逼無奈的李承晚隻好找來薑全我(東北的聯絡官)商議,或者說是哀求了。
李承晚說道:“薑聯絡官,目前朝鮮的局麵你們也知道,我就不說了。我大韓民國的確兵力不足啊。第一軍歸東北軍指揮,我們並不反悔。可是現在第一軍在我韓國的最北部邊界上,能不能向南調動呢?最好能調到三八線,這樣我們的第四軍就可以向南推進一些,使得戰場態勢有所改觀呀!”
南方如何作戰他沒有說,韓國政府是不是改變了戰略他也沒有說。也許他感覺到了,東北軍自立於朝鮮戰爭之外,認為戰爭是南北朝鮮兩家的事,與東北無關。他覺得說多了沒用。可是,如果第一軍進駐到三八線,事實上等於把東北軍拖入了戰爭。因為局部的戰火已經到了三八線,第一軍到了那裏就等於進入了戰鬥,如果第一軍作戰失利,東北軍能不介入進來嗎?
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形勢,可韓國政府的意圖沒有變:還是要把中國人拖進來,為他們的失誤埋單。
薑全我是很機靈的,不會上這個當。他說道:“李總統,關於第一軍如何調動,權利在東北軍的大帥府,目前第一軍歸中國誌願軍統帥,因此實際的指揮者是吳佩孚將軍。我會把貴國的要求向東北軍政府轉達,如何執行自然有人來決定。”
薑全我的報告到了大帥府,張作霖召集會議研究對策。
張作相說道:“雖然我們不同意北韓開戰打一場戰爭,但是北韓的地位是我東北的屏障,北韓亡國是絕對不能容許的,這個底線要保。目前的形勢下,北韓已經有了生存的危機。因此我們該出手了。”
張學良說道:“自朝鮮爆發戰爭以來,蘇俄人一直沒有公開的參戰。現在的形勢很微妙,蘇俄人如果突然出手,形勢必將大逆轉。因此可以說,朝鮮的形勢到了十分危機的時刻了。因此,我也主張誌願軍該動作了,並且動作要快,迅速完成整體戰場的兵力分布。”
榮臻說道:“大帥,我也同意誌願軍立即出動。我們誌願軍目前還欠缺空軍和炮兵,海軍方麵也需要配合。炮兵方麵現在有了誌120炮兵團,但是朝鮮戰場明顯的是東西兩麵,兩個戰場,所以我建議從我們的第一炮兵師再調出一個團加強誌願軍的炮兵。空六軍已經按計劃組建了兩個師,現在也可以調一個師過去。海軍方麵的情況是:在東海岸,我們的清津租借地有一個快艇編隊。在西海岸我建議調動渤海艦隊過來。這樣一來,朝鮮北部的防禦就比較完整了。”
張作霖:“既然大家都這麽看,誌願軍入朝鮮的事就定下來吧。不過呢,我尋思著還是讓薑全我征詢一下他們那個李總統的意見,盡量還是合法進入。但是如果韓國拒絕,或者故意拖延,我們就不要管他了。咱們國家的利益可不能聽任他李承晚的擺布。”
會議對朝鮮戰場做了比較詳盡的安排,形成文件由總參謀部下達給誌願軍司令部,同時命令誌願軍司令部做出具體的兵力部署,上報總參謀部批準執行。
誌願軍開始行動了。
吳佩孚接到命令找來了趙三本,吳佩孚問道:“三本,你可有腹稿?”
趙三本笑答:“我肚子裏這點貨不敢在吳老麵前賣弄。”
吳佩孚:“行了,咱們之間不必客氣,有什麽就直說。”
趙三本:“好,我就敲敲邊鼓,提幾點,主要的還要靠吳老。第一點,雖然咱們的誌願軍不保密,韓國人也知道,這就是進入朝鮮作戰的部隊。但是我們能不能合法進入朝鮮還要看薑全我的外交努力,不管朝鮮政府的態度如何,外國軍隊進入他們的國家,心理總不會痛快。所以我們做起來還要盡量的柔和一些,讓他們有點麵子,不要過分的刺激。因此,我的想法是先調動韓國第一軍,占據一些必要的位置。第一軍的原防地有三處:清津、江界和新義州。第一軍走了,我們第一批入朝鮮的部隊就填補空白進入這三地,這有點像換防,對韓國人來說,要緩和一些。第二點,韓國第一軍進駐的地點,我建議是平壤周圍。首先,我東北軍曾經允諾保衛平壤,這是兌現諾言。其次,用韓國的部隊守衛他們的國都,朝鮮族人有親切感,完全可以接受。在他們的感覺中那就是他們自己的部隊。”
注:第一軍的官兵有很大一部分是東北籍的朝鮮族,算雙重國籍吧。
吳佩孚:“對,你想的周到,是這個道理。那麽具體調動那支部隊呢?”
趙三本:“這就要靠吳老了,您給個大框子,我來完善。我們還有時間,不知道薑全我那邊的外交怎麽樣了?”
吳佩孚笑著說道:“我先說一下,不合適的我們在商議。”
吳佩孚對兵力的安排是:
第一軍的編製類似於東北軍,也是兩師兩旅的部隊。他們拿出一個第21師進駐東海岸的元山,元山與平壤在同一緯度線上。第一軍其餘的部隊都進駐平壤的外圍,野戰部隊不要進入平壤市內。並指令他們向南部署兵力的最南端就是沙裏院,不準超越這個範圍。沙裏院是平壤南部50公裏處的交通要道。
誌四旅進駐清津。這個位置北鄰蘇俄的海參崴地區,按說也很重要,但是在中國境內的吉林、黑龍江已經集結了第四軍和第二軍的主力部隊,並且有空六軍和第一炮兵師的配合。一旦情況有變,這兩支部隊是用來攻擊海參崴地區的。因此,東北軍在這個位置的兵力很強。一個旅進駐清津就足夠了。
誌一師、誌二師、誌六旅進駐新義州。誌六旅是誌願軍的輜重部隊,他們需要在新義州建立後勤司令部,開始規劃調用鐵路、公路的各種設施,還要部署防空陣地,建立與空軍和各個部隊的聯係。要做的工作很多,所以是第一批需要進入朝鮮的部隊。誌一師和誌二師是誌願軍的主力部隊了,新義州等於是他們的出發地。貫通朝鮮的鐵路大動脈的北端就是新義州,這兩個師可以通過鐵路快速運動。
誌三師進駐江界,這個位置既可以支援東線,也可以支援西線,因此它等於是戰略預備隊。
還剩下沒有動的就是誌五旅、誌120炮兵團、誌121炮兵團,還有誌願軍的航空兵。誌五旅等於是這些特殊兵種的警衛部隊。這些部隊暫時不過江是避免刺激北韓政府。他們停留在安東,有直通的鐵路,一旦需要,運動起來也是很快的。
這個部隊調動的安排要上報到東北軍的總參謀部,然後就可以執行了。
誌願軍的航空兵有一個第四大隊,他們是晉綏軍的一個航空大隊,現在按照東北軍的編製,他們有24架飛機加上兩架指揮用的飛機,當然飛機上都安裝了通信設備。這個大隊的機型很普通,並不顯眼,所以他們已經出動了,進入朝鮮的領空開始適應性的飛行,順便執行偵察任務。在平壤和元山的第一軍駐地也在修建機場,建成後,他們就可以進駐平壤、元山執行任務了。
誌願軍飛機上的標誌都沿用東北軍使用的圓形五色軍徽。
......
薑全我再次求見李承晚,他對李承晚說:“李總統,我東北軍政府已經決定出動第一軍,他們將進駐平壤元山一線執行保衛的任務。”
李承晚急不可耐地說道:“隻是平壤嗎?不能再向南一些,應該到三八線嘛,那裏最需要保衛。”
薑全我:“對不起,我得到的指令就是這個,不會有錯的。此外,東北軍政府指令我詢問貴國政府:為了韓國的安全與穩定,也是為了我中國的安全,我中國誌願軍現在應該進入朝鮮準備為保衛韓國政權而戰了。我奉命征詢貴國政府的意見。”
李承晚:“這......”
他不知道說什麽好了,從朝鮮目前的局勢來說,情況不妙,但李承晚還沒有感到生存的危機。中國在東北組建誌願軍他是知道的,這不是什麽秘密,都是報紙上公開報道的。此前他一直盼望著中國人能過來,當然他的希望是中國人幫他統一朝鮮,幫他打贏這場戰爭。現在中國人真的要來了,他又拿捏起來。畢竟他的大韓民國也是一個主權國家,他國的軍隊也不能說進來就進來,他也要權衡利弊。
於是他說道:“事關重大,此事需要我們的國會批準。所以我不能現在就答複貴方。”
薑全我:“應該的,但是我方政府說了,朝鮮的局麵很危險,此事拖延不得。另外,我方認為,我國誌願軍擔當著兩重責任:既要保衛韓國政權,也要保衛中國的安全。從這方麵說也是拖延不得。我方政府的意見,希望有個時間的限製,李總統,10天可以嗎?”
這有點最後通牒的意思了,李承晚不爽,他問道:“薑聯絡官,需要那麽急嗎?10天還是緊張了一點,能不能寬限,比如說一個月怎麽樣?”
他這一問也是老大的不客氣,想拿架子。
薑全我說道:“10天足夠議會討論了,此事不解決,第一軍將無法出動。李總統可要想清楚,我國的誌願軍可是為了韓國出征打仗啊,你們自己不急我們急什麽?誌願軍解散了也是可以的嘛。”
薑全我更加不客氣。第一軍也是籌碼,你們不同意,則第一軍就不能動,這個條件也很有力量。他告訴李承晚:我們為你韓國打仗,你倒是拿捏起來,到底誰求誰呀?不要搞反了!他解散誌願軍的話就帶有威脅性了。
這下擊中了要害,李承晚急忙說:“薑聯絡官不要誤會,我們議會裏的那幫人都是吵架的能手......不過請放心,我們會盡快做出決斷。”
果然,不出三天,韓國國會批準接納中國誌願軍的議案。在薑全我的外交攻勢之下,中國誌願軍可以合法地進入了朝鮮了。這總比強行進入要強。(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