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朝鮮戰局大變

字數:5401   加入書籤

A+A-




    10月16日的慕瑟浦之戰暫時結束了,戰鬥的尾聲就是清理碼頭上的日軍殘敵。首批登陸碼頭的日本海軍陸戰隊不足100人,在爆破碼頭的過程中這些鬼子就死的差不多了。後來沉沒的運兵船中逃出來300多鬼子兵,他們基本上是赤手空拳的。蘇軍過來收拾他們的是一個連,這個戰鬥就很簡單的,那就是抓俘虜。可是日本兵的確有些不同,不甘心當俘虜的比比皆是,因此,差不多被殺掉了一半。

    蘇俄與日本國是宿敵,他們也鬥了上百年了,蘇俄的軍人更了解日本兵。因此,像什麽自殺攻擊、懷裏揣著手雷同歸於盡之類的對蘇軍沒有效果,蘇軍士兵們會毫不猶豫的殺掉歇斯底裏的日本兵。

    這一戰蘇俄方麵損失不小。戰防炮毀了(濟州城那邊還有),碼頭也毀了,機場也被炸毀了。蘇軍本來就兵力不足,現在全靠為數不多的空軍支撐著,並且援軍無望,至多能夠組織一些朝鮮人的臨時部隊,前景堪憂。

    日本一方的損失更加嚴重,他們一個大隊的士兵沒了,第48聯隊還沒有踏上朝鮮的土地,就被重創,應該調回國內重新整補。第二個損失是龍驤號航母的飛行甲板被炸毀,雖然可以比較容易的修複,但是30架艦載機全部墜毀,飛行員又損失了幾人。於此相比艦船的損失就微不足道了。

    日軍初戰不利,下一步怎麽辦?繼續進攻登陸濟州島嗎?

    即便還堅持攻占濟州島也要修複航母,48聯隊損傷太大,登陸部隊也要更換。這都需要時間。

    日本人進攻濟州島,慕瑟浦攻防戰打得激烈,可是海島上人員不容易流動,消息就傳不出去。如果日本、蘇俄、南朝鮮這三方都不宣揚,外人就無從知曉了。東北軍的東海艦隊也僅僅巡航到濟州島的附近,並且戰爭發生時,東海艦隊未必在這個位置。因此,這場戰鬥很熱鬧,可是相關的鄰居:北韓、中國東北都不知道。

    ......

    隱藏於江陵西部山中的人民軍第4師得到了攻擊江陵的命令。分散打遊擊的第10師也奉命集結部隊,匆忙之間他們隻是集結了一部分,另有在附近打遊擊的其他部隊也被召集過來,勉強湊齊了第10師的編製。這兩個師整頓耽擱了三天,他們於10月19日出動,當日夜間就到達並包圍了江陵。

    此時朝鮮的南北兩方還處於激戰的狀態,雙方的主力部隊都在全州、大丘、浦項一線,距離江陵有300多公裏。江陵不是戰區,北韓也不熱衷於整頓地方,甚至政權機構都沒有組建,地方上亂糟糟的,就是無政府狀態。這種狀態的江陵城恐怕遊擊隊打進去也不難,南朝鮮兩個正規軍的師19日當夜就進了江陵,幾乎沒有戰鬥。城裏的民眾在20日早晨起來發現城裏的旗幟變了,人民軍又回來了。

    此時,蘇俄遠東集團軍派出的運輸船隊已經抵達了江陵的外海,他們得到消息就立即進港。蘇軍一個團的陸軍部隊、一個營的炮兵和一個大隊的空軍就在江陵登陸下船了,時間是10月20日。蘇軍一方顯得各部配合完美,節奏緊湊。

    10月21日,剛剛登陸的蘇軍一個大隊的空軍就到了釜山,這支空軍部隊就隨時可以增援濟州島前線了。

    既然交通線已經打通,蘇俄遠東集團軍的陸軍、空軍就源源不斷的在江陵登陸,僅僅四天的時間一個師的步兵,一個重炮團,和一個完整航空隊就通過江陵進入了朝鮮戰場。

    10月23日,人民軍第4師、第10師還有蘇軍配合的重炮團就向西出征,直奔漢城而去。

    與此同時,南朝鮮人民軍命令打遊擊的各支部隊都向江陵、漢城附近集結,重新整編,補充武器彈藥,集中使用。預計這些遊擊隊可以組編出三個師,他們都經過了戰爭的洗禮,整編為野戰部隊稍加整頓訓練即可使用。

    朝鮮戰局大變。

    ......

    就在南朝鮮人民軍進軍江陵的時候,日本人又有了動作。10月18日,以山城號戰列艦為旗艦的日軍艦隊炮擊了釜山。

    從時間上看,日本艦隊沒有全部返回日本國,它們一分為二,被打殘的龍驤號航母、另外三艘運兵船和部分艦隻返回了日本國,山城號則帶著其餘的艦隻來到了釜山港。

    濟州島上的岸防炮不少,那是因為蘇軍駐紮的緣故。蘇俄人為了自己的形象,隻在濟州島駐軍,南朝鮮半島上沒有蘇軍。南朝鮮三麵沿海,它的海防港口就非常多,以南朝鮮的國力,他們配不起太多的岸防炮。所以隻有仁川、釜山這兩處極重要的港口有岸防炮,其他的地點,就是光州沿海也沒有岸防炮。作為補充,僅僅有陸軍使用的150毫米重炮來充數。釜山有兩門240毫米的岸防炮和四門150毫米的重炮。而山城號上的艦炮口徑是360毫米!

    不過我們很擔心,日本鬼子怕是打不起這個炮啊!不要多說,一次戰爭打上幾百發這種炮彈,用人民幣來說軍費就要上億了,日本國的經濟狀況那麽窘迫,軍費定然緊張。要是炮彈不夠用,這偌大的戰列艦當西洋景看嗎?

    不管怎麽說,釜山有六門炮,山城號占不到多大便宜。朝鮮人的炮口徑小,可是打得準啊!並且炮台的防護好。日本人艦炮口徑大,數量多。結果日本艦隊沒敢特別的靠近,雙發打了幾炮,日本艦隊就後撤了。

    日本人這種無意義的進攻是什麽意思呢?佯攻?有可能。

    ......

    對於北韓來說,江陵失守對他們的震動還不大,因為北韓在江陵的力量太弱,沒有經過激烈的爭奪就丟失了。因此北韓政府並不知道占領江陵的竟然有南方的兩個師的部隊。

    到了10月23日,人民軍的兩個師出擊奔襲漢城。這條路都是山區,幾乎是軍事空白地帶。人民軍的進軍速度可以用勢如破竹來形容。僅僅三天時間,人民軍的前鋒就到達了漢城的城下。到此時北韓政府才知道大事不好,南北通道被徹底的截斷了,第二軍、第三軍被截斷在南方。

    北韓政府慌了,李承晚慌了。他們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

    李承晚有些歇斯底裏了,他幾乎是大聲喊叫著說:“命令第四軍向漢城集中,死保漢城!命令第二軍、第三軍後撤,撤到三八線!”

    他不懂軍事,這些命令是很難執行的。

    例如第四軍目前在三八線地區維持地方,保護交通,他們的部隊分布於從東到西三四百裏的廣大地區。把他們集中於漢城,其他的地方全部放開嗎?南朝鮮軍豈不是可以長驅直入了。辛虧平壤有第一軍,否則平壤也不保了。

    第二軍、第三軍這些前線的部隊,正處於激戰的狀態,戰線犬牙交錯,雙方膠著在一起,部隊不是一下子就能撤下來的。撤退也是大學問,搞不好就是兵敗如山倒,一敗塗地。這就像當年皇姑屯刺殺案時東北軍從關內撤回東北的局麵。如果組織的不好,大部分東北軍是撤不回來的。張學良絕對算不上名將,但是,從組織東北軍撤退來看,他還有兩把刷子,數十萬大軍的收攏撤退很不容易。

    國防部長金佐鎮說道:“李總統,第四軍不能動,三八線不能丟。可以讓第四軍按師和旅的編製集結部隊,形成幾個節點,增強防線保衛北方。在漢城我們有32旅,他們堅守城區暫時不會有大問題。給第二、第三軍下命令,讓他們停止進攻,收縮防線,做撤退的準備。”

    32旅是第二軍的下屬部隊,他們一直在守衛漢城地區。旅長是金玉,他是金若山的手下大將。

    國務總理李東輝說道:“李總統,我們的海上運輸通道還算比較有效,比陸地通道好的多,起碼部分物資可以送到部隊的手裏。因此,我建議加大輸送的數量,在這關鍵的時候,盡量保證他們的補給,還有,天氣馬上就要冷了,冬季即將來臨,部隊的冬裝必須馬上輸送。否則我們的部隊如何過冬啊?”

    應該說金佐鎮、李東輝的意見還算貼切一些,起碼不要變成大崩潰。特別是李東輝建議的組織後勤補給,它給了前線部隊最關鍵的一批物資,否則,數萬北韓軍將彈盡糧絕,還有即將到來的嚴寒冬季都會讓他們滅亡。後來北韓軍殘部能夠返回北方,李東輝的建議功不可沒。

    外務部長金圭植說道:“李總統,現在到了危機的時刻,我們向中國誌願軍求援吧,他們的部隊還在鴨綠江邊。中國隻要伸一把手我們就有救了,甚至統一朝鮮也不難。”

    其實北韓的官員們都存有依靠中國這個心思。但是,他們又同時存在另一個心思:那就是在可能的情況下不要讓中國的勢力進入朝鮮,他們擔心被中國控製。即便是曆史上朝鮮作為中國的附屬國的時候,他們依靠中國,同時又時時的戒備中國。

    現在是危機時刻,有亡國的危險了,那麽依靠中國的心思就占了上風。從李承晚起,他們每個人現在都把中國當做大救星了。甚至還生出“幫我們統一朝鮮”的癡心妄想。人心不足蛇吞象啊!

    ......

    北韓駐奉天聯絡官李範氏緊急求見東北軍政府主席張作相,當然是求援啦。他請求中國誌願軍出動,解救北韓的危難。

    張作相當場允諾:為了保衛北韓的安全,東北軍政府可以通知誌願軍立即出動,這也是兌現當初東北軍政府的諾言。

    同時張作相也明確地告訴北韓政府:中國誌願軍是中國各派勢力聯合組成的,因此不是完全聽命於東北軍政府,我們也不能直接對誌願軍下達命令,隻能建議、協商。大原則就是那句口號:“抗蘇援韓,保家衛國。”出兵保衛北韓這是沒有問題的,中國的各派都同意這個目標,因此這個出兵的意見我相信誌願軍指揮部也能立即接受執行。但是為了達成“抗蘇援韓,保家衛國。”的目標,誌願軍的具體作戰方針策略是需要中國各派同意的,至少要多數都同意才行。所以東北軍政府不能在細節上對誌願軍幹預過多。這一點希望韓國政府搞清楚,有什麽不如意的,不要埋怨東北軍政府。

    張作相這是醜話說在前頭,在推脫,也是在耍北韓政府。實際上誌願軍完全在東北軍的控製之下。官府在不作為的時候,推來推去的推脫辦法就是這樣的,也叫踢皮球。用張作霖的話來說,那就是:“我不耍他,他就把中國給耍了。”這種推脫是為了中國的利益。

    北韓的某些要求,比如說:“打過三八線,統一整個朝鮮。”東北軍不能幹這個傻事。如果韓國提出這種要求,東北和誌願軍方麵可以直接拒絕,也可以用推脫的辦法。那就要看當時的情況了。現在張作相就有言在先了,為今後做了鋪墊。

    吳佩孚與韓國人沒有什麽關係,唱黑臉白臉無所謂,甚至拒絕見麵都可以。吳佩孚推脫起來更方便,各路諸侯好多家,那個不好說話就推到哪一家。這樣一來,誌願軍的自由度就大了,完全不受韓國政府的製約。(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