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紅軍來了

字數:5608   加入書籤

A+A-




    接到大元帥府的命令,誌願軍的動作很快,10月29日先頭部隊(誌一師的101團)從新義州乘坐火車南下直奔沙裏院接防。此前駐守沙裏院的是韓國第一軍的第24旅,他們奉命修築了防線。

    誌願軍調動迅速第一得益於早有準備,預案充分,一切動作都按部就班,秩序井然,不忙亂。第二是有專門的後勤部隊,他們提前征用了火車,並且在鐵路沿線進駐了用於管理運輸的部隊,參與鐵路公路的管理,使得鐵路上的軍事運輸全線暢通。

    誌願軍的航空兵也將陸續轉場到前線。目前在平壤郊區和元山都修建了機場,並且第四大隊已經進駐。

    誌願軍的航空兵是以新編的空六軍下屬空16師為骨幹組建的,他們組成了第一、二、三大隊。第四大隊是原晉綏軍的空軍部隊。

    誌願軍的主力部隊南下以後,韓國第一軍的主要任務是維持地方治安和充當戰略預備隊。特別是韓國首都平壤,那是必須由韓國部隊駐守的,誌願軍的部隊不能出現在平壤的市區,這是照顧韓國人的心理感受,不要刺激他們。所以第一線的防務將由誌願軍的其他部隊接防。

    誌願軍部署完畢後的態勢是:西線,也就是平壤以南,駐守的是誌一師和誌四旅,炮兵第121團。東線,即元山防線是誌二師和炮兵120團。誌三師和誌五旅與韓國第一軍一樣都是戰略預備隊。

    誌願軍的兵力不算多,但是做防守還是夠用的。如果要求他們進攻就顯得兵力不足了。

    北韓政府滿心歡喜的等待著誌願軍南下作戰,解救危局,甚至盼望著打垮南朝鮮,統一朝鮮半島。結果誌願軍的部隊到了沙裏院就停下來不動了。不要說南方的戰場,距離原來的軍事分界線,即三八線還老遠呢(300裏)。目前正在艱苦鏖戰的漢城前線就在三八線南邊不遠處,誌願軍也是視而不見,搭把手的意思都沒有,就是站在一邊賣呆,看熱鬧。

    北韓人極度失望,可是李範氏已經轉達了張作相的話,那意思就是誌願軍的行動自有主張,東北軍也管不了。怎麽辦?找誌願軍的總指揮吳佩孚吧!可是吳佩孚在哪裏?北韓人都不知道,誌願軍入朝以來,吳佩孚本人就沒露過麵。

    吳佩孚在哪裏呢?他就在平壤城的東南不遠處。誌願軍的指揮部就設在延山附近的山裏。作為指揮部,防空設施當然很好。位置偏僻一點,可是有一條很好的公路可以通達東麵的元山和西麵的平壤、沙裏院。視察部隊,指揮部隊都是極好的位置。

    東北方麵曆來注重宣傳,可是對誌願軍的宣傳就不到位,總是遮遮掩掩的。比如現在,奉天日報上就說:“中國誌願軍已經進入了朝鮮。”僅此而已沒有更詳盡的內容,這當然是新聞管製的結果。

    這種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誌願軍的作為很“消極”,沒有什麽值得宣傳的亮點。國人看新聞也喜歡刺激性的嘛,誌願軍僅僅在平壤的外圍駐守的確沒有多少血性,也缺少令人振奮的戰績。誌願軍已經做好了挨罵的心理準備,可也不能主動的找罵呀?

    ......

    朝鮮南部的戰線,原來激烈的戰鬥現在消沉了。北韓的部隊在做著後撤的打算,正在努力地收攏部隊,並且開始向北方派出警戒部隊,探查道路,設置阻擊要點,這些都是為了安全後撤。

    按說南朝鮮人民軍應該趁著大好的局麵,猛烈地反攻,痛打落水狗,殲滅北韓的孤軍才對。其實蘇俄方麵就是這麽要求南朝鮮的,卡裏莫夫一個勁的催促人民軍展開全麵的攻勢,趁此機會,徹底殲滅北韓軍。可是在此時,一直俯首帖耳的南朝鮮人開始不聽話了。他們開始堅持自己的獨立見解。那就是日本人來了他們不能不管,他們必須抗日,消滅日本侵略軍。對北韓勝敗無所謂,對日本人絕對不能容忍!

    日本鬼子統治、奴役朝鮮幾十年,他們恨透了日本鬼子,那是不共戴天的仇恨!可眼下日本鬼子要卷土重來!他們的心中也是急得很,可他們的部隊卻撤不下來,不能到抵抗日本鬼子的第一線。他們就盼著北韓人趕緊撤退,他們不會對北韓軍窮追猛打,而是要抽出力量投入抵抗日軍的戰鬥。

    這就導致了南北作戰戰場上的反常,人民軍一點積極性也沒有,北韓軍不進攻,他們也樂得清閑。北韓軍明顯要逃跑,人民軍也沒有調兵圍剿的意思。蘇俄人不理解,這是怎麽了?不會是講同胞情誼吧?

    有關日軍的情報,北韓一方暫時還不知道,他們生怕人民軍趁他們撤退而堵截追殺。戰場上就是這麽微妙。人民軍總不能對北韓軍說:“你們快走吧,我們不會阻擊攔截你們!”那不是成了笑話?

    如果北韓知道南邊日本人來了也會說:“咱們兄弟先別打了,先合夥揍日本鬼子,等揍扁了日本鬼子,咱哥兒倆再打!”這是有前例的,三四年前南北就是合夥打鬼子嘛!

    不過日本鬼子出兵朝鮮的事,北韓很快就能知道,東北軍也能知道,因為小日本又來了,這次打得更熱鬧。時間就在誌願軍南下的那一天,就是10月29日,日軍有了大動作:他們在光州以南的海南半島登陸了!

    光州城並不在海邊,距離南部沿海還有七八十公裏遠(150裏)。它的南部是一個叫做“海南半島”的地方,那裏的沿海地形十分的複雜,沒有大型的港口。朝鮮半島南部的優良港口就是釜山,也隻有釜山這種優良港口更適宜大部隊登陸。比如曆史上的朝鮮戰爭,美軍的大部隊都是從釜山登陸的。也就是說日軍如果選擇海南半島登陸,大型船舶無法靠岸,隻能用小艇靠岸,那就隻能是輕步兵的小部隊登陸,重型裝備很難上岸。

    日本人在濟州島吃了虧,攻打釜山他們也沒有把握,岸防炮和蘇軍的空軍他們不好對付。日本人登陸朝鮮半島的心情迫切,饑不擇食,就選擇了海南半島這個位置。

    除此之外還有個原因:兩個月前在廣東被重創的加賀號的維修還沒有完成,龍驤號傷的不重,但是修複也需要時間,輕型航母龍鳳號倒是即將完工,它服役作戰也需要時間,日軍現在唯一的航母赤城號還在中國南海。所以日軍再次出擊就沒有航空母艦可用了。沒有了空軍,登陸作戰就更艱難了,選釜山則再次失敗的可能很大。這也是日軍選擇海南半島的另一個原因。

    海南半島偏僻的海岸線幾乎沒有城鎮,南朝鮮的防禦也就差。前方正在打仗,海南半島上充其量就是地方軍和警察。守軍弱,使得這一次日本人登陸很成功,一個大隊的步兵,用一整天的時間,使用小登陸艇,一批一批的送上了海岸。可最重的武器就是輕重機槍和迫擊炮,作戰能力太差。

    重機槍、山炮都需要拆解運上岸,再裝配使用。用小艇運輸上岸是可能的,但是需要更多的時間。

    日軍12師團的48聯隊在慕瑟浦被打殘了,這一次登陸換了第24聯隊,它也是第12師團的。

    因為沒有像樣的碼頭,他們登陸非常艱難,光是一個聯隊的步兵就需要四五天的時間才能上岸,並且沒有重裝備。他們如果進軍光州,大海上的日軍艦炮也無法支援。因為太遠了,那裏到大海有80公裏以上的距離,除非現代的導彈,現在的什麽炮都打不了那麽遠。

    這個海南半島對於日本人也有特殊的意義。三年多之前,日軍被趕出朝鮮半島的最後一戰就發生在這裏。當時日軍的第23、24師團的殘兵敗將們用小木船向濟州島逃跑被堵在了這裏,接近一萬日軍在這個半島上被屠殺殆盡。

    日軍出現在海南半島,南朝鮮當局也是焦慮萬分,可眼下兵力太緊張,權衡再三他們緊急調動南朝鮮的新兵部隊第14師,開赴光州以南去抵抗日軍。第14師是以遊擊隊為主要兵員的部隊,像這樣的部隊一共有三個:第14師、15師、16師。遊擊隊的兵畢竟是打過仗的,比全是新兵的部隊要強,所以他們就近調動了第14師。新組建的部隊能行嗎?都是新兵,缺少火炮,能不能頂得住真不好說。

    日軍第24聯隊陸續的登陸,他們當前的主要任務是保護登陸場,抓勞工,修建碼頭。日本人也是兵力太少還顧不上全力進攻。

    ......

    此時朝鮮的形勢混亂,亂成了一鍋粥。人民軍的第4師、第10師正在攻擊漢城,這一次有蘇軍的重炮團配合,人民軍的火力很猛。防守的一方是北韓第二軍的第32旅,這也是一支強軍,是北韓老牌的主力部隊。雙方的攻防戰戰鬥慘烈。

    北韓方麵:

    在南部的北韓兩個軍的殘兵其實不多了,人員已經不足半數,不過最近通過海路運輸得到了部分補給,使得部隊具備基本的糧食彈藥,尚可作戰。他們正在集結,秘密的謀求後撤。

    南朝鮮方麵:

    在日本鬼子介入後,他們有兩麵作戰的危機,因此嚴重的兵力不足。

    這個年頭還沒有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的軍隊都沒有那麽誇張的規模。比如說:一百萬的日本關東軍,幾百萬的中國國軍,現在都不會有的。現在南京方麵的國軍不過才三四十萬。眼下的南北朝鮮大戰,雙方各自兵力十幾萬,遠不能與現代的朝鮮戰爭相比。

    兵力不夠用怎麽辦?唯一的辦法就是招兵、訓練、組編新部隊。於是,在朝鮮的南部地區,包括濟州島上都在緊急的征兵、訓練、擴軍。他們計劃在兩個月左右的時間裏,再拉起四五個師的兵力,否則無法應付局麵。

    ......

    時間進入了11月,在廣西中日交戰的賀江前線,日軍第16師團還在不尷不尬的堅持著,也不知道是個什麽意思。最主要的恐怕是死要麵子吧?一個日軍的常備師團麵對著中國的一個二流軍閥竟然無功而返,這個臉麵他們丟不起。

    期間,日軍也曾經示弱後撤,怎奈桂軍就是不出擊,不越過賀江一步。日軍的算計就是引誘桂軍出擊,在山地的野戰中日軍希望有所建樹。因為他們相信日軍的士兵訓練有素,換一換戰場,換一換攻防關係,大日本皇軍還是戰無不勝的。

    桂軍憑借著法軍的重炮和東北軍的空軍優勢,也憑借著賀江的河道,守衛著防線。白崇禧當然知道,出擊進攻就是以己之短搏敵所長了,定然討不到便宜。

    11月13日,賀江戰場終於有了變化:日軍第16師團撤兵了,這一次是真的撤兵,不是誘敵。桂軍十分的小心,派飛機,派偵察小部隊,也動用情報係統仔細的偵察。第16師團一步一步的撤到德慶、肇慶,最後回到了廣州平原。在日軍的撤退過程中,桂軍擔心日軍誘敵,始終沒敢出動大部隊追擊,隻有小股部隊的騷擾。

    16師團為何撤退?答案驚人!

    中國的紅軍進入了廣東!

    此時的紅軍在中國不算強大的軍隊,但是打遊擊,搞敵後根據地絕對是高水平,他們還有“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指導思想等等。用這些辦法對付日軍,日本鬼子在廣東就永無寧日了。事實上現在廣東東北部局麵已經失控,調第16師團回去就是要圍剿那裏的紅軍。

    紅軍是怎麽來到廣東的呢?且聽下回分解。

    ---365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