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光州備戰
字數:4917 加入書籤
有北韓國防部出麵,聯係韓國國防軍第二軍就方便了,韓國部隊的北歸行動就進入了日程。金成柱作為聯絡官就到了長湖院。
按照協議,南朝鮮的聯絡軍官也跟隨到了位於沙裏院以北的第5師軍營看望自己的部隊。他們見到的是一番平靜安寧的景象:士兵們居住的是半地下的窩棚,有火炕,室內暖和(這是東北軍常用的辦法)。士兵們的棉衣、飯食都是充足的。這些都讓聯絡官們十分的滿意。
對比之下,長湖院的北韓軍可就淒慘了。住的還算好,也是地窩子,也有借助山洞居住的,山間不缺木柴,室內可以烤火。人被環境逼迫,總要想辦法。看他們的服裝就慘了,雜亂的很。最好的是獸皮,能有一件獸皮坎肩就解決不少的問題。還有的人穿的是朝鮮百姓的服裝,從哪兒來的就不得而知了。因此服裝就特別的雜亂。鞋子倒是比較化一,都是中國東北常見的靰鞡。
靰鞡(wula)是個什麽樣子,我估計現代的人們都不知道,就是東北的年輕人也未必見過。在物質極大豐富的現代,東北見不到穿靰鞡的人了。
靰鞡就是一張獸皮,周遭穿孔,穿過一條繩子,一般是皮繩子。東北有一種名叫靰鞡草的植物,杆、葉很柔軟,曬幹,敲碎,鋪到獸皮上,把腳放上去,拉緊繩子。一邊拉繩子一邊續草,柔軟的草把腳全部包裹起來,這就是靰鞡。它很輕便暖和,又很廉價,是東北窮人的好鞋子。可就是穿一次很麻煩,沒有半個小時是穿不上的。
軍人的鞋子是最容易磨損消耗的,於是缺少鞋子的人不少,怎麽辦?就穿這種靰鞡。
吃的也非常艱難。由於他們敗退到這裏的時間不長,隻有一個多月,並且敗退之前他們剛剛得到幾次海上的補給,因此存糧還有一些,也是算計著過日子。這麽一支大軍又不能分散,打獵,野果子、野菜早就窮盡了,這十冬臘月的,還有什麽,隻有樹皮了。因此官兵們都是麵帶饑色。人餓的過勁了恐怕走路都困難,這兵還能打仗嗎?還真別說,朝鮮的血性男兒的確頑強,他們打起仗來也是不要命,要是沒有這點精神恐怕部隊早就垮了。
還有傷病員,缺醫少藥的隻能硬挺,命大的活下去,因此傷病減員也十分的嚴重。
部隊的慘狀不是一兩句話能說完的,看著這些也是讓人鼻子發酸。
東北軍在北韓的部隊中是派有軍事觀察員的,現在都集中在長湖院這裏了,總數十幾個。金成柱的到來也把他們解脫出來,這些人要立即返回到誌願軍指揮部,匯報他們掌握的情況,因此,現在就跟隨著金成柱的聯絡使團了。
金成柱很氣惱,他質問跟隨的南朝鮮官員:“你們是怎麽執行協議的?糧食呢?被服呢?藥品呢?”
“金中校,是我們做的不好,請你不要生氣。可是我們也是有困難,到今天才是簽訂協議的第五天,我們籌集物資還來不及。此外,這一地區戰亂的時間太長了,糧食、布匹極其短缺,因此就要長途調運。這都需要時間啊。”
是啊,南朝鮮也有很多的難處。在戰爭開始的時候,就搞堅壁清野,普通民眾的家裏已經是一貧如洗了。朝鮮戰爭打了好幾個月,到處是戰場。沒有生產,隻有消耗。並且南北朝鮮相比較,南朝鮮更是貧窮。這眾多的因素疊加在一起哪能不艱難?
過多的指責是沒有用的,這附近就有南朝鮮軍,金成柱要求他們從軍用物資中擠出部分,以解決北韓軍的燃眉之急。
此時的金若山、金燦洙等人的形象已經麵目全非了,勞碌過渡和營養不良使得他們顯得極度的疲憊。全軍也隻有這幾名高級軍官在服裝上還勉強維持軍人的儀表。
在長湖院的北韓軍以第二軍為主,也收攏了部分第三軍的人員,他們實際上還有兩萬六千人,加上預計的零散部隊,流落在南方的北韓軍也就是三萬人左右了。北韓損兵折將啊!
他們就這樣撤回北方,顯得有些屈辱,可是有什麽辦法?能保住這些人的性命還是幸運的。
後續的各自撤兵就沒什麽好說的了。北韓軍也是封存武器,部隊解除武裝,徒步返回北方。還有雙方的戰俘也都釋放,這些就不細說了。
......
在南部的北韓軍撤退了,在北方的人民軍第5師也回來了。現在的第5師除了人員不足之外可是兵強馬壯,東北軍給他們補充了充足的軍火,還把步兵炮給配齊了。真是裝備齊全,彈藥充足。這那裏是遣返俘虜啊?前所未有,史無前例。南朝鮮的官員們都很驚訝,紛紛的猜測誌願軍這是什麽意思?
南朝鮮的人民軍全部解脫出來,除了北部,特別是漢城需要守衛的部隊之外,大軍全部向光州集結:該打日本人了。
朝鮮的北邊打得熱鬧,吸引眼球。現在我們該回過頭來看看光州的抗日形勢了。
日軍12師團的48聯隊在濟州島的慕瑟浦被打殘了,回國整補。他們的第24聯隊於1932年10月的最後一天開始登陸,地點是海南半島。由於沒有碼頭,也沒有像樣的港口。因此第24聯隊登陸速度及其緩慢,並且他們的重炮,大口徑的榴彈炮、坦克、汽車等重裝備都沒辦法上岸,因此,隻是有輕裝備。
從日軍在南端登陸的第一天起,南朝鮮的政府內部就吵成了一鍋粥,亂了!爭吵的關鍵點還是在於各自的利益和立場。朝鮮戰場上的三方,那就是蘇俄、南方和北方,他們都有自己的利益。
日軍登陸初期北方是不知道的,戰爭照樣的打。朝鮮人對日本鬼子是恨之入骨的,日本人一來,他們就想盡全力對付日本人。可是南北的戰爭正是膠著狀態,南方調不出來兵啊?蘇俄人同樣是抗日的,但是他們更想對付東北軍,因此他們的力量就往北邊用。於是明裏暗裏的就爆發了南朝鮮人與蘇俄之間的矛盾。
10月29日,日軍剛剛出現在海南半島,南朝鮮政府就坐不住了,他們緊急調動南朝鮮的新兵部隊第14師,進駐光州以南去抵抗剛剛登陸的日軍。
第14師是一支以遊擊隊為主要兵員的部隊,剛剛組建正在訓練。像這樣的部隊總共有三個:第14師、15師、16師。南朝鮮此時可以使用的還有第12師、13師,也是新組建的部隊。相比較而言,遊擊隊的兵源畢竟是打過仗的,比全是新兵的部隊要強。所以他們就近調動了第14師。
新兵就是新兵,再加上缺少火炮,一個師也不是日軍一個大隊的對手,一上去就吃了敗仗。14師敗了,還好,沒有潰散,他們後退,節節抵抗。
這時,日軍第24聯隊陸續的登陸,當然他們因為沒有碼頭就沒有重武器。24聯隊就開始擴大占領區,保護登陸場。當然也要抓勞工,修建碼頭,以便用於輜重彈藥和部分重裝備的裝卸。
時間很快,幾天後,11月4日,南朝鮮人民軍占領了漢城,北韓敗退,戰場形勢逆轉,人民軍有了可以抽調的部隊。蘇俄方麵熱衷於北進,南朝鮮方麵關心抗日,這兩方就開始吵架爭奪部隊,南朝鮮政府顯然不太聽話了。最後博弈的結果是:原東線的主力第5師與江陵的蘇軍共同北進元山。西線南朝鮮的部隊比較多,但是他們拒絕北進。而是抽調第2師、第8師和第10師轉身南下光州,去對付日本鬼子,其中的第10師就是原東線的部隊,本來蘇俄想調他們到東線與第5師共同北進,而被南朝鮮拒絕。南朝鮮的其餘部隊都用來圍困殲滅北韓軍和清理地方,圍剿零散的北韓部隊了。
這樣一來,在光州抗日的就有了四個師的兵力,他們是:第2、8、10、14師,主力部隊隻有一個第2師。
此時日軍的第24聯隊才登陸了一半的部隊,半個聯隊對付四個師,日本人有些吃力了。於是日本鬼子轉移重點:保護登陸場、修建碼頭、加緊登陸的速度。到了11中旬第24聯隊才登陸完畢。後續的第12師團(缺一個第48聯隊)約兩萬人正在分批登陸。
此時的南朝鮮的一方真就沒有更多的力量來阻止日軍。除了四個師的兵力,就是在釜山的蘇俄空軍(一個大隊,才從江陵飛來的),濟州島上還有一個空軍大隊,濟州島上一個團的地麵部隊要守島也不敢調動啊。
蘇軍的這兩個大隊的空軍也給日軍的登陸製造了不少的麻煩。隻要天氣好,蘇軍的戰機必然空襲登陸場。日軍無奈隻有增強防空的火力和組織夜間登陸,同時盡最大的可能抽調航母過來參戰。
南朝鮮還有幾個剛剛組建的新兵師,這些訓練中的部隊現在還不能上戰場。
這也就是說,在日軍登陸的地點是個軍事弱點,光州的形勢就接近於“空城計”,不過沒什麽計策,就剩下空城了。
那麽日軍的力量呢?
日軍有海軍的一個艦隊一直保持在朝鮮南部水域的存在。他們把在中國南海的航母赤城號也調過來了,龍鳳號提前服役也調到了朝鮮前線,還有龍驤號僅僅傷了飛行甲板,修複後也會趕過來。第12師團的其他部隊,和裝備還在緊張的登陸中。
隨著日軍登陸部隊的增加他們正在向光州逼近。由於日軍航母的到來,戰場上最激烈的戰鬥都發生在空中。蘇軍兩個大隊有六十多架飛機,南朝鮮人民軍的空軍力量已經所剩不多了,可以忽略不計,日軍航母的艦載機略多。因此,空戰幾乎天天有,打個不停。蘇俄空軍堅持不懈的空襲騷擾也讓日軍的登陸行動緩慢,特別是碼頭的建設幾乎就不可能。
到了新的一年裏,朝鮮的南北雙方終於停戰了。停戰協議還沒有談,當然也就沒有什麽停戰協議啦。可是不管怎麽說,現在是停戰了,事實上的停戰!
停戰,對別人無所謂,對於日本人可是極大的利空!南朝鮮的絕大部分軍隊都在向光州集結,其中還有蘇俄的部隊,比如蘇俄的重炮。本來是想渾水摸魚的日本人還能招架得住嗎?(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