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海上偵察

字數:5033   加入書籤

A+A-




    “命令717艇隱蔽,待天黑之後抵近偵察。目標是搞清敵艦的種類和數量。命令716艇向日軍艦隊方向靠攏,與717艇互相掩護。天亮之前,全部撤離。”

    這是潛艇分隊司令李潤青在發布命令。現在的偵察手段主要的還是靠目視觀察,夜色是最好的掩護。聲呐特征的記錄可以識別部分主要的艦隻,並不是全部。

    潛艇的發現也及時的報告到東海艦隊,潛艇偵察有難度,飛機可就方便的多了,當然也要有空戰的準備。艦隊司令王兆麟命令起飛八架戰機,到日軍艦隊上空實施偵察。這種偵察動作也是示威,讓日本鬼子知道,東北軍來了!

    此時日本特遣艦隊在濟州島的東邊約100公裏,東海艦隊在濟州島的西邊100公裏,隔著濟州島雙方有200公裏的距離。這是雙翼飛機的巡航極限,因此也就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日軍艦載機的空襲。東北軍的戰機還要躲著濟州島飛行,繞遠一點,也就是20多分鍾的航程,八架戰機編隊,呼嘯著奔日本艦隊而去。

    日本艦隊中有三艘航母,當然也會有巡邏的飛機,所以在30公裏之外日軍就發現了來襲的機群。日軍飛機的通信能力有限,但是簡要的信號還是可以及時傳遞的。特遣艦隊司令小林躋造大驚!bf-109機型日本人是認識的,豈止認識,他們很熟悉。因為東北軍空襲日本本土的行動始終沒有終止,不知道什麽時候就來一次,讓日本人防不勝防。bf-109就是參加空襲的主要機型。

    小林司令緊急命令航母上的戰機起飛迎敵,一次就起飛了三十架戰機,新型的三三式共六架,也全部起飛。

    這個新型飛機就是曆史上日本零式飛機的前身機型,原本曆史上它現在還處於研製試飛階段,到1936年才開始服役,1940年定型,被稱為“零式”。現在,由於東北軍先進機型對日本國的壓力,導致他們加快了研製的步伐,提前三年就進入了實戰實驗的階段。這幾架飛機就是試驗品,按照習慣,應該叫做“三三”式啦。

    日軍的武器裝備有用日本天皇紀年命名的,也有用“皇紀紀元”命名的。“皇紀”就是第一任天皇的紀元,相當於我國的春秋戰國時期。日本國也是曆史久遠的國家,但是在他們的曆史中,“天皇”始終沒有廢除,是一脈相承的。而中國的皇帝是朝代更迭,輪流坐莊的,這一點有很大的不同。因而,在二戰結束時,對同樣是戰犯的日本天皇就不好處置了,最後隻是剝奪了皇權,權利歸內閣政府而完結。

    零式飛機1940年定型,那一年正是日本國的皇紀2600年。所以被命名為“零式”。而眾所周知的“三八大蓋”是用明治三十八年(公元1905年)的年號。對於日本裝備製式,千萬不要往公元年號上套。

    我們在故事裏命名原零式飛機為“三三式”,是公元的年號,就是有意地調侃日本皇權,大家別太較真。

    三三式這種飛機類似於東北軍的bf-109,也是單翼金屬蒙皮的飛機,但是外形有明顯的區別。東北軍的bf-109是梭子形狀,兩頭細中間粗,這六架是頭部粗後麵細的外形。

    三三式處於試飛階段,每一艘航母上裝載兩架,總數六架,是前幾天剛從國內調來的。

    小林躋造日後會成為日本國的海軍大將,他還當過台灣的總督,也是罪惡累累的甲級戰犯。當然這是日後的事,現在他還沒有那麽風光。

    東海艦隊出動八架飛機,可目標是偵察,不是為了作戰。日軍出動30多架飛機,數量上占有絕對的優勢,並且有性能更好的新式飛機。bf-109的技術性能好,但是老虎也架不住群狼啊!所以這個仗是不能打的,打起來就難免吃虧。

    東北軍的戰機有速度快的優勢,除了日軍的三三式新型飛機,其他的速度太低,不成比例,都追不上。東北軍有偵察敵艦隊的任務,空戰的戰場距離日軍艦隊還遠,看不清楚,所以東北軍的機群遠遠的就開始轉向,躲避日軍的機群,兜圈子向日本艦隊靠近。

    在追逐之中,日軍的機群開始分散,六架三三式逐漸脫離了日軍的機群。無論飛機上的機槍還是小口徑火炮都有個射擊的距離,它們都不是現代的導彈,打不了多遠,所以東北軍的躲避動作使得雙方都無法開火,就是加大馬力追逐。在追逐中,小規模的空戰就在所難免,空中終於傳來槍炮聲。

    曆史上的零式飛機可以說是當時最先進的飛機之一,在亞洲太平洋戰場上絕對技術領先,美國的各種戰鬥機都甘拜下風,因此它的性能要強於東北軍目前擁有的bf-109。

    六架三三式戰機對東北軍的戰機緊追不舍,戰場上其他的日軍飛機也是分散開來,圍追堵截。在這種情況下,東北軍的戰場指揮員命令機群拉高,調轉機頭迎戰三三式。東北軍的八架飛機迅速爬升,劃過一個漂亮的弧線,調轉機身與日軍的三三式就迎麵相對了。

    兩軍相對距離三四千米,這可需要勇氣了。兩邊的飛機速度都不低,相對飛行,如果方向不變,全速前進,用不上兩分鍾就相撞了!

    小口徑的火炮,其有效射程一般是三四千米,航空機槍1000到2000米。就是說東北軍的戰機一轉身就到了有效射程的邊沿,緊張的情緒讓雙方的戰機都開了炮,“砰砰”的炮聲就響起來。雙方都是機關炮,可明顯的日軍一方射速慢,原因嘛就是炮管的鋼材質量,連發的炮與連發的機槍是沒法比的,鋼材不過關,打上幾炮,炮管就過熱變形了。東北軍的炮實際上是德國的技術,那是頂尖的,日本國未必跟得上。

    雙方開炮對射,基本就是打空炮,命中的可能性為零。為什麽呢?你想一想,距離四公裏以上就是接近十華裏,十裏之外的飛機就是一個小黑點。戰機在空中的作戰隊形很分散,絕不是地麵部隊的集團衝鋒那麽密集,東一個西一個的小黑點,能那麽容易打中。況且自身的飛機也在高速運動,顛簸的厲害。槍炮瞄準就那麽容易?正所謂失之毫厘謬以千裏,炮彈不知道打到哪裏去了。

    在激烈的交火中,雙方的戰機擦肩而過,一般都不會迎頭撞毀,就是想自殺式的撞擊也不是那麽容易,何況都有躲避的動作呢?雙方都沒有擊落對方的戰果,但負傷的還是有。東北軍的一架飛機,尾部方向舵負傷不靈活了,好在靠控製機翼同樣可以控製飛行方向,當然這需要高超的飛行技術。

    經此一個交鋒,雙方的機群都散布開來,形成了混戰的戰場。在混戰中日軍老式雙翼飛機被擊落一架,傷兩架。日軍的三三式飛機也有負傷的。

    戰場混亂,並且有的飛機已經負傷,再繼續下去定然會造成重大傷亡,眼見得無法完成偵察任務,東北軍的指揮員不得不下令加速拔高,利用飛行高度和速度向西方撤離戰場返航了。偵察的任務無法實現了。

    日軍機群完成了攔截任務,小林躋造鬆了一口氣,但是依然心情沉重。因為這意味著東北軍的海軍來到了戰場,讓戰場上不利的日軍更是雪上加霜。日軍的艦載機支援陸地作戰已經十分的艱難,東北海軍的到來更是加劇了日方的危機。此時南朝鮮對日軍的總攻尚未開始,小林緊急聯絡第12師團,建議師團長杉山元迅速撤退。

    2月2日入夜後,大海上一片漆黑,能見度很差,這種情況下是不利於航行的。可是,二分隊的三艘潛艇都來到了日本特遣艦隊所在的海域,按有利於互相掩護的隊形,分散著向日軍艦隊靠攏,進行偵查。他們偵查的目標就是數清楚各種艦船的數量,情報資料越詳細越好,能搜集到名稱舷號是最好的。

    黑夜是很好的掩護,那麽潛艇的偵察就安全了嗎?否!還有什麽不安全的因素呢?那就是動力的噪聲會暴露。

    這個年代已經有了聲呐檢測設備,雖然還不太先進,可是有了。特別是對於潛艇來說,聲呐可以說就是針對它而來的。艦隊裏都有反潛設備,還有專用的反潛艦。

    由於此時聲呐不夠先進,有漏洞,這才給潛艇帶來機會。機會在哪裏呢?

    首先是龐大的艦隊不可能所有的艦船都停機不動,總會有個別的船隻在航行。此外,在這個年代裏,使用內燃機燒汽油的動力是少數,絕大多數船隻還是燒煤炭。燒煤的鍋爐如果熄火,再次生火需要很長的時間。在戰場上絕大部分船隻不開動也不能熄火。因此,不開動的船也有噪音。所以,一個龐大的艦隊噪音總是存在的,這就幹擾了聲呐的檢測。

    潛艇是沒有煙囪的,這是因為它不使用蒸汽機,而是內燃機,在下潛時使用的是不消耗氧氣的電動機。因此它的噪音就小。如果再人為的刻意控製,噪音就更小了。

    靠近偵察的時候,潛艇是潛行狀態,必然使用電機動力,噪音就小。選擇有行駛船隻的方向靠近敵艦隊,甚至躲在行駛船隻的下方或附近。航速慢一點,限定於最小的噪聲。距離敵艦隊遠一點......如此等等,采取一係列的措施還是有可能執行偵察任務的。

    日本特遣艦隊的特大型戰艦有四艘,它們是:山城號戰列艦、赤城號航母、龍鳳號航母和龍驤號航母。整個艦隊的大型艦船有34艘。

    東海艦隊的三艘潛艇在李潤青的指揮下,像幽靈一樣圍繞著日本特遣艦隊偵察也就獲取了盡量詳實的情報,傳遞給東海艦隊。

    既然搞清了日本派遣艦隊的實力和規模,對它實施打擊就是必然的了。經過東北軍總參謀部的研究,大帥府批準,決定動用誌願軍的空軍力量配合東海艦隊共同行動,空襲日艦隊。作戰目標就是打擊削弱日軍的空中力量,因為日本派遣艦隊目前對陸地的支援主要是靠他們的艦載機。

    東北軍空襲日本本土的是位於山東的空五軍,從距離上說,誌願軍的機場在平壤,距離更近一些,當然就要用誌願軍的空軍啦。

    2月3日早晨,位於平壤郊區的機場上數十架飛機都帶著副油箱,呼嘯著起飛,在空中完成編隊後沿著半島的西海岸向南飛去。它們有,誌願軍空軍轟炸機第一大隊的第一、二兩個中隊的12架飛行鉛筆,第二大隊全體共24架bf-109,加上指揮機一架,總數37架飛機。地標就是半島的海岸線。

    東北軍的空襲結果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386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