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新疆-3
字數:4959 加入書籤
薑全我說道:“如果不是東北軍方麵來接收新疆,還會有什麽局麵呢?”
楊增新:“曉峰兄弟何以教我?”
薑全我:“教字不敢當,是晚輩管窺之見爾。”
注意,薑全我年輕時是文盲軍漢!他的言辭可是老粗文盲?如果曆史上的薑全我成了氣候,成了人物,或許有人可以說他好學刻苦,大器晚成什麽的。這就不可猜測了。
楊增新:“請講。”
薑全我:“對與不對,楊老不必介意,權當玩笑。晚輩想說:一個亂字即可概括了。”
連張學良似乎也來了興趣,他也問道:“亂字怎麽解釋?”
薑全我:“倘若楊老先生不允東北軍所求當如何呢?楊老身體康健,最好的莫如楊老繼續執掌新疆。可是楊老的年齡定然讓非分之人有非分之想,有非分之想就會有非分之所為,這不就是為亂之源嗎?
楊老若是告老還鄉當今的中央政府能任命新的省主席嗎?這絕不可能!新疆的官場、軍隊都不會認賬,當今的中國就是這麽回事,很多省份都有獨立性,國人也都知道。所以繼任的省主席一定要楊老舉薦,新疆官場認可才行。眼睛盯著這個職位的人很多,無論楊老選擇了哪一位都會有不服氣的,野心勃勃的人總是有的。一旦楊老交出權力,新疆省的亂局就有可能發生,能否迅速的平息內亂就要看繼位者的手段了。
所以我說如果不是東北軍接手,新疆早晚是個亂局。可是新疆內有複雜的民族爭鬥,外有蘇俄這樣的強敵,一旦發生內亂,後果不堪設想。因此我說東北軍接手新疆是最好的結局,有利於國家領土完整和穩定,也有利於新疆的各族民眾。”
張學良也補充說道:“是啊,楊老,我東北軍的所作所為楊老也是知道的,全國的民眾也是知道的。我們對外抵禦外辱,對內搞經濟建設,造福於民生,改善民眾的經濟地位。這都是有目共睹的。如果新疆交到東北軍的手中,楊老大可放心,東北軍定會沿著楊老開創的局麵,管理好新疆,保護好祖國的疆土。”
張學良和薑全我二人一唱一和的說了不少,他們也算盡心竭力了。可一個省的歸屬也不是小事情,也不是幾句話就可以徹底解決的。所以楊增新始終沒有明確表態,最後他說道:“對東北軍我們是了解的,二位的好心我也領了。可是新疆的歸屬也不是小事,也不是老朽的個人之事,老朽還要與新疆父老,各界人士溝通商議才能決定。所以請東北的朋友們再耐心地等候。”
......
首先是楊增新自己的打算,如果他戀權,不想放手,則別人毫無辦法,這種情況也屢不鮮見。幸運的是楊增新不屬於這類人物,那麽他總要考慮自己的退身步,考慮後路。事實上,在民國時期的曆史上也沒有把楊增新定義為地方軍閥,他更接近於被中央政府任命的官員。這是幸運的。
如果換了山西的閻錫山,廣西的李宗仁,東北軍要想接收山西、廣西的地方政權可就沒這麽簡單了。廣義地說,東北的張作霖,甚至包括南京的蔣介石,都是軍閥性十足的。讓他們退休,告老還鄉,交出權力,那可能嗎?絕對做不到!
單單從個人退休條件來說,東北做出的安排絕對優厚。楊增新是前清的舊官僚,在清代,封疆大吏的告老還鄉也絕對沒有現在東北政府給出的條件更好。張學良許諾的是在職的副省級官員的薪俸,每月一千多大洋,待遇不低了。
隻要楊增新自己下了決心,這事情就好辦。為此,張學良以及東北使團的隨員們,像吳佩孚、閻寶航、薑全我等人輪流上陣,走訪楊增新,反複地勸說,最後終於說動楊增新告老退休。這樣一來,東北方麵也就可以名正言順地,逐步介入到新疆改製的事務中了,餘下的事情就好辦了。
對於自己的部下,哪些是自己的嫡係親信,哪些三心二意,哪些離心離德,楊增新還是心中有數的。不管怎麽說,事關每個人的利益他不能越俎代庖、大包大攬,不管是否嫡係,都是要每個人自己拿主意。楊增新治理地方很嚴厲,待自己的嫡係部下也很寬厚,要處處為部下著想,沒有這些馭下的手段,怎能讓屬下對他忠心耿耿呢?
在加入到東北軍一係的問題上,新疆的官僚們不管屬於哪一派,他們都沒有更多的選擇。楊增新轉向東北軍,他們也要跟著轉,別的路都是死路,即便手握兵權的也未必敢於反抗。因為遠在邊疆,找不到撐腰者,個別人反抗也是勢孤力單,成不了氣候。
楊增新把在迪化能召集過來的主要官員、將領都找來,集中起來開個會,算起來也有二十幾位,聚在一起,也是滿滿的一屋子人。這也是不錯的辦法,集中就便於控製,個別人想反抗也容易對付,這是掌權者的優勢。
具體到每一位官員個人,他們關心的是什麽?無非“權”和“利”兩個字。楊增新對這些官員就要講清楚東北軍對他們的安置辦法,讓大家自己權衡。其中的關鍵就是新疆舊的官僚集團將不複存在了,各位隻能保全經濟上的利益。今後的地位職務要看個人的能力,靠舊關係已經維持不下去了。
楊增新要求每個人都表示自己的態度,今天沒想好還有明天,他給眾人三天的時間。楊增新說:“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各位自選前程,即便是辭別了我,自尋出路,隻要話說在明麵上,我楊增新就不會虧待他,好歹跟了我一場,我絕對會盡力安排好,使各位兄弟都滿意。”
會場很安靜,直到楊增新講完了,還是很安靜。所有的人都在想著自己的心事。
總是要表態的,樊耀南第一個說話了,他說:“我沒得說,楊主席說怎麽辦就怎麽辦,楊老說加入東北好,我堅決加入,他們提的條件我沒有意見。我還能不能做官?都聽從安排,不讓做官,就回家抱孫子去。我說完了。”
樊耀南是迪化的市長,新疆首府,算得上重要官員了。他的話裏有些牢騷,但態度還算好的,算是擁護楊增新的。
跟著就有幾個附和的,都是這個意見。
楊增新趕緊說:“大家都聽好了,隨不隨我走都是民國的官員。每個人都自己做主,不要隨大流。這可是關乎你們每個人,也關乎你們自己家庭的大事。”
終於有一位縣長站起來要說話。新疆的地麵很大,一個縣也不得了,管轄範圍數千裏也很普通。他說:“我的年紀也不小了,說起來也算前朝的官員了。楊主席告老還鄉,我也告老還鄉吧。”
楊增新說道:“羅老弟,退休返鄉也是一條路,東北方麵也會有安排。”
羅縣長說到:“不必了,我家還有幾畝薄田,養老夠了。”
這位羅縣長的態度也不算奇怪,那就是明確地與東北軍劃清界限,表明自己與東北軍沒有任何的關係。這也是一種自保的策略,今天不沾東北軍的光,日後也避免吃東北軍的瓜撈。也就表明了他對東北軍有看法,不讚同。
楊增新當然也是理解的,於是他說道:“好,我定會安排妥當,不讓羅老弟落下是非。難為羅老弟追隨我這麽多年,我也存下一些家當,定會讓你滿意,也不會給你帶來麻煩。”
有開頭的就有跟著的,一位軍官說道:“我是想領兵做一番事業的。實話實說,我不想跟著東北軍混。我帶兵,我就要說了算,不想受製於人。我也走吧。不過我有一事請示楊主席,我的兵能帶走嗎?”
這位是個團長,他姓張,名叫張培元。手下也是上千號的人馬。山高皇帝遠的,稱王稱霸慣了,不想受製於人。
楊增新說道:“張團長,剛才我對羅老弟說的話就不重複了,你的事情我也會盡我所能安排好。你麾下的兵,隻要願意跟著你走的,我一個也不阻攔。但是,第一你不能強迫你的部下,就像我不強迫你們一樣。第二,人可以帶走,我負責你們安全離開新疆。但是武器裝備不能帶,這些是國家的,並非我們個人的私產。此外,你帶著武器,怕也不好行路,各方諸侯也不是好惹的。我這是為了你好。”
張培元不再說什麽,但明顯心中忿忿不平。想想也是,帶著一千多人的武裝,那也是不小的力量。若是沒槍沒炮的,帶一千多張嘴吃飯?還有何用?這不成了負擔嗎?
楊增新有了投向東北軍的態度,東北方麵也就開始介入新疆的事務了。代表團的幾個人也都開始分頭活動,接觸各個方麵的頭麵人物,為東北軍進入新疆做一些關鍵代表人物的思想工作,做輿論的準備工作。同時也要展開調查,研究各方麵人員的動態,對於重點人物更是安排專人跟蹤監視。
可是由於東北軍的軍事力量並沒有大規模地進入新疆,沒有軍事力量做後盾,東北軍的使團做的都是調查和勸說工作,實質的內容,比如整編軍隊,整頓地方政府等都要等一等。
目前,東北軍在新疆的軍事力量隻有保護幾處機場的一個營和使團帶來的一個衛隊連。
東北軍在迪化、克拉瑪依、伊犁、喀什有四個機場,十幾架最簡單的教-19雙翼飛機。除了駕駛員、地勤人員之外,還有為了維持飛機場的運行與安全,每一處機場駐紮一個連的士兵,是警衛性質的,輕步兵裝備。合起來不過是一個營,這點軍隊也就是給機場站崗放哨,沒有什麽力量。
楊增新為了新疆的穩定,防患於未然,也是緊急的調動了一個團的親信部隊守衛迪化。加上楊增新自己的警衛營,迪化還是安全的。
為了開展下一步的工作,東北軍需要緊急調動相當的軍事力量進入新疆。
預知部隊如何調動?且聽下回分解。
---393end---
祝各位讀者新年好!(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