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大掃蕩

字數:4871   加入書籤

A+A-




    沈一飛說道:“我說指導員,我們屬於縣大隊,不是紅一軍團。”

    肖振中:“我的同誌兄弟哎,你身上穿的是什麽?紅軍的軍裝哎!我們就是正規的紅軍隊伍,都要按紅軍的規矩辦!”

    此時的紅軍沒有明確的地方部隊和野戰軍的區別。紅一軍團、紅五軍團就算是野戰軍,縣大隊武裝就相當於地方治安部隊了,他們也是穿軍裝的,也是職業部隊。隻有縣大隊以下,各村鎮的民兵才是非正規軍。民兵是半專業的,沒有軍裝,也沒有軍餉,隻有補貼。沒任務就回家當老百姓,有任務就拿起槍(紅纓槍、大刀)執行任務。

    沈一飛再次無言以對。

    他們談話後的一段時間裏,沈一飛有些消沉,可還是時不時的去燒開水。

    一個月後,事情終於有了變化,阿秀參軍入伍了!當了縣大隊一中隊的衛生員。

    肖振中的評價是:“你小子行啊!起碼解決了一個問題呀。”

    解決啥問題啦?

    解決了出身不太好的問題呀。

    參軍的審查稀鬆平常,絕對不會因為出身不好而拒絕你。隻要身體健康,年齡不大就沒問題。當然了,女子參軍就要看部隊是否需要了。來一兩個做衛生員,還有通信文書之類的是沒問題的。沈一飛在縣大隊那邊通融一下,肖指導員再配合一下,阿秀參軍的問題很容易解決。如果說有問題,反而是阿秀的父母了,隻要家裏人不反對,其它的幾乎沒有阻礙。阿秀參軍了,就是革命軍人,身份可就變了。現在的障礙就差沈一飛的職位和年齡了。年齡慢慢的熬,熬個七八年,到時候職位也就上去了。除了時間,一切都順著規矩走,這就沒問題啦。

    沈一飛得意非常,這回不用燒開水了,整天的哼著小曲,可美了。

    ......

    在1933年的夏季裏,紅軍東路軍更名為中央紅軍第一方麵軍。中央局也計劃遷移到廣東省的東部地區,原因當然是這邊條件更好。廣東的經濟形勢好,部隊、機關都能得到充足的供給。廣東的地理位置好,有出海口,交通方便。

    紅軍有了充足的裝備和彈藥,戰鬥力猛增,戰略戰術也就有了變化。從原來的打遊擊,謀求吃掉小股敵軍,以便繳獲武器,到現在能夠據守一片地域,大城市也可以堅守了。紅軍的作戰更加考慮整體的戰略效果,使得根據地不斷的擴大,根據地各地的政權更有了長遠的打算,基層政府也就正規起來。稅收等一係列的民政政策也日趨完整,避免了臨時性,政策法規等也逐步完善起來。

    在廣東省的東部地區,根據地在鞏固、擴大。日本鬼子占領區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現在的日本人不要說向中國的內地擴張了,他們在廣東的存在都成了問題。

    廣東的形勢也極大地改善了桂係抗日戰場的態勢,日本鬼子已經無暇他顧了。

    日本人不想再進犯廣西,可是桂軍卻不想放過日本人。桂係可是有著強大的空軍,他們的空中力量成了日本人的惡夢。

    在朝鮮戰場上日軍的新式飛機三三式已經露麵了,當然它還在試飛的階段,還沒有正式的裝備到部隊中。可是它在朝鮮戰場上的上佳表現鼓舞了日本人,這種新型飛機就來到了廣東。廣東目前是日本國在國外的唯一殖民地,日本人當然會更重視,新式飛機的到來也算正常。

    東北軍介入了南朝鮮的戰爭,也正麵碰到了日本國的三三式。當然東北軍也就有了準備。

    德國的航空工業技術不會停止不前,改進也是隨時在進行,bf-109的後繼機型是pw-190。這款飛機的改進集中於兩個方麵,一是采用了一台14缸的星形空冷活塞發動機,增加驅動力,因此改變了原bf-109兩頭細中間粗的外形,變成了機頭粗壯機尾尖細的形狀,這個外形有點類似於日本的三三式。

    pw-190的座艙密封性更好了,座艙蓋是透明的,滑動開啟,更接近於現代的結構了。這種密封座艙使得飛機飛得更高。它的起落架是可以收放的,這也改善了飛行速度和性能。

    第二個要點是武器係統,它采用了兩挺g151/20機關炮。就是兩種武器的選擇,而不是機槍和炮混裝,要麽安裝機槍,要麽安裝機炮,按照需要裝配。

    這種新機型已經正式投產並裝備空軍部隊了,在中國的德國秘密航空部隊就大批的裝備了這種飛機,當然東北的空軍也就開始裝備。

    由於這款飛機是中德合作的成果,所以它的型號還有個中國命名法,即“戰-21型”,“戰”是戰鬥機,“21”是民國21年(1932年)

    日本出現新型飛機,東北當局當然重視啦,處於前線的廣西派遣航空隊當然也就會首先獲得這種新機型,並且已經到達了廣西。它們是一個中隊八架戰-21型,由於在廣東戰場上還沒有見到日軍的新型飛機,所以東北軍的這八架飛機也僅僅是訓練,還沒有在戰場上露麵。

    說到新機型,其實德國人儲備的新機型不止pe-210、ta-183等等多種機型,大多還在設計試製階段。雙發的殲擊機,速度更快的噴氣發動機都在研製之中。以中德兩國合作的技術實力是遠遠超過日本國,所以,比拚新式武器裝備,日本國比不上東北地區。

    廣東省的南麵是大海,西麵是廣西,那是桂係實力的老家。北麵是湖南和江西的南部,湖南南部是桂係的勢力範圍,江西南部是紅軍的勢力範圍。廣東的東部毗鄰著福建,原本那裏是個空白,也是窮山溝,日本人未必看得上眼。可現在不要說福建看不看得上,廣東的東部已經被紅軍占據了。

    這個態勢已經明了。日本鬼子若想擴展地盤就一定要擊敗桂係和紅軍,最低限度要擊潰一家,否則,不但擴張不要想了,他們的生存都成了問題。

    在原本的曆史上,日軍在中國的各個占領區會經常出動大部隊“整肅地方治安”,也就是曆史上常說的掃蕩。日軍憑借著優勢的裝備和充足的彈藥,給中國各方抗日武裝造成極大的威脅,麵對日軍的掃蕩,抗日根據地損失都很大。那麽現在廣東的日軍會不會出動大軍掃蕩呢?

    不管勝敗如何?日本鬼子都要做垂死的掙紮,否則,他們就會被趕出廣東,也就徹底的被趕出了中國。

    目前在廣東省的日軍,除了支援作戰的海軍和部分陸軍航空兵等輔助部隊之外,就是兩個師團的陸軍:第13師團和第16師團。第16師團擺在西部對付廣西,東部地區就是第13師團了。日本鬼子策劃對紅軍進行圍剿,首先動用的就是第13師團。

    第13師團也是日本國的甲種師團,它有三個步兵聯隊,當然也會配備炮兵、騎兵、輜重等輔助聯隊。師團長是荻洲立兵中將。

    八月對於北方來說是收獲的季節,可廣東地區處於亞熱帶,一年兩熟是有保證的,如果采用間作的技術,一年三熟也是可能的。所以廣東的八月就不是農忙季節了,今年最後的一季作物正在生長,距離收獲的日子還遠著呢。可就是這樣的八月,日軍突然來襲,紅軍的情報部門有疏漏,消息不靈,準備就不充分。日軍出擊的地點也算偏僻,他們從廣州平原東北的“從化”、“呂田”進山,向地派方向進攻。

    要說呢,這條路雖然不是主要交通幹線,可也是一條大道,日軍如果突襲成功,就可以對龍門縣的主要地區形成包圍之勢(通往廣州平原的主幹道在南邊),使得這一地區的紅軍處於極其不利的地位。

    簡要地說,經過地派的這條通道處於龍門這個小盆地的北部,日軍如果順利地進入則兜了這一地區紅軍的後路。

    日軍的進攻具有突然性,這與日軍采取了嚴密的保密措施有關,也有紅軍方麵的情報係統不靈的原因。當紅軍得到日軍大部隊進攻的情報時,日軍的前鋒已經接近了地派小鎮。而這裏隻有紅軍主力部隊的一個營,外加本縣地方武裝的一個中隊。紅軍方麵組織抵抗已經來不及了,隻能緊急地組織撤退和疏散。當然紅軍也會緊急地調動部隊,以應付日軍的進攻。

    地派小鎮失陷了,那一個營的紅軍和本地的縣大隊都進了山區,處於遊擊的狀態了。

    這一路日軍是第13師團的第104聯隊,加上其他的輔助兵力總人數約6000人。他們占領地派之後,多路出擊,繼續向龍門地區滲透。

    情況緊急,紅一方麵軍第一軍團的指揮部來到了藍田以西的新屋一帶。指揮部所在地人來人往一派繁忙。無線電的天線就立起來好幾個。在一個帳篷中參謀長羅榮桓對照著地圖正在講述各部隊目前的位置。

    “這次調動的都是紅四軍的部隊,第2師的33團已經到達地派西南側,34團的部隊已經在‘大樓’(地名)以西進入預設陣地了。第2師是這次戰役的主力部隊,他們基本都能按時到達。此外第16旅的部隊距離還比較遠,在地派以南天堂山區一帶......”

    林彪問:“日軍第13輜重聯隊到了那裏?”

    羅榮桓:“哦,在這裏,大樓西南120裏的位置。”

    林彪:“時間很緊啊......命令!第16旅丟下重裝備,輕裝前進,務必在30個小時內趕到大樓戰場!”

    紅軍在調兵遣將,他們盯上了日軍104聯隊後麵的輜重。這些戰場情報是地派地區打遊擊的部隊提供的。日軍第13輜重聯隊,帶著大批的彈藥、備用裝備,還有被服、藥品等物資,正在向地派趕來。他們就成了紅軍的第一個打擊的目標。(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