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空襲佛山
字數:4521 加入書籤
8月18日東北軍援桂航空隊突然來到佛山,空襲的第一個目標是日軍的機場。
這個突然性是靠迂回飛行路線,避開日軍據點,也就躲開了日軍觀察哨的眼睛而取得的結果。如果放到現代,這種計謀純屬兒戲,雷達可以掃描幾百公裏,任何方向都逃不掉雷達的眼睛。可是,這個時代還真的沒有雷達,防空預警全憑觀察哨。而日軍麵對四麵八方無處不在的遊擊隊,他們沒有機會在更遠的山區建立觀察哨,這就使得他們的防空警報遲鈍了。
有的讀者對我說“1922年就有雷達了”,這是錯誤的。1922年馬可尼僅僅提出了無線電波反射的概念,美國的科學家提出用這個原理可以檢測到遠方艦船的設想。此時不但沒有雷達的影子,用於雷達的關鍵部件一個都沒有,比如關鍵的“多腔磁控管”。此後的技術逐年有所進步,過程繁瑣,技術複雜,我們就不說了。直到1936年,英國人在海岸上架設了世界第一個非常笨重的雷達站,那是探測海上船隻用的。安裝到軍艦上用的雷達是1937年美國人製造的,這時期的雷達都是針對海上艦船的,對於高速飛行的飛機還檢測不到。這些實用的雷達已經是劃時代的進步了。大量的雷達應用於軍事是1942年之後的事情了,可是檢測飛機的誤差還很大。能夠發現飛機的雷達是1943年後才開始出現,那時候,二戰也快打完了。到了中國抗美援朝的戰爭時期,雷達才趨於完善,對於高速運動的飛機信號撲捉技術才比較成熟。
如果說二戰前就有了可以探測飛機的雷達,那是穿幫。
有關雷達的曆史我們就簡單說這麽幾句。
當航空隊的16架飛機來到機場附近時,在有限的預警時間裏,日軍的飛機已經起飛了一部分,數一數有四架,剛剛起飛的飛機正在調整飛行高度,尚未組成隊形,還有的飛機正在起飛的過程中。東北軍的突然襲擊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必須抓住機會發動進攻。東北軍的飛機上都是有對講機的,戰場指揮官發布命令:“三中隊全體注意啦,命令你們對已經起飛的敵機發起攻擊!二中隊全體向機場跑道投彈!注意躲避地麵火力的攻擊。”
東北軍的十六架飛機立即投入了戰鬥。
三中隊是戰21型飛機,性能先進。日軍已經起飛的飛機是三三式,東北軍要用性能最好的飛機與之交戰。此時三中隊的八架飛機尚未投彈,機翼下方還掛著炸彈。但是此次出擊都減少了帶炸彈的數量,每架飛機隻帶了四枚小型炸彈,基本上不影響飛機的動作。
就在東北軍飛機接近敵機的過程中,機場上又有兩架飛機起飛了,後麵的一架尚未脫離跑道。
“127聽著,攻擊日軍即將起飛的飛機,俯衝!隨我來!”
現在東北軍的空軍都是兩架戰鬥機編一個小隊,小隊長是“長機”,另一架是“僚機”,擔負瞭望掩護的任務。剛才就是三中隊的一架長機在給自己的僚機下達命令。正在起飛的飛機當然是最容易攻擊的,它沒有還手之力也不能翻滾躲避。但是攻擊者也有不利的因素,在機場的地麵上有眾多的對空射擊的武器,他們冒的風險也不小。
東北軍的兩架戰績冒著密集的地麵炮火,從高空中像利劍一般風馳電掣地俯衝下來。日軍的飛機剛離開跑道拉起,一連串的炮彈就打了過來,日軍的這架飛機當時就爆炸解體,機翼等零件飛揚著拋向四麵八方。東北軍首戰打得漂亮!
跟在後麵的僚機也沒閑著,順便就把自己帶的四枚炸彈全部投在了跑道上。小炸彈也有60公斤,比普通重炮的炮彈還要大。跑道上硝煙彌漫,待煙霧散去就看到不規則的幾個大坑。這幾個彈坑雖說不能完全封閉跑道,但飛機的起飛更加困難了。
僚機拋掉了炸彈則一身輕鬆,可以更好地投入空戰。
此時空中已經起飛的日軍飛機有五架了,都是新式的三三型。三中隊飛機有八架,是戰21型。東北軍在數量和飛機性能上都占有優勢。
二中隊的第一目標是徹底地摧毀跑道,讓日軍的飛機無法起飛。毀了跑道,日軍的機場就癱瘓了。他們8架bf-109也展開隊形,開始了對機場跑道的轟炸。至於其他的目標就要看機會了,像油庫、飛機庫、彈藥庫、指揮塔樓以及其他的附屬建築,隻要有機會也不會放過的。相對比較之下,擔任轟炸任務的二中隊的危險性更大,他們麵對的是地麵上的高射炮和高射機槍。
機場上的防空火力密集。但是,首先是高射炮打飛機本身效率就極低,現在的空中,中日雙方的飛機都有,並且都是金屬蒙皮的單翼飛機,日軍需要仔細的辨認,這就限製了防空武器的效率。他們不敢隨意開槍開炮,怕誤傷了自己的飛機。另一方麵,東北軍給自己確定的作戰目標太容易,幾公裏長的跑道,寬闊筆直,轟炸它相對的容易,不必俯衝過低。因此二中隊是有驚無險,順利的投下了所有攜帶的炸彈。
佛山機場已經籠罩在煙火之中了,在這麽危險的情況下,依然有日軍飛機不顧死活冒險起飛,他們就難免失控,有的歪歪斜斜的翻滾起來,有的撞上了地麵建築,引起更加慘烈的熊熊大火。
轟炸機場的一共是八架飛機,攜帶炸彈總數是32顆,炸彈數量太少,能完成破壞跑道的任務就很圓滿了,不能要求太高,徹底破壞機場的目標是不現實的。
機場跑道被摧毀了,日軍不管還有多少飛機也不能起飛了。東北軍投完了炸彈的飛機則輕裝上陣了,也加入了空戰的行列。
空中的戰鬥是八架對五架,東北軍是優勢。考慮到完成投彈的飛機也會加入空戰,東北軍更是絕對的優勢。在空戰密集的炮火中,日軍的飛機有的中彈淩空爆炸,有的冒著黑煙向地麵墜落。
日軍的飛機均被擊落,可三三式也是性能優越的一款飛機,槍炮不長眼,東北軍也是一架墜落,一架負傷。算上跑道終點擊落的那一架敵機,東北軍的戰績是一比六,應該算大獲全勝。東北軍的一名飛行員跳傘,這就要靠預先埋伏的桂軍救援隊搭救了。負傷的那一架飛機,返程途中墜毀,飛行員跳傘。那個位置已經是桂軍的控製區了,搭救飛行員不成問題。最終戰果是二比六。
空戰結束後,參戰的三中隊的飛機還沒有投彈,炸彈都帶著,不能帶回去呀。於是航空隊又找到港口碼頭,繼續投彈。西江與佛山城有一段距離,因此碼頭也就不在城裏,這倒是減少了誤炸誤傷。當然了,減少不等於沒有,這個時代作戰就是這樣,既沒有精確打擊也沒有誤傷的人道問題,大家都這麽幹,誰也沒有提出異議。就拿美國向日本國投原子彈來說,誰考慮人道主義了?美國還不是道貌岸然地到處講人道!
從此,東北軍的航空隊就不斷的向廣州平原出擊,攪得日軍不得安生。他們打擊目標首先指向了日軍的空中力量,這就讓日軍的航空隊倍受損失。日軍的新式飛機也算比較先進了,可是在東北軍的麵前還是撈不到便宜。廣西方麵的騷擾作戰配合了東部紅軍的戰場,紅軍和桂軍之間雖然沒有協議,甚至沒見過麵,可有了東北軍從中穿針引線,實際上形成了打擊日寇的默契。
......
日軍在地派西麵的大樓地區吃了一個大虧,一個輜重大隊幾乎全軍覆沒,還損失了一批作戰物資。可是這些挫折並沒能阻擋日軍繼續掃蕩的決心,反而讓日軍惱羞成怒,橫路晉二叫嚷著要加倍回擊。他們重整旗鼓繼續對龍門地區實施掃蕩,妄圖尋找紅軍的主力決戰,占領龍門地區。
8月中旬,也就是大樓圍殲戰之後,日軍第104聯隊分兵兩路出擊,沿著交通大道從兩個方向上向東南方向進軍,意圖兩路夾擊龍門縣城。在進軍的沿途,日寇對這個小盆地的腹地進行報複性“掃蕩”。這也算是日軍作戰的規律了,他們每次失敗後,必然想到報複,失敗得越慘,報複就越凶殘。紅軍當然也會調動部隊進行“反掃蕩”。
日軍的這次報複性行動更加瘋狂,手段更為殘酷。在“掃蕩”過程中,日軍見人即殺,見屋即燒,見牲畜和糧食就搶或焚毀,水井用後則一律封埋或下毒,就連老百姓日常用的鍋碗瓢盆和農具也被砸碎、砸爛。日軍的強盜邏輯是:將紅軍的根據地完全變成焦土,以挽回其慘敗的麵子,穩定他們自己業已動搖的軍心,打擊中國軍民的抗日決心。在日軍歇斯底裏的摧殘下,一些準備不足的村莊傷亡慘重,財產也受到了很大損失。不少村莊房屋被日軍放火燒成灰燼,片瓦無存,成了無人區,狀況慘不忍睹。
日軍的殘忍與暴虐激起了紅軍官兵的憤怒,紅軍的指揮員們積極的尋找機會,以消滅進犯之敵,打擊日寇的囂張氣焰。同時也動員民眾堅壁清野,遷移躲避日寇的鋒芒。紅軍的指揮機關也在積極的調兵遣將,調集各路部隊到龍門地區,圍殲進犯的日軍第104聯隊。
第一方麵軍司令員朱德下達了反“掃蕩”作戰的命令。命令要求在日寇進犯的形勢下,根據地黨政軍民要密切配合,廣泛開展遊擊戰,粉碎敵人的“掃蕩”。決不能允許日軍在中國的土地上如此猖狂,我軍要擇機打一兩個殲滅戰,徹底粉碎日寇的進攻。
此時在廣東的紅一方麵軍有兩個軍團,野戰軍的總兵力隻有六萬人左右。要進行大的戰役就要集中兵力,把主要的力量都調過來。經研究,方麵軍總部決定以一軍團為主力,調五軍團的部分兵力,使得參戰部隊總數達到三萬五千人。日軍的第104聯隊目前有兵力五千六百人,紅軍六倍於敵軍,已經具備了打殲滅戰的條件。(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