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日本退出國聯
字數:5288 加入書籤
8月19日的下午,在無名高地的戰場,紅軍改變了策略,讓開南北兩側的山坡通道,在進攻中加強了炮擊的力度,從西側的正麵突擊日軍的陣地。此時日軍的陣地已經七零八落連接不上了,主要的兩塊就集中在南北兩個高地上。鬆野三郎就在北側的高地,那裏也是日軍的主要陣地,也就是昨天晚上紅軍特務一連攻擊的那一處陣地。
經過探測偵查,大隊長鬆野決定突圍,向山區“轉進”。可是紅軍的火力太猛,日軍被分割的幾個部分是不能合兵一處了,南邊比較大的那一坨,隻能分頭“轉進”了。
紅軍是有意放鬼子下山,所以南北兩路的鬼子兵突圍向山下運動,紅軍沒有全力阻擋他們,隻有到了日本鬼子全部下山之後,紅軍才開始組織尾隨追擊。另一方麵,山上被分割的鬼子兵並不能全部退走,走不了的殘兵就被包圍殲滅了。由於鬼子兵的頑強,不投降,也由於戰前林彪有命令:“不要試圖抓俘虜了”。所以抓到的俘虜非常少,隻有六個。當然這些俘虜是主動投降的,否則也活不下來。日本人也是人,人群中並不能全部都是一個脾氣秉性,有不怕死的也有怕死的,多數頑固不化,少數也有靈活的。這才是正常的人群,絕對不會百分之百的頑固不化,任何的人群都是如此,差別就是不同人的比例大小而已。
日本人的逃跑通道是有限的,並且方向道路都很明確,紅軍哪能沒有布局?紅軍當然也會選擇最有利的地點給予圍殲,哪能讓他們自由地轉進?所差的就是深山裏邊地形更加複雜,並且廣東的山區中植被特別的茂盛,有點近似於熱帶雨林了。
就是在這樣的一條山溝中,埋伏著一支紅軍隊伍,準備打鬼子的伏擊。
當一支敗逃的日軍隊伍來到這裏後,伏擊部隊按照統一的信號,向進入伏擊圈的日寇突然開火,炮彈、手榴彈雨點般砸向日軍的人群,彈片嘯叫著四處橫飛。霎時間,平靜的山穀硝煙彌漫,一下子便把日軍的隊伍連同山間小道一並籠罩在煙霧之中。
這支日軍隊伍就是鬆野三郎帶的殘兵,大約有八百多鬼子兵。日軍的隊伍經過長時間的鏖戰,減員嚴重,這剩下來的兵裏,非戰鬥人員的比例就比較大,像什麽警衛、醫生護士、文書、通信兵、參謀之類的不少,戰鬥力就更是要打折扣。
軍隊行進都要有偵查的,但是形勢不同偵查的方法也有變通。現在的日軍是狼狽逃竄,道路的兩旁山坡陡峭,灌木密集,不是隨便哪裏都能上山觀察的。在慌不擇路的情況下,略微的觀察,派出斥候探路,日軍大隊人馬就闖入了山溝。
同樣因為地形複雜,設伏的紅軍也同樣沒有很好的射界和前進的通道,因此打擊日軍的手段主要靠槍炮手榴彈,要想打衝鋒也很難。
道路狹窄,八百人的鬼子隊伍也是拉的老長,指揮官鬆野在後部,尚未進入伏擊圈,見此情況立即掉頭向回跑,這樣的道路紅軍也沒法追擊,隻能用槍炮追擊一下子。但是被堵截在山穀中的鬼子也有兩百多人,這些人要想生還則難上加難。
被堵在山穀裏邊的日寇,在密集且突然的打擊之下,死傷慘重,陣腳大亂,失去了指揮,他們各自為戰,也是各自逃命。
日軍的訓練還是嚴格的,遇到突發情況當如何處置也都是有操典章法可循,鬼子兵們會沿著山路展開,尋找有利的地形地物,匆忙隱蔽抵抗,有的也會試圖占領相對地勢較高的地方,進行頑抗。
但是在山溝裏可以提供隱蔽的位置幾乎沒有,因為他們的四麵八方都是紅軍的槍口,沒有射擊的死角。這時候一個日軍少佐抽出指揮刀,大喊大叫:
“今天大家一起要為天皇盡忠了!這裏就是我們的死地!都聽我的命令!”
他揮舞著武士刀試圖指揮部隊。有了這個明顯的目標,密集的子彈就打過來,一發炮彈在他的身邊爆炸了,讓他就此完成了“壯烈之舉”,完蛋了!
又有一名中尉鬼子軍官站出來,喊道:“我來接替指揮!聽我的命令!”
山道狹窄,兩百多鬼子,拖延長度有半裏地,在紅軍的打擊下被分割為幾個小塊。到此時,紅軍開始組織出擊了,三三兩兩的紅軍從山上、半山腰,利用山石樹木作掩護,邊射擊邊前進。日軍則利用山溝中各種地勢全力抵抗,但是紅軍的火力來自四麵八方。紅軍人多,日軍殘兵太少,激戰約半小時,紅軍全殲山溝裏麵的日軍。這一戰消滅日軍200多人。
從無名高地突圍進入山區的這支日軍部隊屬於104聯隊,以第一大隊為主,外加一些輔助部隊組成。現在這支部隊剩餘的殘部已經不多了。
日軍的104聯隊就在地派,距離這處圍殲的戰場並不遠,隻有30裏,可是一天之內尚沒有援軍到達來解救,104聯隊出了什麽問題呢?
104聯隊是兵分兩路進攻龍門縣城的,鬆野大隊是左路,右路從地派向東掃蕩,那才是他們的主力部隊。現在鬆野遇到了麻煩,呼叫“戰術指導”,也就是呼叫援助。怎奈主力部隊向東出擊掃蕩三天了,聯隊長橫路晉二手中無兵可用如何救援啊?他隻能停止左路的掃蕩,撤回部隊方可,在一天之內是辦不到的。
到了8月19日的晚上,鬆野的殘兵幾乎全軍覆沒了,日軍的援軍也終於露頭了。
安排在無名高地北麵的紅3師(屬於5軍團)就是用於阻擊援軍的部隊。傍晚時分,他們就與日軍的援軍交上了火。日軍向3師的前沿陣地進攻的消息立即上報到了指揮部。
第3師不光設有阻擊陣地,他們的偵查小隊也遍布阻擊戰場的周圍,所以,初次交戰的規模不大,但是第3師已經掌握了日本援軍的規模和裝備情況。
指揮部得到報告之後,林彪果斷下決心:撤退!
他說:“鬆野三郎一部基本上等於被全殲,跑掉幾個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我軍此次作戰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因此,不必戀戰,迅速撤出戰場。我們現在的任務是策劃下一次的戰鬥,目的是保住我們的根據地,消滅和擊潰入侵之敵。”
參謀長羅榮桓說道:“我支持林軍團長的決定。從紅3師傳來的情報看,他們是擋不住日軍104聯隊的。日軍的炮兵都跟隨著出動了,重武器不少,還有坦克車,也有重炮。就算我們的炮兵都趕過去,對上日軍的重炮坦克還是要吃虧。因此,為了鬆野這幾個殘兵敗將在那裏打阻擊就劃不來了。鬆野部殘餘分散於山林草莽之間,短時間內難於聚殲,時間長了我們拖不起呀。另一方麵我軍經過長時間激戰,已經非常疲憊,急需修整。現在日寇援兵逼近,我軍需要迅速撤出戰鬥。”
在林彪的命令之下,紅軍各部都有條不紊的脫離與日軍的接觸,逐步撤出了戰場。紅3師擔負著掩護主力撤離的任務,也是邊阻擊邊後撤,到大部隊全部撤出戰場之後,他們也脫離了接觸。
......
此次戰鬥,據事後統計,斃傷日軍一千五百多人,俘虜六人,繳獲騾馬一百多匹,步槍四百餘支,歪把子輕機槍兩挺,山炮一門,擲彈筒6個以及大量的彈藥等等。紅軍的傷亡也不小。有340多人。當然這是紅軍方麵的統計,日軍也會有自己的統計數據,它們會有矛盾,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從無名高地出來的鬆野殘部,在逃跑的過程中,凡是成規模的必然會被周圍的紅軍盯上,跟蹤追擊。漏網之魚還是少數,日軍的大隊長鬆野三郎僥幸逃脫了。總而言之,這一路日軍損失極大,事實上等於灰飛煙滅了。
在隨後紅軍撤軍的過程中,按照慣例,日軍會出動空軍跟蹤偵查並空襲,紅軍方麵也會做好防空的準備。但是這一次出乎紅軍的意外,日本人的空襲沒有了,隻是有幾架偵察機在高空偵查,完全放棄了對地攻擊。紅軍方麵奇怪,不理解,可東北軍方麵知道日軍的空軍必然減弱。因為援桂航空隊的空襲重點就是廣州平原上的各處機場,凡是能偵查到的,都逃不脫東北空軍的打擊,整個廣州平原都在東北航空隊的作戰半徑之內。在這種情況之下,日軍能夠出動偵察機就已經盡力最大的努力。
紅軍在撤出戰場,但是撤退也是有限度的,根據地的要點還是要守衛。比如龍門縣城就不能丟,紅軍現在有能力保衛自己的城市。像藍田、龍潭這樣的城鎮也不能輕易的丟掉。這次作戰的戰場就在龍潭以北不遠處,紅軍撤退,日軍會跟進,但是龍潭鎮是個界限,日軍若想攻擊龍潭,紅軍定然會守衛,也會反擊。
......
日本國入侵廣東省(那時候海南島也屬於廣東)到現在也有一年半的時間了。西方國家對於日本國的侵略行為是怎麽看的呢?他們持什麽態度?
對此我們有個參考,在原本的曆史上,今年的2月國聯19國委員會通過決議不承認偽滿洲國,當然了在我們的故事裏,這個戲碼根本就沒有。到了3月,國聯大會譴責日本國在入侵中國的戰爭中是“侵略者”,這些都極大的刺激了日本人,為此日本國政府正式宣布:日本國退出國聯!我們的故事也不能脫離這個大方向,因為它是有道理的。
國聯就是聯合國的前身。
中國是東方的大國,國土、人口、資源都極大的豐富。正因為如此,西方各國都有在華利益。
早期,日本國的侵略活動主要集中於中國北方(東北、山東,當然也有長江流域)的時候,就引起了西方國家的極大不安。那時候國聯就曾經派出代表團到東北、華北“調查”,在調查報告中就已經譴責了日本國的侵略。
不過以英美為代表的西方,他們的在華利益主要的體現在長江以南地區。那麽日軍入侵上海、長江,進而轉向廣東這就直接的進入了英美的核心利益地帶。
以廣東省為例,設在廣州的中國海關就在英國人的手中,其海關收入首先要滿足英國等西方國家扣除“賠款”,餘下的才交給中國當局,這個剩餘的部分,有個專有名稱,叫做“關餘”。除此之外西方國家還有貨物的貿易,投資的企業、商業、銀行等等,這些都在體現著西方國家的利益。
更有甚者,英美等西方國家在南洋擁有大片的殖民地。日本人到了華南,也就進入了南洋地區。這就直接威脅到西方國家的核心利益了。
一個國家對於國際事務的態度,其本質就是國家利益。日本人動了西方人的“奶酪”,他們能沒有反應嗎?
因此,在今年的9月,比原本曆史晚了半年,國聯大會依然通過決議:譴責日本國入侵中國,指責日本國為“侵略者”,要求日本國無條件撤出華南地區。態度很堅決。這讓日本人憤怒了,日本國政府還是沿著原來的曆史足跡,宣布退出國聯!(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