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新布局
字數:4752 加入書籤
張學銘與布柳赫爾私下裏會晤,雙方可以推心置腹地交談,這種會麵的機會也是現在東俄羅斯麵對危機的局麵所致,他們不得不千方百計的尋求出路。張學銘的話設身處地的為東俄羅斯人著想,布柳赫爾該如何反應呢?
布柳赫爾說道:“二公子的話讓我感動,哪個人沒有自己的民族情結呢?我們作為俄羅斯人,當然希望回歸自己的祖國。可是坦誠地說,我們的東俄羅斯已經是回歸無望了。不說遠隔萬裏,也不說中間還被安娜女皇這一派勢力分隔開來,單說俄羅斯的腹地目前已經成了戰亂之地。更可怕的是,無論那一派勝出也沒有我東俄羅斯的地位,他們都會把我們視為叛徒和異己,對我們來說,除了戰鬥一決勝負之外沒有別的結局。有祖國而不能回歸,這就是我們的處境啊!
站在你們中國人的立場上,要收複的國土恰恰是我們的立足之地!我東俄羅斯麵臨的局麵尷尬無比呀!”
張學銘:“布柳赫爾先生,你們是否考慮過朝鮮?與東俄羅斯相比,那裏的氣候更溫暖,也有你們需要的豐富的農產品。將來如果有發展,甚至可以謀求日本國的九州島嘛。”
這的確是個出路。如果兼並了朝鮮,形成一個遠東的新國家,也是不錯的選擇。即便丟失了目前遠東的土地(中國強大了總會收回自己的國土嘛),他們也有一個不錯的落腳之地。
張學銘的話打動了布柳赫爾的心,他說道:“二公子,不滿你說,我們有人考慮過與南朝鮮合並建立一個新的國家。可是你們也知道,朝鮮人的民族性也很強,從上千年的曆史來看,他們就是單一民族的獨立國家,曆史上就從沒有認同多民族的情況,更何況我們的膚色不同呢?所以我們的這種合並就是製造禍亂的根源,前不久日本國對朝鮮的占領就是極好的例證,朝鮮人的反抗已經足以說明了問題。這也是朝鮮近鄰著一個強大的中國,幾千年來依然保持獨立的原因,對此你們中國人比任何人都清楚。對於這條路我們東俄羅斯僅僅是在小範圍議論一下而已,誰都沒有把握,沒人認為是可行的。”
幾條路都是死路啊,他們的確很難,布柳赫爾有點說不下去了。停了一會,猶豫再三的布柳赫爾長歎一聲,繼續說道:“投奔中國是一條出路,在你們到來之前,我們這裏就有人議論過這種可能性。但是有這種想法的隻是少數人,可能是受到我們這裏華人的影響。”
從人口比例上來說,華人後裔(不光是漢族人,還有其他的少數民族)占東俄羅斯總人口的35%以上。但是華人更多的分布於偏遠地區,在城市、城鎮中相對少一些。特別是居於上層的官員,華人更是極少數,比如在朝鮮任職的卡裏莫夫就是漢族人。可是,當東俄羅斯被單獨的隔離開來之後,華裔人口就成了不可忽視的力量。於是就有了投奔中國的說法。
張學銘說道:“在曆史上,朝鮮的地位基本上是中國的附屬國,這種狀態已經存在了上千年。但是你們的東俄羅斯不具備做附屬國的條件,因為這裏的土地是我中華的國土。回歸中國是你們最好的出路,布柳赫爾先生,你考慮一下吧。”
說到遠東的國土,更古老的曆史上,這裏屬於無人的不毛之地。也就是到了元明清這三代,才明確的設置官吏進行管理。特別是清朝,滿族人的祖先就是發源於黑龍江以北的女真部族中的一個分支,所以清代把這裏當做滿族的祖業、老家,屬於民族的保留之地,是很重要的國土。俄羅斯人來到這裏是清代中後期了,到民國的時候隻有一百多年的曆史。所以說,從曆史上看,如果比較中國、俄羅斯這兩個國家,遠東的國土屬於誰?那是再明確不過了。
布柳赫爾能有這個認識已經實屬不易,當然這也是形勢所迫。如果俄羅斯依然強大,中國依然衰弱,在俄羅斯民族的人群中,絕大多數都不會這麽“軟弱”,定然會為了俄羅斯的利益而戰。
另一方麵,強硬的“民族英雄”什麽時候都不缺,在東俄羅斯也會有大批的持強硬態度者。即便不能侵略中國繼續擴張,也會有為“保衛祖國”而死戰到底的人。所以說,東俄羅斯能夠歸順中國還要有過程,甚至需要經過激烈的戰鬥。事情究竟走到哪一步,讓我們拭目以待。
......
東北使團出訪東俄羅斯是成功的,雙方建立了友好的關係,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戰略夥伴關係”。隨後雙方互設了聯絡處,聯係正常化了。邊界的鐵路也重新修複接通(雙方的軌距不同,需要換乘),雙方的商人開始有了貿易往來。軍火的貿易還是受到了限製,這個道理也簡單,對共同的敵人日本國來說,雙方是盟友,可是中俄之間的曆史敵對狀態還不能完全信任對方,軍火等重要物資還是嚴格限製的。
比如說,東俄羅斯的海軍力量很弱,他們隻有一些可以進入內河的小型軍艦,大型的,像巡洋艦、大噸位的驅逐艦、戰列艦、航母,這些大型艦船一艘都沒有。一方麵是因為蘇俄本來就不是海上強國,另一方麵,原本遠東隻有一個活躍在黑龍江流域的內河艦隊,沒有其他的軍艦。其海上力量隻是比原本曆史上的中國略強。所以,他們麵對著海上強國日本,那就很弱小了。為此,東俄羅斯迫切的需要東北大量生產的小型快艇和魚雷艇,用於自己海防的自衛。
東北方麵的回答很幹脆:要得到軍事裝備和物資是有條件的,那就是回歸中國!也隻有在麵臨戰爭時,東北方麵才可以視具體情況給予援助。
這次出訪沒能收回國土也算是美中不足吧,這也是事先料定的,這麽大的事情沒有那麽容易。
隨後,在東俄羅斯的幫助之下,東北軍政府與南朝鮮建立了正常的外交關係,像北韓一樣,在漢城也設立了聯絡處。與南朝鮮的交涉還有一項成果,那就是南朝鮮政府同意按租借地的形式恢複東北軍在濟州島上的軍事基地,東北軍已經派出軍官和工程人員前往濟州島視察和規劃工程了。
之所以能夠順利恢複濟州島基地也是各方利益使然。東北軍、南朝鮮、東俄羅斯這三方共同的敵人是日本國,濟州島位於抗日的最前線,這三方中軍事力量最強的東北軍進駐濟州島對於抗日是極有利的,這一點毫無疑問。這就是三方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麵也是曆史的教訓,上一次朝鮮戰爭中,日本進攻濟州島,蘇軍差點招架不住,因此東俄、朝鮮兩方麵都盼望著東北軍這個得力的幫手。
東北軍取得濟州島基地的第一個現實意義是轟炸日本國的航程極大地縮短了。以轟炸九州島的城市為例,從青島、大連、安東等地起飛,到達九州島沿海地區的距離都在一千公裏上下,可是,如果從濟州島起飛,航程隻有300公裏。東北軍的各種飛機就是不掛副油箱也可以飛行一個往返了。以濟州島為基地,轟炸東京的直線距離也隻有一千公裏,飛機帶上副油箱也是可以實現的。
第二個現實意義是擴大了東海艦隊的巡航範圍,使得東北海軍攻擊日本本土成為可能。這是什麽道理呢?
前麵我們說過,東北海軍缺少大噸位的艦船,海戰能力不強。與日本艦隊比較,海戰絕對要處於下風。而東海艦隊能夠出海保衛海疆,依靠的就是陸基空軍的支援,其次是近海有大量的魚雷艇助戰。這才使得日本艦隊不敢靠近東海以北的大陸沿海地區,保我近海的安全。那麽現在有了濟州島基地,空軍進駐了濟州島,海軍的快艇也可以進駐濟州島。那麽在濟州島周圍兩三百公裏的範圍內就是東北軍控製的軍事禁區了。這個範圍也包括了九州島的沿海地區,也就是說,東海艦隊可以巡航到九州島的沿海,並且艦隊能得到陸基空軍的支援,濟州島的快艇也能隨艦隊到達九州島的沿海。這個局麵對日本國的威脅可就大了!
這裏還有個問題,那就是建立了濟州島基地,就要有海軍和空軍的力量進駐。空軍不說了,東北軍一直在造飛機,擴編空軍的部隊,可海軍呢?東北的海軍一直缺少大型的軍艦,唯一的航母遼寧號負有保衛海防的責任,不可能常駐濟州島啊!
東北早就開始建造航母了,可是一艘大船不是說建造就能有的,需要過程,需要時間。在1931年東北就開始建造自己的航母了,工期五年,預計1936年下水,至少還要等兩三年的時間啊!可是不要忘了,去年大帥張作霖派出楊宇霆、沈鴻烈去英美考察,他們也有買軍艦的任務,其中就有一艘航母的購買計劃,現在怎麽樣了,有戲嗎?
前麵我們說過,東北軍買船是由於好幾個原因湊在一起促成的。第一,是東北的海軍缺少大噸位的艦船,自己也正在積極的建造,但是周期長。第二,美國英國送貨上門,主動出售舊船。這是因為今年是經濟危機最嚴重的一年,西方的經濟十分艱難。而東北軍是“績優股”,沒有經濟危機,而且有錢,信譽好,是難得的主顧,西方大公司紛紛找上門來。第三,經濟危機催生戰爭,西方在危機中還要積極備戰,於是新船淘汰舊船,大批艦船退役。出售舊船是最好的處理辦法。第四,西方國家的戰略目標是針對著蘇俄的,他們把蘇俄看做洪水猛獸。曆史上在二戰中英美蘇成了盟國那是後來蘇俄與德國這一對盟友發生內訌,對掐起來的結果。另一方麵英美對德國作戰也的確需要幫手,否則二戰的結局,誰勝誰負還很難說。由此才演化出後來蘇俄加入盟軍陣營的局麵。而此時的蘇俄絕對是英美的第一假想敵。東北軍對蘇俄的立場和表現促使英美把東北當成最重要的盟友,日本國的地位已經被邊緣化了,日本國的利益變化也就無從輕重了。如此等等,促使了東北派出使團赴英美考察買船。
東北軍這一出手就是兩艘航母,原本計劃是一艘的。一是為了平衡英美關係,二是這兩艘艦船的確比較合適。一艘是美國老舊的航母“蘭利號”。它的確太老舊了,是美國的第一艘航母。它是由一艘運煤商船改造的,全通甲板,它的外形與日本國鳳翔號航母類似。噸位就算兩萬噸吧,航速也不快,才15節,沒有升降機,艦載機40架,比東北軍的遼寧號要小,並且陳舊。優點是裝了美國第一台彈射機,這可是此時的頂尖新技術了,所以跑道短一點,飛機也可以順利起飛。另一艘是英國的一艘退役戰列艦,需要改裝成航母。
除了航母,其它的巡洋艦、驅逐艦、反潛艦等等一共買了七艘船,就等於買回來一個小型艦隊。這要全是新船,正常的價格,那可需要老多銀子了。東北軍能償付得起嗎?(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