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買來一個小艦隊
字數:5430 加入書籤
上一章說到了東北軍政府在英美買了七艘大型軍艦,當然都是人家淘汰的舊船。這個事首先要算一下經濟賬,東北軍政府有這個經濟實力嗎?我們寫小說,編故事也不能胡編亂侃,說胡話那就是唬弄讀者了。
現代的人們都比較認可美元,就是個衡量的標準。首先要說,三四十年代的美元比現代的要值錢,那時候的美元還是與黃金掛鉤的,這叫“金本位”。啥意思呢?就是銀行承諾1美元等於多少克黃金,客戶隨時可以把美元兌換為黃金,這就叫金本位貨幣。美國銀行的金庫裏保存著大量的黃金,黃金儲備數量與發行的美元數量有法定的比例關係,不能隨便印紙幣。到了現代這個關係廢除了,金本位沒有了,銀行可以隨意地開動印刷機大量印刷美元。
在這裏我們說的船隻價格是那個年代裏的價格。順便說一句,二戰前,民國的法幣、東北軍的奉票與美元基本等值,就是一比一,法幣還沒有大貶值。
粗略的說,新造的船隻每一個噸位大約100美元,在現代裏每一個噸位要四五百美元。這個差距一方麵是由於美元不斷的貶值,另一方麵不同時代船隻的技術含量大不相同,人工費用也不同。所以我們是按100美元計算的。
我們以蘭利號航母為例計算一下,排水量兩萬噸(原噸位15000噸,改造後噸位增加到19000噸),價格就是兩百萬美元,這說的是新船價格。蘭利號屬於退役報廢船隻,起碼要打三折以上,也就是六十萬左右了。這說的是船隻本身,作為軍艦還要安裝軍用設備,普通軍艦是大炮,航母就要裝與飛機有關的裝備,當然還有有輔助的設備、軍備,這就要加上一百多萬。還要考慮到必要的翻新改裝,我們就粗略的估值它價值兩百萬。粗粗的算下來,七艘大型軍艦就有一千五百萬美元吧。這個價錢與現代是沒法比的,現代的一套導彈係統恐怕一千萬美元也不夠吧?
東北軍政府的參政能力如何呢?
按東北軍政府的數據,1932年,遼、吉、黑、熱、寧,這五省的財政收入為15億元(奉票元,也等於美元),平均每個省3億元。1930年的時候是遼、吉、黑、熱四省合計6億元,平均每省1.5億元。
東北軍政府還管著其它幾個省,有的稅收也不少,比如天津、煙台、青島、宜賓,還有蒙古、甘肅、新疆等。這些地方與遼寧等基本的省份比較,數字小,有的恐怕還是負數,為了簡潔就忽略過去了。
參考1:南京方麵實際控製省份有浙江、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部分控製的省有河南、山東、河北、四川、福建等。全部財政收入約三億元(法幣=美元)
參考2:新中國建立後,1950年全國財政收入62億元(人民幣)。1958年是680億元。考慮到人民幣x10=美元,這個數字應該分別為6億美元和68億美元。2014年全國財政收入140350億元(人民幣),對美元為6.5比1,折合美元為21600億元。(以上數據和計算都非常粗略)
從這個數據看,不同的時代,差距巨大。所以我們要正視曆史上的數據,符合那個時代,不能不著邊際。
注意,財政收入說的是政府兜裏的錢,不是國民總產值(gdp),一定要分清哦。
從這些數據就可以看出來,東北軍政府管轄的範圍內,經濟已經比較發達了。當然是沒法與我們現代比較的。
全年收入六個億,為了買船,用去一千多萬就是大約百分之二,是個零頭,按說不算什麽。但是國家的事情不能這麽算,財政有那麽多的錢,也是各有用途的,計劃之外開銷一筆也不那麽容易。好在張大帥手中還有一筆外財,就是張學銘專程跑到英美借西方股市大崩盤的契機賺來的六十個億,並且是美元、英鎊的硬通貨,現在大約還能有多一半,約40個億吧。有這筆錢墊底張大帥底氣十足!
東北有錢不假,但是花錢辦事也不能當冤大頭,東北軍不想領導誰,張大帥也沒有當世界領袖的癮頭,一切要按國際慣例來辦理。現在西方缺錢,產品賣不出去,我們買東西就有了優惠。價格要優惠,要談判,付款方式更要談,能貸款的還要貸,現金、英鎊、美元不能隨便就掏出來,不能裝大款,也不能當傻大款,人傻錢多的事不能幹。
最終東北方麵隻是拿出來600萬美元,其中的300萬是艦船(包括改造維修)的預付款,另外300萬買軍艦上需要的裝備和軍火(軍艦正常裝備算在購買船隻的價錢裏了,這說的是額外補充的部分)。還有,為了開動這些船,操作這些設備而雇傭了一批英美的雇傭兵,也都在這些費用之中了。所以,幾個月之後,一支浩浩蕩蕩的艦隊就準備起航返回中國,東北軍的海軍隻需要派出一批軍官去接收和指揮就可以了。
可是,這支艦隊回來還是個大問題,因為南洋基本上是日本海軍的天下,如何打破封鎖呢?
美國人的艦隊大部分在太平洋,菲律賓是美國的殖民地,因此,美國的艦隊經常往來於菲律賓關島之間和本土之間。東北購買的艦船可以懸掛美國的國旗,冒充美軍艦隊安全到達菲律賓。
掛美國國旗是合法的,隻要把交貨時間推遲一下,交貨之前就是美國船,當然要掛美國的國旗啦。交貨之後才是中國船,換中國國旗。
大西洋與太平洋之間的交通靠巴拿馬運河溝通。巴拿馬運河是由美國人出資開鑿的,1914年通航,此時的管理權在美國人的手中。與蘇伊士運河不同的是,巴拿馬運河的河道是高於海平麵的,因此它需要船閘抬高水位。
但是,要想突破封鎖進入東海黃海,即便是美軍的艦隊,日本人也是不能允許的。例如,現在的美軍在鴨綠江口的皮島上就有軍事基地(是東北軍租借給美國人的),美軍的艦艇就會在黃海、東海上航行。第一,這一處基地不大,美軍艦隻不多,也都是小噸位的軍艦,在日本人那裏也算掛了號,這幾艘軍艦日本人都認識。即便如此,日本人也照樣登船檢查美國的軍艦,理由就是對華禁運。東北軍購買的軍艦,就算打著美國的旗號也進不來。
有什麽辦法呢?當初張大帥不是說有辦法嗎?
其實辦法說出來也簡單,一是偷渡,靠的就是這個年代沒有雷達,隻能目測觀察。日本人在大海上設置的觀察哨,巡邏船都不是萬能的,特別是夜間,靠目視觀察看不了多遠。第二就是一旦被發現就強行闖入,東海艦隊全力冒險出擊支援。這個辦法也能奏效。第三,動用在日本、琉球的間諜臥底收買日本人的觀察哨,打開缺口。最後一條是在日本國到台灣這條島鏈上尋找空擋,找薄弱點。這幾條綜合起來,就可能實現偷渡。
東北海軍的潛艇就經常出沒在這些島嶼之間,他們偷渡這條島鏈的封鎖線是家常便飯,因此,東海艦隊很熟悉那裏的海況和地形。
說到這裏我們不免有個疑問:既然東北與美國是友好關係,東北買美國的舊船也是在幫美國人,那麽美國就不能把船送到中國嗎?朋友幫個忙有何不可呢?難道美國人就那麽怕日本人?
第一這不是普通的舊船,而是軍艦,並且經過重新維修和改造,這一批回國就是六艘,儼然就是一個小艦隊。
不是買了七艘船嗎?對,還有一艘是英國退役的戰列艦,是三萬噸級的老戰列艦,需要把它改造成航母。改造的工程比較大,差不多要八九個月的時間。不能總等著它呀,於是這六艘維修改造完成的船就先回來了。這樣一個艦隊,內中還有一艘航母,日本人能放行嗎?打著美軍的旗號也不行。
第二點是到現在為止美國的國策還是堅持著著名的“孤獨主義”,在國際事務中嚴守中立,悶頭賺大錢。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美國人就是這麽幹的,別人打仗,它賣軍火,發大財。比如現在,美國人依然在對日本人做生意,他們的貿易中有三大宗貨物,一是廢鋼鐵,這是日本國鋼鐵工業的重要原料來源。二是石油、煤炭能源,別忘了,美國是石油大國,特別是二戰前後的時期,中東的石油產量還不高。第三就是軍火啦,日本人侵略中國,美國人賣軍火,中日兩邊都賣!從這個角度說,美國人是日本侵略中國的幫凶也不過分。曆史上直到美日之間宣戰,那是1941年了,美國對日本國的貿易才停下來。那時中國的抗日戰爭已經打了差不多10年了。在這種狀態下,美國一直向日本國出售廢鋼、石油、煤炭,還有軍火武器。那麽你說美國人是不是日本侵略者的幫凶呢?
在曆史上美國的中立政策,或者叫孤獨主義,是被日本人偷襲珍珠港打破的。日本人的偷襲讓美國損失太大了,美國人被逼到了牆角,美國全國都群情激奮。在這種情況之下,美國國會才下決心對日宣戰,授予總統戰爭的權利。從此美國開始走上世界霸主的地位。
美國這個國家,總統的權利是有限的,如果國會不授權,總統沒有權利決定戰爭。所以對於珍珠港事件美國是否事先得到了情報的問題,一直就有不同的猜測:得到情報是肯定的,美國總統羅斯福知道日本人要偷襲珍珠港,但就是不做反應!表麵上說:“不相信!”實際上就是一劑苦藥。羅斯福需要美國驚醒,需要國會拋棄孤獨主義,這是羅斯福的苦肉計!另一方麵就是羅斯福不能決定戰爭,他需要國會支持開戰,日本人的偷襲是對國會的最好的動員。
而現在,日本還沒有偷襲珍珠港,美國依然堅持孤獨主義。試問,這樣的美國能為了中國,為了朋友的幾條船,去與日本國對抗嗎?首先美國國會就不能同意。在我們中國是幾個決策人說了算,想幹什麽就幹什麽。在美國是國會說了算數!總統不經國會授權,什麽也幹不了。這是有區別的,分析國際事務不能忘了這個。
第三就是日本國的瘋狂,戰爭狂人們目空一切,英美也不放在眼裏。他們設定的軍事禁區誰也不能逾越!美國人當然要躲得遠遠的。
東北的六艘軍艦掛著美國的國旗,與美軍的軍艦混編在一起,從美國的西海岸出發向菲律賓方向駛去,他們在浩瀚的太平洋上是安全的,此時太平洋的主宰者就是美國的海軍。沈鴻烈和楊宇霆隨艦隊歸國,沈鴻烈臨時擔任歸國艦隊的司令官,楊宇霆任政訓官,艦隊在他們的指揮下,走上歸國之路。這條路注定是危機四伏,他們能不能順利回到祖國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
九月初,日本內閣召集會議討論軍國大事。這是因為他們出兵占領廣東已經曆經一年多的時間了。在中國紅軍和桂係的打擊之下,日本占領軍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連原來比較平靜的平原地區也開始不安定了。到了這個關頭,是增加兵力,努力彈壓中國的反抗,擴大占領區呢?還是謀取新的發展方向?為此,田中義一的內閣決定,一方麵向中國廣東增兵,另一方麵尋找新的作戰方向,以謀求日本帝國主義的海外掠奪策略。新的出兵方向有兩個,一個是蘇俄的遠東地盤,為的是謀取那裏豐富的礦藏。另一個就是越南了。
現在到了十月了,在日本國十分艱難的經濟狀況之下,好不容易湊出一批戰備物資,動員了海軍和陸軍,他們就迫不及待的發動了對海參崴的進攻。
為什麽說“迫不及待”呢?首要的原因就是嚴冬即將來臨,蘇俄遠東的沿海地區很快就要被冰封了。日軍進攻海參崴依仗的就是海軍的優勢,等港口被冰封鎖了,軍艦不能靠近,日本人將無計可施。時不我待呀!(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