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東北軍出手

字數:5093   加入書籤

A+A-




    到11月4日,東俄使團來到了奉天,向東北軍政府求援,海參崴告急!

    東俄的聯絡官說:海參崴的糧食、被服還問題不大,可是軍火彈藥已經不多了,一旦彈藥告罄城防將不保。他們第一個要求就是希望緊急地為他們再次補充彈藥,這當然也要維護好交通,最好能夠打通海陸交通。第二,他們要求東北軍出兵解救東俄的危險局麵。這當然是布柳赫爾的決策,在出兵問題上主動邀請,爭取主動。

    這裏要說明一點,此前東北軍已經支援東俄一批軍火了,現在他們再次要求軍火支援。東北和東俄的火車為運輸軍火也遭受了不小的損失,這是因為日軍與東俄在空軍方麵旗鼓相當,鐵路線距離前線不遠,看到火車,日軍的航空兵肯定要空襲。東北軍吃了虧,吧運輸時間改到晚上才避免了空襲。

    東俄聯絡官的說法其實是有所保留的,未必能實話實說,他不能把自己一方說的太不堪了,實際上向東北軍求援的本身就說明局麵危急。我們不妨設身處地的替他們想一想,東北軍的立場是什麽?東俄人很清楚,那就是要收複中國的國土。東俄人如果不是山窮水盡,危險臨頭,他們是不會邀請東北軍入境的,他們也怕請神容易送神難啊!

    清津與海參崴之間的交通主要是海陸,如果從圖們江的入海口算,距離隻有150公裏,是幾個小時的航程。清津港到海參崴是200公裏。海陸的距離不遠,但是,日本鬼子的艦隊在那裏,取得海陸交通的條件是擊退日本艦隊。

    在現代,清津到海參崴是有鐵路的,那是後來蘇俄占領北朝鮮之後修建的,在我們的故事裏,還沒有這條鐵路。

    從吉林出發的陸路就是沿著綏芬河進入東俄,直達海參崴,也就是原來的中東鐵路的線路。在中國的一側是牡丹江地區的東寧縣。原本的曆史上,日本人在東寧修築有著名的東寧要塞,它就是針對蘇俄的,為的是堵住這條路。目前這條路還比較安全,因為東俄境內的路(很短一段)還在他們自己的控製之中,鐵路還是通的,隻是雙方軌距不同,在邊境上需要換車。

    麵臨著東俄羅斯的求援,東北軍當如何動作,關鍵是出兵不出兵?

    對於這個問題,上一次會議,就是日本人入侵剛開始的時候,東北軍的高層已經討論過一次了,形成了東北軍對東俄政策的統一認識。那麽麵對東俄的求援,東北軍將如何行動?對此東北軍的高層已經有既定方針,按照這個原則辦就行了,關鍵問題是出兵不出兵?

    這個決心要張作霖來下,張作霖說:“該出手時就出手!”一錘定音,出兵!

    接下來就是具體操作了,調什麽部隊?出擊線路的選擇,戰役目標是什麽?

    在東北地區的部隊從第一軍到第六軍共用有六個軍,其中甲種軍(主力部隊)有第一軍、第五軍(摩托化)、第六軍,其餘的是乙種軍。第一軍駐地是錦州、熱河、天津一帶,也是東北軍中規模最大的一個軍,它的作戰方向是關內中原腹地,應該說不太適合高寒地區。第六軍在中朝邊界一帶,作戰方向是朝鮮、日本國,因此第六軍是可用的。第五軍是摩托化部隊,也可以叫快速反應部隊。目前的駐地是蒙古、熱河,它的作戰方向是北邊的俄羅斯,目前它就是西伯利亞國的軍事後盾。第五軍不但機械化程度高,而且特別的適合於高寒地區作戰。因此這支隊伍也應該是主要的選擇。

    適合高寒地區的還有一支部隊,那就是張宗昌的特別縱隊,目前他們的駐地是蒙古和西伯利亞。

    第二軍駐地黑龍江,第三軍駐地熱河,第四軍駐地吉林,這三支部隊都是乙種軍。

    東北軍還有幾支直屬部隊,算是戰略部隊吧,他們是第一炮兵師和第二裝甲旅,駐地是黑龍江的五常。這兩支部隊缺乏抗高寒的裝備,它們與第一軍一樣,是麵對中國關內戰場的。

    以上是本次作戰可以考慮使用的東北軍部隊。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誌願軍,必要的時候也是可以使用的。

    “小六子,你看調那支部隊好?”這是張作霖在問。

    張學良:“父帥,我的意見用第五軍好一些,第二軍也出動,配合第五軍作戰。”

    張作霖自己是不能親臨前線的,經常要張學良代替他出征。張作霖這麽問,就是有意用他,這次掛帥的可能還是張學良。張學良在東北軍中兼職頗多,他是東北軍的副總司令;空軍司令;第一軍軍長,都是很重要的職務。

    張作霖:“現在進入11月了,嚴寒天氣馬上就要到了,裝備上怎麽樣?有問題嗎?”

    眼看要進入嚴寒的冬季,作戰地點又是東俄羅斯的地區,所以張作霖要過問一下應付冬季的裝備,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可以說,裝備的好壞就可以決定戰爭的勝負。為此。我們也要說一下作為戰場的濱海地區的氣候和地理情況。

    在人們的印象中,東俄羅斯地區就是高寒之地,其嚴寒程度往往成為人類的生活禁區。一般的說,這個印象是對的,但是具體到這一次作戰的戰場,也不盡然。

    你知道嗎?希望你不要感到意外。從緯度上看,海參崴比沈陽的緯度略高一點,相當於沈陽北邊的鐵嶺,都是北緯43度。所以說人們的印象往往出錯,靠不住的。沈陽地區與哈爾濱、黑龍江省的嚴寒程度相差甚遠。從緯度上說海參崴的冬季比沈陽還要溫暖,沒有那麽冷,絕對不是北極圈那麽嚴寒。

    還有第二個因素,海參崴以及濱海地區麵臨著大海,浩瀚的海洋就是巨大的溫度調節器。各地沿海的城市都有這個特點,那就是冬暖夏涼,嚴寒的冬季沒有那麽冷,夏季裏沒有酷熱,這就是大海調節氣溫的結果。因此,海參崴地區的冬季要比沈陽更溫暖。東俄羅斯的濱海地區是原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最南端,是這個地區氣候最好的地方。

    到了冬季,海參崴港口要封凍。這也沒什麽奇怪的,比它緯度低的多的渤海不也是要封凍嗎?

    要作戰還要看地形,整個濱海地區都是山地,這裏的山脈叫老爺嶺,俄羅斯人的名字叫做錫霍特山脈。平均海拔高度800到1000米,最高峰的海拔達到2000米,都不是很高。深山中當然是地形陡峭,但是大部分的地貌沒有那麽險峻,特別是人類居住生活的地區,地形還是比較平緩的。作戰的主要戰場自然不會跑到深山老林裏邊去。有人類活動的地方就有道路,這些道路就是機械化部隊作戰的條件,起碼這些車輛要能夠通過。

    這個地區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原始森林覆蓋了大地,到處都有茂密的森林。在密林遍地之地,坦克裝甲車的優勢是不怕打黑槍。道路兩側都是密集的林木,普通的步兵在運動中就極容易遭到伏擊。吉林、黑龍江、遼寧、熱河也是這種地貌,東北軍是很熟悉的。

    總之,裝甲部隊還是有其優勢。

    張學良經曆多年的軍旅生涯,軍事的常識還是知道的。因此他提出使用機械化的部隊,這是取得戰場優勢的關鍵。

    榮臻說道:“大帥,卑職讚同少帥的意見。西伯利亞國已經平靜了很長時間,他們的西部邊界上(烏拉爾地區),蘇俄的兩派正在激烈交戰,誰也顧不上東邊的西伯利亞國了。另一方麵,西伯利亞國自身的武裝力量已經具有相當的規模,能承擔部分防務,有我們的特別縱隊在那裏,安全還是有保證的。現在即將進入嚴冬,那裏的氣溫已經下降到了零下二十多度了,到明年春季之前,那裏不會有戰爭發生的。因此,抽調第五軍完全沒有問題。我們有鐵路運輸,預計一周的時間內就能把第五軍調到伯力前線。”

    第五軍經過幾次的擴充,現在也是兩師兩旅的編製了,此外還有直屬部隊,如炮兵團、輜重隊、訓練團等。他們屬於重裝備,高技術的部隊,所以團營連的編製中人數都比較少。

    榮臻接著說道:“大帥,我建議從伯力出擊,直取日軍的登陸場捷爾涅伊,形成關門打狗之勢,全殲登陸的日軍。”

    張學良接話說:“榮參謀長說的對,我也是這個意見,隻要拿下日軍的登陸場再向南壓迫日軍,我們與海參崴的東俄軍配合就形成了包圍之勢,日軍無處可逃。”

    張作相問道:“南邊呢?海參崴能頂得住日軍的進攻嗎?日軍的艦隊還在那裏,他們的艦炮可以到海參崴助戰啊?”

    張作霖說道:“海參崴最好不要落入小鬼子的手中,一個是城市損失太大也不好,那裏早晚還不是咱們的?要珍惜嘛。再說了,小鬼子進了城,咱東北軍還要打城市攻堅戰嘛,咱們的部隊損失也會大,劃不來。”

    張學良說道:“父帥,老毛子也不賴,很能打!現在鐵路還沒斷,這兩天就再給他們補充一批彈藥。咱們黑龍江的軍火庫裏還有不少蘇俄製式的彈藥,很方便。另外趁著海水還沒有冰封,我建議咱們在清津的艦隊可以出擊,讓老毛子找個港口做艦隊的臨時基地,防禦日軍的艦隊。最後就是空軍了,空六軍就足夠用了。清津有機場,東寧、撫遠(撫遠就是伯力的對麵,隔河相望)的機場都利用起來。我們的海軍、陸軍就得到了空中的支援。”

    榮臻:“我補充一點,空18師在濟州島,那裏也是重要戰場,所以我建議調第一航空隊的一個大隊到清津,以加強對海參崴方向的空軍力量。另外是否需要從第一炮兵師和第二裝甲旅抽調部隊進駐東寧,以備不時之需。”

    第一航空隊是戰略轟炸機,他們也是東北軍的戰略後備力量。

    東寧到海參崴的鐵路隻有100多公裏,到雙城子(烏蘇裏斯克)隻有70公裏,距離很短。雙城子還在東俄的手中,鐵路是暢通的,火車一個多小時即可到達。

    清津是東北的租借地,那裏有一個以小型快艇為主的大隊,是東北軍在日本海(現在應該叫北海了)的唯一海軍力量。距離海參崴很近,艦隊幾個小時就能到達。

    空軍為什麽用三處機場,這要解釋一下。因為現在的導航全部靠地麵標誌和地麵導航站,東俄的濱海地區都是山區,從空中俯瞰,山區的景色到處都差不多,飛機就容易迷失方向。東北軍從伯力出擊,一路都可以建立導航站,這就解決了撫遠機場的導航問題。而清津起飛的飛機隻能支援南線作戰,很難支援北部戰場,不是航程問題,而是沒有導航。其它兩處機場也是同樣道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