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大縱深戰術
字數:5268 加入書籤
馬拉鬆般的會議一直持續到深夜,第二天下午,張作霖午休剛起身就接到了趙三本的一份報告,張老帥看了一遍就趕緊召見趙三本。趙三本也是早有準備,就候在大帥的辦公室外麵,聽到招呼就進來了。
張作霖也是開門見山,問道:“我說三本,我東北軍尚未出兵,老毛子的戰場是個什麽樣子我們全然不知道,你根據什麽提出作戰的原則呢?這不叫閉什麽造車嗎?說說你的道道,說不上來小心我罰你!”
這也就是張作霖信任趙三本,這要是換了別人,挨罵是輕的,罷官降職也有可能。
趙三本站立的筆直,微微躬身答道:“大帥,我連夜寫了這份報告,急匆匆地呈送上來。之所以如此匆忙,是大軍即將出征的緣故,遲疑不得。其次也是因為我們出動了第五軍,這是我們東北軍政府花了大力氣,大資金,積累多年工業經濟的成果打造出來的一支重裝備部隊。動用這支部隊就要有出色的戰果,這才能服眾。若是有什麽閃失,對於大帥,對於少帥的威望都是損失。最後一點那是大帥心知肚明的,但又不能明說。就是老話所說的‘你知我知,天知地知’者也!”
趙三本的這番話真的要解釋了,他有不便直說的話,也有暗示,還要照顧大帥的麵子,的確有不少的彎彎繞。
經過多年的相處,趙三本已經了解了張學良,從人品、智謀、馭下、胸懷等諸方麵,他與老帥相差甚遠。都說虎父無犬子,其實也不盡然,劉備英雄一世,他的兒子不是個扶不起來的阿鬥嘛?拿阿鬥比較有點過分,張學良到底比阿鬥強多了,可絕對不是有擔當的英雄人物。趙三本對張學良有提防之心,但是老帥少帥畢竟是父子,疏不間親乃人之常情,趙三本怎麽敢在老帥麵前表示對少帥的不滿呢?絕對不行的。現在的張作霖還是把張學良當接班人看待的,趙三本絕對不敢觸碰這個禁區。
趙三本的意思很明顯,他怕東北軍重金打造的寶貝疙瘩,重裝主力部隊——第五軍被張學良給毀了!一旦有重大損失東北軍是難於承受的。那真是傷筋動骨啊!趙三本的話不能直說,但是品味起來就包含著這個意思了。張作霖能聽出這個意思來嗎?應該能,但是他抓不到趙三本的把柄,也就不能怎麽樣了。這是最彎彎繞的一番意思了,的確不能直接表達。
趙三本提交的報告說的是機械化部隊的作戰方法,如何使用坦克裝甲車?在民國時代的確很落後,並不是說中國的軍事理論落後,而是有客觀的原因。首先中國貧窮,極少有重裝備。其次是中國的對手們,主要是日本鬼子,他們在中國投入的重裝備很少,使用上也極其落後。比如說日本人的坦克就是在戰場上掩護衝鋒,沒有其他的用途。大家的眼界都很狹窄,當然就不知道什麽更先進的戰法。
趙三本當然知道,張作霖也應該知道,他有神仙書嘛!二戰的曆史都寫在上邊,看看就知道啦。趙三本是在提醒大帥,別忘了書上的東西,這個提醒是必要的,僅僅看書,印象不深,甚至可能不當一回事。趙三本所說的“你知我知”就是保全大帥的麵子,也不失去提醒之意。
張作霖說道:“嗯,你提醒的對,這種戰法我知道。可是真的管用嗎?”
趙三本:“大帥,其實我們經曆的戰爭已經有實際的戰例了,比如說朝鮮戰爭。北韓的部隊兩三個月的時間就打到了朝鮮半島的南端,速度很快。他們作戰中使用了坦克,對於南朝鮮的確是巨大的威脅,他們抵擋不住。但是總的說來,北韓未必有大縱深突破的理論,他們之所以迅速南進應該是急於求成的心理,想盡快統一朝鮮而為。因此就漏洞百出,他們把主力部隊都用上了,都在前麵打,後麵的部隊很少,沒人來保護自己的後方。因此導致後勤被遊擊隊中斷,物資運輸不上去,前麵越打越困難。最後讓老毛子在江陵出擊給斷了後路,結果來個全盤皆輸。這個作戰實例好好總結一下,那就是大縱深突破。北韓的部隊勇猛南下,南朝鮮就亂了陣腳,主力部隊好幾個師被打散了。當時如果配合得法,南朝鮮的這些部隊也就被吃掉了,那裏還會有遊擊隊?”
其實在日軍登陸南朝鮮之後的抗日戰爭中,布柳赫爾就使用了大縱深的戰法,直接擊破日軍的係統,在混亂中取勝。還有蘇軍在朝鮮半島的東線,從江陵向元山的進攻中,也使用了大縱深進攻的戰法,但是沒有奏效。這些情況由於情報不靈,東北軍不知道而已。
張作霖:“嗯,有些道理。我們的坦克裝甲車,這些鐵家夥向前猛衝,衝到了小鬼子的後方,他們的防線也就也就混亂了,首先是指揮混亂了,各部隊的配合、後勤補給也亂套了,此時如果我們的後續部隊跟上去這個仗就贏了!是這個理兒吧?這可是富人打窮人的辦法呀!沒有裝備不行。”
這是張作霖對大縱深戰術的理解,畢竟是老軍旅了,幾句話就抓住了要點,特別是“富人打窮人”算是說到點子上了。“大縱深”或者叫“閃擊戰”必須有優勢的軍事裝備,優勢的綜合實力才行。比如說,抗日戰爭中,在正常的條件下,中國的軍隊就沒辦法對日軍實施大縱深戰術。能夠快速地突破敵軍陣地,然後迅速地長驅直入到敵軍的大後方,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是做不到的。在沒有條件的情況之下,如果刻意勉強模仿,則有可能被敵軍包圍而全軍覆沒。所以說,戰略戰術都是有條件的,不能教條主義生搬硬套,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趙三本說道:“我們的部隊還沒有出動,我更是沒有到前線,不知道哪裏是戰場,地形如何?敵我態勢如何?這些都不知道。所以大帥說的對,我的建議就是閉門造車。可大帥也是知道的,戰法都是戰場上的總結,大縱深戰法也不例外。它對於我們東北軍是新的,可放在曆史上說,它就是成熟的,放到戰爭中具有普遍性。我們的指揮者知道了這個原理,就可以按照實際情況而靈活使用它。”
張作霖:“既然這樣,我給你兵權,你去做個總指揮怎麽樣?或者小六子當總指揮,你來當參謀長。你不是擔任過誌願軍和西征哈薩克的參謀長嗎?”
這可是將了趙三本一軍!
首先說拿兵權那時絕對不行的!不管張作霖現在信任還是不信任,真心還是假意。兵權絕對不能拿!再怎麽說張作霖也是個軍閥,軍閥要的是什麽?“權”啊!趙三本的智慧張作霖是知道的,張作霖也知道趙三本知道他知道趙三本的智慧與計謀,這話太繞嘴,簡單的說,他們互相了解,知道根底,也都知道對方了解自己。後麵這個說法不繞嘴,意思是一樣的。那麽一層翁婿關係能解除互相提防嗎?張作霖可是還有一大群兒子呢?趙三本要是拿權,離死就不遠了!
趙三本連忙說道:“大帥過於抬舉我了,我一沒有進過軍校,二沒有指揮打仗的經曆。至於誌願軍,在朝鮮幾乎沒有作戰,當時的任命還不是為了監督吳佩孚?就算讓我做少帥的參謀長,那是絕對的不夠資格。請大帥仔細考慮。”
張作霖也是有所感覺,這個趙三本與張學良就是一對冤家,尿不到一個壺裏去!也隻好作罷。
對於領袖人物來說,部下不和,有矛盾,甚至於勢不兩立,這都是常見的現象,不足為奇。其實也是有利於領袖掌控局麵的正常情況,如果部下團結的像一個人,沒有矛盾隔閡,那領袖可就危險了!這也算帝王之術吧。他擺擺手說道:“也罷,你把這份文案再仔細修改一遍,明天給我送來。就這樣吧。”
趙三本大喘了一口粗氣領命而去。
......
張學良任出征東俄羅斯部隊的總指揮,東北軍按計而行,一邊聯係東俄,一邊調兵遣將,運送物資。
因為鐵路暢通,黑龍江到海參崴的距離也不遠,在決定的當天,軍火彈藥就送過去了,並且品種齊全,槍彈、炮彈、地雷、炸藥、手榴彈、鐵絲網等等應有盡有,數量充足。唯一遺憾的是岸防炮的巨型炮彈,口徑對不上號,無法輸送。這個可以理解,岸防炮口徑紛雜,一般都是專門製造。不過也有補救的措施,那就是位於清津的快艇大隊已經出發了,這是對海參崴海防的有力支援,也就彌補了岸防炮的彈藥不足。東俄羅斯準備了一個小港口,在一個小海灣中,東俄人叫它“斯拉維揚卡”從前這裏是個小漁村。碼頭不大,但是停靠百噸以下的快艇是沒有問題的,這裏就作為清津大隊的臨時基地了。此地距離海參崴很近,隻有三十多公裏,快艇出擊,二三十分鍾就能趕到海參崴的外海。
為了加強指揮,總參謀部臨時調北海艦隊司令薑鴻滋少將作為這個快艇編隊的戰場總指揮。清津快艇大隊的大隊長是戴文駿上校。
畢竟臨近冬季了,浮冰隨時可能封凍,為了保險,東俄人把海參崴港口的破冰船調過來,以保證快艇艦隊隨時可以出擊。
東北海軍的出動和及時的彈藥補給都是為了確保“不要丟了海參崴”,這是大帥的意思,要堅決執行。
......
東北軍的動作很快,這也得益於東北和蒙古地區密集的鐵路網,第五軍用極快的速度運輸到了撫遠(伯力的河對麵),並且於1933年的11月10日從伯力出發,向西南方向挺近,奔襲捷爾涅伊日軍的登陸場。第二軍隨第五軍行動也進入了東俄。這條路就是東俄的第43師前不久走過的路,目前43師還在距離捷爾涅伊不遠處的前線與日軍對峙。
11月初,這裏的氣候已經進入了冬季,前些天下了一場大雪,山川已經被大雪覆蓋,大地一片白茫茫。此地臨海,空氣濕潤,降雪的天氣就常態化了,大雪紛飛是常見的景色。夜間的氣溫已經是零下十幾度,有時候甚至能接近零下20度,最暖和的白天,氣溫也在零下。再過一個多月,這裏的氣溫能達到零下35度左右。這說的是伯力一帶地區,這裏也是高寒之地了,但是與西伯利亞的零下50度的嚴寒相比還是好得多。寒冷對於部隊行軍作戰來說製造了不少艱難,冰天雪地的道路難行。生活在這裏的人們,在冬季出行隻能用狗拉爬犁,馬匹都不行,因為積雪太深,馬腿會陷入深深的雪中,無法行走。
第五軍是在西伯利亞執行作戰任務的,他們的裝備就適合這種氣候。
部隊可不能用狗拉爬犁,他們的裝備分量重,數量大,因此隻能用內燃機動力的機器爬犁,用重型的履帶牽引車拖帶大型爬犁,還有開辟道路的除雪車等特殊裝備。爬犁上有防寒的車廂,還帶有隨時可以搭建的帳篷和取暖的爐灶,士兵們行軍、宿營都能躲避嚴寒。
第五軍是摩托化的部隊,坦克、裝甲車應有盡有,火炮都是自行火炮,運動速度快。
從伯力到捷爾涅伊前線都是東俄的控製區,到處都有東俄軍的崗哨,這就給第五軍的行軍帶來了方便。即便是比較安全,空六軍出動的偵察機也還是不間斷的盤旋在行軍地區的上空,偵查警戒。
第五軍的隊伍浩浩蕩蕩,在冰封的山地中前進,快速向東南方向進發。跟在第五軍後麵的是第二軍(黑龍江的部隊),他們一邊前進,一邊接收地方的防務,建立兵站和觀察哨(給空軍導航),保障後勤運輸的安全。(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