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大縱深
字數:4717 加入書籤
空戰展開時間不長,東北軍的第三大隊的飛機就來了,這是30架bf-109,它的機身首尾細中間粗,像個細長的梭子。而戰21與日本人的三三式有些類似,都是大腦袋。他們的到來改變了戰場上的數量比,雙方數量均等了。可是日軍一方多一半都是雙翼老機型,所以東北空軍就開始占據優勢了。
天空中飛機你來我往,互相追逐的戰鬥正酣,東北軍的地麵部隊已經開始出擊了。這次出擊的特點就是鋼鐵的長龍,數百輛的坦克和裝甲車滾滾向前,氣勢滂沱。在原本的曆史上東方的戰場很難出現這樣的場景。
參加出擊的部隊以完全機械化的第五軍為主力,第二軍輔助。第五軍是兩師兩旅的編製外加一個炮兵旅,當然還有不少輔助單位就略過不說了。裝備坦克的隻有第73旅,它有兩個團:210和211團。其餘的兩個師和一個旅都是摩托化的步兵,就是乘坐裝甲運兵車的部隊。
第五軍的裝備是適應高寒地帶的,裝甲車卸下輪子裝上雪橇就成了爬犁,可現在還不能裝雪橇。雖然這裏已經進入了冬季,也下了幾場雪,但是地麵積雪不多,尚不能使用爬犁。
這次出擊把主力部隊劃分為兩路,靠東側(沿海)為左路,也是主要的一路,西側為右路,屬於配合性質。分兩路進兵的優點是:當遇到日軍阻擊的時候,另外的一路就可以迂回包抄到敵人的背後,形成兩麵夾擊的效果。73旅的兩個坦克團都在左路,配合他們的是第22師。右路是第27摩托師和第65摩托旅,右路的力量也不弱。第77炮兵旅的兩個團則一分為二,分別配合左右路。
以上是快速推進的主力部隊。配合他們的第二軍也是兩師兩旅加炮兵,他們同樣劃分為左右兩路。第二軍的任務是清理占領地,消滅殘敵,抓俘虜,以及對重要地點設防。
此時的時間是中午剛過,下午的一點多鍾,部隊吃完午飯就出發了。兩個軍的部隊按順序,陸續出發,數萬大軍浩浩蕩蕩向南殺去。此處戰場雖說是山地,但地勢起伏不大,唯一讓部隊感覺到威脅的就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在林地中很容易隱藏著敵軍。命令要求部隊快速行軍,也就沒辦法仔細的搜索偵查,隻能冒險前進。
本來空軍可以提供便捷快速的偵查,可是現在空戰尚未結束,製空權尚未完全控製。但部隊不能等待,現在是下午,冬季裏落日早,稍一遲疑就要等到明天了,要拖延近20個小時,潰敗的日軍就能得以喘息,有利於他們組織新的防線。此地距離捷爾涅伊港口有100公裏,張學良的命令就是天黑前要到達捷爾涅伊的外圍,並力爭收複之,用最快的速度徹底粉碎日軍的北線!
“搶先一步則步步主動,遲緩一步則被動挨打!”這是張學良喊出的行動口號。實際上這句話的原創者是趙三本,當然軍中的官兵們都當做是少帥的口號了。
張學良的命令中,沒有要求必須攻克捷爾涅伊,隻說“力爭”,主要考慮的是時間,預計大軍到達捷爾涅伊的時候已經天黑了,夜戰有利於弱者,所以東北軍要避免夜戰。
大地白雪皚皚,到處都是白色茫茫的原野,東北軍在冰山雪域中,快速挺進,直插日軍的腹地。在這滿族人的發祥地,女真人的故鄉,中國的第一支裝甲鐵流,浩浩蕩蕩的鋼鐵長龍宛若一把利劍,頂著寒風,蜿蜒前行。在這原始的荒原上馬達聲轟鳴,大地在抖動。
這正是:
雪原林海日偏西,
馬達轟鳴鐵流急;
百裏奔襲出奇兵,
東北猛虎撲涅伊。
也算是天公作美,這幾天都是好天氣。好天氣適合作戰,強勢的一方當然占便宜,惡劣天氣和惡劣的環境有利於弱者。別的不說,僅僅空中力量這一項,如果天氣惡劣,飛機不能上天,就有利於日軍了。
畢竟是冬季,白天也有零下十幾度,天氣是寒冷的。裝甲運兵車中有取暖的裝置,坦克中有利用發動機熱力的熱風管路,可以抵禦嚴寒。當然了,戰場不是溫室,所謂的取暖能夠保持零度左右,不發生凍傷而已,絕不會溫暖如春。東北軍的官兵也不是老爺兵、少爺兵。
第五軍的各種車輛還有一個特點,用現代的觀點看,就是雪地迷彩塗裝,以白色淺灰色為基調。有趙三本這個明白人,會督促執行一些簡單易行的辦法。其實仔細地查找二戰的資料,不少國家的軍隊,在這個時代已經有了初級階段的迷彩服和迷彩塗裝,隻不過由於人們認識不到,不普遍而已,這並不是什麽了不起的知識。
東北軍已經有了迷彩服,也是由於人們觀念落後,著裝迷彩服的還是極少數,比如第五軍的部隊就有白色、灰色等不同顏色的鬥篷,可以罩在棉大衣的外麵。
東北產的坦克“坦-21”的正常行駛速度是60公裏,相當於汽車的慢速。按這個速度,100公裏至多走兩個小時,也就是說下午三點半即可到達。但是行軍畢竟不是和平時期的旅行,他們有眾多的障礙和條件限製。比如說,道路不熟悉,地圖標注不詳細,向導可能出現錯誤,甚至走了冤枉路。道路、橋梁可能遭到破壞,需要工兵修複。還有車輛可能發生故障堵塞了道路。更重要的是有可能遇到日軍的阻擊,沿途作戰也是難免的。如此等等,實際的行軍速度就遠遠低於標準的行駛速度了。
他們這一路上能遇到日軍的有力抵抗嗎?
答案是:預計沒有成規模的抵抗。讓我們看看日軍北線的兵力。
北線的主力是第25師團,它有三個聯隊,第14聯隊固守前沿,東北軍到達前後,桑原師團長又調第40聯隊到前線,昨天又調動第70聯隊增援,但是第70聯隊尚未到達。就是說被東北軍擊潰的是25師團的兩個聯隊。此外,在捷爾涅伊港口還有第52師團的一些人員,他們建製零散,有兩千多人,也相當於一個聯隊了。
這樣看來,先前突擊前進的東北軍路上能遇到的就是第70聯隊和前沿被擊潰的殘兵敗將。
按照傳統的作戰方式,東北軍要占領陣地,肅清日軍殘部。但是東北軍沒有這麽做,而是整頓主力部隊立即向敵軍縱深開進,目標是打亂敵軍的建製,攪亂敵軍的指揮係統,讓敵軍沒有收集殘部,整頓再戰的時間和條件,徹底摧毀敵軍有組織的反抗。這也就是大縱深戰法的精髓。
占領陣地,肅清殘敵的任務交給了第二軍,同時第二軍還有追擊和組織清剿大股殘敵的任務。在外圍還有東俄的兩個師也在執行圍剿殘敵抓俘虜的命令。
東北軍地麵部隊出動沒有多久,在空中中日兩軍的對決也有了初步結果。東北軍兩個大隊總數60架飛機都是先進的機型,而日軍大部分還是老式的雙翼飛機。日軍航空兵對東俄空軍基本上勢均力敵,可麵對東北軍就處於劣勢了。東北軍的戰機蒙受了一些損失,被擊落擊傷十幾架。可日軍的飛機損失超過了30架,殘餘的日軍航空兵已經無法繼續戰鬥,隻能掉頭逃跑。為了分散東北空軍的兵力,日軍選擇了四散奔逃,分成好幾個方向逃散開去。
空軍按照少帥的命令:全力以赴殲滅當前之敵,決戰決勝!其含義就是取得絕對的製空權,不要讓日本鬼子殘留空中的力量。因此,東北空軍是窮追猛打。東北的飛機速度快,對於日軍的雙翼飛機,隻要東北軍追擊,那是絕對跑不掉的。即便能夠逃跑的三三式,東北軍也是追到老家去,一直追到機場。雖然戰鬥機都沒有攜帶炸彈,無法轟炸機場。但是隻要知道了機場的位置,呼喚轟炸機過來也能把它炸毀。
總結一下吧,東北軍用墜毀十一架重傷三架飛機的代價,取得擊落日軍42架飛機的決定性勝利,使得日軍入侵東俄的航空兵幾乎全軍覆沒。雖說還剩餘幾個機場,還剩餘為數不多的三十架飛機,但是日軍已經徹底的喪失了製空權,再也無力爭鬥了。
取得了空戰勝利之後,配合地麵部隊作戰的飛機又出動了,有偵察機,有轟炸機,也有炮艇機,他們為地麵部隊提供偵查和空中火力支援。一組一組的飛機交替在東北軍行軍線路的上方巡邏值班。
前麵我們說過,日軍第25師團的第70聯隊正從後方趕來,尚未到達前線,日軍前麵的主力部隊就潰敗下來,70聯隊成了敗兵的收容隊。出乎他們意料的是東北軍的坦克跟著日軍敗兵的腳步就殺了過來。日軍的殘兵敗將衝亂了第70聯隊的隊形,使得他們處於暫短的混亂狀態。還沒等日本鬼子搞明白,還在70聯隊的混亂之時,東北軍的坦克就上來了。
第25師團的炮兵聯隊已經打沒了,後上來的70聯隊隻有本連隊的步兵炮
乙種師團的聯隊一級下屬一個步兵炮中隊,有四門山炮,各個大隊還有少量的迫擊炮,總共也就就十多門炮。如果是甲種師團還有第二個炮兵中隊,可是他們沒有。
麵對將近一百輛坦克和大量的裝甲車,這十幾門步兵炮幾乎毫無作用,至於其他的武器,如輕重機槍、擲彈筒、步槍這些輕武器對於坦克就等於是赤手空拳。當然他們也可以組織義勇隊,用人肉炸彈炸坦克。可是這需要組織的時間,找人員,做動員,裝備炸藥包、手雷或者集束手榴彈等等的,總需要時間,倉促之間是來不及的。
比如日軍的步兵炮,剛剛急急忙忙的架設火炮,一切還都在準備的階段,好幾兩坦克車就從他們身邊呼呼隆隆的開過去了!這個仗還怎麽打?
就是這種情況,東北軍的鋼鐵洪流一下子就把處於行軍狀態,也處於混亂狀態的第70聯隊吞沒了,幾乎沒有戰鬥。後麵的摩托化步兵就剩下清理殘敵和抓俘虜的任務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