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抄了後路
字數:4459 加入書籤
11月13日的下午,倒黴催的日軍第70聯隊緊趕慢趕也沒趕到戰場,日軍第25師團的防線就被摧垮了。隨後,由於東北軍沒有停頓,及時出擊,處於急行軍狀態的第70聯隊就被東北第五軍的鋼鐵洪流吞沒了,一個成建製的聯隊頃刻間成了散兵遊勇,被後續部隊趕殺和抓俘虜。此後的100公裏行程,在到達捷爾涅伊之前就不會有日軍成建製的戰鬥部隊了,沒有了阻力的第五軍迅速前進,用了三個多小時,在晚五點之前就到達了捷爾涅伊附近,與留守的日軍交了火。日守軍顯然已經得知了前方的戰況,正準備撤離。可是他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東北軍來的這麽快,因此,麵對東北軍的大批坦克就驚慌失措了。
此時天色已晚,太陽即將下山。在天黑之前空軍是要返回機場的,借最後的有限時間,空軍對日本守軍展開了一輪空襲。
日軍處於混亂狀態,這個機會難得,雖然少帥沒有要求夜戰,但是機會必須抓住,拖延到明日情況就會變化。第五軍的軍長於芷山當即命令炮兵炮擊,第73旅整隊準備攻擊。
飛機的轟炸還沒結束,東北軍的炮就響了,自行火炮準備時間短,隨時可以開炮,因此速度快,一聲令下,就開始了炮擊。
自從日軍登陸以來東俄的軍隊就沒有打到這裏,前線在100多公裏以外,所以這裏日軍的防禦陣地並不完善,工事都是草草了了。另一方麵,日軍在這裏的部隊單薄,南線戰場還距離很遠,有400多公裏,日軍主力想回援也來不及,本來此地的日軍知道前線失守,他們是要向南撤退的。可此地是日軍的登陸基地,物資人員都不少,比如,這裏有一個較大的戰地醫院,並且不少傷員要從這裏輸送回國。如此等等,要撤退也是事務繁雜。日軍在做善後的事,他們沒想到東北軍來的這麽快。經過飛機轟炸和炮擊,並且有不少是重炮,這些工事就清除的差不多了,日軍損失慘重。
空中的飛機都返航了,眼看日落西山,他們不得不返航。
這個年代的飛機就不能夜間飛行嗎?話不能說的太絕對,翻翻曆史總能找到飛機夜航的例子。但是此時的飛行技術的確不能保證夜航的安全,夜間飛行的危險性很大,特別是起飛和著陸,稍有差錯就是機毀人亡。極端的情況甚至飛機找不到降落的飛機場。如果一定要夜航,就要選擇飛行速度慢,低空性能好的機型,有代表性的就是東北軍的教-19。在特別需要的時候,教-19可以執行夜間飛行任務,先決條件就是導航要可靠。
飛機走了,第73旅的坦克出擊了。
對於夜戰,坦克也存在目視觀察困難的情況。坦克駕駛員的視野很狹窄,不大的觀察窗能看到的範圍有限。坦克有燈光照明,就像汽車一樣,但是燈光畢竟不是白天的日光,分辨能力要差。他們出擊的時候,天色還沒有完全暗下來,可是用不了多長時間,能見度就會急劇下降。為此,炮塔上的武器操控員(他也是車長,指揮者)就不得不掀開蓋子,探出頭來觀察指揮,當然這就增加了危險性。由於坦克炮塔上裝備有高平兩用大口徑機槍,探出頭來的車長就可以使用機槍掃射,坦克也就成了移動的火力點,這也算是優點吧。另一方麵還更加需要步兵的配合,否則,很容易被敵軍接近使用炸藥爆破坦克。
眾多的坦克就是這種狀態,開著燈,降低速度,慢慢前行,向市鎮裏發動了攻擊。捷爾涅伊的市鎮、碼頭區域,基本上都是平地,更利於坦克運動。但是房屋建築則掩護了敵軍,危險性倍增。坦克群分多路向市鎮發起衝擊,轟隆隆的開進,大地都在震動,威勢迫人。
用武士道精神武裝起來的日本鬼子兵作戰頑強,這也是公認的。坦克衝入市鎮,借助建築物隱蔽的鬼子兵抱著炸藥、炸彈就向坦克撲來。短兵相接的戰鬥極為殘酷,不少肉彈剛一露頭,就被打成馬蜂窩,有的炸藥同時被引爆,肉彈屍骨無存。但是也有的肉彈成功靠近了坦克,則坦克就被炸翻、癱瘓、起火。日軍的槍彈來自四麵八方,坦克上麵暴露的車長,以及後麵跟隨的步兵也時有傷亡。巷戰的確很殘酷,這個年代的將軍們還沒有想到需要巷戰的訓練。
對付人體炸彈炸坦克,最有效的手段是跟隨坦克的步兵,隻要有一兩個步兵跟隨在坦克的後麵,肉彈是難於靠近的。肉彈全力以赴在炸坦克上,一般手中都沒有武器,有的是他們身後的火力掩護。保護坦克的步兵則借助坦克鋼鐵身軀的掩護可以擊殺肉彈。還有坦克炮塔上還有車長操縱的機槍,它也是極好的防衛。
現在東北軍向城鎮內部進攻,第22師的步兵也會同時跟進,因此在坦克後麵的步兵人數增加了,同時還有大量的裝甲車配合。東北軍一方有裝備優勢,也有人數優勢,更有得勝之軍士氣旺盛的優勢。日本鬼子本來就打算逃跑的,沒打算抵抗,之所以還沒有跑掉是判斷錯誤,他們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100多公裏以外的前線,上午還在堅持抵抗,到了晚上敵軍就打上門來了。日軍的這種士氣怎麽能持久?所以自從東北軍的坦克攻上來,日本人就開始向南逃跑了。這也是此地日軍群龍無首的結果。
為什麽說日軍群龍無首呢?日軍的北線指揮者是第25師團的師團長桑原四郎中將,北線當然也包括捷爾涅伊地區。可是現在戰場很混亂,桑原在哪裏?是死是活還是個疑問。那麽捷爾涅伊聽誰的命令,是戰還是轉進?這裏縱然有頭目指揮,他也拿不定主意。這裏的人員歸屬也很混亂,此地相當於日本侵略軍的後勤基地,有很多準軍事人員,比如說醫院裏的醫生護士和傷員,倉庫和輜重運輸人員,比如說碼頭上的工人,還有船隻上的海員。這些非戰鬥人員聽誰的指揮?即便軍人也有不同的統屬,有25師團的,也有51師團的。其中51師團的人數最多,這是被留下來加強北線的。但是運輸的過程中就不一定按照聯隊、大隊等編製,不一定是整體,所以這部分官兵的統屬關係就比較雜亂。
建製的上下全都亂套,就相當於群龍無首的狀態。而現在是準備撤退的時候勉強應戰,並且對手太強大,是集群坦克,日軍亂套就是必然的了。
盡管日本人很頑強,可總數三千多人的雜亂日軍人員,麵對著至少兩三萬人的機械化大軍,怎麽說也不是對手。所以東北軍一鼓作氣就占領了麵積不大的小鎮和碼頭,殺敵眾多,俘虜也抓的多。當然跑掉的更多,一是東北軍沒有包圍城鎮,給他們留著逃跑的出口,二是從作戰尚未開始就有逃跑的,三是乘著夜色逃跑也方便。
東北軍在碼頭上又遇到了特別的情況。碼頭外麵,附近的大海上有不少的日本船隻,這些船隻在做著逃跑的準備,不少船剛才還在裝船作業,東北軍打進來了才匆匆起錨離港。
東北軍當然要采取措施,不能讓他們痛快跑掉。可現在天黑了,沒有飛機,東北軍在此地也沒有艦艇,唯一的手段就是炮擊。第五軍77旅的自行火炮有不少重炮,打十幾公裏是不在話下的,於是把自行火炮開過來準備對著黑黝黝的大海炮擊,看就在此時就出現了特別的情況。
按正常情況說,被炮擊的船應該加大馬力逃跑,在黑夜裏要進行燈火管製。這樣的話,跑遠一點,岸上就看不到了,也就安全了。可現在出現一個例外,有兩艘輪船不但亮著燈,而且用探照燈照射自己的船體,船體上有個巨大的紅色十字。這就明白了,這倆條船是醫療船隻。他們亮著燈,在黑夜的海上太刺眼,以至於其它沒有燈火的船隻就越加暗淡,幾乎看不見了。也就是說,這兩條醫療船掩護了其它的船隻。怎麽辦?打,還是不打?
這裏的最高指揮官是第五軍軍長於芷山中將,他沒有猶豫,直接命令:“停止炮擊船隻!監視海岸!”
這個命令是理智的。
禽獸一般的日本鬼子是沒有人道的,什麽沒人性的事都幹。但是日軍的這種殘暴在我們的故事裏沒來得及表現,大規模的侵華戰爭沒能展開,相對原本的曆史來說,中國的軍人還沒有那麽多的仇恨。東北軍是戰勝者,勝利的一方也不會培育對失敗者的仇恨。這應該是主要的。另外,正常的軍人也都會遵守基本的人道,紅十字的標誌對於所有的軍人都十分清楚,那是戰場上要受到保護的,這也算是國際上的公德吧。襲擊紅十字是要受到國際上的譴責的。
這算不算國際法,東北軍的軍官未必知道,但是基本的人道還是知道的,戰爭中的軍人都懂得。
再說一個常識:郵政運輸車輛、人員、郵差,也是受國際公法保護的。就是在戰場上,也不能侵犯、攻擊他們。我們平常的百姓不見得懂得,可是軍人都懂。攻擊郵差那是重罪。
日軍的野戰醫院行動的早,都上了船,東北軍又放了一馬,所以傷員和醫療人員都跑了。
至此東北軍已經占領了捷爾涅伊,日軍的北線宣告崩潰瓦解,這就等於抄了日本侵略軍的後路,南線的日軍成了甕中之鱉。
部隊完成了作戰任務,應該說是超額完成。天色已晚,部隊應該休息了。可是於芷山沒有讓部隊休息,他命令主力部隊都撤出港口、市鎮,尋找有利地形隱蔽紮營,然後再吃飯休息。
東北軍的將領大都有正規的軍校的學曆,又經過多年的戰爭,經驗豐富。於芷山的這個命令就是稱職的體現,這個命令是正確的。原因在於對日本國的艦隊的行蹤東北軍掌握的不確切,日軍艦隊的行蹤也有很多不確定性。假如日軍的艦隊突然出現在此地,用艦炮攻擊港口和城鎮,實行報複,再假如東北軍的大軍依然駐紮在城鎮地區,那麽部隊的損失將難於估量。(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