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穩定西藏

字數:5118   加入書籤

A+A-




    說五族共和也好,說三民主義也好,這些個主義論來論去的奧妙無窮,楊永泰對西藏這個封閉之地的土財主能講得通道理嗎?你說出話來要讓他們能聽懂,關鍵是平複他們不安反抗的心理,讓國軍順利進入拉薩,控製西藏,穩定邊疆。達到這個目的則楊永泰大功告成,他可以對東北軍政府,對大帥張作霖有個交代了。當然還有金樹仁、張培元他們也就修成了正果。如何說服第穆大喇嘛就要考驗楊永泰的智慧啦。

    楊永泰說道:“既然第穆大師知道五族共享共和政府,這就好辦了。這西藏之地藏人是多數,社會的主體都是藏人,那麽西藏省就要按藏人的規矩來治理。讓藏人的官府治理西藏,按老規矩,也就是你們的噶廈來治理西藏。這還是前清定下的框子吧?”

    第穆:“是的,說起來還是康熙大活佛定下的規矩。”

    楊永泰:“對,還按這個規矩辦。這個就叫藏人治藏!民國的中央政府不會幹預你們。”

    第穆喜出望外,一連聲的應著:“是,是!”

    楊永泰:“藏人治藏,這規矩是中央定的,那麽噶廈就要尊重中央,中央政府派來的特使就是民國政府的化身。現在中央特使來了你們不知道迎接反而兵戎相見這是何意?”

    第穆:“......這個......”

    楊永泰:“好了,不必說了,知錯就好。今後大事還要特使做主。什麽是大事呢?第一是對外交往和締約,比如對英國人簽訂的各種條約,這是中央政府和特使的責任,噶廈可以參與,但是不能決斷,未經中央授權噶廈不得私自簽約。這些年來,你們與英國人簽訂的各種條約都要由中央重新審定,有的恐怕要廢除。第二是國防,保衛國家的邊疆是中央和國軍的責任,為此,在西藏就要駐紮國軍。第三要納稅,全國各省都要向中央納稅,西藏也不能例外嘛。當然了,有難處可以請求減免。

    “軍事、外交歸中央這是為什麽?中央政府屬於五族共享,也就是全國的民眾共同享有,那麽政府代表的是全國民眾,所以國家大事乃全體國民之事,就不是藏人一家說了算。這個道理不用再說了吧?”

    在現代裏,自治區、特區就是這個概念,自治的自由度也是有限度的。

    西藏的農奴製度肯定是落後的,殘酷而沒有人道,是必須廢除的製度。但是對眼前的奴隸主們能講通道理嗎?在亂世中為了穩定邊疆,維護國土完整,容忍是暫時的,將來必定廢除。曆史上新中國解放西藏的時候也不也是保留了奴隸製度嘛?

    東北軍給出的這個大局原則,西藏的貴族上層人物是可以接受的,因為在清代就是類似於這種政策,有曆史的延續性。不同的是,舊時代的交通、通信都不便利,造成西藏更大的獨立性。

    ......

    班禪主動與中央的特使談判,這就打開了一道和平之門,萬事開頭難,隻要開了頭,那麽與達賴一方還有西藏形形色色的各種勢力就都可以麵談,和平解決。之所以能出現這種和平談判的局麵,最重要的原因是前請的滅亡到現在不過二十多年,西藏還沒有形成嚴重的分離趨勢,獨立派的力量還不夠強,藏人還沒有忘記清代皇帝的統治,整個社會的結構還保持著清代時的樣子。所不同的就是北京的朝廷換成了南京的國民政府。在這種情況之下,中央特使表明西藏維持原狀的態度,加上張培元部展示的軍事的實力,在這多重條件的作用之下,西藏的問題得以和平解決就順理成章了。

    班禪這一派主動充當聯係人,促成了對達賴一派僧侶和噶廈政府的談判。為了利於談判,營造和平氣氛,張培元的部隊沒有再前進,他們在日喀則駐紮下來,談判就在日喀則進行。

    與各派勢力談判的首要內容就是西藏上層所關心的權益,隻要沒有大的傷害,主要利益能夠得以保全就可以籠絡他們。然後就是細節了,比如特使的駐在地點,國軍駐地等等。這些談判和安排都需要時間,一直到了6月初,張培元部進駐了拉薩,金樹仁的駐地也是拉薩,而楊永泰則選擇駐地日喀則。楊永泰沒有去拉薩算是明智的選擇。雖然到現在為止,楊永泰與金、張二位還沒有大的矛盾,可俗話說得好:“一山不容二虎!”這幾位都不是省油的燈,楊永泰在奉天時,趙三本對他的告誡還猶在耳邊,他怎能忘記。那就是:為了國家的利益,為了邊疆的安寧,告誡他不要搞內訌。因此他覺得還是躲遠一點有好處。

    隻要不動西藏貴族奴隸主們的利益,中央的權威就可以確立,其它的條件也都好說。比如讓西藏納稅恐怕是頭一遭,西藏的上層也能勉強忍受。

    中國的皇帝每天享受著“萬歲”待遇,就滋長了常人不可理解的虛榮心,對待外邦,對待藏人這種邊遠政權,就容易產生毫無道理的大度,一句“免了吧!”就吧稅款免了。其實免了還不錯,倒貼也不稀奇。這純屬拿錢買虛榮,土話說就是個二。東北軍政府可不能執行這種政策,壞毛病慣不得。所以不管南京是什麽態度,楊永泰秉承了東北軍政府的意思:“稅,堅決要收!”有難處的縣可以減免,甚至可以救濟,但是絕不能不分青紅皂白的全免。起碼駐西藏的邊防軍需要供養,有關西藏的政府開銷要保證,還有救濟貧困總是難免的,這都需要錢糧。如果再有餘力還可以考慮修路,西藏的落後交通總要改變吧?不能總是落後下去。至於其它的,如水利建設、農牧商業工業的發展等等都是將來的事情了,現在還顧不上。西藏還落後,他們上交的那點賦稅到不了中央,省內的用度都不夠開銷,所以並不能向中央政府上交什麽。

    穩定了內部就要解決英國人的事情了,不能讓他們不明不白的在西藏駐軍嘛。

    此時的英國人在西藏並沒有什麽正規的外交機構,例如領事館就沒有。這是為何?因為來到西藏的英國人並非英國政府官方派遣,連東印度公司的背景都沒有,屬於在印度的個別英國人的私下行為,當然這些人中有地方官員的背景。活躍在印度殖民地的英國人有很強的擴張性,應該說是侵略性,隻要能去的地方都可能被他們滲透。在這種條件下他們來到西藏,並不是正規的外交活動,那裏談得上建立領事館呢?可現在中國人叫了真,這就要談判了,就需要正規的外交。如果英國人還想糊塗著混,糊塗著向西藏滲透的話,就會麵臨著被驅逐出境。被逼無奈的英國人開始與中國展開正規的外交談判,一切都要按規矩走。

    就這樣,英國人在拉薩設立了領事館。對等的,東北軍打著西藏地方政府的旗號也在印度靠近中印邊境的城市“達卡”設立了領事館,達卡也是中緬印鐵路的南部終點。中英之間在西藏主要的就是貿易關係,你來我往嘛,雙方設立領事館是貿易的需要。對於東北軍來說這是第一個在外國開設的被稱為領事館的外交機構,其意義重大。因為東北軍在南洋還有不少的安排。幾年前,東北軍任命了南洋宣慰使,大使是邢士廉,使團常駐新加坡,其下設四個聯絡處,分別在達卡、新加坡、雅加達和馬尼拉。現在有了這個領事館就任命邢士廉為領事,幾年來他一直在南洋任職,對這裏的情況熟悉,在各個國家都有熟人朋友,當然是最合適的領事人選。

    這樣一來邢士廉就有三個職務了:1,駐達卡領事;2,南洋宣慰使;3,南洋事務總指揮,最後這個職務負有軍事責任,是內部的,不公開。

    最後該解決英軍的問題了,最終的談判結果是英軍保留了100人。可以說是中方的讓步,也可以說是特殊需要。什麽特殊情況呢?就是西藏人口少,山區中都是人跡罕至的偏僻之地,這樣的地方就難免有土匪山大王,運輸貨物的馬幫就不安全。英國人為了保護他們的貨物人員的安全就需要在運輸道路上保持一定的武裝力量,這也是他們原來在江孜駐軍的原因之一,那裏就是交通要道的重要節點。現在這條路的安全就由西藏地方軍與英軍共同負責,英軍的駐地依然在江孜。

    外交是對等的,你有駐軍,我也要有駐軍。於是東北軍一方派出20名軍人組成的衛隊駐紮於達卡領事館,實際上東北軍充分地利用這了20名駐軍的名額,這20人都是軍官,他們都有特殊的使命。

    中英雙方把西藏的貿易外交理順了,今後英國人就要按規矩辦事,無理的滲透被終止了,同時也掐斷了英國人與藏人的直接聯係和私人間的外交關係。

    趙三本交代的還有一件事也很重要,那就是把班禪等活佛“請到”承德去,接受教育。眼下達賴還沒轉世,那就得把執事喇嘛請去,對於神權要牢牢地掌握。但是這件事要放緩,要等待西藏穩定之後再辦。所謂的“請”就是強製,不聽話就需要武力解決。這個辦法是沿用前清的,從康熙起就是這麽幹的。承德的有名旅遊風景外八廟就是幹這個用的。

    ......

    在班禪的代表第穆哲吉大喇嘛與楊永泰等人的談判之後,因為大政方針已經確定,剩下來的都是事務性的細節,因此我們的故事把這一部分壓縮了,做了如上麵的簡單敘述,一帶而過。通過東北軍的一係列動作,西藏的局麵就算穩定下來,從大局上努力保住國土,穩定邊疆,這在亂世中也算個比較滿意的結果了。

    蘇俄的局勢對中國有影響,但它畢竟不是我們故事的核心情節。所以在下麵我們依然用比較簡潔的情節關注一下蘇俄國內的局勢。

    蘇俄的政治、政權有什麽特點呢?那就是領袖加主義,核心就是“掌權”,權利不放手。這種政權中的領袖是決定性的,那麽斯大林與托洛茨基他們二人誰更強一些,強者的政權就更強,他旗下的軍事、經濟都會強於對手。他們倆誰更強?答案是托洛茨基。

    從地位威望來說,在列寧時代托洛茨基是二號人物,是列寧去世前內定的接班人,斯大林屬於陰謀篡位。對此,列寧的夫人克魯普斯卡婭的言論可以證實,托洛茨基的手中也有列寧的遺囑,那是列寧否定和批判斯大林的證據,拿出來就能讓斯大林垮台。托洛茨基是蘇聯紅軍的締造者,被稱為紅軍之父,當前紅軍的中高級將領幾乎都是他一手提拔的。因此,黨政軍各界中托洛茨基的威望高於斯大林。在真實的曆史上由於托洛茨基顧忌到蘇俄的國際形勢不好,四周都是敵人,他為了國家穩定和強大,從大局出發維護斯大林的地位。因而托洛茨基的人品也比斯大林強。

    第二是斯大林殘暴無比,喪失人心,他執行的大清洗政策殺人無數。現在有托洛茨基公開起兵奪權,迫使斯大林改弦更張,不得不終止大清洗。斯大林吧原來的高壓殺人政策改變為高壓震懾,籠絡人心,不敢輕易殺人了。

    最後一點是托洛茨基直接把軍事矛頭指向了烏拉爾工業區,爭奪就在烏拉爾山區展開了。那裏是蘇聯的重工業基地,戰亂一起,就等於給斯派釜底抽薪。沒有了重工業就等於沒有了軍火來源,斯派拿什麽打仗?可是托派不怕,他們可以從新疆,從東北軍手裏買軍火。(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