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什麽主義
字數:4975 加入書籤
埃布爾來了,他不能不來,被楊永泰將了一軍,不來就太不紳士啦。
埃布爾首先要為入藏的英軍辯解,他說道:“我大英帝國的軍人進入西藏是為了我國外交和商貿機構的安全,我們得到了西藏當局的同意。今天我們出現在此地是西藏噶廈政府的邀請,他們請我們協助保衛日喀則的安全。因此我入藏的英軍具有完全的合法身份,我拒絕你們的侵略指責。”
金樹仁說道:“西藏是我中華民國的的一個行省,我作為民國駐藏特使並不知道英國在西藏有什麽外交機構,更不知道有貴國的軍隊駐紮,你們沒有與南京政府交涉,這能說是合法的嗎?”
埃布爾:“金特使先生,貴國的中央政府對西藏已經失去了控製,這是事實,我大英帝國找你們南京交涉有用嗎?為了我大英帝國的權益,我們隻能與噶廈政府交涉。事實是:沒有西藏噶廈政府的允許,我們什麽也做不成。”
英國人說的是實際情況,在這個年代裏,南京對國內各個軍閥都隻是名義上管轄,實際上什麽也管不了,西藏這種邊遠的省份更是沒人理會。說實話,中央政府可能吧西藏都給忘記了!中原都不能統一,誰顧得上西藏啊?
在西藏現在的背景之下,中國一方隻能是點到為止,道理要講出來,英國人的無理之處也要指明,讓英國人明白:他們不能為所欲為。可是為了國家的利益又不能與英國人鬧僵,兩國的友好關係還要維係,所以就要適可而止,和為貴嘛,還不是為了那條戰略鐵路的暢通?委曲求全也是不得已。
到此,楊永泰接過話頭說道:“英國軍隊絕對沒有理由阻擋我國軍前進!我們要求貴國軍隊立即撤退!撤回你們的江孜營地。我方建議貴我兩國在相關西藏省的具體事務上應該盡快開始談判,以解決貴國在西藏的商貿利益。在我們雙方達成協議之前,可以暫時維持現狀。但是,貴國在江孜的軍隊不準離開駐地。”
楊永泰的話有寬有嚴。嚴厲是憑借著軍隊的力量,不聽話可以打你。現在的73旅兩個團已經滿編,一共八個作戰的步兵營,全旅約3200人,並且裝備齊全,英軍才200人,絕對不是對手。楊永泰的話在嚴厲中處處透著寬容,讓他們回江孜,沒有憑借武力驅逐出境。並且提出談判解決貿易的利益。是的,就是商貿,在話語中就給英國人指明了方向:在西藏可以有英國人的商貿利益,想占地盤搞殖民地是不行的。至於他們現在占據了藏南則沒有提,那些要留待以後由中央政府來解決。
在這裏對於英國情況要說明一下。英國殖民印度已經很多年了,他們在印度有一個東印度公司(荷蘭在爪窪島也有一個東印度公司,那是荷蘭的)。這個公司可不是企業,它有軍隊,有管理殖民地的官府,甚至有對外宣戰的權利。在西藏的英國人、英軍,實際上都屬於東印度公司。
......
英軍退走的當天,日喀則紮什倫布寺內。
班禪和大喇嘛濟仲、第穆哲吉等人正在緊急密議。
此時的班禪是第九世,全名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尼瑪(嗬嗬,尼瑪這兩個字不太好哈),今年50歲了。另一位大活佛是十三世達賴,他於去年圓寂,新的轉世靈童尚未尋找。
神權在西藏是至高無上的,達賴和班禪是西藏的兩個權威大活佛。除了這兩個,西藏青海等地還有不少的大小活佛。他們的地位高低也是變化的,曆史上班禪曾經高於達賴,但現在以及到了現代,都是達賴高於班禪。
作為神權,其實活佛本人就是個象征,一般來說是他們身邊的大喇嘛掌握實權。比如現在十三世達賴死了,沒有活佛,可是達賴這一係的神權依然存在,並且絲毫不受影響。掌權的就是大喇嘛。
此時班禪在問話,他說:“英國人退了嗎?他們真的回江孜了?這可如何是好?”
大喇嘛濟仲說道:“佛爺,咱們的代本說過,這一夥漢人就是去年同咱們交過手的,厲害!咱們的兵都怯陣了,還能打?要盡快想辦法呀!”
大喇嘛第穆哲吉說:“咱們藏人世世代代供奉中原的皇帝,皇帝就是最大的佛。現如今皇帝不是還在北京嗎?去年我們的噶廈就不應該拒絕南京的使者,這不是忘了本嗎?我們日喀則應該開門迎接官府派來的使者,這才是正道。”
班禪:“我去給漢人們賜福吧,這也是給我紮布倫寺求得安寧。這些漢人們總要敬佛爺不是?我也想當麵問清楚當今的官府還敬佛爺不敬?”
這個話翻譯一下就是他要親自去談判。
濟仲:“不可!佛爺尊貴,乃千金之身,怎能冒險?此事還是我們來辦。”
從大喇嘛的立場來看,他們不在乎活佛的生命安全。看看西藏的曆史,眾多的活佛中長壽者是少數,究其原因還不是由於到了成年的活佛有掌權的欲望?一旦活佛與大喇嘛產生矛盾,發生奪權的內訌,活佛就可能被幹掉。老活佛死了到新的小活佛坐床(坐床就相當於皇帝登基執政),這就有十幾年的時間,大喇嘛就可以獨裁十幾年,所以說他們不怕活佛死掉。
既然如此又為何在乎活佛的安全而阻止活佛去談判呢?大喇嘛擔心的是活佛被漢人控製,他們知道漢人也明白活佛就是個牌位,掌握了活佛就掌握了神權。一句話,大喇嘛擔心的是活佛脫離了自己的掌控!這才是根本。
第穆哲吉趕緊附和,他說道:“佛爺,您要聽濟仲大喇嘛的勸告,您尊貴之身不可犯險!此事我們來安排吧。”
......
英軍退走的第二天,也就是5月13日,一大早班禪的談判代表第穆哲吉來到張部的軍營,當然他是來談判的。
不用說了,張培元、金樹仁、楊永泰三人全部到場。
這個場合金樹仁的身份高,因此他先說話:“第穆大師,本官奉中央之命今天到了日喀則,你們歡迎也罷,不接納也可,可千不該萬不該,你們不該找來英國人對抗天兵啊?”
第穆:“金大人您千萬別這麽說,這純粹是誤會,誤會!我們隻是聽說從西邊過來一支隊伍,我日喀則兵力不足,才邀請英人協防。實在不知道是兩位特使駕臨啊?還望大人恕罪!”
這些話當然都是場麵上的話,圓謊也罷,不必太認真,大家都是明白人,說說而已。可細說起來也有道理。張部進入西藏也有一年多了,那時候南京政府確實給西藏發了公文電報,西藏的官方上層都知道。在加藏布河穀打仗的時候雙方身份比較明確,可是現在又過了一年,張部重新從西邊冒出來,他們就可以推脫說不知道。所以圓謊還有些道理。
第穆說道:“西藏偏僻閉塞,今中原的國事也不太平。聽聞說前清亡國了,皇帝已經不主政了。當前的民國立國之本是三民主義,小僧孤陋寡聞,不懂這三民主義何解?還請特使大人解惑,小僧洗耳恭聽。”
他的這番話就是詢問政策,民國政府對西藏的政策如何?說實話,這個話就是直接問中央大員,問蔣介石也沒有答案,因為此時的中央政府忙於平定統一和掌權坐天下,根本就顧不上邊遠的少數民族,想都沒想,你讓他說什麽?
金樹仁也是明白人,問話的意思是懂了,可他不知道如何回答呀,隻好轉向楊永泰,意思明白:這事我不行,就看你的了。
楊永泰是有準備的,他來之前趙三本對他的交代頗多,其核心就是邊疆的民族政策。實際上西藏的上層人物就是看中央是個什麽政策,他們是順從還是抵製中央,就看他們的利益能不能維護了。這是個根本的問題,今後西藏能否穩定就看這個了。
楊永泰說道:“中華民國政府繼承於滿清朝廷,皇帝退位把中央政權禪讓於民國,因此,我民國之國本乃五族共和,非三民主義也!這是有協議記錄在案的。具體的說就是頒發‘關於大清皇帝退位後優待之條件’,同時還頒發了兩份補充文件,一是‘關於清皇族待遇之條件’,第二個就是‘關於滿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條件’。這些文件均公布於世,中國以及世界各大報刊均有登錄記載,有案可查,內中的核心就是五族共和。並且非常明確:藏族乃五族之一也。第穆大師不知道嗎?”
此處方見得五族共和之重要,它是穩定邊疆的基礎。
第穆:“知道,知道。漢、滿、蒙、回、藏五族組成親邦,共享共和政府,對嗎?那麽三民主義又是怎麽回事?”
他也夠頑固的,就盯上三民主義啦。那麽他們為何憂慮三民主義呢?
三民主義就是民族、民權和民生。民族主義不用說了,也類似於五族共和,他們當然讚同。民權主義說的是人民的政治權利,也就是通常說的選舉權等等。這就有問題啦,奴隸算不算人民,奴隸有權利嗎?最後還有一個民生主義,說的就是自由平等啦。他們的疑慮還是在於奴隸,就算不是奴隸的自由人,那也是貧民百姓,能與貴族喇嘛講平等嗎?其它的還有實業、平均地權、統一貨幣等等的就不細說了。總之,三民主義動了西藏貴族奴隸主們的奶酪。
此時的人民還是傻實惠,總是盯著三民主義是怎麽說的,還不懂得“說話不算數”的靈活變通,以為口說“民主平等”就一定是民主平等啦。實際上國民黨打著三民主義的旗號搞的是一黨獨裁,這個時代的人民還沒轉過向來。
統治集團把持政權,坐天下是為了啥:還不是為了統治者的利益?不管他們嘴上說什麽,“利益”和“權”才是最根本的,誰要是動了他們的權益他們拚了性命也會對抗到底。利益不能直說,直說就太"chi luo"裸了,要裝扮一番,所以抓住權利不放手的都要講個什麽主義。而民選政權按民意選票更迭,就用不著塗脂抹粉啦。
楊永泰會怎麽說呢?或者說東北軍是個什麽策略?且聽下回分解。
---485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