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越南臨戰
字數:5545 加入書籤
日本人發動對東俄羅斯的侵略戰爭,原以為很有把握,結果被東北軍打了個全軍覆滅,一場沒有紅利的戰爭讓危機重重的日本國經濟走向崩潰。可是軍國主義分子不會檢討自己侵略國策的錯誤,反而會變本加厲的煽動戰爭和征服。怎奈他們拮據的經濟狀況捉襟見肘,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勉強湊出出征的軍火和糧草,這當然是軍國主義分子拚命地搜刮的結果。經過八九個月的準備,在1934年的8月初,侵犯越南的遠征軍終於出動了。越南遠征軍的指揮官還是入侵東俄那一套人馬,艦隊司令是小林躋造中將,艦隊參謀長永野修身少將。
近來日本國的對外作戰屢屢失敗,讓軍國主義分子們也開始不自信了,因此這一次的艦隊特別的龐大。五艘航母開出來四艘,隻把剛剛下水還在測試的蒼龍號留下來看家,順便繼續測試。戰列艦出動了三艘,還有運輸輜重人員的征用商船,大小艦船60多艘,夠龐大的了。
這個艦隊的規模大小我們有個比較。在二戰著名的中途島戰役當中,日軍艦隊有8艘航母、11艘戰列艦、23艘巡洋艦、65艘驅逐艦,各種艦船總和超過100艘。所以說現在的60多艘艦船的艦隊在當前世界上是大型艦隊了。
這麽大的艦隊出動能保密嗎?
最先得到日軍出動情報的是美軍。因為美軍在皮島(鴨綠江口)有個軍事基地,那是東北軍租借給美國的。菲律賓是美國的殖民地(美國曆史上僅此一處殖民地,也正是這層關係,在近代美國與菲律賓的關係非同一般。)。這就導致美軍的艦船經常往來於黃海、東海、南海的海域。此時的美國在國際上是中立國的形象,他們忙於做生意,悶頭賺大錢,因此往來於日本各個港口的美國輪船也很多。
按說這條航線都在中國的近海,中國人也應該獲得情報,但是日軍封鎖了中國沿海。除了黃海和部分東海被東北軍控製,其它的海域中國的各種船隻都是不能去的。因此,中國反麵的情報就少的多。東海艦隊有三艘潛艇遊弋於這一帶海域,但是很少突破島鏈,更多的是在近海做防衛活動。
美國人號稱中立,可是在亞洲也有他的利益啊?菲律賓就是他的殖民地嘛。看到這麽龐大的艦隊吃驚不小的美國人就盯上了,他們看著艦隊過了琉球,到了台灣。在台灣的基隆港還有南邊的高雄港等港口,日本艦隊停下來補充淡水食品和其它的物資。日本國很困難啊,相對來說台灣就富饒一些,所以日本的遠征軍就要靠台灣來補充糧草了。所以他們停泊了好幾個港口,一停就是十多天,猛勁的補充,把台灣民眾搞得雞飛狗跳的。
然後日本艦隊離開台灣繼續向南去了廣東沿海。到此為止日軍的企圖應該是明顯了,那就是法國人占領的越南,因為中國的廣東的戰場怎麽會需要這麽大的艦隊呢?
美國的中立並不同於瑞士那種弱小國家的中立,它是強國,強國是有立場的,在法國和日本之間,美國人傾向於法國。原因無他,法國是民主憲政國家,而日本是獨裁國家。他們獲得這份情報當然要告訴法國人啦。
......
此時的越南被法國人分成了三部分:北圻(圻,音:期)、中圻、南圻。北圻的首府是河內,其政治地位是阮氏王國的屬地,但“委托”法國管理。中圻(也叫安南)的首府是是順化,就是地圖上最狹窄的那個位置,越南阮氏王朝的殘餘就在這裏,它的政治地位是法國的屬國。南圻(又名交趾)首府西貢(胡誌明市),政治地位是法國的海外領土。
現在統治越南的是總督德古,他同時兼任法軍和殖民地仆從軍的三軍總司令,說三軍就是陸海空都有了。
德古的總督府在西貢。8月12日,總督府裏正在舉行軍事會議,商討的就是日軍進軍南海的軍情。參加會議的有德古的參謀長貝特朗中將,海軍司令阿爾邦中將,陸軍司令奧古斯特少將。他們有空軍但是力量太弱小了,隻有一個小型的航空隊,隊長級別太低,這次會議就沒有空軍參加了。
他們的空軍之所以很小是二戰前的特點,是正常的,本來這個時代裏各國的空軍都是初級階段,隻是由於中國東北軍的崛起,在中國大力的發展空軍,導致在遠東相關國家的空軍迅猛發展。相對比較之下,其它國家就顯得很弱了。比如說,原本曆史上“九一八”期間日軍在東北隻有幾架飛機,少的可憐,這都是有據可查的。
德古說道:“這是菲律賓的美國人傳來的情報,各位都傳看一下。”
與會者一一傳看。
參謀長貝特朗說道:“日軍來到華南已經兩年多了,兩年來日本的軍艦不時地來到我們的海域挑釁,他們向南洋擴張的野心已經顯現出來。這一次日軍這麽龐大的艦隊向海南島方向而來,已經很明確是針對我們的。我軍應該緊急行動起來,全軍進入戰時狀態。”
陸軍司令奧古斯特說:“我同意參謀長的意見,我軍備戰,進入戰時動員狀態都是必要的。但是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日本人向廣東增兵,因為在廣東戰場上日軍十分被動,據情報,日軍雖然不斷的增兵,可是他們已經龜縮到廣州平原,占領的土地越來越少了。”
德古:“但願如此,但是不要心存僥幸,因為廣東的戰場上不需要強大的海軍。我決定了!立即動員我們的軍隊,全體進入戰爭狀態。海軍、陸軍如何布防?各位都說說自己的意見。”
海軍司令阿爾邦說道:“美國人的情報說日軍艦隊有60多艘艦船,光航母就有四艘,還有三艘戰列艦。這麽龐大的艦隊不要說我們的海軍,就算英國、美國與我們組成聯合艦隊也不是對手啊?所以我的意見是我們的海軍要避免與日本艦隊正麵作戰,要避免重大損失。”
阿爾邦也太孬種了吧?還沒見到敵軍就要逃跑?
其實他說的有道理,明知道失敗還硬挺著,導致全軍覆沒,那也不是勇敢。西方人講究實際,他們尊重人的生命,不願意做無謂的犧牲。比如曆史上二戰期間,在馬來半島上數萬英軍向日軍投降。英國人的錯誤是沒有想到日本人會孽待殘殺戰俘,他們用西方紳士的標準套用到日本魔鬼身上了。
在南洋地區有軍事力量的就是英美法這三國了,荷蘭、葡萄牙在南洋有殖民地,他們屬於沒落的老牌殖民者,現在已經不行了。英美法也都是海軍強國,可是英法的主要軍事力量在歐洲,所以維護南洋地區的艦隊比較小。美國的力量不小,但是在東亞,包括菲律賓和皮島基地中,他們的軍艦也不多,大艦隊都在太平洋上,就是眾所周知的夏威夷(珍珠港)、關島。最關鍵是美國是中立國,他不會參戰的。
此時法國人在越南的海軍擁有艦船總數30多艘,能夠作戰的艦隻不到20艘。沒有航母和戰列艦,有巡洋艦兩艘,驅逐艦三艘,並且噸位都不大,其餘的就是護衛艦、掃雷艦、反潛艦、炮艦等等。他們的這個力量在正常狀態下維護越南的安全沒問題。如果與中國比他們的海軍要強的多,當然在我們的故事中東北軍的海軍變了樣子。
從法軍艦隊的水平看,如果與日本艦隊打一場海戰,失敗是必然的,並且有全軍覆沒的可能。
總督德古當然知道自己艦隊的斤兩,於是他問道:“阿爾邦中將,你有什麽建議嗎?”
阿爾邦:“艦隊留在越南就難免成為日軍的戰利品,隻有撤離越南才能保全。最好選擇撤退到馬來,與英國人匯合。另一個選擇是進入廣西的南流江,我們的軍艦沿著這條河可以深入內陸幾百公裏。按目前中國的局麵看,廣西還是安全的。我們的艦隊躲避於廣西內河,保留了伺機而動的主動性。”
德古:“去廣西的方案不妥,我們與桂軍是盟友,但不是堅定不移的朋友,信任度沒有那麽高。我決定了!海軍立即撤退到馬來,你與英國人馬上建立聯絡。”
阿爾邦:“是!總督先生,我艦隊退守馬來海域也不是沒有作為。日軍若開戰,我法蘭西定然會對日宣戰,既然成了交戰的敵國,我們就有權攻擊他們的商船。在這南海、在馬六甲海峽,每天都有大批的日本國商船,我們可以攻擊它們,也可以俘虜他們。”
德古:“你說的對,這叫破交(破壞交通),屬於正常的戰爭行為,此事就委托你了。”
然後德古對貝特朗說道:“貝特朗先生,你派人組成一個辦事處,解決需要撤離的人員和物資,讓他們隨著艦隊撤離。奧古斯特少將,你的陸軍有什麽建議呢?”
注:這個年代的新加坡還沒有變成獨立的國家,它還是屬於馬來西亞的一個港口。不過還要解釋一點,在這個年代裏,南洋的很多國家還處於非常原始的階段,國家的概念非常模糊,甚至沒有形成固定疆域的國家概念,有的僅僅是殖民者劃分的勢力範圍。馬來、菲律賓、印尼(此時叫東印度)等國都是這種狀態,在很多島嶼上,或者陸地的局部地區存在著眾多的小型王國,一個國王管理幾萬人的例子比比皆是,現代裏的文萊、東帝汶、錫金、尼泊爾、不丹等都是這種袖珍王國殘留的痕跡。
奧古斯特:“越南的地形狹長,中圻更是狹窄,寬度隻有50公裏,完全沒有縱深。總督大人,日軍若向我們進攻,一般會選擇中圻,比如進攻王都順化。因此越南就是南北兩個戰場了。我們總要有一個選擇,南北的哪一邊是重點?按照我們目前的能力,兩邊同等兼顧是不現實的。”
德古:“那麽你傾向於那一邊呢?”
奧古斯特:“我傾向於南邊,因為南邊屬於我法蘭西的國土,富庶,如果抵抗不利,還可以考慮向馬來撤退。”
參謀長貝特朗插話:“奧古斯特將軍的判斷有誤,從南圻到馬來,中間隔著高棉和泰國,高棉好說,可泰國不一定能讓我們通過。走海陸到馬來就更不要想了,開戰後的南洋就在日本人的控製之下,走水路就等著做俘虜吧。因此,我們據守南圻就是死地,戰敗了就隻能投降。”
在越南的法軍隻有兩萬人,當然還有十幾萬仆從軍。麵對日軍他們沒有必勝的把握,未慮勝先慮敗是明智的。
此時的高棉(柬埔寨)、寮國(老撾)同樣是法國的殖民地、附屬國,隻要不被日軍占領,法國人通過當然沒有問題。可是泰國是本地區一個強悍的國家,在殖民的時代裏它始終沒有被殖民者征服。曆史上,日軍的入侵迫使泰國投降,做了日本的附屬國,但是它的王室依然存在,政府也存在。後來宣布加入了軸心國。從理論上說,泰國也是二戰的戰敗國,隻不過它是次要的仆從國家,沒有被追究罪責而已。
貝特朗說不能通過泰國的領土是對的,對於戰敗的法軍,泰國為了自身安全,一般的說,會拒絕法軍通過。
德古:“那就隻有北圻了,是嗎?”
貝特朗:“總督閣下,我認為我們防守北圻比較有利。以當前的形勢看,中國的廣西是穩定的,並且我們有抗日的同盟關係,按照條約廣西有協助我們抗日的義務,是可以依賴的。此條約有美國人做保證人,因此還是可靠的。我們應該要求中國人履行條約了。”
德古:“哦,你的意見有道理。如果戰局不利,我軍還可以退到中國的邊境,或者通過中國的國土撤退到印度。就這麽定吧,把桂軍的聯絡官找來!”
他們與桂係互相設置了聯絡官,現在就方便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