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民族之心

字數:4757   加入書籤

A+A-




    興海自治區與南朝鮮的關係很微妙,他們原來是宗主國與附屬國的關係,可東俄亡國了,按說這種主從關係也就不存在了,南朝鮮是獨立的主權國家,憑什麽聽命於一個已經滅亡了的國家呢?

    準確地說興海與南朝鮮之間原來的主從關係確實已經不複存在了。這個很容易理解,宗主國憑借的不僅僅是軍事和經濟的實力,還要有威望。現在興海自治區的經濟狀況比原來還好,軍事力量也不弱,可它不是國家,不能自己說了算,甚至沒有外事的權利,威望蕩然無存,它如何做宗主國?興海方麵有實力,可是還能對南朝鮮指手畫腳嗎?當然不能。但是目前他們依然友好並且關係非常密切。除了曆史的慣性更重要的是因為南朝鮮的社會製度和體製與興海是一致的,俗話說同病相憐嘛,他們現在很孤獨,需要抱團取暖。

    現在他們是怎麽想的呢?他們提出把南朝鮮作為一個行省合並於興海自治區!這裏說的“他們”包括興海的領導層,也就是加倫(布柳赫爾)等人和南朝鮮的領導層李鴻來等人。

    加倫的想法來自俄羅斯人的擴張性還容易理解,南朝鮮人圖什麽呢?放著獨立國家的領袖不做,轉身做興海自治區的省長嗎?表麵看這就複雜了,其實分析一下也沒那麽複雜。

    讓我們靜下心來看一看。朝鮮有史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他們還沒有被分割肢解的經曆,不是現代那種近百年的分裂狀態。因此朝鮮族人還都懷著統一國家的願望,並且很強烈。在他們看來分裂是暫時的,南北的統一不會太久。那麽問題就來了:誰統一誰呢?誰都想完成統一大業,誰也不想被別人統一。擺在李鴻來麵前的是:他能擊敗北韓進而統一朝鮮嗎?他很清楚,有中國的東北軍在他辦不到!上次的朝鮮戰爭就是例子,他們已經把北韓打敗了,如果沒有中國出兵,他們一定統一北方。

    還有一種假設那就是和平統一。和平統一後就隻能全民選舉,而不能是自己任命自己了。李鴻來他們這夥人能競選上位嗎?他們沒有信心。就算第一次選上了還有以後呢?能千秋萬代嗎?同樣的因為有中國的東北軍在,不會允許朝鮮半島發生動亂,因而就不能允許他們長久地分裂。也就是說,李鴻來們好日子不多了,對於他們個人來說要趕快謀求出路。

    一個有相當大的自治權利的省長當然是不錯的選擇,有加倫等人的前車之鑒嘛。這是李鴻來、樸性泰這夥人的利益所在,也是“合並事件”的由來。如果他們合並的圖謀成功,那麽興海自治區就有了第三個省——南朝鮮省,李鴻來當然就是省長。

    這種事情他們當然不能自行其事,需要報告到東北軍政府。

    奉天大帥府。

    報告是張作相親自送來的,他說道:“老哥,按說呢這也是開疆拓土的好事,可是朝鮮和老毛子都是紮手的刺,我真是一時糊塗了,吃不準是好事還是壞事?這事還要老哥你拿主意。”

    張作相真是實話實說呀。

    普通人都會有個民族的情結,為了能夠擴大疆域,甚至是征服外邦都讓他們感到興奮,他們沒有理智的思考,隻有莫名的民族自豪。這不,連張作相也說“開疆拓土”,可是他的確想不清楚,不知道怎麽辦才好。他還有點理性,起碼他知道此事棘手,不是那麽容易判斷的。

    張作霖反複地看著那份報告,他吩咐:“把三本找來吧,那小子鬼點子多。”

    張作相連忙起身吩咐衛士去找趙三本。

    張作霖說道:“輔忱老弟,我在想啊,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興海的土地是咱們的,咱不得不收回來,可是那土地上的人有老毛子的人,還不少呢。這幫老毛子進了中國的門,可他們的心不是咱東北爺們的心。這早晚要出事兒啊。看看,今天就出來這個事。把朝鮮先放一邊,先說這幫老毛子,他們這是不安生啊,不是安分守己的人。他們想什麽呢?說不好聽的,野心不小啊!”

    張作霖的思維與張作相又不同了,他首先想到的是俄羅斯人,並且他的顧慮是有道理的。那麽推而廣之呢?朝鮮人又如何?咱們國家有個朝鮮族,絕大部分在東北與漢族雜居,這個民族問題先放下。南朝鮮那片土地上,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朝鮮人,那片土地曆來都是獨立的朝鮮國,如果其中一部分國土和百姓被合並到中國作為一個省。想想吧,日後的麻煩能少嗎?小日本鬼子就是前車之鑒。

    他們說著話,趙三本也就來了,張作霖遞給他相關的文件讓他看。

    稍後張作霖問:“三本,說說你的意見。”

    趙三本:“大帥和咱們政府是什麽意見啊?”

    張作霖:“不要管別人,說你自己的意見。不要先入為主。”

    這個張作霖又冒出來一句文詞。不過,他們還真是不擔心趙三本阿姨奉承、揣摩上意,趙三本不是那種人,否則他也混不到現在。

    張作相提示:“你先說說我們該不該同意把南朝鮮並入興海?”

    趙三本毫不猶豫,立即回答道:“不能!堅決不能!朝鮮半島需要的是平靜、穩定,它是我東北的重要鄰居,我們需要它穩定繁榮,而不需要一個動亂的策源地。”

    張作相:“我說三本啊,你這個意思是說他們的南北分裂會造成不穩定嗎?可你不要顧頭不顧腚啊!上一次的朝鮮戰爭期間,我們還組織了誌願軍過了江。過了江幹什麽?還不是維持保護了北韓?這不是維持分裂嗎?現在他們要加入興海也是自願的對不對?咱們怎麽又顧慮分裂動亂了呢?”

    趙三本:“輔帥,我覺得對外國人的事我們不宜過多幹預為好。比如朝鮮統一不統一,怎麽統一,是打仗還是和平,我們都不需要幹涉。這是下官的一貫思想。上次我在誌願軍任職的時候就是秉承這個原則,我們關心的是中國的利益,不是他們的統一或者分裂。比如他們的戰爭波及到中國那是不能容許的,大批的戰爭難民流入中國也是不能容許的。當年南朝鮮擊敗了北韓,其背後有蘇俄的勢力,而蘇俄是我們的敵人,我們怎麽能給蘇俄包圍我們的機會呢?

    “現在對待興海這件事我首先想到的還是我們的利益。假如朝鮮的南部並入了中國,北韓怎麽想,這不是動亂的根源嗎?再假如整個朝鮮都並入中國成為我們的行省,有人覺得這可能是好事,開疆拓土嘛。究竟是利是弊分析起來就比較複雜,好像說不清。其實用不著分析,看看曆史就可以了,我們的近鄰朝鮮、越南、緬甸都有類似的情況,他們在千百年的曆史長河中形成獨立國家那是有其道理的。總之吞並南朝鮮是戰亂的根源,是麻煩,咱們不能自己找麻煩不是。”

    張作相:“嗯,三本說的有些道理。剛才大帥還說到了興海的老毛子,說他們不安穩。這事你怎麽看?”

    趙三本:“大帥是這樣說的嗎?大帥英明啊!下官認為這類似於朝鮮歸附的問題。興海的老毛子原本是蘇俄的國民,因形勢所迫成了中國人。可他們不是一個人,幾個人,而是幾十萬上百萬,這個群體太大了,這就讓他們經常回味他們生活在蘇俄的時光,不自覺的以為自己還生活在蘇俄。於是,蘇俄人的靈魂也總是續繞在心靈間。這次事件就是實際的表現了,提醒我們不得不警惕呀。”

    張作相:“按你們的說法這也是興海的一個隱患啊,我東北軍政府該如何應對呢?”

    趙三本不做聲,他要是立即回答有點好為人師的味道了,何況張作相是長輩,是軍政府的首腦,趙三本要擺正自己的位置。

    張作霖說道:“三本,說說你的意見。”

    趙三本這才說話,他說:“是,大帥,我有些想法不見得對,請大帥輔帥指正。這是個民族的問題,在我們國家裏,不光是興海,其它的省,如蒙古、新疆、西藏都存在民族問題。對待民族獨立、分離的傾向無非是遏製和疏導。所謂的遏製就是采用多種手段讓他們認同大中華,遏製他們的民族性,比如教育和宣傳,扶植地方經濟,給他們和平富足幸福的生活環境,給有限的自治權利讓他們的特殊的生活方式得以維持,把有代表性的民族領袖人物安排到政府中做事。如此等等,這些做法的目的就是遏製他們的民族性。這些我們一直都在做,也不是什麽新鮮招數。第二就是疏導了,所謂的疏導與遏製相反,是順著他們的民族性來的。”

    張作相問道:“還能順著?那不是反天了?”

    趙三本:“是的,可以順著。比如興海的俄羅斯人,如果有的人,他民族性很強,我們可以讓他們移民到安娜女皇的西伯利亞國呀!你不是民族之心強烈嗎?那好,你就回俄羅斯吧?我們可以給他們方便,贖買他們帶不走的財產,贈送優厚的資金,派官員到西伯利亞國去協調。總之,當做尊貴的客人送走。這不就是疏導嗎?也是順著他們的民族性,一次性根本解決,一了百了。”

    張作霖:“哈哈,好辦法!以後發現鬧事的,咱們不抓也不殺,就請他走人!滾蛋!咱爺們心裏要有數,也許今後會有什麽機會,盯著點。蒼天不負有心人,說不定有好機會呢?”

    趙三本:“大帥聖明!”

    張作霖:“別拍馬屁了,走,喝酒去!今天我親家送來了臘肉,這可是南方的稀罕物,咱們一起嚐嚐。”

    張作霖說的“親家”就是趙三本的爹媽,他們是漢中人,有做臘肉的習慣。

    張作相:“大哥別忙,怎麽回複加倫呀?”

    張作霖:“告訴他,我不同意!哦......讓三本擬個稿子吧。”(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