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空襲機場

字數:5964   加入書籤

A+A-




    為了商議對日軍的空襲,4月26日馮庸來到了永定機場。他乘坐飛機從廈門到永定隻需要半個小時的航程,空軍有這個便利。其實不光是空軍,東北軍的陸軍裏每個軍也都配有一架專機。

    東北軍用於指揮官乘坐的飛機都是轟炸機改裝的,什麽型號都有,按需要配置,一般陸軍配置的都是雙翼轟炸機改裝的。空軍的指揮機都用更先進一點的單翼飛機。

    馮庸來到永定與空14師商議作戰計劃,參加會議的有14師大隊以上的軍官。在他們對戰場分析研究的過程中有一個問題逐漸突出出來,這個問題就是要不要對惠州空襲?如果需要,具體的應該怎麽做?

    問題在哪兒呢?

    日軍在惠州的機場是東部戰場的主要機場,據情報該機場有三四十架飛機。而河源僅僅是個臨時的野戰機場,一般有十架左右,至多二十多架飛機。

    因為河源緊鄰著前線,是容易隱蔽自己的行蹤以達到突然襲擊的目的,如果僅僅空襲河源,就能用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戰果。而空襲惠州則要飛越一百多公裏的敵占區,不被發現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很難達成突然的空襲效果,搞不好就是一場大空戰。不管勝負,損失都在所難免,首先說,在敵人的控製區交戰,對跳傘飛行員的救助就成問題。

    空14師師長譚鳳英說道:“日軍航空兵在東部戰場的主要機場是惠州,如果能炸毀惠州機場則日軍航空兵短時間內難於恢複,我軍在東部戰場就取得了絕對的製空權。因此我認為寧可舍棄河源也要空襲惠州。目前日軍在廣東隻有一個航空隊,惠州就有三四十架飛機,再加上河源的就占了日軍飛機總數的一半。如果能達成這樣的作戰目標,日軍在廣東的空軍就遭到了重創,整個廣東戰場的形勢都會改觀。在日軍派來新的航空隊之前我軍就有了絕對的製空權。”

    空14師的參謀長是個英國人,名叫馬約翰。在東北的空軍裏英美兩國的飛行員不少,他們中間不少人憑戰功升到了比較高的職位,馬約翰就是其中的一個。

    馬約翰說道:“如果我們的空襲惠州,航程有300多公裏,多一半都是在敵占區上空的,這是沒有地麵導航的,隻能靠地標識別。這條航路最明顯的地標就是東江的,沿著東江可以到達惠州的。這條路是這一片地區重要的道路,很多城鎮全都在東江沿線,必然也是日軍觀察哨最密集的。我們參加空襲的飛機多,就是一大群,很難掩人耳目的,因此被發現也是必然的。若想達到突然的效果就要避開這條路,那就是山區的上空了。我們大家都知道,這種地形就離不開地麵導航的,這個問題能解決嗎?”老外說話有點拗口啊。

    譚鳳英說道:“軍座,約翰說的導航是個問題,我們能否聯係藍軍看看,他們有不少的遊擊隊,或許能幫忙。不過需要我們派出幾個聯絡小組,藍軍士兵不懂技術啊。”

    馮庸:“就算藍軍協助我們建立了地麵站,我覺得也還是不保險。在山區裏日本鬼子難道就沒有觀察哨嗎?”

    馮庸的顧慮有道理,現在的防空預警全靠人力觀察。東北的空軍是一支強軍,日本人能不提防嗎?設置預警觀察哨就是必然。還有,東北空軍需要地麵導航就到處設置導航站,日軍同樣需要導航啊,因此也同樣要到處建立地麵站,在人家的地盤上不也是到處都有觀察哨嗎?

    譚鳳英:“光收拾惠州還不行,河源也不能放過,否則他們會偷襲我軍後路,留著總是麻煩。我建議應該兵分兩路,定好時間,兩個機場同時動手。我們一個師的力量也足夠了。”

    看到大家都有信心,馮庸也就下了決心:“作戰嘛就難免有犧牲,這一仗還是要打。譚師長,你們做好準備,對兩個機場分頭出擊。分配好兵力,如果不夠我可以調13師支援。聯係藍軍的事情軍部負責。”

    “是!”

    決策確定,部隊分頭準備。此處還有一個細節,重大的行動都會打報告到奉天的總參謀部,這也是例行公事。對這份報告,東北軍的總參謀長榮臻覺得有問題,就報告到了大帥府。結果,大帥府發了一個緊急通知,就一句話:“我軍的原則是有限度的,切記!”

    這個話似乎沒有說透,可以理解為大帥府尊重一線的指揮官,不做硬性的駁斥。但是,馮庸等高級將領應該明白,他們出征之前大帥府都是有訓示的。“有限度”這個原則他們都知道。這是張作霖定下來的原則,對藍軍要幫,但是幫忙有限度,用張作霖的話說就是“自己混的好壞還要自己努力嘛”。這就是“有限度”這個詞的解釋。特別是現在各派正在向聯合政府的方向努力,在聯合的初期各派利益的分配就要與實力相關。在這種情況之下,靠別人擴大地盤,擴大實力就會影響到其他的派係。比如說,川軍的劉湘劉文輝他們現在比藍軍的實力強,如果藍軍得了廣州平原那不就超過了川軍了嗎?

    廣東的抗日是國戰,應該打,這是沒的說的。但是從全局看,日本人留下廣東這個尾巴也不見得是壞事。日本人想牽製中國,但是反過來說,這個尾巴何嚐不是對日本國的牽製呢?

    ......

    大帥府的訓令是明確的,也就點醒了空五軍的將領們,空襲的計劃立即修改,重新製定,那就是放棄惠州目標,隻對河源的日軍野戰機場進行空襲。馮庸給空軍定下原則:不但是這一次的空襲,今後的作戰也是隻針對前線,保持抗日前線的空中優勢,如果超出這個範圍就一定要向奉天請命。

    東北空軍擬定於4月28日對河源空襲,打擊的目標就是那裏的飛機場。這個日期的確定與天氣有關,東北軍中有專門的氣象部門,特別是空軍,氣象更為重要,天氣是確定作戰日期的重要依據。其他各種可能的突發事件也要想到,也要有預案。

    經過幾天的準備,28日的早晨,空襲行動按計劃開始了。天公作美,真是難得的好天氣呀!也說明氣象部門還是有點水平。清晨,空中有雲彩,雲層較高,對於前些天多雨的天氣來說已經很難得了。永定機場上氣象風鬥飄動(測風力風向),地麵指揮的士兵手拿紅綠旗子在維持飛機上跑道的秩序。空14師的師長譚鳳英站在停機坪上,他身邊就是他的指揮用專機(他今天也要親臨前線),他手搭涼棚瞭望,看著停機坪上整齊排列著的戰機,難以掩飾心中豪邁之情。

    “出擊的各個單位注意啦,按順序起飛!”

    這是師長譚鳳英在下達命令,此時的時間是早晨5點半,天將蒙蒙亮。

    空14師下屬作戰單位有三個大隊。第一大隊裝備的是轟炸機,它有大型轟炸機6架,是飛行鉛筆,中型轟炸機24架,型號是轟22型。另外還有兩架炮艇機和為炮艇機護航的3架pw-9老式雙翼戰鬥機。

    飛行鉛筆的帶彈量是3.5噸,目前就屬於大型飛機了。轟22是在德國飛機容克ju88的基礎上研製的,德國人命名為ju188,帶彈量兩噸。

    第二大隊是最先進的戰鬥機戰26型,有30架。第三大隊是戰21型,也是30架。此外在師部之下有一些附屬機構,最重要的就是地勤維修,有個偵察隊,擁有一些雙翼的老式飛機,還有很多其他的輔助部門。

    今天投入戰鬥的有第一大隊的中型轟炸機8架,合計帶有16噸炸彈。第二大隊全體出動護航,他們擁有最先進的戰26型戰鬥機30架。師長譚鳳英也帶隊出征臨陣指揮,他乘坐的是飛行鉛筆改裝的指揮專機。出擊的全隊合計39架飛機。

    臨時機場隻有一條跑道,地麵是用灰渣夯實的,飛機起飛動作攪得煙塵飛揚。

    飛機按順序一架接著一架密集起飛,然後在空中完成編隊。飛機多,整個起飛過程就持續了半個小時,天已經大亮了,時間已經是六點了。

    39架飛機的機群在廣東東部山區列隊飛行,這絕對是這一地區的第一次。這個飛機編隊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全部都是單翼飛機,在這個年代裏就是最先進的了。機群中的戰鬥機都沒有懸掛炸彈,它們的任務就是為轟炸機保駕護航。中國威武雄壯的空軍要用實力來教訓侵略者!

    河源距離前線龍川不遠,在自己控製的地區裏,輔助飛行的地麵導航站分布在各個要點上,因此機群的飛行非常順利。過了龍川沿著河道不遠就能找到河源。

    空軍出擊都要考慮對飛行員的地麵救援問題。這次轟炸的目標在日軍占領區,雖說距離龍川不遠,畢竟也是敵方控製區,如果飛機墜毀,飛行員是存在危險的。這就需要藍軍方麵的幫助了,他們在此地經營多年還是有根基的,山區裏有遊擊隊,城鎮裏有坐探,這就需要藍軍提前做準備。還有個問題,飛行員都是東北人,有的還是外國人,與本地民眾語言溝通十分困難,所以飛行員都要臨時學習幾句粵語方言作為應急,起碼能夠表達身份,是否受傷了,要求吃飯喝水等等。這都是細微末節,可是卻關乎飛行員的安全。

    說道“粵語”了,你知道嗎?英語“chinese”是漢語的意思,這是對的,但不是完全正確!實際上西方人的理解中chinese是粵語並非我們的普通話!那漢語的普通話用英語怎麽說呢?是“mandarin”,嗬嗬“滿大人”啊!這就是說,普通話是滿族人蒙古族人學說的蹩腳漢語!這個問題我們前邊說過,就不再重複了。

    機群的巡航速度是每小時400公裏,從永定機場出發,不到20分鍾即可到達河源。6點20分,機群越過了龍川前線,從高空就可以看到河源小鎮了,按正常情況此時日軍應該是剛剛起床的時間。師長譚鳳英命令參謀對照地圖、經緯儀和地麵特征比對,以判斷方位,確認地麵的小鎮是否河源?同時他命令尋找飛機場,全體轟炸機做投彈準備!

    河源是個縣城,而且是東部地區比較大的縣城。可是在這個年代裏縣城的規模並不大,所以我們就稱之為小鎮。日軍的營地和臨時機場都在城外,按照預知的位置很快就找到了機場,也能看到,機場的附近就是日軍的兵營。

    作為日軍一方,他們的防空全靠人工觀察預警,這麽大的一個機群飛臨上空能看不到嗎?起碼到最後的一刻總能被發現的。所以日軍的警報全部拉響了,防空的高射炮都脫去了炮衣轉動起來。但是匆忙間機場上的飛機來不及起飛了,目測有十二架飛機都在停機坪上,不是很多,有點遺憾。這次空襲打了日本人一個措手不及。

    日軍的飛機沒能升空也就避免了空戰,東北軍的30架戰鬥機在高空分散開來保持警戒,在他們的掩護下,轟炸機就很安全了。轟炸機都是高空投彈,高射機槍高射炮的防空作用有限,雖然它們已經開炮射擊了,但基本上是浪費炮彈。對於轟炸機來說,越是降低高度就越能提升投彈的準確性,越是飛得高就越投不準,這個道理是不難理解的。可是低空飛行被高射炮命中的危險性就大,什麽高度更合適,這就要權衡利弊了。

    “第一大隊(轟炸機)注意了,下降高度至1000米,目標日軍飛機場,開始攻擊!”

    第一目標是機場,日軍還有兵營,那是次要目標,在摧毀機場的前提下也會順便攻擊它。

    “第二大隊全體注意了,高空警戒,一旦發現敵情立即報告!如果發現日軍的飛機則立即攻擊!”

    機群正常巡航都在五千米左右的高空,得到命令的轟炸機都開始下降高度,尋找目標和轟炸的方向,它們環繞著河源城飛行。所謂的尋找方向就是看風力和風向,逆風飛行投彈是最好的,容易命中。這個道理就不解釋了,自己去琢磨。但是對於今天而言,由西向東投彈是最好的選擇。這是為了飛行員的安全,一旦出現故障,飛機隻要能堅持一兩分鍾,飛行員跳傘就到了自己的一方。

    飛機下降高度後,日軍機場跑道和停在地麵的飛機都可以看清了。日軍的高射炮也砰砰地對空密集射擊。轟炸機選擇了從西向東的路線就開始投彈,成群的炸彈從天而降,隨後日軍的機場就籠罩在爆炸的煙塵之中了。高射炮大多在機場周圍,它們也一起被淹沒在硝煙之中。日軍的對空射擊明顯減弱了,可以想象得到,在這種密集地轟炸之下,地麵的高射炮能存活下來的就不多了。

    未完待續。

    ---576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