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知己知彼
字數:4742 加入書籤
肖輝榮帶著四名衝鋒槍手來到右翼突出的陣地,那裏還有兩名戰士,他們這個戰鬥小組就有7個人了。
肖輝榮:“同誌們,檢查槍械彈藥,子彈上膛,準備出擊!我們的任務就是把衝上來的鬼子消滅掉!把他們壓下去!保住我們的陣地!出擊時隨時注意我的命令,進攻要勇猛!撤退要迅速!不準貪戀敵人的財物!”
軍紀裏有一條“一切繳獲要歸公!”就是因為從敵人(包括屍體)身上搜財物太普遍,所以才有這樣的紀律,也所以今天營長才這麽說,他怕誤事。
主陣地上,肖營長走後,鬼子很快衝到了100米以內,此時藍軍的戰士們明顯感到鬼子的火力更猛了,這一方麵是距離近了,鬼子兵密集了,另一方麵也是鬼子要做最後的突擊,拚命地射擊。
一連長大聲命令:“準備手榴彈!全體上刺刀!長槍準備!”
讀者們對長槍已經熟悉了,藍軍也不例外,也裝備了長槍,由於曆史習慣,他們的長槍更多。
隨著他的命令就是軍號聲,這是通信兵在向全體傳達連長的命令。在槍炮齊鳴的戰場上,再大聲喊叫也不可能把命令傳達到每一個角落,軍號、旗語、信號彈等是戰場傳達命令的手段。在現代裏士兵都有耳麥,就用不著這些複雜的動作了。
連長盯著敵軍計算著距離,他主要是估算甩手榴彈的距離夠不夠。看看差不多了,他大喊:“扔手榴彈!”他自己也拿起了捆綁在一起的三顆手榴彈拉線扔了出去。
聽到連長的命令士兵們紛紛甩出手榴彈,陣地上突然飛出一百多顆手榴彈,有好幾枚綁在一起的,還有用一截繩子,像甩鏈球一樣甩出去的。空中的手榴彈像是突然飛出的鳥群撲向日軍。近距離上的手榴彈是攻擊步兵的克星,這一批手榴彈在日軍衝鋒隊伍裏連片爆炸,煙塵騰空而起。
此時的日軍眼看就要衝到陣地麵前了,也是極度的興奮,人之間的距離也密集起來。鬼子兵雖然還做著跳躍躲避以及臥倒射擊的動作,但是全都暴露在光禿禿的山坡上無處躲藏。這一波的手榴彈攻擊讓鬼子兵血肉橫飛,傷亡很大。
戰場上硝煙彌漫,能見度下降。趁著日軍視野被擋住的機會,肖營長的小組躍出戰壕用最快的速度衝了出去。他們的位置是陣地的右側突出部,當他們越過那段高坡的時候剛好在日軍散兵隊形的側麵,並且距離隻有三十米左右了,如果不是爆炸的硝煙遮擋了視線他們就與鬼子兵麵對麵了。肖營長和戰士們都平端著衝鋒槍,在能見度很差的煙霧中開始長短的點射,噠噠噠的槍聲被淹沒在手榴彈的爆炸聲中。
還有兩名沒有衝鋒槍的戰士,他們端著上了刺刀的步槍,在小組的外側,預防突然而至的鬼子兵,起到近距離的保護作用。
日軍尚未反應過來肖營長帶的衝鋒槍小組就殺入了敵群,這五支衝鋒槍就成了收割生命的鐮刀,鬼子的前鋒徹底混亂了。就在此時,藍軍陣地上吹響了衝鋒號,在滴滴噠噠號音的催促下一連長率領全連出擊,戰士們手舉著上了刺刀的步槍還有威猛的長槍,呐喊著順著山坡向下衝去。地勢的高度讓藍軍如猛虎下山之勢,勢不可擋。
待硝煙疏散之時雙方已經是麵對麵了,雙方都是寒光閃閃的刺刀,剩餘不多的鬼子趕緊三五人結成陣型準備拚刺刀了。大家都知道鬼子兵很死板,都是嚴格按操典行事,拚刺刀就不能開槍,還要退子彈。可是他們沒想到迎麵來的是衝鋒槍的連續射擊,結成半圓的刺刀陣正好是衝鋒槍的靶子,一個點射就倒下一片。
在手榴彈加衝鋒槍的猛烈掃射之下,日軍終於支持不住了,連滾帶爬地從山坡退了下去。
攻防戰的雙方不是均等的,防守一方占有地利並且以逸待勞,這是一般的規律,特例者除外。這次戰鬥是藍軍勝了,占便宜了。從傷亡上看日軍至少五十人以上的傷亡,而藍軍傷亡不足二十人,主要產生於出擊拚刺的階段。
在戰場上的肖輝榮看得很清楚,日軍的進攻部隊並沒有完全退下去,他們在距離一千多米處重新集結,隨時可以發動新一輪的攻擊。打退了日軍的一次進攻就爭取到了時間,讓藍軍的主力從容撤退,他們也算完成任務了。現在的當務之急是乘這個短暫的喘息時機趕緊撤退,絕對不能猶豫。
時間緊,要爭分奪秒。因此肖輝榮命令掩埋四名犧牲的戰士遺體,製作擔架抬上兩名重傷員,立即撤退,連打掃戰場的時間都沒有了。很快,部隊隱蔽撤離處處冒著硝煙的戰場向東而去。
“二排長,派兩個人,聯係一排!”
他們的第一排沒有參加這次戰鬥,一排的任務是保衛自己後撤的道路,因為日軍曆來有迂回抄後路的作戰習慣,他不得不防。現在撤退了就要聯係一排,交替掩護撤退。他們這個連是整個34團後麵的掩護部隊,因此不能落荒而逃,要隨時準備阻擊追擊的日軍。
二營一連撤退了,日軍的進攻再次受挫,他們也會總結經驗調整力量。時間已經是下午三點了,日軍的炮再次開始炮擊,這一次更加猛烈,凡是他們認為的重點都要關照到,已經空無一人的藍軍陣地上再次硝煙彌漫。可日軍的炮彈算是白白地浪費了。看樣子日軍是下了決心的,炮擊持續了三十多分鍾啊,打得很猛。這一次沒有藍軍的火炮反擊,藍軍陣地靜悄悄的。
在炮火伸延射擊的時候,已經等待在出發地的日軍再次發起了衝鋒。進攻當然是順利的,沒人反擊嘛。一直靜悄悄的敵人陣地讓日軍察覺到異常。他們停止了射擊,炮不打了槍也不打了,戰場上突然安靜下來。派出的偵察隊一直登上藍軍的陣地也沒看到一個人,他們知道藍軍跑了,他們上當了。天色已晚想追擊也不行了,在這深山裏白天行動都提心吊膽的,夜間更是不敢行動,隻好宿營休息等待明天。
......
藍軍的34團後退了十幾裏,又找到一處有利地形,依樣畫葫蘆,再次建立陣地,再一次打阻擊。打了一天,到傍晚再次後撤。
同樣的故事再重複就沒意思了,因此這個過程從略。
日軍指揮官山下晉文會怎麽想呢?
在他們艱難地行軍沒有遭到阻擊之時,他擔心的是中國軍隊打他的伏擊,甚至有可能調集重兵把他一口吃掉。所以他是猶豫的,每前進一步都倍加小心,山下還不斷地提醒他的上司,反複表示應該取消迂回的行動。現在真的遭遇阻擊了,可支那軍隊頂不住,不堪一擊。這才兩三天的時間他攻克了兩處陣地,又向前推進了幾十裏,按照地圖,他們的位置應該快見到粵贛兩省的官道了。隻要到達這條路,從北麵攻擊龍川的局麵就形成了。不管戰況如何,他們位於支那人的背後都是巨大的威脅,真如此,迂回的戰術動作就算成功了!前景是誘人的。
日軍一方怎麽評價這兩次阻擊呢?知情者會猜測這是藍軍的誘敵之計!有道是:“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這說的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山下隊長就是局中之人,更要命的是他缺少情報,對外界一無所知。還有更重要的是他要執行上級的命令,不是自己能自作主張的。師團長不在現場,從全局考慮甚至有可能讓他們當炮灰!
山下的心中肯定有疑慮,但是軍國主義的狂熱讓他沒來由的自傲,打了兩個勝仗就更加看不起中國軍隊的戰鬥力。並且這打兩個勝仗日軍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傷亡超過了100人,彈藥的損耗也不小,炮彈已經用去了三成。正因為如此,他會認為勝利戰果是他們艱苦鏖戰的結果,即便能想到支那人是不是在誘敵也會被自己否定,從而堅定繼續作戰的信心。
......
山下大隊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總需要修整和補充,他們原地停留了一天,到5月19日再次前進。藍軍的阻擊部隊走的並不遠,隻有二十多裏,那裏已經接近了牛二埡山口了。在這個位置藍軍大部隊擺下了戰場。前邊的兩場阻擊戰就是藍軍特意安排的,說是誘敵也行。
這是林虎和他的參謀部策劃的。假如沒有前邊的兩場戰鬥,山下大隊到達此地遭遇迎頭痛擊,那麽日軍最合理的反應就是快速撤退落荒而逃。在這深山裏追擊日軍有那麽容易嗎?日軍也是很強悍的部隊,如果打成追擊戰那就攻防易主了,變成了藍軍進攻日軍防守,並且抗聯的炮兵不能隨時跟著支援。如此一來藍軍就被動了,或許也就不能追擊了,戰果也就打了折扣。現在通過前麵的兩場戰鬥挑起了日軍的鬥誌,堅定了他們的信心,抱有取勝的希望。隻要山下大隊敢於打一仗,藍軍必然大獲全勝。至於全殲這股日軍,林虎沒有奢望,原因就是日軍隨時可能逃跑,山區交通不便,要想包圍日軍打個殲滅戰實在是不容易。
讀者可能會想象,在一個大山溝裏,兩側擺上伏兵等敵軍來鑽口袋,這不就是完美的殲滅戰嗎?這種可能性不能說沒有但是難於達成,成功與否這要看具體的條件。現在的情況是山下大隊前進和進攻的欲望始終不強烈,並且他時刻擔心被伏擊,絕不是死不回頭玩命的主。在這種心理狀態下,假如他發現附近山上有伏兵他會是什麽反應呢?一個是停下來攻擊,解除危險之後他再前進。另一種可能是掉頭逃跑。如果你說山上的埋伏不要被敵人發現!我說這屬於撞大運。時刻有戒備心理的山下大隊哪能不偵查就冒進呢?
戰爭是最講究實際的,也是最講理的,任何不切實際的想法都要受到檢驗,檢驗的結果就是戰場上的勝負。因此將帥策劃得當,要符合實際,不是紙上談兵就能取得勝利的。在今天這個戰場上如果不研究分析山下大隊的具體情況就會失利,起碼打不了勝仗。所以兵法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未完待讀。
---581end---(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