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頭腦要清醒
字數:5417 加入書籤
空襲惠州的東北機群勝利返航,時間已經是下午四點半了。
“報告!右側後方發現大批飛機,正向我飛來。”
張誌堅:“繼續監視!全隊全速前進!”
東北的機群是沿著海岸線向東偏北方向飛,目標是返回廈門基地。日軍在右側後方,也就是從南邊來的,判斷應該是日軍航母上起飛的飛機。估計是日本海軍得到了通報出動海軍航空兵來支援,可是來晚了。因為航母還在五六百公裏以外,此時的飛機也要接近一個小時的航程,當然就來晚了。東北軍的飛機速度更快,日軍是追不上的,並且日軍也不敢窮追不舍,如果進入福建領空定會遭到東北軍的圍攻。所以過了一會,後麵就看不到日軍的飛機了。
......
5月26日晚間,廣州,日軍的華南派遣軍司令部。
“司令官閣下,從我們得到的情況看,第16師團突然遭遇猛烈的空襲損失很大,雖然人員傷亡不嚴重,可是裝備和輜重的損失太大了。像坦克、重型火炮、馬匹和彈藥糧草,這些都損失都太嚴重。重新給予補給很難,一個師團的物資量非常大,補充談何容易?惠州的倉庫隻能給他們補充一些彈藥糧草,這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說話的是派遣軍的參謀長畑俊六中將,他的對麵坐著派遣軍司令官畑英太郎中將。
畑英太郎:“哦,是的。16師團已經失去了作戰能力,在他們麵前的是機械化的抗聯軍,他們根本就抵擋不住!從現在的情況看如果按原命令進駐並守衛河源去抵抗抗聯軍,無論如何是沒有勝算的。此外敵軍還有更強大的空軍配合,而我軍東線航空兵的機場損毀,沒有了空戰的能力,這情況的確很嚴峻。”
此時中國軍隊的裝備有巨大的優勢,假如還是原本曆史上那種缺槍少彈的軍隊,那麽日軍損失在嚴重也可以一戰。他們憑借的是作戰能力和素質。
畑俊六:“司令官說的對!眼見得抗聯軍的機械化部隊跟著13師團的殘部即將到達河源。16師團離開惠州以後,惠州城裏現在很空虛了,已經沒有成建製的部隊。遠在廣州平原上的部隊來不及趕到惠州,正所謂遠水不解近渴,河源城已經是必失無疑。司令官閣下,現在最好的結局是把13師團的殘部接回來,與16師團合兵一處,他們能比較完整地退回惠州就是不小的成績。在下懷疑,在缺乏空中支援之下,兩個殘破的師團能守住惠州嗎?所以惠州城能不能保住,我們不必過於執著,不要抱有太大的希望。”
畑英:“這樣吧,你查查那些部隊距離惠州近,趕快調過去應急,保住惠州乃當務之急呀。此戰過後,第13和第16這兩個師團都需要修整,13師團恐怕要回國了。像內閣報告吧,我隻能請求辭職了。哎,難於向天皇陛下謝罪呀!”
畑俊六:“司令官不必氣餒,這次戰敗不是閣下的責任......”
畑英擺擺手,苦笑著製止了這種沒有意義的安慰,他說:“還是想想惠州吧。”
是的,他現在想的是能不能保住惠州,動作慢了就難保。如果能保住惠州就可以避免更大的損失,局麵還說得過去,怎麽也不至於一敗塗地呀!
畑俊六:“司令閣下,你看這樣下達命令是否可行?”
他把剛擬好的命令遞過去,畑英太郎拿過來看,上麵寫道:
命令第16師團立即派出部隊接應第13師團,兩個師團盡快合兵一處退守惠州;到達惠州後堅守待援,絕不許後退一步!
畑英太郎:“嗯,就照這個辦吧。我也累了,有事明天再說。”
他顯得很疲憊,現在夜深了,他需要休息。
畑俊六:“閣下晚安!如果有緊急情況我會派人通知你。”
這話有點不對,那意思說你別想睡安穩覺,我一會就把你叫起來!不厚道啊!
第16師團的師團長中島今朝吾接到了司令部的命令,他立即執行。傳令步兵第9聯隊向河源方向快速前進,去接應13師團,為了加強火力,他還把炮兵聯隊能使用的火炮湊出一個炮兵中隊交給第9聯隊。另外他還派出第20聯隊先一步返回惠州加固城防,準備打防禦戰。剩餘的部隊則尋找適合於防空和防禦作戰的地點就地轉入防禦,等待與第13師團會合。
在這種形勢之下,抗聯軍占領河源如順水推舟,攆著13師團潰敗之軍就順利收複了河源城,連戰鬥都沒有,更談不上攻克。當然了,國內的宣傳可不是這麽說,定然是“號外!號外!抗聯軍大捷!勝利攻克河源!我得勝之師正在向惠州挺進!”“中華民國萬歲!蔣委員長萬歲!”
的確,抗聯軍還在前進,並沒有在河源停留。接收河源城的是藍軍,他們不但要接收河源這種大城鎮,還要擴展開來,周圍的村鎮都要接收,要重新恢複政權。派官員,建政府,派捐派稅等等,這才是政權的正業。
抗聯軍的推進是有限度的,在出河源向西南方向前進了約50裏的地方他們與日軍第16師團遭遇了。16師團在這裏接應13師團,合兵一處。前進中的抗聯軍遭遇了阻擊,雙方激烈交火後,抗聯軍後退設防形成了對峙的局麵。很明顯,現在的抗聯軍缺乏了主動進攻的精神,他們就此停下來了。他們設防地的附近有一個叫做埔前的集鎮,此地前方(西南方)約20裏就是麻坡,也就是13師團被空襲的地方。那麽抗聯軍的防地就叫做埔前了。
地名中帶“埔”字的是廣東的地方特色,北方沒有用這個字做地名的。“埔”字的讀音是“普”,意思是河邊的沙洲或者江心島嶼,由此也可以判斷此地一定不缺水,是大小河流縱橫之地。
現在的情況是麵前的敵人並不是很強大,抗聯軍卻停下來了,這是為什麽呢?
頭一個原因是上級“有限度作戰”的命令,對此想必讀者已經清楚了,不必再解釋。第二個原因就是地形特點。第三是兩軍總體態勢所決定的。
蔡廷鍇之所以決定停在此地,那是因為這裏是地形的分界處。他們這一路作戰前進都是沿著東江的河穀,到了這裏地形就猛然開闊,麵前是一馬平川的大平原了,也就是廣州平原的東端。按既定的戰略,下一步抗聯軍將轉入防禦,那麽埔前這個地點就是理想的前線,也就是預定要建設軍事要塞之地。
假如抗聯軍再向前推進也是可以戰勝眼前之敵的,可以打到惠州城下。可是情報顯示,日軍有多支部隊正在向惠州趕來,那麽對惠州的攻城之戰將會變成兩軍的大決戰,戰爭規模會空前擴大,日軍還會源源不斷地增兵。那麽不管勝負如何,抗聯軍將遭遇巨大的傷亡,到那時候不要說退守河源,恐怕直到龍川都要放棄。這樣一來,勝利果實將前功盡棄,勝仗變成了敗仗。
拋開抗聯軍既定的防禦戰略方針不說,作戰中的確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情緒化。讓我們看看真實曆史上的朝鮮戰爭中的例證。
首先要看當時的條件背景。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裝備好,機械化程度高,有較好的後勤保障。而中國-誌-願-軍的一方正好相反,糧草彈藥都是士兵自身攜帶,這就決定了部隊需要定期補充,因此作戰不能持久。當時正是冬季,朝鮮嚴寒異常,我們有的部隊甚至還穿著單軍裝的,由此可見中國一方的物資供應水平。
當時是誌-願軍剛出國,聯合國軍對中國出兵問題存在判斷失誤,突然出現的誌願軍有突襲的效果,於是順風順水突飛猛進。可是戰線拉長後,缺陷就暴露出來,聯合國軍的運輸後勤優勢得以展現,結果冒進的誌願軍就吃了大虧。
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頭腦不清醒就會鑄成大錯!
戰場形勢如此,並且事先也有預定的防守戰略。這就是抗聯軍停止進攻的全部原因。
抗聯軍停下來了,部隊展開,修建防禦工事,就地設防。這個情況讓對麵的日軍有點蒙了,他們本來也沒打算能頂住抗聯軍的進攻,是準備著拖延時間步步後撤一直到惠州,那時候援軍也就到了,日軍打算死守惠州。可抗聯軍的行動真是出人意外呀!他們理解不了。
16師團的師團長中島今朝吾說道:“荻洲君,支那人玩的什麽花招?怎麽退回去了呢?”
荻洲立兵(13師團長):“怕是有詐呀,支那人狡猾狡猾地!中島君,我們還是照原計劃退守惠州吧?此地非久留之地呀!”
他真的被打怕了。
荻洲立兵是敗軍之將,中島今朝吾內心有些看不起他,不過想一想自己的狼狽像又生出同情之心。他說道:“正如荻洲君所言,我們還是退守為好。特別是惠州的機場已經廢了,缺少了航空兵的支援這個仗不好打呀?咱們首要的是趕緊恢複機場,讓咱們的航空兵飛起來。”
荻洲:“對!我們應該正視現實,今天的天氣不好,支那的空軍沒有來,否則真是不堪設想啊!我建議連夜退兵,不要耽擱。”
就這樣,天黑之後,日軍乘著黑夜悄然撤退,既不敢照明也不敢喧囂,靜悄悄的走了,一夜就後撤了40裏,已經距離惠州城不遠了。到此日軍才算喘了一口氣,終於到家了。
日軍過於小心了,除了他們周圍有藍軍的小股遊擊隊和抗聯軍的偵查兵之外沒人打擾他們的撤退行動,抗聯軍根本就沒出動。日軍在感覺僥幸的同時也是蒙圈,他們真看不懂!
抗聯軍根本就沒打算去攻打惠州,他們的任務是就地設防,隨後給東北軍打招呼,說你們那支叫做“築壘地域”的部隊可以過來了。“築壘地域”這個名詞對中國的軍官來說還很陌生,不過詞義表達準確,一看就懂,知道他們是幹什麽的。
在藍軍眼中抗聯軍現在是裹足不前,藍軍方麵不滿意可也是懂的,因為以中央為首的各派代表都與他們溝通過防禦戰略,他們也知道無法改變這個戰略思想。隻是麵對著一係列重大勝利和前一段作戰的鋒芒氣勢,他們的內心總是糾結,牢騷也難免,人心不足啊!
要塞是一個完整的防禦體係,工程很大,需要很多建築材料,它需要財力的支撐就不說了,原材料的運輸量就很大。東北方麵修建的鐵路目前到梅州為止,為了這個要塞就需要繼續延伸這條鐵路線。
其實要塞本身也需要鐵路。此處的位置是山區平原的交界處,這就決定了要塞工事覆蓋的麵積很大。可是各處堡壘都不能是孤零零的一個點啊?他們必須鏈接起來稱為一個整體,這個連接就需要鐵路,還需要有行駛在鐵軌上的鐵甲列車。因此鐵路線必須修建到河源,修到埔前要塞。
未完待讀。(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