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民間械鬥

字數:4812   加入書籤

A+A-


    緬甸自衛軍的總部就在卑謬。中國人幫他們組建的這個組織是一個實體兩張麵孔,麵對國民他們是政黨或者叫幫會,名字叫做緬甸士紳會,這是大麵上的。它的另一麵是民團武裝叫做自衛軍,這是民團性質的。黨魁的名字叫德欽溫,他的副手叫塞耶宜茂。副手是側重於軍事的角色。也就是說德欽溫屬於政治領導,第一當家人,塞耶宜茂有軍事專長,負責管理自衛軍。

    不能拿中國的軍閥概念來理解自衛軍,軍閥是割據地方,掌握軍權也掌握行政權力的,而士紳會更類似於民間的幫會,他們的馬仔打手是準軍事組織,並且有低水平的武裝。

    是不是覺得緬甸人的名字怪怪的?這正是民族特色。中國周邊的國家都在某種程度上使用漢字,因此緬甸人的名字很像漢人的名字。緬甸人的名字看著像華人,實際上完全不同,漢人名字最重要的“姓”他們沒有,隻有名。按我們的習慣看,緬甸人沒準姓,同一個人他前麵的姓經常換,甚至同一時間,某人的姓氏就來回亂換。a稱呼某人“吳剛”,b則稱呼“塞耶剛”。

    這是因為緬甸人名字前麵的冠字表示身份,並不是姓。常見的“吳”屬於禮貌尊稱,意為“先生”,“吳剛”就是“剛先生”的意思。

    我們故事裏用的“德欽”比較多,德欽是有身份的知名人士之意,是很尊敬的稱呼。總之緬甸人用於表示身份的冠字很多,我們就不詳細追究它了,知道有這回事就行了。

    書歸正傳繼續講故事。

    卑謬的衝突從何而起呢?

    日本侵略軍來了,他們要幹什麽呢?首先當然是平定地方,終止混亂,讓人心安定。任何的統治者都是這樣,沒有喜歡混亂的,這才能便於統治嘛。要和平就要收買人心,安撫本地有影響的人物和幫會,搞好關係。

    嗬嗬,這就不像某些影視小說描繪的那樣了。有些講故事的是為了調動讀者的情緒,甚至還有“你懂得”的因素,需要揭露侵略者的醜惡,於是侵略軍都是凶神惡煞一般。我們前麵的故事裏邊,不是也說了日軍到蘇拉威西掃蕩,到處殺人放火嗎?讀者需要知道,各種情況都是事出有因,在蘇拉威西,日本鬼子是報仇去的。可是他們正常占領某一地區,比如說,趕走了英國人占領了緬甸的時候,日本鬼子希望占領區是個什麽樣子呢?他當然希望平安無事,當然也要建立權威。誠然,誰要是敢反抗還是需要堅決鎮壓的,可是平白無故的情況下,他們也希望市麵平定啊。

    具體到緬甸,這裏原屬於英國的殖民地,日本人是打著解放緬甸的旗號進來的。德欽昂山不就是他們的合作者嘛,這就表示緬甸人是歡迎日本人的。解放者是“正義”的化身呐,於是日本人就要用懷柔政策籠絡人心,而不是殺人放火。

    當然了,日本人占領殖民地的目的是掠奪資源,這是不能客氣的。隻要緬甸人不反抗他們的掠奪,日本鬼子不會鎮壓,還會擺出笑臉來聯絡感情。

    說這麽多就是要講清楚此時緬甸市麵上的基本情況,否則,你會覺得故事離奇了。

    ......

    緬甸的士紳、富人中大多與英國人關係密切,用政治術語說,賣身投靠的也不在少數,畢竟英國殖民者統治了多年嘛。現在改朝換代了,英國人跑了日本人來了,為了生存,為了保住家業,這些富人就要改換門庭討好日本人。這談不上什麽民族氣節,給日本人當馬仔或給英國人當馬仔有原則區別嗎?真有民族氣節的那是反殖民爭取民族獨立,這樣的人肯定有,而且應該看做英雄。曆史上緬甸的民族英雄是昂山,他反對英國殖民者,可是他在給日本人做帶路黨,引來了新殖民者,也不是那麽純粹嘛。

    於是這些富人們可以夾道歡迎新的侵略者,主動上門聯絡,拿出錢財勞軍,主動納稅繳費。總之一句話破財免災。事實也是如此,他們這樣做正迎合了日本人懷柔地方穩定殖民統治的願望。

    緬甸獨立軍呢?他們自持是日本人的帶路黨,投靠有功,現在正是意氣風發之時,得意的不得了啊。於是就趾高氣揚起來,以二鬼子自居,拉大旗作虎皮,儼然成了市麵上的二當家了,打著日本人的旗號謀求自己團體的利益。

    事情的起因就在於此。以日本代理人自居的獨立軍可以指認某人是英國人的走狗,於是就肆意地侵犯,他們的目的當然是為了斂財。於是在卑謬有兩家商鋪和民宅被獨立軍砸搶,搶了財物砸了商鋪也傷了人。剛好這其中一家商人是士紳會的成員,這就觸動了士紳會的利益,也是對士紳會的羞辱。

    在卑謬的獨立軍有兩百人。而此地是自衛軍的大本營,這裏的自衛軍有一個總隊,人數四百多,是獨立軍的兩倍。

    對於士紳會來說這個事件是撐門麵的大事,如果此事不處理就不能立威於緬甸社會,那就隻能慢慢地消亡。這是非理論不可的。

    士紳會掌門人德欽溫、自衛軍指揮官塞耶宜茂和中方代表周十味{東北民黨幹部}等共同商議決定要報複。

    卑謬地處緬甸南部的大平原上,卑謬之所以重要就是處於交通要道上。這裏河網密布,水路是主要的交通,特別是貨物運輸,水運便宜且方便快捷。這裏主要的河流是伊洛瓦底江,卑謬城鎮就分布於這條江的兩岸,城鎮也就自然被江水分割為東西兩部分,主要部分在江東。因為這個地形,這裏的獨立軍也好自衛軍也好,江的兩岸都有人,打砸事件發生在東部,報複的行動就在東部展開。

    時間是1939年的12月初,按季節說是這最涼爽的時候。卑謬的自衛軍為了報複找上門來與獨立軍火拚。對,隻能叫火拚,他們都是民團性質的不是正規軍隊,那場麵當然也就不是什麽戰鬥,就像兩個流氓團夥打群架。

    這一天的午後,有一百多人的精壯青年手拿著砍刀大棒子之類的招搖過市,其中也暗中攜帶了少量的手槍步槍,這些人的衣著都是城中民眾的樣子,不是軍隊那樣著軍裝。他們浩浩蕩蕩的奔獨立軍的軍營而去。

    在緬甸,穿軍裝與平常服裝的最大區別在褲子。軍人穿褲子,非軍人穿裙子。哈哈,你別笑,緬甸的男人也穿裙子,隻有軍人才穿褲子。

    獨立軍的著裝也是雜亂的,但是他們的大小頭領穿軍裝,他們畢竟有特殊的地位嘛。自衛軍是純粹的民團,當然沒有軍裝。這是他們的差別。

    其實城裏眾人看到的隻是表麵,另有一支自衛軍隊伍早就暗中隱藏於即將發生衝突的地區,那些人是帶了大量步槍的,當然了,都是獵槍等雜亂槍支。

    這麽招搖的一支隊伍定然惹人注目,也就沒什麽秘密可言。

    就這樣一場團夥打群架的場麵在卑謬街頭上演了,先是棍棒砍刀,跟著就有了槍聲。槍聲越來越多,越來越密集,拿砍刀的和傷員都退下去了。再然後就是槍聲大作,夾雜著喊殺聲。打得很熱鬧,可是不會有機槍火炮之類的,連手榴彈都沒有。這不是正規軍作戰,隻是民間械鬥打群架而已。自衛軍一方人多勢眾,有備而來,逐漸占了上風。最後打進了獨立軍的軍營,徹底砸毀了一切能砸的,臨走還不忘放了一把火,把幾排房子燒成了廢墟。此處的房屋基本都是木料搭建的,燒起來沒得救。自衛軍大獲全勝,收兵回營。

    抓俘虜的事就別想了,這是械鬥不是戰場,打跑了就算勝利,如果抓了人,遲早不得放回去?沒用的。

    這一仗打完了,自衛軍和獨立軍徹底地結下了梁子。之後就是收拾殘局,死亡的要撫恤受傷的要治療,但是更重要的是擺平日本占領軍當局,現代話叫公關。畢竟日本人是統治者嘛。這事就要首領德欽溫出麵了,他是一方有名望之人,威望高,影響力大。

    公關的原理古今相同,行賄打頭,金條就是炮彈,喝酒拉關係,甚至美色引誘,總之要把當權者買通,那麽後麵的事情就好辦啦。

    在行賄方麵士紳會是絕對的優勢,他們本來就是有錢人,現在更重要的是英國人是他們背後的金主,給錢給物給槍,缺什麽給什麽。這裏用得上一句俗話,錢不是問題,隻要用錢能辦到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日本人也免不了擺出一副主人的架勢,訓斥一通,要求向對方賠禮道歉甚至還要賠償。畢竟獨立軍是日本人的朋友嗎?可是朋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金票大大地也能成為新朋友嘛。所以就要討價還價了,士紳會一方咬住獨立軍無理逞凶在前,自己一方受了委屈不得不報複。最後日本人還要公式化地誡勉一番:嚴重警告下不為例!

    經過這一事件,士紳會擴大了影響,尋求保護的人都紛紛找上門來了。很明顯嘛,參加了士紳會的就能得到保護,在戰亂中獲得一份安全保障,沒有什麽比這更重要的了。相反獨立軍仗勢欺人就會失去民心,此消彼長,士紳會和自衛軍從弱小逐漸變得強大,人數和影響力逐漸趕上德欽昂山的“我緬人協會”和獨立軍,逐漸形成兩家對等的局麵。

    這種局麵已經達到了英國人的設想,他們就是要保持大英帝國的影響力,期待著日後光複他們的殖民地。同時,這種形勢也達到了趙三本的預想結果。因為趙三本是知道曆史的,曆史上日本國戰敗後,英國恢複了殖民地,可是在民族獨立的曆史大潮中,昂山所代表的民族反抗勢力奪取了政權。那麽現在有了士紳會的基礎,在戰後的緬甸有英國人的話語權,也有了中國的話語權,他們都可以施加影響。

    對於眼前,還有另外一個更重大的作用,那就是改善了中國遠征軍的環境。曆史上遠征軍失利和巨大的傷亡都與昂山的獨立軍有關。那麽現在有了製衡獨立軍的力量,就可以抵消掉獨立軍對戰場的影響力,甚至有可能在戰爭中消滅掉這支武裝,砍掉日軍的幫手。

    未完待續。

    ---664end---(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