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初交鋒
字數:4953 加入書籤
荷蘭人經過權衡利弊還是願意與南洋艦隊合作。這是為什麽呢?
首先由於美國總統羅斯福到處宣揚他的主張,世界各國也有不斷的有所反應。例如,印度總督維克托和孟加拉邦長官喬治都先後表態,宣布英國戰後的立場:戰後將給予印度自治領地位。
什麽叫自治領?
自治領的英文是dominion。它是殖民地向獨立轉化的一種國家體製。具有自治領地位的國家有內政自治權,也就是擺脫殖民宗主國的統治,由本國政府來治理國家。這樣的國家對內擁有全權,但是對外權利不完整。宗主國還保留對自治領國外交、對外貿易的不少權利,例如宣戰的權利歸原宗主國。這個宣戰權有什麽用呢?它對英國很重要,例如,當英國對外宣戰時就可以把英聯邦下的各國拉入戰爭,這就壯大了英國對外威懾的能力。
二戰後很多原英國殖民地都爭取到了自治領地位,如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等等。這些國家隨後也都走向了憲政體製,並逐步完全獨立,脫離了自治領地位。但是它們作為英聯邦國家還是尊英王為國家元首,那隻是象征性的了。
真實曆史上,英國總督宣布戰後給予印度自治領地位的時間是:1940年1月10日。這個時間與我們的故事基本吻合。
世界大勢如此,荷蘭的上層人物也是知道的,曆史潮流不可阻擋,因此他們知道中國人的主張符合當前世界潮流,並不過分。更何況趙三本已經明確表示支持戰後恢複荷蘭的宗主國地位,這就是雙方合作的基礎。
東印度的華人數量和影響力都是南洋地區最大的,培植社會力量就離不開華人,因此由中國人出麵是最好的。緬甸的情況也說明了中國人有這個能力,能把事情辦好。另外,在日本人的占領區荷蘭人出麵辦事會困難重重。
經過多次協商之後,在東印度培植親荷蘭的民間組織工作啟動了。有前麵緬甸的成功經驗,照方抓藥就在東印度建立了類似緬甸士紳會的組織,名稱叫東印度工商會,地點選在了蘇門答臘島。工商會也有自衛的民團性質的武裝,但是沒有單獨起名字。主要的原因是緬甸有個帶路黨獨立軍,可是東印度沒有,貿然搞一個什麽軍不是太張揚嗎?
工商會與緬甸的士紳會有個重要的區別,那就是它完全在趙三本的控製之下,也可以說是屬於南洋艦隊的一部分,這體現了趙三本需要為日後的施展留有餘地。首先在戰後可以提高東印度華人的地位,在國家政治中掌握話語權,甚至在條件具備的時候可以利用它完全掌握政權。至於這個政權的性質是憲政民主還是獨裁那是以後的事情了,要看當時的形勢。
為此目的趙三本派出心腹幹將去主持,他選擇了翟耀東。翟現任安達曼基地副司令、陸戰旅長,是骨幹人物。趙三本任命他為工商會會長並兼管自衛的武裝,也就是蘇門答臘島上屬於南洋的事務翟耀東全權負責了,如果他發展出足夠的勢力的話他就是獨霸一方的諸侯。
除了翟耀東之外還要配備各方麵的幹部,軍事、經濟、外交、黨務俱全,其中的黨務部分是由國內民黨派過來的。為了基本的安全,還在陸戰隊中挑選了約100人的精幹衛隊,他們也是日後組建武裝的基層軍官和教官。
這些人員的選擇有一個重要條件,就是要懂得東印度當地的民俗和懂本地民間語言。此時在東印度通行三種語言,官方語言是荷蘭語,當然了,荷蘭人被趕跑了,他們的語言也就處於弱勢了,日本人來了也要推行日語。在工商界,也是公共場合通行的是漢語,這漢語可不是現代裏所謂的普通話,而是廣東的粵語。底層人使用馬來語。因此,這些幹部軍人多來自於東印度的華人,東北軍再此經營多年,不缺少當地幹部。此外,南洋的華人普遍文化基礎好,知識青年多,素質比較高。一些原屬於東北軍的人員也要懂得這些語言,否則是無法融入當地社會的。
作為政黨或者社會幫會就一定需要本地民間人士,並且要把社會領袖式的人物吸引進來,這才能有社會影響力。所以工商會除了有南洋派出的幹部之外也要吸收本地士紳,並且給予地位和權利,而不能僅僅看做是花瓶。在東印度李家的勢力無孔不入,所以工商會中也有李家的人,這個工商會與李家是盟友關係。
蘇門答臘島是東印度最大的島嶼,可是人口卻遠遠的少於爪哇島,因此它屬於地廣人稀的地區,這就有利於隱蔽某些重要的機構和人員,比如說,可以隱秘地建立一支小規模的武裝。
......
到新的一年了,1940年1月15日,趙三本收到遠征軍總指揮羅卓英的電報。電報中介紹了緬甸戰場情況,要求南洋艦隊給予策應。緬甸發生了什麽事?簡單說,一場大戰在即。那麽緬甸現在是個什麽局麵呢?
自從1939年9月日軍進入緬甸以來已經曆時三個月了,日軍陸續運輸過來的地麵部隊已經達到了兩個師團以及其他一些單位,比如陸軍航空兵等等,總人數已經超過了六萬人。建立了緬甸駐屯軍司令部來統帥在緬甸的駐軍,司令官是山下奉文。
英軍已經成了驚弓之鳥,望風而逃,可是中國的遠征軍已經進入了緬甸,目前遠征軍的地麵兵力達到了十萬。日本人知道他們現有的這六萬兵力是不夠的,無論從人數上還是裝備上日軍都明顯處於劣勢,因此他們還在積極地運輸兵力。
日軍的有利條件第一是有帶路黨,就是德欽昂山的獨立軍。第二,中隊入緬時間短,地理環境生疏,緬甸民間對中國人敬而遠之,甚至不乏敵對仇恨者。這種不利的環境讓中國遠征軍處處小心謹慎。因此中方定下來的策略就是保守的,遠征軍並沒有積極推進,而是在北方建立防禦,最南端僅僅到達曼德勒為止。對於中隊的這種做法英國人是不滿意的,他們自己逃跑卻希望中隊給他們擋住侵略者,當炮灰。
中國遠征軍的保守讓日軍能夠順利登陸並站穩腳跟。日軍也知道中方的空軍力量比較強,他們也看到了在曼德勒就有中方的機場。因此,日軍沒有敢冒險北進,而是等待航空兵的到來。現在日軍來了一個航空隊,他們修建了三處機場。最北邊的機場就位於卑謬附近,卑謬到曼德勒直線距離有400公裏,剛好是戰鬥機的極限作戰半徑。因而雙方的空軍已經有了接觸交鋒,隻是還沒有大規模的空戰。
這就是當前緬甸戰場的態勢。
元旦剛過,1月初,日軍北進的兵鋒到了曼德勒附近,與中國遠征軍發生了首次接觸。日軍前鋒的兵力隻有一個大隊,還有輔助他們做帶路的緬甸獨立軍。若要向中隊發動進攻這些兵力不夠,因此雙方小規模接觸之後日軍選擇地形構築防禦工事等待後續部隊的到來。
中方在曼德勒有前線機場,於是立即起飛兩架偵察機監視日軍。這兩架偵察機是雙翼老式飛機,偵查地麵情況還是這種飛機方便,因為它的低空性能好。當然為了以防萬一,機場上幾架戰鬥機都整裝待發,一旦偵察機遇到險情他們就會起飛接應。這就是戰地機場的好處,隨時可以應變。而日軍剛剛到達,他們最近的機場是卑謬,距離400公裏,有點遠。
眼見大戰在即,於是遠征軍總指揮羅卓英給趙三本發電報要求配合作戰。
守衛曼德勒的部隊是屬於第五軍的第200師,師長戴安瀾。200師的力量可不弱,它是的主力之一,可是在曼德勒前線他們的部隊隻有一個團,加上師部等雜七雜八的隻有5000人左右,顯得力量薄弱。那麽一個主力師怎麽就這麽點人馬呢?這是有原因的。
200師是中為數不多的機械化部隊,它有坦克裝甲車也有自行火炮,還有大量的運兵車,這麽好的裝備當然是主力了。可是緬甸北部的地形類似於中國的雲貴高原,崇山峻嶺,並且還有大量的原始森林,也就是熱帶雨林。這種地形不利於車輛運動,所以他們大量的車輛還在邊界附近。裝備是火車運輸到緬甸,可隻能滯留了鐵路沿線。
遠征軍也是兵力緊張,這支機動的部隊也要派上用場,於是拋開機械化重裝備的200師就被機動到曼德勒。按照遠征軍的戰略是不打算守衛曼德勒的,僅僅把它當做一個前哨。那麽日軍小部隊來了是啃不動200師這個硬骨頭的,如果日軍主力來了呢,那試探一下就準備後撤,放棄曼德勒,引誘日軍北上進入山區,然後再與之決戰。
戴安瀾師長上報了戰場敵情的變化,同時上報了自己的應對方案,那就是按照預定計劃做撤退的準備。200師的上峰是第五軍,軍長杜聿明回複200師,也同意了他們撤退的方案,並囑咐他們與空軍做好協調,要絕對保證機場的安全,謹防日軍偷襲。同時也通知他們,遠征軍航空隊主力已經進駐曼德勒以北100公裏處的瑞保機場以支持前線作戰。
次日早晨日軍的戰機就飛過來了,日軍四架飛機,中方的戰地機場上僅有10架飛機,其中兩架是雙翼偵察機,其餘的8架戰鬥機是一個中隊,他們全部起飛迎戰,中方占數量的,因此也就知道了中方在前線有一定的空軍力量,他們不知虛實,不知道中方有多少飛機,因而倉皇撤退。第一場空戰有驚無險。
據空軍報告,日軍地麵部隊明顯異動,似乎是準備進攻。由此判斷,在一天的時間裏日軍在增加。
日軍航空兵退走時間不長,遠征軍指揮部來電報說日軍大規模空軍即將來襲,要做好防控準備,同時告訴他們,遠征軍的一個大隊24架戰鬥機已經從瑞保起飛迎敵。這一下緊張了,日軍明顯是進攻的節奏。在他們的飛機到來之前,沒有製空權的日軍就沒敢發動進攻。
飛機的行動是最難保密的,日軍一個大機群的行動,地麵上的人都能看到。遠征軍在敵後有偵查隊伍,還有遍布各地的士紳會的情報來源。因此日軍航空兵在卑謬起飛的情報很快就能傳遞到前線。同樣道理日軍方麵也會有臥底間諜輸送情報。因此空軍的行動都難於保密。
現在的情況變了,日軍有了依仗,大炮也首次打響了,成群的炮彈飛向遠征軍的防禦陣地。中方的8架戰鬥機再一次起飛迎戰。
中日之間在緬甸戰場的初次交鋒即將展開。下麵的戰況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666end---(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