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美國軍援
字數:4561 加入書籤
為了配合緬甸戰場,南洋艦隊在馬六甲海峽打了一場伏擊戰,用空軍和火炮襲擊了日軍的運輸船隊。對於日本人來說這一場戰鬥來的太突然,他們無論如何也沒想到。因為日本人知道,此地除了南洋艦隊之外就沒有別的軍事力量了,而南洋艦隊唯一的航母損傷大修,因此南洋的空軍不可能遠距離作戰。同時南洋的海軍太小,力量太弱,不敢遠離基地。可是現實是殘酷的,不可能發生的事它就發生了!在此地,馬六甲海峽兩邊的陸地和島嶼都是日本人的占領區,居然出現這麽大的漏洞。
日軍在南洋印度洋的遠征艦隊司令大角岑生得知此消息後氣得暴跳如雷,他大罵手下的將領們,罵情報部門,更是罵東印度的日本駐屯軍,罵他們都是飯桶,沒盡到責任。
可是緬甸駐屯軍司令山下奉文恐怕要罵大角了。緬甸戰場上正是用兵之時,急需增加兵源,這是費了好大的力氣說服帝國內閣,勉強抽調一個師團,結果運輸中竟然遭遇如此的損失。
隨這個船隊運輸的是一個聯隊,結果發生了沉船事故,損失過半。山下奉文盼援軍正是望眼欲穿啊!如此情何以堪?
日軍的基本單位是聯隊,它是按地域組建的,士兵都是老鄉。這一次遭受損失的聯隊就隻能回國重新補充整頓,但是一個師團內的其他聯隊還可以繼續調往緬甸戰場,隻是師團的規模縮小了,正常編製下一個師團應該有四個聯隊。
......
此戰再一次體現出在戰爭中空軍的重要性,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這是現代軍事理論所公認的。作為現代人趙三本雖說不是軍事家,但是這個道理他是懂得的,在他的推動之下,東北軍乃至中國各派的軍隊都能認識到這一點。因此中國的空軍得以大發展。
這一次襲擊日軍的海上運輸線也是空軍優先理念的體現。南洋艦隊用優勢的空中力量取得了戰場上的主動,以三倍的飛機數量優勢擊敗了日軍。日軍當場被擊落7架飛機,其餘狼狽逃遁。海峽的兩岸都是日軍占領區,飛機場有好幾處。因此,當日軍的航母負傷時,戰敗的日軍戰機就另外尋找機場去了。
第三航空隊也被擊落兩架飛機,飛行員跳傘。在茫茫的大海中他們逃生困難,對此南洋方麵是有準備的。戰鬥打響的同時,附近就有十幾艘漁船駛向作戰的海域,他們的任務就是搜救逃生的飛行員,這是工商會安排的。有準備就能起作用,他們救起了一名美軍飛行員,另一名不知所蹤,也許被日軍俘虜,也許犧牲了。順便他們也救起兩名鬼子飛行員,碰上了也不能見死不救啊。不過救起的日本鬼子也有用,翟耀東可以把他們交給日本當局,這是維持工商會安全存在的一個好籌碼。
日軍最大的損失是沉掉了一艘運兵船,船上人太多,沉船之前大火封鎖了船上的通道,船下沉的太快,因此船上絕大部分鬼子兵都隨著船沉入了海底了。其他船上也有傷亡,與沉船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南洋的炮兵無一傷亡,全部安全撤出,但是損失了三門重炮。
戰後南洋方麵的撤退是很徹底的,第一航空隊在臨時機場做補充油料和維護之後,全部飛回安達曼基地去了。隨後機場藏匿物資,人員撤離,這一處基地就被廢棄了。這樣做的目的就是避免與日本占領軍激烈交鋒。抗戰打仗是需要的,但是此時不是在東印度與日軍決戰的時候。做事有主次之分,作戰也是一樣。在印度洋地區,現在的主戰場就是緬甸,那裏的戰爭打好了就給全局帶來主動。
南洋艦隊是盟軍的一個成員,可是與英美等國家比,與中國的比,還是非常弱小的一方,要認清形勢,要有自知之明,不可狂妄膨脹。如果在蘇門答臘與日軍開戰,那就把南洋艦隊推上作戰的主戰場了,定然會遭受很大的損失。這也算是趙三本的私心吧,不過這種自私是正常的,也是理智的,隻要不是假抗日知名爭權奪利撈好處就不應該被指責。趙三本抗戰的態度是積極進取的,但是不能要求他沒有理智的拚命。
日本人吃了虧,也知道了在他們的占領區裏竟然有中國人的飛機場,這當然是不能容忍的,肯定會組織大部隊去清剿。可是結果必然是一拳打空,他們所能看到的隻是一處廢棄的野戰機場。南洋在蘇門答臘的武裝規模不大,現在編製是一個團,實際上隻有1000人。在數千裏的熱帶山林中要找到他們無異於大海撈針,蘇門答臘島也是很大很廣闊的。
很多人不熟悉蘇門答臘,或者以為那不過是個小小的島嶼,可事實不是這樣。在世間隻是因為蘇門答臘島毫無名氣,可是你不要以為它很小,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島嶼。它東西方向狹長,其長度是1700公裏,平均寬度約300公裏。這是什麽概念呢?從寬度上說,它與朝鮮半島相當,可是朝鮮半島的長度不到700公裏,也就是說,蘇門答臘島的麵積是南北朝鮮之和的兩倍還要多。我們再用中國的地理來比較一下,北京到廣州,直線距離是1900公裏,那麽蘇門答臘島的長度是1700公裏,隻稍微短一點。這樣比較你就知道了這個島嶼有多麽大了。
日軍在東印度的占領軍隻有兩個旅團,這點兵力就不可能全覆蓋,隻能控製主要的繁華區域。東印度號稱千島之國,比較大的島嶼有好幾個,並且爪哇島才是最重要的。在這種地理環境中,如果南洋不想與日本人決戰的話,他們在蘇門答臘的一個團可以從容存在,與日本人之間誰也碰不到誰。
南洋艦隊力量還小,還需要壯大。當前他們最缺什麽呢?那就是航母,因為沒有航母,他們優勢的空中力量得不到發揮,像這一次作戰還是借用非常規的手段讓飛機能夠飛到戰場,這樣的機會不是總能有的,因此趙三本才向英美求援,希望得到航母和其他艦船的援助。現在已經有了結果了。英美的慷慨還是緣於南洋艦隊的戰績,在盟軍協同作戰中能夠有戰功,戰場上的作用不可忽視,在盟軍中有一席之地才能得到別人的幫助。
現在這一批軍艦已經落實確定了,艦船都是美國援助的,沒有英國,這也是情有可原。英國本土正處於大戰的漩渦,他們需要軍備不說,現在讓他生產也不可能。而美國的地理環境讓他們置身於戰場之外,工業生產不受影響,並且在戰爭的刺激下,工業生產反而處於蓬勃發展的大好時機。
這批軍艦中有兩艘航母,當然了,都是舊貨,噸位小一點,性能差一點。隨船還裝載了70架戰機。其他的有護衛艦、反潛艦、掃雷艦、炮艦,也有商船,總數10艘。數量不算多,也不是什麽先進的艦船,但是對於南洋來說這可是雪中送炭,太珍貴了。
可是有個問題,這些船還在美國呢,怎麽開過來呢?美國正好在地球的另一麵,向東航行走大西洋到印度洋,向西航行走太平洋到印度洋都可以。現在的問題是戰爭讓所有的航路都不安全,這就要選擇一條相對安全的路。
先說大西洋這條路,在大西洋上有德國的潛艇,就是大名鼎鼎的鄧尼茨率領的潛艇艦隊,他采用所謂的“狼群戰術”在二戰期間,在大西洋上擊沉了盟軍一方的大約2500艘艦船!這個數字是多麽的驚人!拿中國來說,當前所有能出遠海的軍艦輪船總數也不過兩三百艘啊。
過了大西洋還要走地中海,那裏是意大利的勢力範圍,而此時的意大利是軸心國主要成員,狹小的地中海上根本就不能和平通過。
所以說這條路充滿了危險,不能選擇。那就剩下太平洋這條路了。
在太平洋上美日兩軍正在交戰,此時美軍還在恢複過程中,日軍具有優勢。最激烈的戰場在太平洋中部的眾多群島之間,那裏正是太平洋上的主要航線。太平洋的北部倒是冷清,可是那條路直奔日本國本土去了,想都不用想。
因此唯一的可行路線是繞路到南半球的太平洋上駛往澳大利亞,然後從澳大利亞進入南半球的印度洋。這樣到達印度是繞一大圈,走不少的冤枉路,可取之處就是相對安全。
同樣是為了安全,南洋與英美協商,在他們那裏征召了一批退役老兵,雖說人數不足也能讓這些軍艦有基本的作戰能力,航母上的艦載機可以起飛作戰,從而使得這個艦隊有基本的自衛能力。對此,英國人很慷慨也很積極,他們沒有援助船隻,這算是補償吧。
就這樣,1940年的2月初,美國支援的航母編隊起航向印度洋駛來,他們與南洋艦隊保持著通信聯絡,隨時報告消息。
南洋艦隊得到這十艘艦船之後軍事實力將提升一個檔次,起碼具備了出海的能力。眼下日軍在印度洋{馬六甲到緬甸的水域}的海軍艦隻並不多,以日軍當前的水平甚至可以與之一戰了。到吉林號維修完成時南洋就有三艘航母了,當然這幾艘航母都是老船改造的,性能不是很理想。
......
南洋艦隊組織的這一場伏擊就是對緬甸戰場的最大支援,它讓日本人知道了馬六甲航線並不安全,也就是說緬甸的後勤補線給受到了威脅,日軍的緬甸駐屯軍的軍需保障不再可靠。那麽他們的作戰也就不能為所欲為了,一旦後勤供應不及時怎麽辦呢?
為了運輸線的安全日本人就要增加兵力,無論是海軍還是陸軍都需要增加。海軍要增加空中力量就要增加航母的數量,同時在海峽沿岸也要增加陸軍和航空兵,要修建新的機場。可問題是現在的世界大戰越打越大,戰線太長,日本國還有餘力嗎?
未完待續。
---677end---(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