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李家來人
字數:4983 加入書籤
三月初英美援助的十艘軍艦到了安達曼基地,其中有兩艘輕型航母和近三百人的誌願兵,這些人多數是有海軍專業技能的退伍軍人,由此讓南洋艦隊具備了初步的遠洋作戰能力。
南洋艦隊的第一分艦隊擴大了一倍,他們很快完成整編並開始練兵,在安達曼附近海域進行緊張地演練。
隨著美援艦船到來的英美軍人是英美的誌願兵,這是有別於雇傭兵的。首先是英美方麵的主動,特別是英國方麵。南洋艦隊的作用明顯在保護英國的殖民地印度和緬甸,這等於是為英國人作戰,他們感謝還來不及,能不主動嗎?
誌願兵就是個人自願參軍,在這裏就是個人自願到中國人的艦隊當兵。趙三本指示要像對待雇傭兵一樣來對待誌願兵,這說的是軍餉等待遇,不能不給報酬和福利,要善待每一個軍人。當然了,南洋的軍費來源很大部分來自英美的援助。
嗬嗬,誌願軍這個名字被現代用爛了,以至於大家都糊塗了,反而不知道了這個名詞的本來含義。
現在的南洋艦隊裏有好幾個國家的軍人,很像一支國際化的部隊。
......
這幾天張懷曦帶張學思去了錫蘭,說是讓他散散心實際上是在引導他去從事自己所學的專業,去搞經濟。錫蘭的產業一直是張懷曦在打理,她經常是兩邊跑也很累,也需要有人能代替她。自己的親弟弟是最佳人選。這是趙三本和張懷曦兩人商議的結果,當然最後決定還是要張學思本人願意才好。
張懷曦姐弟去錫蘭的時候,趙三本去了安達曼基地,一方麵親臨現場視察指導海軍空軍的演練,看看戰鬥能力。他還有另一個重要的事情,是東印度的李家派人來了。趙三本與李家始終保持著聯係,李家親自來人麵談當然是為了解決重要的問題。
來者是李家老三李叔庚,在李家的兄弟中此人善交際,戰前他是東印度商會的會長。李家的家長叫李孟雄,他有三子,老大李伯庚是李家的接班人,現在掌管著李家龐大的產業,老二李仲庚是李家武裝自衛軍的總司令。
在安達曼,趙三本接待了李叔庚。寒暄問候之後趙三本詢問李家的武裝東印度自衛軍當前的情況,李叔庚做了介紹。
李叔庚說:感謝東北軍對我們的幫助和指導,幫李家組織訓練的自衛軍結構合理,士兵和軍官都得到了基本的訓練,因此很有戰鬥力。部隊配備大量的船隻讓部隊運動靈活,空軍的作用更是重要,無論偵查還是打擊日軍都起到重大的作用。自衛軍從原來的七千人已經發展到了一萬多,這是自衛軍的主力部隊。另外在穩定的占領區內還組建了輔助性的民團武裝,起到了維持治安保護基層政權的作用。
部隊的武器裝備和軍火補充現在是靠澳大利亞,其中很多物資是美國援助的。自衛軍的司令部就設在帝汶島,李家的家眷也都在那裏。
這裏對帝汶島簡單介紹一下:
帝汶島是東印度中部最南端的島嶼,緊鄰著澳大利亞的西北部,距離達爾文港不遠,是聯係澳大利亞最方便的地方。
帝汶島不大,它還被分為東西兩個部分,東邊半個島嶼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叫做東帝汶。西帝汶屬於荷蘭。
葡萄牙是老牌殖民者,中國的台灣部分地區就曾經是他們的殖民地。它在東方還殘留著幾個殖民地,有中國的澳門,東印度的東帝汶,印度洋還有一個錫蘭島,從地圖上看很有特點的:它們都是彈丸之地。
我們前邊說過,葡萄牙人拿住了日本人的軟肋,所以這幾個彈丸之地日本人絕對不敢碰,在戰爭期間都是最安全的地方。日本人可以占領香港占領廣東卻不敢占領澳門,而且敬重得很。
自衛軍占領了帝汶島的西半部,李家的家眷都在東帝汶,這裏是最安全的。
李叔庚拿出地圖,講解自衛軍的勢力範圍和活動情況。
東印度號稱千島之國,它就是由眾多的島嶼組成的。爪哇島不是最大的島嶼,但它是政治經濟中心,人口最多最繁華。自衛軍控製的區域主要在東南部,屬於偏遠地區,那裏有很多島嶼已經完全在李家的控製之下了。東部兩個比較大的島嶼上也能控製部分地區。其中一個是自衛軍原來的基地蘇拉威西島,另一個是最東端的伊裏安島。這個伊裏安島也叫新幾內亞,此島一分為二,東半部此時是英國殖民地,現代裏叫做巴布亞新幾內亞。由此再向東就是所羅門群島了。這些地名是不是很熟悉呀?這裏就是在二戰中,美國和日本決戰的主戰場。也就是說,這裏是多國勢力交錯的地方,現在李家的自衛軍也在這裏占一席之地,當然也就成了美軍最直接的戰場盟友了。隻要自衛軍在抗日戰場上有所表現,美國的援助也就不會吝嗇。
李叔庚說:在他們控製的區域也建立了管理民政的政權,工商稅收都有正規的管理,為維持治安也組建有地方性的警察和武裝。總之對社會的管理是比較正規的,這實際上就是政權的雛形。
政權是個大問題,它引起趙三本的注意,因為它涉及到了戰後國家政權的形態,也就是能不能保持穩定。如果他與李家在政權問題上持有不同的態度就會產生矛盾,甚至會走向敵對。因此,他感覺這個問題必須說清楚,爭取能夠統一,如果不能統一觀點,那就需要提前防範了。
於是趙三本打斷了李叔庚的介紹,說道:“李先生,說到此我想問一句,你們李家對於戰後,也就是趕走日本人以後,對於東印度這個國家的政權有什麽設想呢?或者你們認為什麽樣的政權更合乎你們的理想呢?”
李叔庚愣住了,他沒想到會有這樣的問題。停了一會他說道:“不瞞司令官說,我們還真的沒有議論過這個問題。不過我們祖祖輩輩生活在南洋的華人都是辛勤勞作之人,因此華人的家庭也都是生活無憂的富足人家。相比之下本地土著多是胸無大誌混日子之人,他們多數人都是有今日沒明日的,正所謂人窮誌短,因此地痞無賴也很多。一旦有個風吹草動的他們就會仗著人多勢眾無理打劫我們華人的財產,這種事也是經常有。因此我們海外的華人都盼望著朝廷來管理這個地方,教化那些土著野人。或者能有華人自治的官府來壓製那些沒有教化的野人,讓大家都有個平安的環境。”
趙三本看著他,聽著也像是真心話,不過是不是實話也難判斷。
李叔庚所說的“都盼望著朝廷來管理這個地方”,此言不虛,是哪個年代裏南洋華人比較普遍的想法。給中國朝廷上書提出收編這些海外小國的事情在曆史上也的確有,這是事實,也有記載。比如在明代就有呂宋{菲律賓古稱呂宋}要求歸附朝廷,這些事件應該是當地的華人所為。
那麽當時的朝廷是什麽態度呢?現代人是不能想象的,古代有古代的特色嘛。當時的皇帝認為:跑到海外的華人都是背叛了祖宗的可恥叛逆,脫離了朝廷的管轄,是罪不可赦的,哪裏會收編他們呢?況且皇帝認為,大中華地大物博,海外的民族都是蠻夷,是不開化的蠻荒之地,怎麽能夠與中華王土相提並論呢?
時代不同,那個時候的海外華人具有皇權思想是極正常的。他們習慣於臣服官府的權威,很少會有人想到要建立華人政權,華人國家。當然話也不能說絕了,打下一片天地自立為王的也不是沒有,做皇帝夢的漢人也不少見。極權思想肯定是有的,可以非常肯定地說:像華盛頓那樣想建立一個民主國家,具有自由憲政思想的人肯定沒有,這是文化傳統差異所然。
現在趙三本來了,有機會他就要滲透現代的文明,用先進的文化來影響他們。於是他也把美國、英國等國家對殖民地和民族獨立自決的態度和世界進步潮流的話對李叔庚講了一遍。這個內容我們前麵的章節說過{663、665章},為了避免廢話,此處從略。
趙三本說道:“殖民地走上獨立的道路是大勢所趨,殖民者的地位是維持不下去了。希望你回去後把我的這番意思向李老先生轉達。既然殖民者的日子不長了,民族獨立將很快到來,那麽我們現在就沒有必要與荷蘭老殖民者去爭鬥。如果因此而發生戰爭那就更加不劃算了,不但要承受不必要的犧牲,還會留下了曆史仇恨,這樣的代價太過沉重。因此我主張在東印度的抗日鬥爭中我們應該與荷蘭人合作,這也是增加同盟軍的一份力量嘛。至於將來荷蘭退出東印度,我們取得了獨立地位,到那時候國家的政權是個什麽樣子?你們李家具有什麽地位?這些都是將來的事情,變化還很多。將來自有將來的辦法,你我都不必過分操心了。”
實際上對於將來的政權形態並不是未知,趙三本是有設想的,也有自己的規劃。但是他顧慮也是有的,他怕別人未必能接受,如果是這種情況,是不是會產生矛盾呢?
趙三本提出與荷蘭人合作,眼前的利益是團結更多的力量共同對敵。可是他還要更長遠的考慮,他的考慮是什麽呢?簡單說就是對走向民主憲政有幫助。
西方早一步發展的國家文明具備了到處搞殖民的實力,這有其侵略性的一麵,他們對於殖民地的掠奪及暴行是應該譴責的。但是也應該看到,這些發達國家之所以能夠迅猛地發展經濟,那是因為他們在政治上領先一步,啟動了法製、憲政和民主的進程。當然早期的憲政民主缺陷還很多,還需要一步一步的改革。但是,畢竟有了現代文明的雛形,起碼獨裁政權不會被接受。二戰後,這些早一步發達的國家有一個走向獨裁的嗎?除了蘇俄之外主流的國家中一個都沒有。因此,二戰後東印度重新建國之初假如有荷蘭人的參與,就能引入一些西方先進的社會文明,對於國家政體來說起碼會有利於防止出現獨裁政權。
南洋地區華人不少,中國文化的影響也很大,有著五千年文明的中華文化是燦爛的。但是不可否認,數千年的王朝更替就從來沒有產生憲政民主的思想,打天下坐天下依然是英雄人物的追求。一個新王朝出現了,然後從發展興旺到再次走向衰亡,重新開始另一個輪回。說到底還是因為少數王室貴族壓迫多數人,沒有公正平等的政權怎麽能夠長久呢?
這是趙三本的追求,他要為此而努力。
未完待續。
---685end---(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