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文明社會

字數:4976   加入書籤

A+A-




    東印度的李家派來老三李叔庚,向趙三本介紹了李家以及自衛軍當前的情況。趙三本也把殖民地獨立的大趨勢給他做了講解,特別是他提出需要與老殖民者荷蘭人合作。

    趙三本解釋說道:“我們與荷蘭人合作,擺在眼前的利益是團結更多的力量共同對敵。可是我們還要考慮的更長遠一些,將來趕走了日本侵略者以後,要重新恢複東印度這個國家,然後還要民族獨立,脫離殖民地的地位,那時候再把荷蘭人請出去。可是在恢複和建設政權的過程中我們還是需要借鑒利用荷蘭人治理國家的經驗,讓國家的基本製度更完善。”

    趙三本對李叔庚說這番話,首先是想灌輸一些現代文明思想,其次也是對李家的試探,看看他們是不是存有獲取政權的野心。現在李家有這麽強大的軍事力量,難免會有想法。

    李叔庚聽著趙三本說的話有些吃力,過了好一會他才開口說話,他說:“司令官說與荷蘭人合作抗日這個容易理解,多一個人多一份力量嘛。荷蘭人也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人力物力還是有的。可是你說日後我們勝利了,國家官府的規矩還要討教荷蘭人?這個恕我愚鈍,的確不明白了。在我南洋,中華的圖書典籍也不少,衙門規製也可以參照這些書本製定。甚至也可以直接請求回歸祖國,如果朝廷降恩自然會派人來安撫。如此說來,我們何必需要荷蘭人呢?司令官,我言語有不當之處請恕罪,在下實在是不懂,還請司令官多指教。”

    趙三本聽了心生感慨,他有點雞同鴨講的感覺了。一時間也沒了主意,坐在那裏苦苦思索。唉,有些難。

    過了一會趙三本說道:“不知道李先生去過大陸沒有?可曾見過大陸上的社會是個什麽樣子?”

    李叔庚:“去過,去過。這幾年南洋被日本人封鎖了無法遠行,可從前太平年間也是長去的。廣州、香港、廈門、杭州、上海等都去過,我李家在大陸也是有些生意的。”

    趙三本:“哦,去過就好,也能知道大陸上社會習俗。廣州、廈門、上海等城市裏都有租界地,也是類似東印度這樣的殖民地。你見過租界吧?”

    李叔庚:“豈止是熟悉呀?我們李家一般都是選擇租界地安身,我李家的公司商行也是開在租界裏邊。”

    趙三本:“既然這樣我就說一個與租界有關的事例:在租界裏樓房平房都不少,就比如你們的商行也會有房屋倉庫,那麽租界當局就會給你辦理地契房契。你們做生意的當然懂的,這些房契地契它是有信用的,並且信用等級非常高,可以與黃金媲美。在銀行裏可以拿房地契抵押獲取貸款,這可是最好的抵押物,對於銀行來說,信譽度最高,可以得到滿意的貸款額度。”

    李叔庚:“是的是的,是這樣的。我們的房地產都在銀行抵押,這叫死錢變活錢,增加流動資金。經商的人都懂得這個道理。”不過他嘴上這麽說心裏是有疑問的,趙司令官做過買賣嗎?他怎麽知道的這麽清楚。

    趙三本:“可是你知不知道與租界相鄰的、由中國官府管理的地麵上的情況呢?那裏的房屋也有房契地契,我假如你們在租界外麵也有房產,類似的房產類似的建築質量,地理位置也非常接近,這租界內外的房地契,其抵押等級可是一樣的嗎?”

    李叔庚:“這個我知道,不用說大陸那邊,我們這兒沒有租借地的區別,但是也有這種情況。在大城市裏都有荷蘭人的居住區,那裏不光有荷蘭人,也有我們華人的住宅和商行。在荷蘭人居住區的房地契就比外麵的好,抵押信譽高。可是這說明什麽問題呢?”

    趙三本:“東印度的社會情況我還不了解,我說的是咱們祖國大陸。地點和房屋情況類似,可是抵押不等價,甚至相差很遠,其關鍵的原因是政府管理者對產權的態度不同。租借地裏的房屋管理嚴格,當局特別的尊重你的產權。在西方人的觀念裏,私有財產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這是寫在憲法裏的,憲法是最高的法律,皇帝老兒也不能侵犯平民的私有財產。我還是用實際例子來說。如果你的房子租賃出去了,假如發生了房客不支付房租又賴在那裏不走,遇到這種事情你當然要報警。租界裏的警察就可以幫你,或者房客補交房租,或者被趕走。管理當局是你的產權的保護神,這是公事公辦,並不需要你去行賄。但是在租界的外邊,當管理者是我們自己的官府的時候,同樣的報警,警察和官府對你的保護是大打折扣的。這需要看你的社會地位,需要你去疏通關係,如此等等。”

    李叔庚一臉地懵懂,他問道:“這個我懂,也是實情,在我們這裏也有類似的事情。可是司令官講這個故事是想說明什麽呢?”

    趙三本也很失落,他也是想了又想才想到這樣一個例子,可是似乎對牛彈琴了,對方完全不懂!可是話已經說了,即便處於尊重對方也要有所解釋。

    於是他說道:“李先生,我以為,一個國家的根本就在於關注民生,國家的存在就是為了全體國民的利益,而不是隻為少數權貴的利益。上麵所說的例子是說每一個國民的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每一個人都要受到尊重,而不是隻有貴族才享受尊嚴。這是國家的根本,沒有例外,人不分貴賤都應該得到國家的保護。我們的官府在保護他的子民的時候,是不是一視同仁了呢?是不是挑挑揀揀看人下菜碟兒呢?這不是官員個人道德問題,是國家製度所然。就說上麵的例子,租界裏執法的警察是按照製度和法律辦事,如果他不這麽做就是徇私枉法,就要受到法律懲罰。所以那故事不是某個警察人好,也不是某人運氣好遇到了好警察,而是製度法律好,每一個官員都要按製度辦事。說製度、法律,歸根結底是國家權力的性質。在這個問題上,西方國家是先進的,我們不能因為他們是殖民者而否定。殖民者剝削壓迫了殖民地的民眾,這是他們的罪行,應該給予清算。但是先進的治理國家理念是我們應該借鑒的。荷蘭統治東印度已經上百年了,從你的經驗來看,是荷蘭人執法好呢還是咱們大陸的王爺好呢?”

    李叔庚:“趙司令官,你說的這些我倒是有些體會。每一次我們李家的人去大陸,我家老爺子都要囑咐:住在租借地裏,沒有特別的需要則盡量不要離開租借地。從清末一直到現在大陸都是亂糟糟的,也隻有租借地是個安全島,就是大陸那邊有頭有臉的人物、官老爺也大多住在租借地裏。這情況就是你說的什麽法律製度吧?百姓們誰不希望生活安全和體麵呢?”

    還真的不負趙三本一片苦心,李叔庚總算有點開竅了。

    趙三本說道:“你理解的對,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追求幸福平安的,都希望被公平對待,也希望沒有威脅和恐懼,舒心過日子。這都是正常又正當的,能夠得到這些隻能靠國家的法律製度,而不能靠聖君清官。這就是我所說的,需要向荷蘭人學習,要借鑒他們的法律製度。西方的這些東西是數百上千年積累下來的,因此是很寶貴的,我們如果能夠拿來是占了大便宜。因此不要被仇恨迷住眼睛。”

    趙三本的這些說教也不知道能有什麽效果,隻是盡力而為。他隻能說一些社會生活中普通的實例,有關集權與民主等話題就不能說了,說了也是聽不懂。

    比如說,這故事還涉及私有產權的問題,也是民主憲政最根本的一條。對此趙三本就沒再說了,他怕雞對鴨講,嗬嗬。

    時代進步了,現在全世界的國家都有憲法了,所有的憲法都會有這麽一條:“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就是說這是舉世公認的普世原則,放之四海而皆準,凡是正常人都不會反對。如果不承認這一條是不是人們可以隨意搶劫,打家劫舍也隨便啦,所以說這也是文明的底線。

    咱們新中國的憲法也有這一條,說:“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加上“合法”兩個字,少了“神聖”兩個字,畢竟還是有這一條。此外,還有咱們有物權法,它裏邊的條款也規定:私人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侵占、哄搶、破壞。民法通則裏也規定了:侵占國家的集體的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的,應當返還財產,不能返還財產的,應當折價賠償。

    更深的道理不說了,因為大家都懂,太淺顯了。

    真的都懂嗎?也不見得,編個什麽由頭收繳,亦或合法打砸搶有沒有呢?破了這條底線,也就沒有了個人的安全,就別提社會文明了。

    有過到外國觀光旅遊經曆的人,看到過很多發達國家的城市裏街道很窄,房屋古老破舊,很不理解。不是很發達嗎?也不缺錢,為什麽不能拓寬道路建築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呢?這是因為一條路關聯到太多的人家,需要一家一家的商量經濟補償。就算提高補償的金錢也總有不配合的,房主就是不出讓產權,那麽官府一點辦法也沒有,所以難度很大。

    拓寬道路的困難可能還有其他原因,但是不可否認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這一條是個重要因素。

    比較有現代意義的還有知識產權,就是你辛辛苦苦搞出來發明創造要得到保護,他人不得剽竊。這也是保護私有財產的延伸。它是市場經濟製度得以高效率運行最關鍵的基礎,沒有這一條,市場經濟製度完全無法建立。保護私有產權或者保護知識產權,看起來淺顯易懂,可是真的遇到了,不少人還是犯糊塗。以為占了別的便宜也沒啥,實際上破壞了底線吃了大虧而不自知。

    這些要細說起來非常豐富,我們到此為止。

    ......

    接下來他們轉移了話題。李家來人的主要目的還是商議軍事方麵的互相配合,這是當務之急。為此趙三本也把南洋艦隊這一方的情況向李叔庚做了介紹,重點還在於他對蘇門答臘島上的規劃。這些都同屬於東印度的範圍,這是他們共同關注之所在。

    趙三本介紹情況說:“我們在蘇門答臘有一明一暗兩套人馬。工商會是明的,直接與日本人打交道,不能與日本人翻臉,還要講一些親善的話。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保護島上的華人群體,其中也有不少是你們李家的利益。維護這些人的利益也也就團結了華人士紳團體,這就培育了我們將來的政治的基礎,讓我們能紮根於社會。”

    是啊,趙三本作為外來的一股勢力通過這種做法才能紮根於本地社會,這與李家是不同的。

    未完待續。

    ---686end---(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