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節 告捷(3)
字數:5621 加入書籤
人的思想是很複雜的,宋哲元就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人物,逐條進行梳理:第一,宋哲元基本上是愛國的,也跟日寇血戰過(比如長城抗戰);第二,宋哲元並不忠於蔣介石和國民政府,他對老長官馮玉祥是非常忠誠的;第三,宋哲元坐鎮平津和河北省,一方麵保衛國土,一方麵是想把這塊地方變成他的獨立王國,搞軍事割據,所以他在骨子裏還是一個地方軍閥。九一八事變後,吞並東北的日本人得隴望蜀、貪得無厭,開始對華北下手,過去六年裏的“華北事變”中,因為這些事件最終都通過政治手段(都是中國讓步)得以“和平解決”,因此,宋哲元和第29軍都有些麻痹大意,過高估計自己的實力,也低估日本人的實力和野心程度,所以對局勢缺乏清醒認識和理智判斷,宋哲元認為“日本目前還不至於對中國發動全麵戰爭,隻要我們進行一些讓步,就可以解決局部矛盾,維持中日和平”;其次,宋哲元被蔣介石“出賣過”一次,五年前長城抗戰,宋哲元率部奮起反抗,因為功勞和名望而成為察哈爾省主席,但宋哲元畢竟是地方軍出身,蔣介石對他不放心,所以找個借口撤了他的職,讓宋哲元十分不滿,蔣介石猜忌宋哲元,宋哲元也猜忌蔣介石,兩個互相猜忌的人自然不可能會坦誠相對。宋哲元會“被動抗戰”,不會“主動抗戰”,因為他擔心自己抗戰了,會再被蔣介石過河拆橋,其次,平津和河北省局勢雖然很嚴峻,但這種“嚴峻”對宋哲元反而有好處,局勢越是嚴峻,負責率軍保衛平津和河北省的宋哲元就可以借助日本人大兵壓境的條件機遇,大肆擴充他的軍隊和實力,所以,平津和河北省的嚴峻局勢越拖下去,宋哲元得到的好處就越多,很自然,他何必主動去打日本人?蔣介石要求宋哲元狠狠地打日軍,宋哲元自然疑神疑鬼,他會懷疑蔣介石是在故意拿自己當擋箭牌,萬一自己打著打著,蔣介石搖身一變又跟日本人握手言和,那宋哲元就會成為蔣介石安撫日本人時推卸抗戰責任的替罪羊,肯定沒有好果子吃。宋哲元曾對部下說過,“我們打起來,對共產黨有利,他們可以借著抗日旗號東山再起,對國民黨也有利,他們可以借著抗日旗號來消滅我們這些雜牌軍,隻有我們是最倒黴的,會成為炮灰”。原先曆史上,蔣介石得知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命令宋哲元堅守前線(蔣介石這個命令一方麵是要保衛國土,一方麵暗暗希望宋哲元跟日本人拚個兩敗俱傷,讓他漁翁得利),發電報“宛平城應固守勿退,並須全體動員以備事態擴大”(蔣介石這個電報雖然有多種目的,但確實證明他在七七事變後是準備迎戰的),要求宋哲元不要跟日本人和談(曆史上,蔣介石確實看破了日本人在華北玩弄緩兵之計,曾多次發電報給宋哲元,提醒宋哲元不要對日本人抱有幻想),但宋哲元自認為看破蔣介石“驅狼鬥虎”的如意算盤,並且他一廂情願、自作聰明,蔣介石要求宋哲元“不求戰,但應戰”,宋哲元則是“不應戰,隻避戰”,他背著蔣介石單獨跟日本人簽署和約,試圖再次平息事變,為證明自己的和談誠意,宋哲元還命令部隊拆除掉北平市、天津市的城防工事,結果中了日本人的圈套,日本人一邊假意跟宋哲元談判,一邊源源不斷地調遣關東軍入關,等實力積蓄足夠,猛然圖窮匕首見,全力攻打宋哲元,宋哲元一方麵浪費了大半個月的寶貴的戰備時間,一方麵讓部隊自廢武功、馬放南山,同時還阻擋蔣介石調來的援軍進入河北省境內(蔣介石派中央軍進入河北省一方麵是抗日一方麵是打算趁著宋哲元被日本人打得元氣大傷時占領河北省),結果宋部被日軍一舉擊潰,北平、天津、河北省被日軍猶如推土機般席卷千裏地迅速占領。宋哲元在七七事變後一錯再錯,最終鑄成不可挽回的大錯,可以說,宋哲元導致平津二市和河北省淪陷的罪責並不亞於丟棄東北的張學良和丟棄山東的韓複榘。
第29軍主帥宋哲元雖然不是強硬的抗日派,但第29軍的高層將領們大部分都是抗日派,秦德純、佟麟閣、張樾亭、張克俠、馮治安、張自忠、趙登禹、劉汝明…都是主張對日開戰,其中以張自忠最為著名。原先曆史上,宋哲元因為錯判局勢而丟了平津,不得不退守到保定,準備重振旗鼓,同時委任張自忠為天津市市長,負責在平津跟日本人進行周旋,使得張自忠背上了漢奸罵名,張自忠最後在抗戰中用壯烈戰死的實際行動來證明了自己。第29軍五個師長裏,隻有第9騎兵師師長鄭大章在抗戰中當了漢奸,其餘四個都在抗戰中奮勇殺敵報國。因此,蔣緯國眼下決定趁著宋哲元不在的“大好機會”,以民族大義來鼓動第29軍奮勇參戰。
“秦市長、佟副座!”蔣緯國語氣平靜但卻堅毅如鐵,“如果你們古板地遵守明公的命令,那麽,第一,我們會白白地浪費三天的寶貴時間,日本人在這三天內必然從混亂中恢複過來,同時從關外抽調部隊大舉入關,到時候,我們就徹底坐失良機了!第二,如果你們第29軍真的打算在這個大是大非關頭還幻想能息事寧人,那麽,就請諸位坐看我們孤軍奮戰!坐看我們為國死戰!再請諸位到時候坐看平津淪陷、河北省淪陷、華北淪陷吧!我在這裏說一句不好聽的,丟失國土很容易,但想要再收複,就難了!等局勢徹底惡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時,你們即便想亡羊補牢、將功贖罪,也怕是會難如登天,百死也難以彌補你們此時過錯之萬一!”他這番話越說越不客氣,甚至有股威逼和蔑視的味道。
“秦市長、佟副座。”蕭爻幫腔開口,“明公乃是抗日名將,四年前喜峰口大捷正是明公誠心抗日的證明。明公眼下之所以下令你們不得調兵參戰,是因為他遠在老家後方,不清楚平津局勢現狀。二位長官,你們莫非到現在還覺得中日全麵戰爭是可以避免的?眼下橫屍在宛平城外的日軍官兵足有七千多人!戰爭,已經開始了!所以你們共有三個選擇,第一是當機立斷,指揮第29軍與我部聯合抗戰,捍衛國土、報效國家、報答國民;第二是延誤戰機,等明公返回平津再在明公領導下率部參戰,但那時候的局勢就不可挽回了,三天的寶貴時間,足以讓日本人從關外抽調幾個師團進入平津戰場;第三是坐失良機,等明公返回平津後再跟明公一起率部不戰而逃。二位長官,你們真的想讓第29軍變成第二個東北軍?你們真的想讓北平變成第二個沈陽、華北變成第二個東北?如果你們真的這麽做,舉國上下,你們僅僅隻對得起明公一人,但是,你們對不起國家!對不起你們作為軍人的職責!對不起第29軍的十萬將士!對不起淪陷於日寇鐵蹄下的平津二市和河北省的3200萬國民!更對不起全國四萬萬五千萬同胞!二位長官!”蕭爻語氣陡然間變得淩厲,近乎咄咄逼人,“難道這麽多人加起來還比不上明公一人?”
“二位長官…”孫立人也開口,“我們現在擴大戰果,有百利而無一害,即便以後和談,我們此舉也不會使局勢繼續惡化,恰恰相反,可以在戰場上痛擊日本人的囂張氣焰,一方麵,我們可以形成既定的有利於我方的局勢,打擊日本人的狂妄野心,迫使日本人不敢小瞧我們,從而不敢輕易擴大戰事,另一方麵也能使得我們以後在談判桌上獲得壓住日本人的勝利籌碼和底氣,迫使日本人讓步。不管怎麽看,我們現在打得越成功,獲得戰果越多,就會越有利!”
“不錯!”杜聿明同樣幫忙說話,“日本人貪得無厭,一味妥協讓步隻會刺激得他們愈發胃口大開、肆無忌憚,狠狠地打他們一頓,才能讓他們真正忌憚我們,真正在談判桌上低頭。拳頭打到一半怎麽就能收回來呢?必須一擊到底!”
秦德純和佟麟閣互相對視一眼,兩人深深地吸口氣,徹底下定了決心。秦德純目光堅定而決然地看著佟麟閣:“我看,可以讓馮治安的第37師協助二公子他們掃蕩掉北平市周圍的日軍據點,再讓張自忠的第38師對天津市的日軍華北駐屯軍總部展開攻擊。”
佟麟閣點頭:“趙登禹的第132師和鄭大章的第9騎兵師必須要從大名、通縣二地星夜兼程地趕到平津前線,劉汝明的第143師也要嚴防死守張家口。”
蔣緯國、蕭爻、杜聿明、孫立人、廖耀湘互相對視,都從彼此眼中看到了欣喜。蔣緯國真誠而感動地向秦德純和佟麟閣致謝:“秦市長、佟副座,謝謝你們。”
秦德純笑了笑:“我們隻不過在履行自己的責任,有何好謝?”
佟麟閣歎口氣:“二公子你剛才已經說了,我們中國人之所以打不過日本人,就是因為想得太多、考慮得太多,自己綁住自己的手。張學良犯了這個大錯,我們可不能重蹈覆轍啊!日本人得寸進尺、欲壑難填,東北的前車之鑒,就是華北的後事之師!我們打敗仗殺頭事小,可要是丟了平津和華北,讓三千二百萬同胞像東北三千萬同胞那樣淪為亡國奴,我們可真的就萬死難辭其咎了!”他肅然立正,“好了,不多說了,時間緊急,我們要立刻去調遣部隊了!”他向蔣緯國等人敬禮,秦德純也敬禮。
蔣緯國等人立刻莊嚴回禮。
送走心意已決、信念堅定的秦德純和佟麟閣,蔣緯國如釋重負,他一方麵是為第29軍即將要跟自己部隊並肩作戰而高興,另一方麵更多的是為平津河北戰局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而高興。“原先曆史上的平津河北很輕易地就淪陷敵手,現在即便不能說不會丟,最起碼的應該不會那麽輕易地丟了吧?”蔣緯國心裏很激動,他知道,自己正式開始把八年抗戰朝著更有利於中國的方向進行改動了。
“建楚啊…”杜聿明看著廖耀湘,開口道,“我們此役的真實戰果是多少?”
“嗯?”蔣緯國吃了一驚,他望向杜聿明,“團座,你這句話是什麽意思?”
杜聿明無奈地道:“建鎬,你難道沒發現剛才蕭浩然說的戰果數據是假的嗎?”
“啊?”蔣緯國愈發吃驚,他急忙望向廖耀湘和蕭爻。孫立人也略感驚訝。
廖耀湘點頭:“蕭浩然剛才說的戰果數據是假的。”蕭爻也點頭:“嗯,我把真實的數據注了水分。”他迎著蔣緯國大惑不解的目光,解釋道,“秦德純和佟麟閣在場,我們必須誇大戰果,才能進一步地堅定他們的抗戰決心。”廖耀湘補充道:“所以我看到蕭浩然看著統計表,嘴裏卻說著根本不是統計表上數字的數字時,很吃驚,但我看了蕭浩然的目光後,我立刻就心領神會了,所以不動聲色地配合他演戲。”
“那真實的戰果是多少?”蔣緯國急忙問道。
廖耀湘打開統計表:“擊斃日軍5200至5500人,俘虜152人,繳獲各式槍械2000多支,繳獲擲彈筒、迫擊炮、步兵炮等火炮120多門(具)。”他說完,補充道,“日軍大批武器都被日軍在最後關頭給毀壞了,所以繳獲不多,再加上日軍彈盡糧絕,所以沒繳獲到太多彈藥。”
蔣緯國頓時無語了,蕭爻還真不客氣,擊斃日軍五千多人被他“吹成”七千多人,俘虜人數也被他加了二百個,繳獲槍械火炮的數量翻了一倍半。在這同時,蔣緯國隱隱地很難受,戰果一下子縮水了,此戰的雙方傷亡比例也下降了,讓他有些不是滋味。此戰,第918團和炮兵第10團累計陣亡約1000人,另有約1000人重傷和致殘,排除掉輕傷員,部隊損失了兩千兄弟,原先“斃敵七千多人”,讓蔣緯國很高興,損失兩千弟兄幹掉七千日軍,肯定是令人滿意的比例,但眼下的真視情況是:損失兩千弟兄幹掉五千日軍,雖然也是穩賺不賠的,但比例就不是很令人滿意了。第918團和炮兵第10團在此戰中可以說是占盡了一切的優勢,結果傷亡比例卻隻是1比2.5。日軍在沒有重炮、坦克、飛機、塹壕工事、人數占絕對下風的劣勢下居然還能拚出這個戰果,戰鬥力確實非常強悍。其實,蔣緯國也有點“要求過分了”,宛平城戰役中,國軍和日軍能打成1比2.5,這個比例簡直就是“奇跡”,原先曆史上,國軍無論是打勝仗還是打敗仗,傷亡都是日軍的幾倍甚至十幾倍,比如淞滬會戰,國軍累計傷亡30萬,日軍累計傷亡4萬,比例達到7比1;即便是被何應欽稱為“抗戰以來最精彩的一戰”的上高戰役,戰勝者國軍傷亡了2萬餘人,戰敗者日軍傷亡了1.5萬餘人,比例是1.33比1;八年抗戰中,隻有胡璉指揮的石牌保衛戰是真正的國軍以弱勝強、以少勝多,在那場戰役中,國軍傷亡1萬餘人,日軍傷亡近2.6萬人,比例是1比2.5,非常難得非常罕見地突破了“一比一”。總體而言,抗戰中,平均要死五個中國軍人才能殺死一個日軍。蔣緯國要求太高了。
“好啦!”杜聿明看到蔣緯國有點悶悶不樂,立刻轉移話題,“下午的戰役隻是開胃小菜,真正的大餐還沒有開始呢!我們趕緊整頓部隊,準備後半夜的新戰事吧!對了,記得把真實戰果發電報給校長。”他可不敢把注水戰果匯報給蔣介石,畢竟蔣介石兒子眼下就在他身邊。
隨著這個命令,四周堆滿日軍屍體骨骸的宛平城陷入了新一番的忙碌中。(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