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節 新局勢

字數:5331   加入書籤

A+A-




    烈日當空,萬籟俱寂。死水般的靜謐中,一棵隻剩下焦黑枝幹的枯樹孤零零地歪斜在黑紅色的粉末狀焦土間,樹幹上坑坑窪窪,盡是密密麻麻的彈坑,幾塊大小不一的炮彈碎片深深地插入樹幹內,樹枝上棲立著幾隻渾身漆黑的烏鴉,一雙雙小眼睛在警惕地打量著周圍,一會兒後,其中一隻發出“嘎”的嘶啞鳴叫並振翅從樹枝上飛下去,其餘烏鴉也都紛紛飛下,落在遍地橫七豎八的人的屍骸間,立刻驚動起一團團烏雲般嗡嗡飛舞的蒼蠅。刺鼻的屍臭味吸引得這些烏鴉趨之若鶩而來,在盛夏高溫和濕熱水汽中迅速腐爛開的屍體是這些烏鴉以及那些蒼蠅的饕餮盛宴。屍骸間,烏鴉們欣喜若狂地跳躍著、翻找著、啄食著,尖銳的喙嘴或叼起一顆黯淡無光的眼珠,或撕開一塊膿液淋漓的肉團,或扯斷一截蠕動滿蛆蟲的稀爛腸子。

    就在這時,籠罩在刺眼陽光裏的晴空中突然間傳來轟隆隆的雷聲,原本忙於大快朵頤的烏鴉們立刻整齊劃一地振翅騰飛。雷鳴後閃電降臨,在空氣被撕裂的尖嘯中,一波又一波流火飛星以閃電般的速度從大地一端掠向另一端,繼而在地麵上綻放開遍地沸騰的火球。“隱蔽!快隱蔽!”國軍陣地上,在戰壕裏貓腰來回穿梭著的軍官們紛紛嘶聲叫喊,“日軍炮擊了!”

    前敵指揮部內,高級將領們神色憂慮地舉起望遠鏡:“日軍的炮火越來越加強了!”

    幾公裏外的日軍炮兵陣地上,一尊尊口徑高達120毫米或149.1毫米的重型榴彈炮列成氣象森然的鋼鐵方陣,不斷地爆發著火山群般的衝天烈焰,揮汗如雨的日軍炮兵無不"chi luo"著上身,一顆顆重磅炮彈不斷地被推入炮膛內,繼而在怒發衝冠的紅火白光中咆哮著掠向目標,炮彈出膛的強勁氣浪震得整個炮群陣地熱氣呼嘯、飛沙走石。炮群陣地的四周,一個個手持望遠鏡的觀察手警惕地眺望著天空,煙塵飄揚的碧霄間,一群銀光閃閃的飛機穿雲破霧而來。

    “支那軍飛機來襲!”觀察手們聲嘶力竭地大吼。

    “多少數量?什麽機種?”軍官火急火燎地喝問道。

    “三十多架!都是德製戰鬥機!”一名觀察手喊道。

    “有轟炸機!六架美製馬丁轟炸機!”另一名觀察兵急忙補充道。

    “高射炮準備開火!”軍官厲聲下令,“聯係第三飛行團!”

    奪空而來的中國空軍機群以蒼鷹搏兔之勢撲向地麵的日軍重炮群陣地,護衛重炮群的日軍高射炮、高射機槍立刻猛烈對空開火,數百道彈火在攝人心魄的轟鳴中平地而起、卷向天空,空中的中國機群一邊騰挪翻飛以躲避日軍防空火力網一邊奮不顧身地展開攻擊,數架飛機在猝不及防中被日軍彈火擊中,要麽淩空爆炸要麽拖著濃煙墜向地麵,與此同時,滾滾炸彈從天而落,幾門日軍重炮霎那間在火球中橫飛上天,炮管被炸成了廢鐵麻花,周圍炮兵血肉橫飛一片。天雲間,又一批飛機從長江對岸呼嘯而來,機翼上噴塗著血紅色的旭日軍徽,雙方機群立刻展開電閃雷鳴、星落雲散的空中搏殺。

    地麵上,日軍重炮群繼續怒綻烈焰,而在重炮群陣地前,上萬名日軍步兵已蓄勢待發,炮擊之後,隨著指揮官狼嚎般的命令,漫山遍野的日軍踏著腳下的焦土、屍骸、血泊,再度發動了強大的進攻。飄揚著青天白日旗的國軍陣地上,同樣震天破雲的喊殺聲同時猛然爆發。短兵相接後,兩軍旋即一起陷入暴風驟雨般的火力網中,死亡和鮮血再一次瘋狂地彌漫開來。

    蔣緯國和張治中一起站在距最前線二三公裏的前敵指揮部內,兩人舉著望遠鏡,神色都有些陰鬱,心情都有些沉重。

    “委員長和一些高層居然還打算在上海跟日本人直接展開決戰。”張治中苦笑著道,“雖然我們不懼怕日本人,但也不能輕視日本人啊,日本人哪有那麽好打喲!日軍的重炮和飛機都已經得到加強了,我們空軍畢竟非常缺乏轟炸機,難以對日軍造成強大的空中打擊。你看,空軍機群剛才對日軍重炮群陣地的攻擊就不是很理想,隻摧毀幾門日軍重炮而已,但卻足足損失了七架寶貴的飛機。”

    站在二人身邊的第9集團軍副司令黃琪翔中將同樣表情憂慮:“日軍炮兵力量在加強後,日軍每次步兵攻擊都必以重炮群提供就近火力增援,從而穩紮穩打、步步推進,截至到此時,日軍在吳淞口登陸場已經深入內陸二十多公裏,我軍每天平均後退二至三公裏,不得不承認,日軍已經站穩腳跟了,我們無法再像過去十天裏那樣把日軍壓製在灘頭進行攻擊性防禦了。”

    蔣緯國點點頭。

    此時是9月1日,於8月22日正式爆發的淞滬會戰已持續整整十天,日軍雖然談不上翻盤,但確實不再像開戰前幾天那麽被動了。在8月28日這天,日軍集結了一千多名工兵和兩個大隊的兵力,突然在毗鄰上海灘、位於長江入海口處的中國第三大島崇明島展開登陸,由於島上沒有中國軍隊的守備力量,因此該島被日軍兵不血刃攻占,日軍隨即在島上豎河鎮晝夜施工,僅僅花了一夜時間就修建了一座可容納兩百架飛機的臨時野戰機場,次日天亮後,來自台灣和九州島的兩支日軍航空隊迅速進駐豎河鎮機場,被合編為直屬上海派遣軍司令部的日軍獨立第三飛行團,值賀忠治少將為團長。從這一天開始,淞滬戰場的天空不再是中國空軍獨霸了。

    國軍統帥部在淞滬會戰前基本上沒考慮過派軍駐守崇明島這件事,首先,崇明島雖然靠近上海,是中國第三大島、長江第一大島,但戰略價值似乎不高,日軍的目標既然是上海,就沒必要買櫝還珠、舍本逐末;其次,崇明島麵積不小,近1300平方公裏,這個大島如果派軍駐守,派多少兵力?派精銳部隊還是派雜牌部隊?如果派大批部隊或精銳部隊,可日軍在戰事中根本就不打崇明島,那派到崇明島上的部隊豈不是白白浪費軍力?如果派小股部隊或雜牌部隊,日軍真的打崇明島了,島上部隊又有什麽用?更何況崇明島是島嶼,四麵環水,開戰後的日軍肯定掌握絕對製海權,崇明島未戰就已處於日軍控製中,如果派部隊駐防該島,等上海的主力國軍開始後撤了,崇明島上的部隊怎麽撤?島嶼四麵水域都被日軍控製,島上部隊豈不是成為坐以待斃的孤軍?正因這樣,國軍統帥部隻是下令把崇明島上的十幾萬居民進行疏散和撤離,沒派部隊駐守和防禦崇明島,相當於默認放棄了崇明島。

    蔣緯國也想過這件事,他反複搜索自己的記憶,好像沒聽說抗戰期間有“崇明島戰役”,也沒聽說國軍和日軍為爭奪崇明島而展開廝殺,所以他也在放棄崇明島這件事上采取了默認態度。但是,蔣緯國忽略了“蝴蝶效應”,既然曆史已經被他改變了,日本人那邊肯定也會隨之改變,很多東西都跟原先曆史上截然不同了,並且越來越多的東西受影響而麵目全非了。在上海舉步維艱、難以立足的日軍立刻因地製宜,輕而易舉地拿下了崇明島,在島上修建起機場並且把該島作為日軍集結部隊、儲存物資的上海前線總後方基地。發現日軍在崇明島上的動作後,國軍派遣空軍機群展開攻擊,但由於空軍缺乏轟炸機,所剩不多的轟炸機經不起高強度的消耗,所以無力轟炸日軍在該島上的航空兵基地和物資基地。另外還值得一提的是,日軍雖然在淞滬戰場上擁有了飛機,但仍然無力跟中國空軍爭奪製空權,日軍很有自知之明,飛機都是用於保護重炮部隊的,隻被動防禦,不主動進攻(日軍已經知道中國空軍沒有多少轟炸機,所以製空權即便被中國軍隊奪去,日軍遭到的打擊也不是很嚴重,因此放棄了爭奪)。

    針對開戰初的失利,鬆井大將等日軍高層經過反複研究,覺得“炮兵火力不足是皇軍攻勢難以施展”的主要原因,在他的請求和杉山元大將的支持下,日軍艦隊暫緩向上海運輸下一批登陸部隊,而是集中運力運輸重炮部隊。獨立野戰重炮兵第10、第15聯隊以及獨立野戰重炮兵第2、第3、第4大隊共五支日軍重炮兵部隊先後抵達上海,累計共超過130門口徑達到105毫米、120毫米、149.1毫米的榴彈炮。這批重炮的到來,極大地加強了淞滬戰場上的日軍炮火強度,也大大地提高了日軍在戰場上的推進速度。麵對日軍艦炮火力威脅,國軍退避三舍,退至日軍艦炮難以進行精確轟擊的地帶再展開防禦,但麵對隨日軍步兵一起前進的日軍重炮兵的火力,國軍隻能硬拚。淞滬戰場上的國軍隻有一個重炮團(就是蔣緯國的第14炮兵團),本錢有限,肯定無法跟日軍重炮群展開火力對轟。“…日軍再發動攻擊前,先以重炮群猛烈轟擊我軍陣地,複以步兵部隊密集衝擊,日軍炮兵素質極其過硬,炮火精確無比,日軍步兵甚至能跟隨日軍炮兵展開延伸射擊時的彈幕而趨步前進。…我軍官兵們頭上炮彈不斷落下,麵前又日軍不斷強攻,雖有殺敵報國之決心和視死如歸之勇氣,但血肉之軀畢竟難以抵禦日軍強大炮火之壓製打擊。”張治中在給蔣介石的一份軍事報告中這樣描述道。

    9月1日這天,中國軍隊遭到了中日開戰後的第一個重大挫敗,平津淪陷。

    平津會戰於7月27日爆發,於8月31日正式結束,持續35天。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平津戰場前敵總指揮宋哲元上將在8月31日宣布參戰部隊放棄平津,全線後撤。整場會戰中,中方前後投入約50萬兵力參戰,日方前後投入約20萬兵力參戰,會戰最終以日軍獲勝而告終,日軍先於8月10日攻陷天津,後於8月22日攻陷北平,天津戰役(天津保衛戰)和北平戰役(北平保衛戰)是整場會戰的兩大核心,都打得異常激烈。此次會戰,中方宣布自身傷亡11萬人,斃傷日軍5萬餘人;日方宣布自身傷亡2萬餘人,斃傷中國軍隊20萬人;國際列強派去平津前線的軍事觀察員們普遍認定,中國軍隊傷亡官兵超過十五萬,日軍損失應該在四萬人左右。中國軍隊的佟麟閣中將、趙登禹中將等七名將級軍官在戰役中為國捐軀,其中,損失最慘重的中方部隊就是東北軍和小西北軍,東北軍的6個軍和小西北軍的2個軍都傷亡過半,另外還有蔣緯國的第918團。第918團是嫡係裏的嫡係,但正因如此,反而是越不怕損失、越勇於參加最險惡的戰鬥,因此損失非常巨大。

    平津會戰對於中國軍隊而言肯定不是勝仗,但不管怎麽說,浴血奮戰後即便失敗也是雖敗猶榮,萬般好過原先曆史上的不戰而逃。盡管殺敵四萬、自損十五萬這個比例並不太好,但蔣緯國知道宋哲元等前線將領都盡力了,畢竟淞滬戰場上的國軍基本上都是中央軍,平津戰場上的國軍卻是一鍋各派係雜牌軍混成的大雜燴,指揮不暢、軍令不通,能打成這個戰績已經很了不起了。雖說如此,蔣緯國的心情還是很沉重,他發了一份電報給杜聿明:“幾成?”

    杜聿明回電:“八成五。”

    雙方言簡意賅且心知肚明。蔣緯國頓時心痛萬分。

    平津淪陷後,宋哲元本打算把部隊收攏到河北省中部的保定,穩住並保住冀中和冀南,但攻陷平津後的日軍在華北大平原上挾勝利之威,長驅直入、一路南下,而作為對比,國軍的精銳部隊、不怕犧牲的部隊已在平津戰場上損失大半,士氣和銳氣都遭到很大挫敗,裝備和物資都消耗得瀕臨枯竭,無力再戰,加上消極避戰、保存實力的思想的作怪,各部隊誰也不肯去前麵頂住來勢洶洶的日軍,各顧各一窩蜂向南逃,使得宋哲元構想中的“保定保衛戰”根本就沒有打響,日軍在短短一天之內就輕取保定,繼而再度掠地百裏,直到攻陷石門市(石家莊),日軍才意猶未盡地停止攻擊。參戰國軍最終敗逃到邯鄲、邢台等冀南地帶,河北省五分之四陷入日軍之手。

    日軍在河北省、在華北地區沒有再繼續擴大戰果,並非日軍手下留情,而是日軍兵力不足,因為根據日軍統帥部的命令,原計劃調往華北的三個日軍師團都轉而調往華東,甚至連“華北派遣軍”本身也接到抽調部隊轉去上海參戰的命令。此時,日軍統帥部跟中方一樣,都把戰爭重點放到了上海和華東。(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