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節 決死挽救(1)

字數:9597   加入書籤

A+A-




    江南局勢之所以惡化到此時近乎失控的程度,日軍第2師團師團長岡村寧次中將是“第二功臣”,“第一功臣”是蔣介石。若非蔣介石迷醉於上海前線的“大好局勢”從而一直不願撤軍,南京和江南是不可能陷入如此兵力空虛的危險處境的,再加上蔣介石在如何抵禦第2、第6師團的戰事上拒絕最為穩妥的固守戰術,卻采取極具冒險主義的“合兵一處,逐個擊破”戰術,導致南京守軍主力在江北浦口區被第6師團纏住且耗費大量元氣,第2師團趁機渡江,踏上江南,實現了岡村中將預計的“威脅南京後方”和“截斷寧滬運輸線”這兩大重要目的。

    輕輕鬆口氣後,岡村中將強忍住心頭的激動和喜悅,他知道自己還沒到可以慶祝歡呼的時候,自己距最後成功還有一步之遙。穩住心神後,岡村中將給穀壽夫中將發去一份電報,電報中道:穀君,請你率部立刻撤離浦口區戰場,轉向青山鎮一帶(第2師團渡江處)前進。

    岡村中將這個指示具有兩大妙處,第一,第6師團繼續呆在江北前線已經沒什麽意義,因為第6師團已經完成了掩護第2師團的任務(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第6師團攻擊浦口區的性質分為兩層,在穀壽夫中將的計劃裏,第6師團的攻擊是“為一舉打進南京而進行的強攻”,而在岡村中將的計劃裏,第6師團的攻擊是非常不明智的,並且注定不會成功,但可以起到掩護第2師團渡江的作用,所以岡村中將把穀壽夫中將的愚蠢行為巧妙地進行“廢物利用”,同時他還幫穀壽夫中將遮醜,讓穀壽夫中將感激涕零,不再繼續蠻幹胡為,這使得第6師團全心全意地配合第2師團。——穀壽夫中將做出蠢事後,岡村中將有兩個選擇,一是對上級實話實說,甚至添油加醋地落井下石,穀壽夫中將肯定沒好果子吃,但岡村中將也沒有好處,並且還會破壞兩師團此時的關係,二是幫穀壽夫中將遮醜,對上級匯報“穀壽夫中將是為了掩護我師團而對南京江北發動強攻的,他不但沒有過錯,反而還有功勞,若不是穀壽夫中將和第6師團的浴血奮戰,從而吸引住支那軍注意力和兵力,我和第2師團是無法橫渡長江的”,這樣,穀壽夫中將不會被撤職查辦,第6師團那場“屈辱的敗仗”也會變成“光榮的、自我犧牲式的掩護作戰”,麵子都保住了,穀壽夫中將極度感激岡村中將,第6師團會全力配合第2師團,兩師團“精誠團結、同心同德”,合力對付中國軍隊,甚至,日本國內還會大加稱讚“帝國陸軍兩大王牌勁旅不但沒互相搶功,反而還完美合作,堪稱帝國軍之典範”等等,結局皆大歡喜。不得不說,岡村中將既是一位高明的戰術家,也很會做人,並且會顧全大局。),此時的第6師團還有約一萬七千精兵,無疑,第6師團仍是一股非常強大的軍事力量,如果把這麽一股強大力量閑置在江北,必然造成日軍軍力上的浪費,此時的戰事還需要第6師團繼續做出貢獻,如果讓第6師團繼續攻擊浦口區,肯定得不償失,第2師團已經不需要掩護,浦口區的918團又擁有紫金山重炮群的援助,並且還擁有永久性國防工事,繼續打,對日軍不劃算,第6師團沒必要啃這塊已經是雞肋的硬骨頭;第二個妙處是,第6師團撤離浦口區,中國軍隊是不能無動於衷的,因為任憑第6師團離去的話,若第6師團也渡江,跟第2師團在江南岸合兵一處,那江南的險惡局勢就變本加厲了,所以,中國軍隊必然要追擊第6師團,接下來會正中岡村中將的下懷,中國軍隊沒有了重炮群和混凝土工事,與日軍在野地上交戰,戰鬥模式自然是大大地有利於日軍的。岡村中將一方麵讓第6師團更好地發揮戰力,一方麵迫使中國軍隊進一步地陷入不利。可以說,岡村中將這幾手,一環套一環,銜接得天衣無縫。

    對於岡村中將這個指示(不是命令,因為岡村中將無權對穀壽夫中將下命令),穀壽夫中將像執行命令那樣毫不拖泥帶水地執行了,他現在對岡村中將心服口服,不再擅自行動了。

    第2、第6師團打得熱火朝天且高歌猛進,使得負責後方的第16師團也有些按捺不住,中島中將隨即給岡村中將發來請示性的電報:需要我師團增援你們嗎?

    岡村中將、穀壽夫中將、中島中將三人都是師團長,都聽命於第3軍司令官柳川中將,三人是平級的,但眼下,岡村中將的優異表現讓穀壽夫中將、中島中將儼然間已經把他奉為三個師團的“盟主”了。身在上海的柳川中將也默認了岡村中將作為前方三個師團的總指揮。

    麵對中島中將好心且誠心的請求,岡村中將反複思索後給予了否定回答:不,中島君,煩請第16師團繼續堅守在江北,我們需要在江北保持一股強大的軍力,江南是前線,江北是後方,第2、第6師團需要第16師團穩住江北後方,若無第16師團的努力和付出,第2、第6師團必定會陷入極大危境。第2、第6師團的後方生命線就拜托您和您的京都健兒們了。

    看完岡村中將的回電後,中島中將雖然有些遺憾和失望,但他還是很樂意地繼續充當這個“綠葉”角色的,因為岡村中將言辭懇切真摯,毫無把第16師團當成“綠葉”的輕視。

    岡村中將發給中島中將的這封婉拒電報,後來被日本國內認為是岡村中將“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的表現。日本國內的高層們看來,三師團應全麵渡江,踏上江南的部隊越多越好,畢竟南京是在江南,寧滬交通線也在江南,把第16師團閑置在江北造成日軍極大軍力浪費。但岡村中將始終不這麽認為,第16師團負責守護從啟東縣到儀徵縣(儀征市)的縱深高達兩百多公裏的江北大後方,同時還負責就地征集(搶掠)物資為第2、第6師團輸血,所以,第16師團不能輕動。說到底,第2、第6師團並不是進行一場打了就走的奔襲戰或遊擊戰,第2、第6師團需要在較長時間內牢牢地釘在江南,截斷寧滬交通線,截擊從上海回撤南京的中國軍隊主力,甚至還要為日軍全麵攻打南京奠定先機基礎,鞏固好大後方是非常重要的。

    “不要給敵人任何可趁之機!”岡村中將對身邊軍官這樣說道。

    “真是一個毫無破綻的對手…”獲悉第6師團的最新動向後,蕭爻忍不住唏噓感慨,“這個岡村寧次要是跟那個石原莞爾搭檔起來…”

    “我的軍師!”蔣緯國忍不住,“第6師團撤退了!我們現在該怎麽辦?”

    蕭爻眯起眼:“追或不追,僅此而已。追,我們就沒了防禦工事和紫金山重炮群這兩大優勢,跟第6師團在野外展開硬碰硬,我們還有五千多弟兄,第6師團還有約一萬七千兵力,打到最後麽,我們全軍覆沒,第6師團從一萬七千人變成一萬兩千人,然後繼續渡江;不追,第6師團一萬七千人全部渡江,跟第2師團合兵一處。”

    “追的話,南京兵力會再度削減,危險性繼續增大,不追的話,江南日軍會實力大漲,南京危險性還是繼續增大!”杜聿明焦躁地來回走動,“我們完全陷入被動了!”

    “日軍畢竟隻有兩個師團,應該還不太敢靠近南京。”廖耀湘努力地安慰眾人,“不要忘了,我們的紫金山重炮群對日軍地麵部隊是具有極大殺傷力的。日軍一旦進入重炮群射程,他們就會以中隊大隊為單位地灰飛煙滅。”

    “可惜,五十多門重炮被委員長調得隻剩下十幾門。”齊學啟愈發焦躁。

    “你們說的不對。”蕭爻搖頭,“日軍如果在夜間分散性地攻擊南京,怎麽辦?紫金山重炮群在夜間無法精確轟擊日軍,如果有日軍一個大隊甚至一個聯隊突入南京城區,紫金山重炮群就徹底沒辦法了,而突入城區內的日軍會虎入羊群的。”

    “左也不行,右也不行!”蔣緯國幾乎暴躁起來,“我們真的一籌莫展了?”他的急躁程度遠遠超過所有人,包括正在軍委會大樓裏如坐針氈的蔣介石,因為蔣緯國發現,這一切好像都是自己幹涉曆史帶來的後果,自己幹涉曆史產生了極大的“副作用”,眼前這個險惡局麵的“罪魁禍首”似乎應該是蔣緯國本人,不得不讓他因為產生了空前的焦躁。

    蕭爻閉上眼睛,然後睜眼望向蔣緯國:“打電話給俞飛鵬(交通部長兼後勤部長)!”

    軍委會的會議廳內,蔣介石等一幹高層們正在極度的憂心忡忡中,現場眾將軍反複地研究著、討論著、商議著、爭辯著:

    “第6師團如果也要渡江,那江南局勢就徹底無法收拾了!”

    “第6師團沒有理由不渡江,必須要進行阻止!”

    “怎麽阻止?靠918團嗎?918團現在隻有防禦之勢,何來反擊之力?五千人追擊一萬七千日軍,這跟送死有何區別?”

    “即便第6師團不渡江,第2師團已經對江南局勢造成致命性威脅了!”

    “可否讓川軍出擊?現在就趕往鎮江!還來得及!即便不能重創第2師團,起碼也能牽製住第2師團一部分兵力。”

    “在野地上跟日軍交戰,那是以己之短擊敵之長!川軍都打光了,南京靠誰保衛?”

    “劉峙的第2集團軍已經到武漢了,正在坐船趕到南京,但還需要二十四個小時!”(第2集團軍此時司令是劉峙,副司令是孫連仲,該集團軍雖然名為集團軍,其實骨幹部隊隻有三個師,分別是第27、第30、第31師,其餘部隊是一些臨時加入的保安團組成的暫編部隊。)

    “二十四個小時!日本人會給我們二十四個小時嗎?遠水救不了近火!”

    “薛嶽的第19集團軍已經從滬北前線開始撤退,先期能撤下兩個用各部隊拚湊起來的基本完好的師,但也需要二十四個小時才能趕到鎮江。”

    “二十四小時內,鎮江必丟!來不及了!”

    “日軍第108、第109師團呢?到底在哪裏?在江北登陸還是在江南登陸?快搞清楚!兩個師團五萬日軍,一下子壓上來,我們會全局崩潰!”

    “這兩個師團應該是在江南登陸,因為日軍已經沒必要再在江北增兵了。”

    “報告!”一名少將參謀急匆匆地奔進大廳,直向愁眉不展的蔣介石,“委員長,918團來電,他們可以阻止第6師團渡江!”

    “哦?”蔣介石心頭一喜,現場眾人也都心頭一喜,雖然這並不是能夠改變整體局勢甚至讓整體局勢轉危為安的好消息,但確實算是一個能起到很大積極作用的喜訊,稍微緩解一些不利處境了。“如果918團能阻止第6師團渡江,那麽,第2師團就孤懸於江南,我們可以想辦法主動出擊一下!”何應欽興奮地道。

    “怎麽出擊?”白崇禧不冷不熱地道。

    “讓川軍出擊!”

    “川軍打光了呢?南京靠誰保衛?”

    “即便川軍打光了,日軍也無力威脅南京!我們就贏得最寶貴的時間了!”

    白崇禧不是很反對何應欽,他隻是迷惑:“918團五千人怎麽阻止第6師團?”他望向蔣介石,“如果918團真的能單獨阻止第6師團,我們確實可以咬咬牙,再抽調一部分部隊,力求擊退第2師團,那麽,局勢還有挽回的希望!”

    蔣介石繃著臉反複思索,點了點頭。

    如果白崇禧此時在南京的下關碼頭,他立刻就明白918團的戰術了。碼頭邊,蔣緯國正與交通部長兼後勤部長俞飛鵬進行著火急火燎的對話。“俞部長,你一個小時內能搜集到多少船?”蔣緯國急如星火地問道。

    俞飛鵬稍微思索了一下,回答道:“南京地區登記注冊的民船共有2000多條,大部分都是小噸位的貨船、渡輪、帆船、漁船,機輪船十多艘。二公子你是知道的,軍隊一直忙著沉船堵江或征集民船用砂石填江,因此南京地區有多少船都很清楚,基本上在交通部管轄下。你需要的話,我一小時內能給你弄來五百條船,但要注意,九成五以上都是噸位很小的小船。”

    “好!這件事就麻煩你了!越快越好!”蔣緯國吩咐完後,又風風火火地找到憲兵部隊總指揮蕭山令,“快讓部隊整裝出發!”

    “出發?去哪裏?”蕭山令吃驚不已。

    “上船!全部上船!記住,要武裝整齊!”

    蔣緯國隨即又前往明故宮機場和大校場機場,大批的容克運輸機正在遮天蔽日地著落,機艙裏鑽出一隊隊臉色發白的滇軍官兵,是滇軍第60軍第二批抵達南京的第183師,師長高蔭槐。“高長官,多少官兵來了?”蔣緯國見到高蔭槐後來不及敬禮,他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因為時間確實非常緊急。

    “先頭部隊的一個團約3000人已經抵達。”高蔭槐說道,神色間十分痛苦,“軍令如山,軍情如火,每架運輸機都超載了,飛行過程中有八架運輸機墜毀,唉!我的三百多個兄弟啊,還沒有上戰場就沒了…”他痛心疾首。值得一提的是,德國容克運輸機的結構是非常堅固的,性能十分出色,否則國軍空軍如此高強度的運兵會造成更大損失。

    “趕緊領取武器!”蔣緯國連連吩咐道,“領完武器後去下關碼頭,上船!”

    “上船?去哪裏?”高蔭槐吃了一驚。

    “當然去是打仗了!”

    “二公子啊,弟兄們都非常疲憊的,顛簸了一路,需要休息…”

    “高長官,沒時間了!我也不忍心不願意這麽做,可是,真的沒時間了!”

    高蔭槐咬咬牙:“知道了!”他對走下飛機後猶如踩在棉花上般搖搖晃晃、頭暈腦脹的部下官兵們吼道,“弟兄們!快去拿武器!上戰場了!”

    《大公報》記者是這樣描述當時的場景的:“…國都南京已經到了千鈞一發的危急關頭!不管是中央軍還是川軍、滇軍,都在為保衛國都、抵禦強敵而奮勇拚搏著,特別是滇軍將士。源源不斷地乘坐飛機抵達南京的滇軍將士們就像一股股新鮮血液,給本已經油盡燈枯的南京不斷輸血。畫麵可歌可泣、震撼人心。一群群運輸機呼嘯著在機場上著落,一隊隊滇軍將士臉色發白、搖搖欲墜地走下飛機,來不及喘口氣,沒有時間休息,他們在軍官的帶領下強撐精神,快步地奔向機場邊的武器領取處。為節約飛機空間,從昆明飛來南京的滇軍將士都是不帶武器的,機場邊堆著好幾座由武器彈藥組成的小山,氣喘籲籲的滇軍官兵們跑下飛機後,排著長龍般隊伍,領取武器,同時每人領取兩個饅頭和一瓶水,一邊大口大口地吃東西喝水一邊奔跑著向下關碼頭集結,沒有任何時間間歇,剛下飛機的滇軍官兵們立刻就上前線殺敵。因為時間實在太緊急了!一些滇軍士兵問長官‘哪裏可以小便’,長官回道‘直接尿褲子上!’,於是,大批滇軍士兵一邊奔跑向下關碼頭一邊就把小便解決在褲子上,還有的滇軍士兵拿著剛到手的德式武器問‘這東西怎麽用’,滇軍士兵們在雲南使用的都是法國造武器,一時間不能掌握德國造武器的用法,軍官回道‘路上自己摸索!’…壯哉,滇軍!壯哉,中華軍人!”

    長江上隨即爆發了一場怪異的“江戰”、“水上大戰”。

    蕭爻分析得很對,第6師團後撤並且準備渡江,國軍追也不是不追也不行,因為注定沒有好結局,但在這個死局裏還有一線希望,就是在長江上阻擋住第6師團。日軍在長江上,國軍也在長江上,雖然雙方的戰鬥力都被束縛了,但日軍被束縛得更大,從而使得戰鬥模式能最大化地有利於國軍。雙方都在陸地上,可以衝殺、拚刺刀、步坦協同、步炮協同,日軍眾多優勢都能被發揮出來,但雙方都在長江水麵上,就沒法衝殺、拚刺刀、使用大炮坦克了。於是,約一萬名中國軍人(五分之二是憲兵,五分之二是滇軍,剩下的是從918團抽調出的),乘坐著五百多艘貨船、渡輪、漁船、帆船、機輪船,與同樣是乘坐著眾多小噸位民船的日軍第6師團的渡江部隊在長江上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水上大戰。

    這是一場戰鬥模式堪稱中外罕見的怪異戰鬥,中日兩軍近兩萬軍人乘著八百多艘小船,在滔滔長江上展開殊死搏殺。目睹戰鬥畫麵的一名德國顧問這樣說道:“…在上次世界大戰期間,我們德國海軍跟英國海軍爆發了一場日德蘭海戰,那是一場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海戰,我們出動了99艘艦船,英國人出動了151艘艦船,規模和激烈程度都是海戰史上史無前例,眼前的‘長江大戰’讓我下意識地想起日德蘭海戰,應該說,長江上的中日軍隊的船隻數量大大超過日德蘭海戰,足有超過800艘,中國軍隊約500艘,日軍約300艘,當然了,都是小船,參戰船隻總噸位隻有日德蘭海戰的一個零頭,實際上就沒有一艘軍艦,都是民船漁船,但戰鬥的激烈程度、悲壯程度卻能跟日德蘭海戰相媲美。中國海軍的二十多艘魚雷艇高速地在長江上風馳電掣,時時刻刻地監視著長江兩岸的日軍第6師團和第2師團,發現第6師團準備在茅草洲渡江後,魚雷艇迅速進行報告,接下來,混戰爆發了。三百多艘日軍船隻橫渡長江,五百多艘中國軍隊船隻從南京下關碼頭順流而下,趕去截殺,八百多艘船,密密麻麻、浩浩蕩蕩地在長江上糾纏在一起,展開了水上大混戰。到處都是這樣的畫麵:兩艘越來越近的小漁船,一艘上坐著幾十個中國軍人,一艘上坐著幾十個日本軍人,雙方用機槍互相開火,展開猛烈掃射,甚至因為距離太近,互相扔手榴彈,中彈的士兵慘叫著,鮮血四濺,或摔入長江,染紅一大片水麵,受傷或陣亡的士兵就像下餃子般滾滾不斷地摔入長江,江麵就好像紅色雨點落在宣紙上一樣遍地到處染放開一團團紅色水域;小船互相開火,互相對扔手榴彈,稍大一點的船上則被兩軍士兵架起迫擊炮、擲彈筒,互相轟擊,炮彈猶如縱橫交叉的流星般在長江上橫飛亂舞,中彈的船隻立刻在紅色大火球中粉身碎骨,船上士兵要麽在一團血霧中被炸得血肉橫飛,要麽被氣浪拋飛到天空中再落進長江裏。交戰水域內惡浪翻騰、水柱衝天,殺聲如雷,江麵就像煮開的大米粥般在沸騰,並且在激戰中從大米粥變成了紅米粥。我親眼看到一艘駁船,裏麵乘坐著五十多名中國軍人,一發日軍迫擊炮正好落在船艙裏,大爆炸後,那艘船並沒有被炸沉,隻是熊熊燃燒著,船艙已經變成屠宰場,血水四濺橫流,那五十多名中國軍人橫七豎八、四分五裂,全部變成殘缺不全的屍體,靜靜地倒在已經不動的駁船裏。…雙方船隊就像發瘋的兩群牛,互相野蠻地衝撞著,火力網到處狂飆橫掃,雙方在船上的軍人拚命地掃射對方落水了的軍人,打得長江水麵上到處都是翻滾的紅色噴泉和七零八落、支離破碎的屍骸,如果長江裏有鯊魚,它們今天就可以狠狠地飽餐一頓了。小船互相掃射,大船互相衝撞,雙方都殺紅了眼,我甚至還看到幾艘雙方較大的船撞擊在一起,船上的兩軍士兵就像西班牙帝國時期的海軍或海盜般衝上對方船上與對方展開肉搏拚殺,連落水的兩軍士兵都在戰鬥。落水後,必須要丟掉身上的武器,否者很容易被武器拖進水裏,但是,水上水下都是戰場,落水的中日軍人都沒有放棄武器,他們抱著沉重的槍械,一邊艱難地鳧水掙紮著,一邊對敵方落水軍人開火射殺,乃至爆發水中白刃戰、水中肉搏戰。日軍在拚命地想要過江,中國軍隊在拚命地想要阻擋日軍踏上江南岸的土地。上帝啊,這真是一場令人驚駭的戰鬥。”

    為了鼓舞部隊士氣,蔣介石在蔣緯國的要求下,親自來到下關碼頭為即將出擊的憲兵、滇軍、918團官兵們壯行並給予激勵。看到蔣介石親自到來,官兵們無不歡聲雷動,大呼“蔣委員長萬歲”“國軍必勝”口號。蔣介石也深深地被現場氣氛感染了,他逐一地跟出擊部隊的中高級軍官握手,“國都危急!就要靠你們了!”他語氣十分懇切地道。

    帶隊的高蔭槐熱淚盈眶地道:“委員長您放心吧!我們誓死守住長江!決不讓第6師團踏上江南岸!”

    “誓死守住長江!”“決不讓日軍踏上江南岸!”官兵們吼聲響徹南京,響徹長江。

    以高蔭槐為首的出擊官兵確實恪守了他們的諾言,高蔭槐本人在江上激戰中腰部中彈,摔入長江,船上衛兵拚命跳江搜救長官,但盡皆在附近日軍一艘船的機槍火力網中被打死在江水中,重傷的高蔭槐最終淹死在長江裏。高蔭槐陣亡殉國時,距他下飛機來到南京隻有短短的三個小時,臨死前,他在被鮮血染成粉紅色的江濤裏大呼道:“繼續戰鬥!不要管我!我死國存!”

    長江大戰進行得山河變色,以滇軍為骨幹的國軍部隊拚死阻擋第6師團渡江,而守衛南京的川軍部隊也毅然出動,奔向鎮江,竭盡全力地打擊第2師團,減緩第2師團的威脅性,從而爆發了一場同樣山河變色的大戰。(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