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節 短暫空閑(2)
字數:7635 加入書籤
從7月7日開始,截止到11月1日,中日戰爭已持續近四個月,累計共一百一十七天,近四個月裏,中日兩軍先後爆發了平津戰役、平津會戰、淞滬戰役、淞滬會戰、南京戰役(南京保衛戰)共五場大規模交戰以及數十場獨立的或衍生的中小規模交戰。因為蔣緯國對曆史的幹涉,總體而言,中國軍隊打得可圈可點,取得了比較理想戰果。五場大戰結果統計如下:
7月7日至7月8日,中日軍隊爆發平津戰役,中國軍隊投入第918團、第10重炮團、第37師、第38師、天津保安總隊等部參戰,總兵力約7萬人,日軍參戰部隊主要是日軍華北駐屯軍,總兵力約1.4萬人,戰役結果是中國軍隊獲勝,中國軍隊傷亡3萬餘人,其中陣亡1.2萬餘人,日軍傷亡約1.1萬人,其中陣亡約1萬人,日軍華北駐屯軍基本上全軍覆沒,駐屯軍司令官田代皖一郎中將被擊斃(其實是心髒病突發導致猝死),駐屯軍參謀長橋本群少將被擊斃,駐屯軍步兵旅團參謀長森田徹中佐戰敗自殺,第一聯隊聯隊長牟田口廉也大佐、第二聯隊聯隊長萱嵨高大佐、炮兵聯隊聯隊長鈴木率道大佐、戰車隊隊長北武樹大佐…盡皆喪命於激戰。此戰後,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偽軍起義,活捉了偽冀東政府首腦殷汝耕等漢奸。
7月27日至8月31日,中日軍隊爆發平津會戰,中國軍隊投入超過40個師、50餘萬兵力參戰(包括蔣緯國的第918團和第10重炮團),日軍投入6個師團(第2、第5、第7、第10、第14、第20)、1個獨立混成旅團(獨立第11混成旅團,該獨立混成旅團在此戰後被擴編組建為第26師團)等部隊參戰,約20萬兵力,會戰結果是日軍獲勝,中國軍隊累計傷亡約15萬人,其中陣亡約7萬人,日軍累計傷亡約4萬人,其中陣亡約1.6萬人,中國軍隊的佟麟閣中將、趙登禹中將等7位將級軍官(不包括陣亡後追晉者)在會戰中為國捐軀。
8月13日當天,中日軍隊爆發淞滬戰役,中國軍隊投入第128團、第14重炮團、上海保安總團等部隊參戰,總兵力約2萬,日軍參戰部隊主要是日本海軍駐滬特別陸戰隊(包括日軍在戰前緊急增加的一支海軍陸戰大隊兩千餘人和臨時從在滬日本僑民裏征集的一千餘退伍軍人),總兵力超過6000人,戰役結果是中國軍隊獲勝,中國軍隊累計傷亡約2000人,日軍傷亡約5900人(其中有4000餘人死傷於坑道爆破大爆炸),日本海軍駐滬特別陸戰隊全軍覆沒,司令官大川內傳七少將在坑道爆破大爆炸中喪命。此戰後,國軍完全控製上海市。
8月22日至10月31日,中日軍隊爆發淞滬會戰,中國軍隊累計投入近90個師旅以及大批附屬部隊參戰,總兵力超過90萬(其中有超過20萬兵力並未真正參戰,這些部隊還在路上時會戰就已經結束),日軍累計投入了12個師團(第2、第3、第5、第6、第9、第11、第13、第16、第114、第101、第108、第109師團)、1個支隊(台籍日軍組成的重藤支隊)、4個野戰重炮兵旅團以及大批附屬部隊和偽滿軍2個混成步兵旅、2個騎兵旅參戰,總兵力超過33萬。最終,日軍成功地攻占上海,但付出了極為沉重的代價,外界評論此戰“日軍不敗而敗,國軍不勝而勝”“日軍取得戰術上的勝利,國軍取得戰略上的勝利”。會戰結束後,國民政府宣布“國軍傷亡25萬餘人,斃傷日軍12萬餘人”,日本政府宣布“日本軍隊傷亡5萬餘人”,同時又一口咬定中國軍隊死傷人數超過40萬,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根據中立國的估計,中國軍隊傷亡應該在30萬人左右,日本軍隊傷亡應該在10萬人左右。事後,蔣緯國拿到了國民政府的“內部文件”,得知國軍確實傷亡約30萬人,其中陣亡約14萬人,至於日軍,日軍也確實傷亡約10萬人,其中陣亡約5萬人(絕大部分是第101師團陣亡者)。會戰中,國軍最大的戰果就是在滬東戰場上成功全殲掉日本陸軍第101師團(該師團實際上被大大地加強過,並且還有第1野戰重炮兵旅團協助作戰。第101師團覆滅同時,第1野戰重炮兵旅團自然也覆滅了,所以國軍其實是全殲了日軍一個加強甲種師團和一個野戰重炮兵旅團);第101師團師團長伊東政喜中將、參謀長西山福太郎大佐、第101旅團旅團長佐藤正三郎少將、第102旅團旅團長工藤義雄少將以及4個步兵聯隊大佐聯隊長、1個騎兵聯隊大佐聯隊長外加1個炮兵聯隊大佐聯隊長、1個工兵聯隊中佐聯隊長、1個輜重兵聯隊中佐聯隊長全部戰死,該師團所屬第101步兵聯隊和第101騎兵聯隊的兩麵軍旗被中國軍隊繳獲。
淞滬會戰期間,中國軍隊共有10位將軍(不包括陣亡後追晉者)壯烈地為國捐軀。
值得一提的是,淞滬戰場上還有“第三國”軍隊參戰,即偽滿洲國的偽滿軍2個混成步兵旅和2個騎兵旅,約1.5萬兵力,這4個旅都在戰場上被打垮,餘部大多數向國軍投降。統計傷亡時,中日雙方心照不宣地都沒把偽滿軍傷亡計算在內,在中方看來,如果把這些“中國人不算中國人、日本人不算日本人”的偽滿軍的傷亡數字算入國軍戰果裏,國際上肯定會不買賬、不承認,甚至還會指責國軍“濫竽充數”“往戰果裏注水”,與其那樣,還不如家醜不外揚;而在日方看來,偽滿軍本來就不是日本的軍隊,死傷多少都不算是日本軍隊的損失,當然不會被算入日軍傷亡裏,說到底,偽滿軍在日軍眼裏根本就是一群無足輕重的炮灰而已。
因為蔣緯國的幹涉曆史,眼下這場淞滬會戰跟原先曆史上的那場出現了多方麵的改變,甚至可以說是麵目全非了,總體而言,影響是比較積極的,不像原先曆史上那樣“毀譽參半”,原先曆史上打得很糟糕,沒取得特別大的戰果,但國軍元氣卻被消耗得七七八八,眼下這場會戰雖然國軍同樣付出了很大代價,但卻取得了不錯的戰果,日軍在占領上海後並未像原先曆史上那樣立刻大舉進犯南京,因為日軍在上海確實被打得元氣大傷了,除了十萬人的傷亡,更重要的是,日軍高層普遍思想震動,很多日軍高層因為此戰而不敢再對中國軍隊掉以輕心。
一下子被全殲掉一個師團外加一個炮兵旅團,兩麵聯隊級軍旗被繳獲,日本國內的《朝日新聞》哀歎道“此為皇國之未有大恥”。東京方麵一方麵大肆吹噓“帝國軍成功攻占上海,消滅四十萬支那軍”的輝煌勝利,一方麵又淒淒慘慘地舉行規模很大的為“玉碎”皇軍將士進行招魂的儀式。靖國神社裏一夜之間“鬼滿為患”,增加了密密麻麻的一大批“神位靈牌”。
這場淞滬會戰最與原先曆史上不同的,是衍生出一場讓國民政府、讓蔣緯國極度措手不及的南京戰役(南京保衛戰)。因為蔣介石在戰略上的錯誤指揮和不考慮客觀情況的頑固,日軍第2、第6、第16師團突然間在長江北部登陸並長驅直入,一度地兵臨南京城下,同時還空前地威脅到寧滬交通線和上海國軍的大後方。10月14日至10月16日,中日軍隊爆發南京戰役,交戰區域包括南京浦口區、江北儀徵縣、江南鎮江縣以及廣大的長江水域。中國軍隊累計投入第918團、第10重炮團、憲兵部隊5個團、川軍3個師、滇軍1個師1個團、鎮江保安團等部隊參戰,總兵力超過5萬人,另外還有數目難以統計的南京、鎮江等地平民協助參戰,日軍投入第2、第6師團直接參戰,總兵力超過5萬人,最終,中國軍隊成功地堅守住國都南京,並維持住寧滬運輸線不被截斷,自身傷亡4萬餘人,斃傷日軍約1.9萬人。此戰中,國軍共有9位將軍先後為國捐軀,分別是川軍第122師師長王銘章、參謀長趙渭濱、第144師師長郭勳祺、滇軍第183師師長高蔭槐以及鎮江的第18師師長朱耀華等5位將軍。
客觀上講,國軍的這場南京保衛戰贏得非常驚險,並且有一定的運氣和僥幸成分在內。戰役最後,手上其實已無部隊的國民政府組織兩萬多名南京青壯年臨時穿上軍裝、戴上鋼盔、拿起槍械,匯聚成一支“中看不中用”的軍隊,在兩千餘正規軍部隊的打頭下,浩浩蕩蕩地反擊正在渡江的第6師團。當時,第6師團還有約一萬三千兵力,實際上是有能力擊潰展開反擊的中國軍隊並繼續渡江的,但由於師團長穀壽夫中將已經頭生怯意,一方麵是第2師團師團長岡村寧次中將重傷昏迷,第2師團群“龍”無首並陷入混亂,導致第6師團隨之感到隱隱的無所適從,另一方麵是第6師團已經傷亡一半,穀壽夫中將害怕部隊拚光,無心再戰,所以看到“漫山遍野殺來的中國軍隊”後,誤以為中國軍隊援兵抵達,輕率地下達撤退命令,致使中國軍隊原本險些徹底惡化的局勢得以化險為夷。如果,穀壽夫中將當時下令全力反擊,第6師團隻需付出三千人左右傷亡就能擊潰中國軍隊,然後繼續渡江,與第2師團合兵一處,後果自然會不堪設想。穀壽夫中將在戰役初期犯下好大喜功的錯誤,在戰役後期又犯下優柔寡斷的錯誤,使得日軍與勝利擦肩而過。岡村中將從昏迷中蘇醒過來並得知戰局發展形勢後,憤惜得幾乎說不出話,半晌後才搖頭長歎著道:“他(穀壽夫中將)頂多隻能當一個大隊長。”
國軍陸軍打得很理想,國軍空軍和海軍也都取得很大戰果。根據空軍總司令部的統計,截止到11月1日,在這近四個月的戰鬥裏,中國空軍共累計擊落、擊毀日軍飛機約600架,共擊傷日軍飛機約250架,自身累計損失飛機約300架,除此之外,中國空軍擊沉1艘日軍輕型航母、重創日軍2艘重型航母和1艘輕型航母,擊沉擊傷日軍中小型艦艇船舶10多艘,另外還累計出動上千架次飛機增援陸軍作戰,戰果無算;海軍同樣戰果輝煌,在黃浦江戰役、杭州灣戰役、東海戰役、長江戰役等多場戰役中累計擊沉日軍2艘裝甲巡洋艦、3艘驅逐艦、1艘重型巡洋艦、3艘輕型巡洋艦、8艘運輸艦船以及超過30艘日本國內的民船,自身累計損失艦艇船舶超過50艘,水麵艦隊基本不複存在(隻剩長江艦隊的5艘軍艦),另外還先後損失了220多艘魚雷艇。
淞滬會戰已經正式結束,實際上,蔣介石是很不情願就這樣結束以及這麽快就結束的,因為再過三天,也就是11月3日,九國公約組織就要在布魯塞爾召開關於“中日問題”的會議了,蔣介石希望國軍能撐到11月3日,最好撐到11月中旬,一來堅持到布魯塞爾會議結束,從而贏得更加有利於中國的國際觀瞻效應,二來堅持到淞滬會戰爆發整整三個月期限,從而打破日本人當初放口的“三個月內滅亡中國”的囂張狂言。麵對蔣介石如此“得隴望蜀、貪得無厭”的不切實際的想法,副總參謀長白崇禧一怒之下當著蔣介石的麵摔軍帽發火:“真要這樣,我不幹了!我要求辭職!我要回廣西!等全國其它地方都淪陷了再在廣西堅持抗戰!”何應欽、程潛、徐永昌、陳誠、楊傑、蔣百裏、薛嶽、顧祝同等眾多將領紛紛要求國軍立刻從上海全麵撤軍,這才使得蔣介石下定了撤軍決心並下達了撤軍命令。
早在淞滬會戰爆發前,國軍統帥部就很認真地研究“戰事末期(其實就是默認打敗後)如何從上海有秩序地、有係統地、有組織地撤軍”,加上蔣緯國的努力,所以這方麵的工作還是進行得比較令人滿意的。新抵達戰場的第2、第11集團軍等實力基本未損且建製完好的部隊負責給全軍壓住陣腳斷後,最終沒有出現全軍兵敗如山倒、一窩蜂爭相逃命的大混亂、大潰敗,雖然或多或少地還是出現了一些潰亂和意外情況,但確實沒有太嚴重地影響到全局。由於日軍第108、第109師團的登陸和迂回大包抄,導致中國軍隊為保衛南京而修築的國防第一線(福山-蘇州-嘉興)在實質上已經破碎,因此從上海撤下來的幾十萬軍隊都撤向國防第二線(江陰-無錫-宜興-吳興),進行有計劃的撤退,實行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的節節抵抗。
國軍之所以能撤得這麽順利,一方麵是已有準備和計劃,另一方麵是國軍基本打殘了,日軍同樣也打殘了,除第16師團和第108、第109師團,參戰日軍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打擊,日軍跟國軍一樣,都需要時間來喘口氣,所以無力進行大規模的追擊戰和進攻戰;不止如此,第101師團的全軍覆沒給日軍高層造成極大的心理震撼,裕仁天皇獲悉後十分震驚和憤怒,嚴厲責備日軍高層“驕傲輕敵、麻痹大意”,結果“導致皇軍蒙受了前所未有之損失和恥辱”,明言要求“陸軍以後絕對不能再出現哪怕是一個聯隊被全殲以及軍旗被繳獲的恥辱性事件”,在天皇的“聖威”下,素來飛揚跋扈的日軍高層慌忙一改以往的驕橫狂妄作風,在短時間內變得謹小慎微起來,即便是杉山元、鬆井石根、柳川平助這種狂傲至極的軍人,也不敢再像以前那樣“放手大幹”了,紛紛猶如縮頭烏龜般轉入保守,甚至,“打完上海後是否打南京”已經成為日軍高層裏的一個不確定問題了。說白了,開戰前,杉山元大將等人毫不猶豫“打完上海肯定要打南京”,但現在,吃了苦頭長了教訓的他們在這件事上多少變得遲疑動搖了。
淞滬會戰後,日本高層裏產生了兩種聲音,一種是“堅決要打進南京,徹底懲罰支那,為戰死在上海的皇軍將士報仇,用更大的勝利來洗刷皇軍在上海蒙受的恥辱”,另一種是“見好就收,借助上海的勝利,在不損害帝國利益且能擴大帝國在華利益的情況下,跟支那政府達成停戰協定,體麵地結束帝國和支那的衝突”。兩種聲音各執一詞、互不相讓,使得日本高層重新回到戰爭初期時“思想不統一”的狀態裏。
高層在戰爭思想上發生遲疑動搖,自然會影響到前線部隊。
此時的上海和南京之間,日軍雖然還在每天推進,但色厲內荏、日行十裏,國軍一邊撤退一邊節節抵抗,勉強算得上是從容不迫、遊刃有餘。迫於形勢,雙方都不太敢輕舉妄動。
盡管如此,日軍畢竟還是在一天天地逼近向南京。
“忘了說,你現在是上校了。”蕭爻對蔣緯國說道。
“啊?我又升軍銜了?”蔣緯國很意外,他對這個其實沒什麽概念。
蕭爻點頭:“基本上都升了,特別是滬東前線總指揮陳誠,正式從中將變成二級上將了,我也是中校了。不過,杜聿明和鄭洞國可沒有從少將變成中將,他們肯定是不能升得太快的,原因麽,你心知肚明。說到底,我們雖然丟了上海,但畢竟打了勝仗,校長肯定是要好好地封賞封賞、嘉獎嘉獎的。軍銜、勳章、鈔票,都有,你好像被發了一枚寶鼎勳章吧,好歹你舍生忘死地親自帶隊衝鋒,又差點兒丟了命,升個上校、發個寶鼎也是所有人都心服口服的。哦,對了,最重要的還是部隊的番號和編製。”
“說說看!”蔣緯國對這個最感興趣。
蕭爻眯起眼睛:“說到底,打仗麽,也是中央順便‘清理’雜牌部隊的好機會。你想啊,比如某個地方軍的師,在前線打得損失慘重,然後呢?按道理應該補充,甚至編製還要升級,但實際情況是,如果這個師打得不好或打得戰績平平,那麽,這個師就會被有理有據地撤銷番號和編製,自然而然,地方軍就少了一個師了。這場淞滬會戰,國軍累計投入90個師旅,說句心裏話,參戰部隊任何一個都是有功勞的,就算沒有功勞,也是有苦勞的,但據我所知,已有二十多個師旅要被撤銷番號和編製了,理由是‘作戰不力’‘貽誤戰機’‘主官臨陣脫逃’等等,這些師旅清一色都是地方軍的。打得不好,中央收拾起來是名正言順,打得好,照樣被收拾。你知道的,打得好,肯定打得慘,比如參加這場南京戰役的滇軍和川軍,參戰川軍那三個師足足耗掉了兩個半,但川軍畢竟是功臣,肯定不能撤銷番號和編製,因此呢,川軍部隊在表麵上會得到大力補充,但補入部隊裏的新兵和中基層軍官卻都是中央軍的人,經過這麽一頓補充兼滲透後,部隊在名義上還是川軍,實際上已經變成中央軍了,這叫鵲巢鳩占、反客為主。”
蔣緯國聽得心頭難受,中國地方軍部隊,滿腔熱血地參加保家衛國的戰爭,但到頭來,卻要被自家中央政府“整”,確實不公平,可說句公道話,蔣介石做得不對嗎?蔣介石其實做得也沒有錯,哪國中央政府願意地方派係擁有強大軍隊?還不是逮到機會就狠狠地削弱。
蕭爻繼續道:“中央軍部隊裏被裁減的隻有一種,炮兵。我們炮兵損失慘重啊!國軍的炮兵部隊原本有4個炮兵旅、5個炮兵團(包括蔣緯國的第10、第14重炮團)、3個山炮營、3個野戰炮營、3個重型迫擊炮營,經過這場大戰,各部隊都七零八落的,必須要整合重編。另外,營座,你的918團、128團、813團、獨立第8騎兵團…校長想要將其整編為一個師。”
“哦?”蔣緯國心頭有點隱隱的激動。
蕭爻跟蔣緯國是心照不宣的:“此時此刻,國軍幾十萬大軍正陸續分批地從上海撤下來,遍地都是擁有豐富實戰經驗的老兵或傷兵啊!營座,咱們該抓緊時間招兵買馬了!為接下來即將爆發的南京會戰做準備呀!”
蔣緯國連連點頭:“是的,這是肯定的,並且是迫在眉睫的事。”
“我已經問過校長了。”蕭爻做事堪稱滴水不漏,“咱們這個新的師,下轄2個步兵旅、1個炮兵團、1個騎兵團、1個工兵團、1個輜重團,每個步兵旅下轄2個步兵團,共8個團。按照營座你的實力和本事嘛,咱們可以把這個師在規模上建得比日軍一個甲種師團還要大。”
蔣緯國笑起來:“我都等不及了。”他知道,新的考驗已經在等著自己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