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節 戰城(3)
字數:9404 加入書籤
“弟兄們!拚啦!”胡璉揮汗如雨地大吼著,親自端著一支衝鋒槍也投入廝殺。當然了,胡璉並非隻知道“死戰到底”,他很有頭腦,湯山鎮戰事已經是一場犬牙交錯、不分敵我的大混戰,他雖然沒能力阻止全軍都陷入混戰,但及時地阻止了他的813團被混戰漩渦卷進去。813團官兵們在胡璉指揮下,分工明確地組成一支支連排級突擊隊,隊伍裏,前排隊員手持衝鋒槍或輕機槍等自動火器負責開路,後排隊員隻顧把手榴彈越過前麵人的頭頂不斷地扔出去,這種各司其職的作戰方式很有效,並且胡璉嚴厲命令本團官兵不得進入混戰圈內,隻在圈外剿殺日軍、阻擊日軍,同時還不許單打獨鬥,既有力地增援了友軍,又避免本團被消耗。
“團座!你快看!”幾名貼身保護胡璉的衛兵們聲音驚愕地呼喊著並直向鎮外遠處。
胡璉急忙舉目眺望,他看到一排密密麻麻的車燈光柱正在轟隆聲中呼嘯而來。剛剛看第一眼,胡璉就明白了。
坦克,大批的日軍坦克,匯聚成一支裝甲集群,排山倒海地衝擊向湯山鎮。
論起戰略,日軍裏以石原莞爾為翹楚,論起戰術,日軍裏則以岡村寧次為魁首。對此,蔣緯國是最清楚的,畢竟此時的岡村寧次隻是日軍的一個中將師團長,位置不低,但也不算特別高,還沒有徹底地“嶄露頭角”,因此國軍高層們都還沒有注意到岡村寧次這個在原先曆史上最終會統領百萬侵華大軍的“支那派遣軍總司令官”,隻有蔣緯國對岡村寧次的能力是真正地了然於心。岡村寧次在戰術上究竟有多厲害呢?原先曆史上的南昌會戰是最能證明這一點的。南昌會戰,中國軍隊共有4個集團軍、20餘萬大軍,並且還有三條大河可作為守衛南昌的天然屏障,岡村寧城是怎麽攻城的呢?他采用了兩大措施,一是力排眾議地重用第101、第106師團這兩個先前連吃敗仗並因此而被輕視貶低的部隊作為主力,這兩個師團因此而奮發圖強、頑強戰鬥,最終不負眾望、完成任務;二是在隻有區區3公裏寬的突破口上集中了250多門重炮、130多輛坦克、100多架飛機進行重點突破,最終隻用七天時間就攻占了南昌城。要知道,這種戰術其實就是閃擊戰,並且岡村寧次玩閃擊戰比德國提前半年,光憑這一點,岡村寧次足以躋身名將行列。南昌會戰,因為岡村寧次的指揮,日軍勢如破竹、大獲全勝,國軍喪師失地、一敗塗地,日軍在此戰中死亡2200餘人,國軍死傷5.2萬餘人,其中,死亡4.3萬餘人。該數據可謂慘不忍睹,首先,中日軍人死亡比例高達19比1;其次,中國軍人死亡者占傷亡者總數82.7%,由此可見中國軍隊的後勤保障、醫療水平是何等低劣。
坦克,是英國人在上次世界大戰期間發明的,之所以會被發明,自然是因為“戰爭是科技的催化劑”的結果。上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與英法聯軍在西歐戰場上遍地挖戰壕工事,雙方一邊都用塹壕、鐵絲網、機槍群組成了一個個抵擋對方的防禦陣地,一邊又絞盡腦汁地想要突破對方的防禦陣地,德國人因此而大規模地使用毒氣彈,又發明了巴黎大炮,英國人則因此而發明了坦克。如何使用坦克?這就考驗到各國軍事家的戰術頭腦了。此時大部分的國家都把坦克跟步兵混編在一起,把坦克作為援助步兵的移動火力碉堡,包括日本軍隊在內,德國人則獨具匠心地把大量坦克組建成專門的裝甲部隊,展開無往不利的閃擊戰。在原先曆史上,古德裏安雖是“閃擊戰之父”,但他隻能說是第二個,因為第一個是岡村寧次,岡村寧次比古德裏安提前半年就在實戰裏用上了閃擊戰,當然了,日本的國力軍力都遠不如德國,所以日本陸軍不可能有德國那麽多、那麽強的坦克,所以岡村寧次也隻能玩玩小型的閃擊戰,並且岡村寧次的閃擊戰思維也不如古德裏安那麽成熟和完善,但不得不承認,他確實很厲害。
南京軍在南京城外用大量的塹壕、鐵絲網、地雷陣、機槍群組成了一道道堅不可摧的防禦戰線,實際上,這就是上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場翻版,由於日軍此時的戰力水平等同於上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英法德軍隊,所以南京軍使用這種“已經過時二十年的戰術”照樣可以讓日軍舉步維艱、裹足不前。為了破解南京軍的這種戰術,岡村中將在養傷期間絞盡腦汁地反複研究上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歐洲戰場,畢竟兩者太相似了,思考過程中,他受到兩大啟發,一是英國人在上次世界大戰期間使用的坦克突破戰術,二是蔣緯國曾經在平津戰場上、淞滬戰場上都玩過的“小型閃擊戰”。
蔣緯國給這個時空帶來各種錯綜複雜的“蝴蝶效應”,比如閃擊戰,此時世界上第一個搞閃擊戰的就是蔣緯國,他曾在平津戰場上、淞滬戰場上不止一次把他手裏為數不多的德國坦克集中成一支機械化突擊力量對日軍施行凶猛打擊,他最慣用的就是用坦克群突襲日軍的炮群陣地,還用該戰術打掉了第101師團的師團部,自然而然的,作為戰術高手的岡村中將不可避免地、極其敏銳地注意到了蔣緯國的這種“創新戰術”,繼而進行“師夷長技以製夷”。岡村中將的戰術就是:麵對南京軍的塹壕防線,日軍在突破點上集中大批飛機、火炮、坦克,先進行火海打擊,然後用坦克群一擁而上,撕裂南京軍的防線,同時掩護後續步兵進行突破。日軍步兵人群的“人海戰術”為什麽無法突破南京軍防線?因為南京軍近戰火力實在太強大,湧上去的日軍步兵人群像割麥子般被殺得漫山遍野倒斃,雖然日軍炮群威力巨大,但南京軍的塹壕工事可以很有效地防備炮擊,也能防備空襲,所以,日軍坦克一窩蜂地衝上去,靠著自身裝甲來擋住南京軍的近戰火力,用坦克炮、坦克機槍壓製住南京軍,跟在坦克群後麵的日軍步兵人群趁勢突破就是水到渠成的。
岡村中將這個“機械化突破戰術”肯定會非常有效,但不能常用,原因有兩點,一是首次使用可以打南京軍一個措手不及,再次使用就沒有這個效果了,紫金山陣地才是南京城的關鍵核心,湯山鎮陣地隻是南京城的外延陣地,前者重要性遠超過後者,拿下紫金山等於拿下南京城,因此,日軍如果在湯山鎮就用上這個戰術,想在紫金山再用,肯定不能如願了;二是此戰術消耗的戰爭資源實在太大。日本雖然號稱列強,可以壓著中國欺淩,但綜合國力、整體軍力都大不如西方列強,一下子拿出幾百輛坦克,日本陸軍確實沒這麽雄厚的家當資本,更何況,在岡村中將的設想中,日軍坦克群要以89式坦克(13噸)為主力,94式(3.4噸)都沒資格參戰(在原先曆史上的南昌會戰中,日軍投入的坦克裏足有三分之二是89式坦克,因為岡村中將心知肚明94式根本就是鐵皮垃圾)。
“什麽?你要200輛戰車?並且其中150輛還必須是89式戰車?”南京戰役前,聽完岡村中將的這個戰術構想後,鬆井大將先是感到不可思議,然後苦笑著連連搖頭,“岡村君,你胃口好大啊!”
日本陸軍此時隻有1000多輛坦克(該數據已扣除已在戰爭中消耗的,主要是被蔣緯國部隊打掉的),並且大部分都是小型坦克或陳舊老式坦克(日軍在整個二戰期間累計共擁有和生產了4500輛至5000輛坦克,最高產量是1942年,達到1300輛,此時1937年的坦克產量隻有區區300來輛)。坦克,是日本陸軍的“寶貝疙瘩”,特別是89式坦克,上戰場後,每輛89式坦克都起碼有一個中隊的步兵進行“協同作戰”,實際上就是專門保護這輛坦克的,日軍跟其它列強軍隊正好相反,其它列強軍隊都是“坦克保護步兵”,日軍則是“步兵保護坦克”。畢竟對於日本這個資源貧乏的小小島國而言,一輛造價高昂的、十幾噸重的大家夥,遠比十幾個乃至幾十個“熱血軍人”的性命要重要得多,死一些炮灰,不過是在靖國神社裏再增加一些牌位罷了,損失一輛坦克後再造一輛就麻煩多了。這種視基層官兵為戰爭消耗品的理念在日軍高層裏早就是心照不宣的“潛規則”。岡村中將一下子居然要150輛89式坦克,不得不讓鬆井大將難以接受。日軍坦克此時分為兩大部分,約五分之三放在東北以防備蘇聯,還有五分之二投入關內的中國戰場。
“大將閣下!”岡村中將急切地道,“我反複研究過南京軍的防線,他們的防線跟上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歐洲戰場塹壕陣地是一模一樣的,當年英國人主要就是靠戰車才突破德國人的塹壕陣地,眼下的皇軍也是一樣的,並且還要進行加強。大將閣下,皇軍想突破南京軍的塹壕防線,必須要集中性地、大量地、密集地投入戰車部隊,二百輛戰車其實已經非常少了!另外,您也是知道的,皇軍的九四式戰車實在太脆弱了,南京軍的機槍都能將其打穿,所以必須要用裝甲更堅厚、火力更強大的八九式戰車。”
鬆井大將再度苦笑:“岡村君,你要明白,你是日本軍人,不是西方軍人,你做事必須符合日本的國情啊!”
岡村中將當然聽得出鬆井大將的言下之意:日本雖然號稱列強,但底子薄、外強中幹,日本的資源本就貧乏,還要維持世界第三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自然而然,分給日本陸軍的戰爭資源就愈發捉襟見肘了,哪能玩得起如此豪華的戰車集群戰術。“大將閣下,話雖如此,但不怎麽做,皇軍真的是無法突破南京軍的防線的!”岡村中將態度非常堅定,“當年的英法聯軍和德軍在歐洲戰場上對峙兩年多,難道皇在南京戰場上,軍也要跟南京軍對峙那麽久?”
鬆井大將雖然並不很通曉裝甲作戰,但作為攻堅戰專家,他在這方麵還是“一點就通”,因此他明白岡村中將此戰術的重要性,所以,雖然困難很大,他還是竭盡全力地向東京方麵尋求能滿足岡村中將要求的坦克、火炮、飛機,隻不過,結果肯定不能百分之百地如願以償。運到南京戰場上的日軍坦克達到一百七十多輛,在數量上基本滿足了岡村中將,但在質量上卻讓岡村中將大為失望,隻有不到五十輛是89式,其餘都是小型坦克或老舊坦克,大部分正是讓岡村中將避之不及的94式。
“弄來這麽多94式有什麽用?濫竽充數嗎?”岡村中將憤憤不平。
盡管如此,日軍為這場南京之戰算是真真正正地“下血本”了,岡村中將的戰術確實很好,但消耗的戰爭資源太大,石原莞爾嘲諷道:“耗費這麽多的戰爭資源就用於攻打南京,簡直是荒唐!如果把這麽多軍隊、戰車、飛機、大炮以及更寶貴的時間用於攻打南京外延的廣大地域,此時此刻,皇軍起碼已經拿下了十萬平方公裏的占領區。”他並非嘲諷岡村中將,而是在嘲諷東京高層和支持打南京的鳩彥王中將等人。
一波三折地建立了日軍在南京戰場上的“臨時戰車集群突擊部隊”後,岡村中將心情再度雪上加霜,因為他本打算把這支“戰車集群”用於攻打南京軍最重要、最關鍵、最核心的紫金山陣地的,結果卻要被提前用到湯山鎮戰場上。
湯山鎮戰場上,血火衝天,源源不斷填上去的日軍與源源不斷補上來的南京軍展開著你死我亡的廝殺,戰線完全糾纏在一起,扭卷出一個個不斷吞噬人命的漩渦黑洞。比起日軍,南京軍官兵們因為是“主場作戰”,所以掌握著一定的地形優勢,並且在近戰輕武器火力上也優於日軍,因此在這場殘酷的人命交換中占據著不小的上風,三個南京軍士兵倒下去同時起碼拉著五個日本兵一起陪葬。二三公裏外的一個山頭上,岡村中將盡最後努力地試圖說服鬆井大將:“大將閣下!戰車集群真的不可以出擊!它們的真正戰場在紫金山!不在湯山鎮!大將閣下,您是知道的,拿下紫金山,基本上就等於拿下南京城,而拿下紫金山的我軍最大希望就是戰車集群!這是我們的殺手鐧,理所當然地要用在最重要的戰場上!現在就使出來,後果太嚴重了!第一,南京軍會受到警醒刺激,會在紫金山戰場上加強反戰車措施,到時候,我們再使出這一招就沒有理想效果了!第二,皇軍戰車十分寶貴,如果較大地消耗在湯山鎮,接下來還如何攻打紫金山?大將閣下,戰車的真正威力,是要成批地組建成機械化衝擊集群!近二百輛戰車,一口氣投入某個局部戰場,衝擊力是很可觀的,如果損失一半,衝擊力就會大打折扣了!”
鬆井大將麵露難色地指著遠處殺聲震天、炮火破雲的湯山鎮戰場:“岡村君,你看到了,敵軍抵抗非常頑強,如果現在不投入戰車集群,別說紫金山了,就連湯山鎮都是拿不下的呀!”
旁邊的“華中方麵軍”戰車集群的臨時總指揮、原日軍戰車第5聯隊聯隊長星野利元大佐提議道:“集群可以不全部參戰,但可投入比如三十輛輕型戰車援助湯山鎮戰局,好歹能夠有力地援助正在苦戰中的步兵部隊。”
“星野君!”岡村中將怫然變色道,“你說的不是最下等的添油戰術嗎?我們好不容易把這麽多戰車擊中在一處,如果一批一批地參戰,跟分散在不同戰場上作戰又有什麽區別?”
星野大佐頓時麵露慚色:“是…我失言了。”
“岡村君!”鬆井大將語氣變得嚴正起來,“你不要再固執己見了!我已經跟你說過了,帝國軍在上海雖然獲勝了,但打得灰頭土臉,因此,攻占南京除了軍事上、政治上的意義外,還帶有強烈的以勝雪恥的目的。你明白嗎?帝國軍需要攻占支那國都,從而一雪上海的前恥!但是,南京之戰開始十多天了,帝國軍還是十分不順,打得磕磕碰碰、坎坎坷坷,幾乎沒能取得什麽可以拿出手的戰果,但卻死傷了四五萬將士!國際上,列強大國對帝國的冷嘲熱諷可謂此起彼伏、不絕於耳,東京方麵大為羞怒,天皇陛下也十分不悅。所以,我們必須出手!”他不容分說地一揮手,把岡村中將要據理力爭的話都堵在嘴裏,“星野大佐,你可以出擊了!”
“哈依!”星野大佐立刻急匆匆而去。
鬆井大將剛才這番話看似有理有據,實際上存在著很大私心,他先前作為上海派遣軍司令官,此時是華中方麵軍總司令官,先前負責打上海,此時負責打南京,但都打得很不順,雖然陸軍大臣杉山元大將力挺他,但東京方麵已經對他感到不滿了,眼下,突破湯山鎮防線是攻克南京的第一步,如果日軍在湯山鎮戰役中是慘勝,鬆井大將極有可能會因此而被撤職調回國,這是他非常不甘心的,一來,他還沒能率大軍打進南京,沒有完成畢生夙願,二來,他已經快六十歲了,如果因為南京之戰表現不佳被撤職,以後再被重啟使用的可能性會很低,那麽,他幾十年戎馬生涯就會以“南京之戰的敗軍之將”而結束,留下一個遺憾終生的汙點,說難聽點,簡直是晚節不保,自然而然,鬆井大將是非常不甘心就此功敗垂成的,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不太好明說的原因,那就是——打完湯山鎮再打紫金山,岡村中將的戰車集群戰術隻能用一次,如果不在湯山鎮使用,那麽,日軍攻占湯山鎮會死傷慘重(沒有坦克群,隻能用步兵人群進行人海衝鋒),鬆井大將隨之會被撤職查辦,繼任者會“白撿”湯山鎮勝利(鬆井大將用自己的名譽、前途以及成千上萬日本兵的性命為代價,幫助繼任者攻克了湯山鎮),然後再直接撿現成的,用岡村中將的戰車集群戰術對紫金山發動攻擊,一舉獲勝,拿下南京,非常順理成章的,鬆井大將幹了“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舍己為人的事,到那時候,人人都誇讚他的繼任者,同時都貶低他本人。試問,鬆井大將心裏會怎麽想?他怎麽可能會情願。
大公無私,說起來簡單,做起來真的很難。客觀上講,鬆井大將並不是自私自利的人,但他也存在著極強的貪圖名譽的人之常情式弱點,在得到進攻南京的命令時,他欣喜若狂地在日記中寫道:“…大局於此,今日予熱烈之主見終獲成功,不甚欣喜之至。餘須謹奉大命,全察聖旨所存,惟仁惟威,舉所謂破邪顯正之寶劍誅殺馬謖。”在這樣的心態下,讓他離開南京戰場,還不如讓他戰死在南京。
隨著鬆井大將一聲令下,超過一百六十輛日軍坦克以及數量更多的汽車、騎兵裝甲車在風雷滾滾中碾軋上了湯山鎮的南京軍防線,緊隨坦克群後麵的是又一個聯隊的四五千日軍步兵。
“好多坦克!”胡璉瞠目結舌地看著這一幕,繼而看到弟兄們成群結隊地在日軍坦克群火力網間手舞足蹈地慘叫起來。
“不要慌!戰防炮開火!快拿燃燒瓶過來!”饒國華聲嘶力竭地高喊道。
操控戰防炮的反坦克兵們發瘋地開火,一門門德國造37毫米戰防炮在風雷咆哮中怒綻烈焰,噴射出一道道飛火流星,即便是日軍“最強大”的89式坦克,也扛不住三七戰防炮的怒焰,一枚枚穿甲彈在一輛輛日軍坦克上不斷地炸開一團團烈火鋼水,機械零件在爆炸中分崩離析,金屬碎片呼嘯橫飛,裏麵的日軍裝甲兵被炸得血肉模糊、死於非命。飛雷炮也都發出陣陣怒吼,呼嘯向日軍坦克的一個個餅狀炸藥包在雷霆火球後炸得日軍坦克裝甲上焦黑如炭、彈坑如麻,繼而猶如斷氣野獸般轟然不動,坦克雖然並沒有被炸毀,但裏麵的裝甲兵已經被震蕩波給震昏過去了。陣地上的機槍手同樣拚命戰鬥,暴雨梨花般的火力網中,裝甲較厚的89式坦克被打得渾身坑坑窪窪,裝甲薄得根本就是鐵皮的94式坦克則被打出渾身的窟窿眼,裏麵的裝甲兵成了渾身噴血的馬蜂窩。
“弟兄們!上啊!”守軍步兵們大呼著,人人手持燃燒瓶,毫無懼色地撲向日軍的鋼鐵狼群。電焊弧光般的彈火中,被日軍坦克火力網迎頭飆中的官兵們渾身血霧滾滾,部分官兵手裏的燃燒瓶被子彈擊碎並被彈火引燃,霎那間把這些官兵變成了火人。撕心裂肺的慘叫中,其餘步兵憤怒地向日軍坦克擲去劈頭蓋腦的燃燒瓶,被燃燒瓶擊中的日軍坦克燃起熊熊大火和滾滾濃煙,坦克成了裏麵裝甲兵的烤箱,坦克內部機械設備被高溫燒壞,坦克癱瘓著不動,裝甲兵渾身火苗黑煙地慘叫著爬出來,迅速在槍林彈雨中斃命。(很值得一提的是,在原先曆史上的淞滬會戰期間,國軍拿日軍坦克束手無策,但日軍坦克並不很強大,用燃燒瓶足以對付,蔣介石曾發電報給前線將領,要求他們效仿當時正如火如荼進行中的西班牙內戰期間共和軍對付國民軍坦克的做法,即用玻璃瓶和汽油製作燃燒瓶,但國軍似乎並沒有大規模且有組織地用燃燒瓶對付日軍坦克的記錄。由此可見,國軍一些將領的戰術思維是很僵化的。)
“損失真大啊!”親自駕駛一輛89式坦克督戰指揮的星野大佐位於集群後方,他看著眼前這幕廝殺畫麵,不由得心驚肉跳,南京軍的戰鬥意誌猶如鋼鐵頑石,完全不懼怕日軍的坦克,他們用機槍、戰防炮、飛雷炮、燃燒瓶給日軍坦克群造成了極大損失,特別是燃燒瓶,多得像手榴彈,一隊又一隊日軍坦克在南京軍漫天飛舞的燃燒瓶中被燒成了鋼鐵火球,不止如此,還有很多悍勇不畏死的南京軍官兵抱著集束手榴彈、炸藥包衝向日軍坦克並與之同歸於盡,盡管南京軍自身也付出慘重代價,被坦克炮炸死、被坦克機槍射死、被坦克履帶軋死、被坦克車身撞死者…足以上千,但日軍坦克已經損失了三分之一,讓星野大佐痛心萬分,“岡村將軍說得對呀!這種戰術隻能用一次,因為用完一次,就沒有多少戰車還能再用第二次了!另外,帝國軍的戰車也太脆弱了…不過,事已至此,如果無功而返,一切就都白費了!已經損失了這麽多戰車,如果還拿不下湯山鎮,就都前功盡棄了!”他狠狠心地嘶聲高吼,“繼續頂上去!繼續前進!”
同樣在戰場上的朝香宮鳩彥王中將看著戰局幾乎緊繃著不動,怒火衝衝、殺氣騰騰地給第2、第6師團的每個聯隊長和每個大隊長都下達了死命令:“如果今晚還拿不下湯山鎮,你們就統統切腹去吧!帝國不需要酒囊飯袋!”
死命令之下,日軍幾乎是不惜血本地瘋狂進攻,多名聯隊長親自衝鋒。
急紅眼的日軍坦克群繼續不顧損失地橫衝直撞上前,血戰一個多小時,以損失近百輛坦克為代價(日軍坦克之所以損失這麽大,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南京軍擁有完善的塹壕防線,很多日軍坦克衝上南京軍陣地後會開入塹壕無法移動,從而成為活靶子),日軍終於全麵地衝破了南京軍的湯山鎮防線。第2、第6師團的數萬日軍猶如決堤洪水般淹沒了整個湯山鎮。湯山鎮戰場上,“屍橫遍野,草木盡赤”。在這場惡戰裏,日軍死傷八千餘人,南京軍也足足傷亡了八千餘官兵(有很大一部分官兵死傷於日軍的機群轟炸、炮群轟擊以及坦克群衝擊)。
“二公子…”蹲在一個大彈坑裏的吉章簡打電話給蔣緯國,聲淚俱下地報告道,“防線被突破了!弟兄們都已經盡力了!真的擋不住了!”
“不要太自責!”蔣緯國好聲安慰道,“我命令,放棄湯山鎮,全部撤向紫金山。”
吉章簡抹著眼淚:“好,好,我知道了。”他隨即給饒國華等將領打去電話:“全體撤退!撤向紫金山!”
饒國華中將沒有撤,他的川軍第145師在參戰前共4000餘兵力,此時已拚得油盡燈枯,剩餘者不到八百人,並且大部分都在城內的傷兵醫院裏,還在他身邊的不足五十人。一方麵看到陣地淪陷,一方麵看到跟自己一起出川的家鄉子弟兵已經戰死殆盡,極度悲憤的饒國華怒視著排山倒海而來的日軍,放聲大吼:“威廉二世當年如此強盛都要敗亡,更何況你小小日本!任你今天猖獗至極,也終有破滅之時!”言罷舉槍自盡,成為南京軍第一個戰死將軍。
12月13日淩晨,日軍攻陷南京城外延三大陣地之一的湯山鎮,湧至紫金山腳下。(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