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節 戰城(9)
字數:8152 加入書籤
12月26日這天,蔣緯國接到了兩封電報,一封來自武漢,一封來自東京。來自武漢的電報是蔣介石發來的,蔣介石先是誇了蔣緯國一頓,誇他在南京打得好,殲滅日軍大量兵力,大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戰必勝信心、抗戰到底決心,大大地提升了國府在國際上的地位,接著,蔣介石話鋒一轉,字裏行間掩抑不住喜悅地告訴蔣緯國,日本政府已經通過德國政府再度向國民政府提出了“和談停戰”的新條件,新條件比前兩次愈發地寬鬆溫和的,日方的新條件是:日本必須要獲得上海市、北平市、天津市的實際控製權,同時與中方“共管共治”河北省、察哈爾省、綏遠省,日方有權在這三市三省駐紮軍隊,中方不得在平津滬三市駐軍,但可以在冀察綏三省“象征性地駐紮幾個非正規軍的保安團”。
來自東京的電報是海統局日本分局機構發來的,主要是向蔣緯國通報了日本政府以及日本軍方的最新“對華態度”。
看完這兩封電報後,蔣緯國陷入沉思。
眾所周知,抗日戰爭其實是在“中日雙方都措手不及的情況下”突然爆發的,日本人雖然處心積慮地想要侵華,但日本人在戰爭開始卻基本上沒有準備充分,這一點已無需多言。在原先曆史上,日本人雖然是“倉促上陣”,但因為中國軍隊表現得太糟糕,加上各種陰差陽錯的原因,所以日本人才下定決心展開全麵侵華,比如,在華北戰場上,宋哲元和韓複榘都不戰而逃,導致日軍輕取河北、山東等地,這麽幾大塊肥肉被日本人輕而易舉地吞到嘴裏,自然不會輕易地吐出來;而在華東戰場上,由於中央軍“先下手為強”,導致日本人“被迫全麵應戰”,日本人拿下上海後並未想進攻南京,但前線部隊陽奉陰違,擅自打南京,並且隻花13天時間就拿下南京,日本人“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照樣占盡上風”,就這樣一步步的,東京高層的態度也從謹慎穩健變成了激進狂熱,最終導致中日戰爭一發不可收拾。
但現在,日本人打得並不順利,華北戰場上很不順,華東戰場上特不順,先是在上海戰場上損兵折將、損失慘重,接著又在南京戰場上死傷無數、裹足不前。自然而然了,日本高層愈發地產生了動搖。原先曆史上,日本人在戰後編寫的戰史裏都承認,“日中戰事正式開啟後,帝國軍高層其實都沒有一個真正的戰爭計劃,因為戰事開啟得十分突然,帝國軍隊措手不及,純粹是‘為戰而戰’,走一步算一步地展開了這場讓人當時根本沒想到竟會持續八年的戰爭。”作為對比,蘇德戰爭是在德國處心積慮、準備充分的情況下展開的,開戰前,德國製定了全麵的戰爭計劃,中日戰爭完全不同,日本是倉促上陣,中國也打得三心二意(蔣介石一直想把戰爭打給國際列強看)。截止到此時,日軍在南京戰場上已死傷七萬多人之巨,並且,日軍在平津戰場上(包括平津戰役和平津會戰)累計死傷5萬餘人,在淞滬戰場上(包括淞滬戰役和淞滬會戰)累計死傷近11萬人,再加上其它戰場上的零散傷亡,因此,中日開戰近六個月,日軍已累計死傷超過23萬人,軍艦、飛機、坦克、火炮、槍械等軍械物資損失非常巨大,軍費耗資不計其數。進行對比的話,在原先曆史上,日軍戰至1937年底時,陸軍累計死傷約10萬人(淞滬會戰約6萬,太原會戰約3萬,南京保衛戰1萬餘人),海軍基本上無損失,軍械物資損失不是很嚴重,取得的戰果則非常豐碩。對比非常鮮明,此時的日軍在人員死傷上是原先曆史上的2.3倍,軍械物資和軍費耗資的損失則起碼是5倍(光是正規軍艦就沉了十幾艘,飛機更是損失了七八百架),戰果也不是很豐碩,南京一直沒打下,雖然占了一大半的河北,但山東、山西都幾乎沒有占領一寸土地,這個不利處境不得不讓“本來就沒有戰爭準備”的日本高層產生了打退堂鼓的念頭。
根據海統局從日本本土發來的情報,目前,日本政府和日本軍方共有三種態度:
第一,“在保住帝國利益和皇軍顏麵的情況下”,跟國民政府和談,體麵地停戰;
第二,繼續打南京,攻克中國的首都,威震中國,洗刷帝國和皇軍的前恥,並以此場重大勝利逼迫國民政府媾和乞降;
第三,繼續戰爭,但放棄攻打南京,對南京采取“圍而不打、轉攻為守”,然後再集中軍力攻打中國境內“容易攻打且具有戰略價值、軍事價值、經濟價值”的地方,比如,華北、華南、華中以及華東的蘇北、浙北、皖南等地。
總體而言,以首相近衛文麿為首的內閣官員們大部分支持第一條,因為文官們畢竟“膽小怕事”,沒有軍人那麽驕橫狂妄,所以希望能早點結束這場吉凶未卜的戰爭,重新過太平安穩日子,少部分文官支持第三條,這些文官基本有著財閥背景,人脈關係網裏有很多政商,他們支持戰爭是為了牟取利益,打南京沒什麽油水,所以他們希望日軍打中國其它富裕地方;日本軍方高層基本都不願意接受第一條,因為就這樣灰頭土臉地結束戰爭,不但“很難維護帝國的利益,也會讓皇軍顏麵掃地,支那人會大肆宣揚他們是戰爭勝利者”,一半高級將領支持第二條,都是頑固死硬且狂熱激進的分子,一半高級將領支持第三條,他們堅定反對“把那麽多的本可另有大用途的戰爭資源都投入到南京這個隻具有象征意義的地方”,“南京注定不可能迅速地、代價輕微地拿下,因此,皇軍在此戰中就已經失利了,無論是耗費很長時間,還是耗費很大代價地拿下南京,都正中支那人的下懷。”
裕仁天皇態度不明,根據蛛絲馬跡進行推測,他可能開始比較傾向於第一條或第三條,對於第二條的熱情有些下降。
蔣緯國反複思索,有些拿捏不定,因此找來蕭爻一起討論。
“在不喪權辱國的情況下跟日本人和談停戰,我倒不反對。”蕭爻態度明確,“想徹底幹掉日本,我們需要足夠的實力,一邊打一邊搞發展肯定不如不打仗專心搞發展,戰爭畢竟是個無底洞。不過,我估計國府和日本人還是無法和談停戰的,日本人不會輕易地低頭認輸,不會進行真正的讓步,而國府也不會委曲求全,畢竟我們打得不錯。在這個時候如果還妥協,校長不會甘心,舉國輿論也會群情激憤,國府是不敢違逆眾怒的。”
“所以,我們必須想辦法阻止日軍放棄攻打南京?”蔣緯國跟蕭爻想得一樣。
“是。”蕭爻點頭,“日本人雖然死要麵子活受罪,但畢竟不是傻瓜,我們需要繼續地刺激日本人、挑釁日本人。”
蔣緯國抓抓頭:“怎麽刺激?怎麽挑釁?難道在城內鋪上太陽旗和裕仁那傻x的照片,天天讓弟兄們吐痰撒尿?”
蕭爻搖搖頭:“必須要幹出點轟轟烈烈的事情。”他眯起眼,開始思索。
蔣緯國也開始絞盡腦汁、搜索枯腸地想辦法。
三分鍾後,蕭爻猛地睜開眼,蔣緯國也猛地一拍大腿,兩人都想到了好辦法。“浩然兄,我想到一個好辦法!不但可以刺激日本人、挑釁日本人,還可以大大地鼓舞士氣、振奮軍心!”蔣緯國目光炯炯地看著蕭爻。
蕭爻微微地笑了笑:“我也想到了一個辦法,跟你的效果是一樣的。”
蔣緯國激動起來:“好!我們用筆寫在手上,看看我們想的是不是一樣。”
“好啊!”蕭爻點點頭。
兩人拿出筆在各自掌心裏寫上,然後一起舉起,頓時相視而笑。“軍師,我們這可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啊!”蔣緯國大言不慚,他一邊誇蕭爻一邊暗自慚愧,因為他的辦法是抄襲的。
半小時後,南京衛戍司令部的地下室會議廳內。
被蔣緯國急匆匆地召集起來的唐生智、蕭山令、黃維、宋希濂、李玉堂等人都很一頭霧水地看著容光煥發的蔣緯國。“唐長官、諸位!”蔣緯國神采奕奕地道,“元旦馬上要到了!在此辭舊迎新的時刻,我們應該舉行一場重大活動進行慶祝!一來可以鼓舞士氣、振奮軍心,二來可以彰顯我們南京軍上下不畏艱險、藐視日寇的雄心壯誌,展現我們南京軍的威武軍容,三來可以大大地羞辱日本人,以正國際視聽,擴大南京之戰的國際影響力!”
唐生智等人沒有感到欣喜或驚奇,而是都隱隱地產生了一股“不詳預感”,因為蔣緯國最擅長的就是出各種折騰死人的“鬼點子”。“建鎬啊…”唐生智小心翼翼地問道,“你是想…”
“閱兵!”蔣緯國豪氣萬丈地道,“元旦當天,我們在南京城內舉行大閱兵!”
“啥?”唐生智等人都大吃一驚、難以置信。
“沒錯!”蔣緯國愈發地豪氣幹雲,“大閱兵!南京大閱兵!”
“這…”唐生智等人麵麵相覷、張口結舌,因為蔣緯國的這個主意確實太匪夷所思了,不得不讓他們感到腦子無法運轉。
“南京,是前線,更是我國國都,不過,最重要的是,這裏是前線!”蔣緯國目光炯炯、慷慨激昂,“日本人包圍了南京,我們跟日本人在南京展開血戰,按道理,南京是朝不保夕,但我們卻偏偏在南京舉行大閱兵!這個行為的意義以及它帶來的各方麵的積極影響,唐長官、諸位,你們應該想得出來吧?”
唐生智等人急忙費力地轉動腦筋。
“好主意!”李玉堂第一個讚同,“敵軍兵臨城下,我軍依舊威武閱兵,何其壯哉!”
“不錯!不錯!建鎬,你這個主意真是別出心裁啊!”黃維也表示讚同,“隻是,可以展開嗎?客觀條件允許嗎?部隊都在各戰場上頂著日軍,豈能回城閱兵?還有,日本人肯定會搞破壞的,萬一…”
“這些不是問題。”蔣緯國十分堅定地道,“目前在南京戰場上,我軍兵力並不很緊張,抽調幾千人參加閱兵式是綽綽有餘的,至於日本人搞破壞,無非就是空襲和炮擊,城內沒有日本人,空襲嘛,日本人的飛機在白天根本不敢出動,到時候我們再讓空軍加強戒備,出動一大批戰鬥機,既保護閱兵現場也能形成威武雄壯的空中方隊,炮擊麽,日本人的炮兵部隊在白天都不敢開炮的。隻要準備充分、部署妥當、安排周全,這場閱兵式還是能取得成功的。”
黃維又疑慮地問道:“目前距元旦隻有短短的五天了,我們能準備那麽多器材嗎?比如,參加閱兵式的官兵們總要換上新軍裝吧?否則軍裝破爛的,多不好看。”他思維確實很古板。
蔣緯國笑了:“師座,軍裝破爛又如何?我們這是戰地閱兵,可不是和平時期進行表演。弟兄們軍裝破爛,很好啊,這恰恰是展示我軍與日寇浴血奮戰的真實一麵。參加閱兵的部隊,從火線上開回來,閱兵結束後再返回火線,何其雄壯!何其振奮人心!”
蕭山令、黃維、李玉堂、宋希濂等人都點頭,顯然被說服了。
“委員長同意嗎?”唐生智最後問道。
“這一點交給我。”蔣緯國自信滿滿,他對說服蔣介石很有把握,即便蔣介石不太同意,也無所謂,反正蔣介石人在武漢,對人在南京的蔣緯國鞭長莫及,蔣緯國在南京天高皇帝遠。
會議最後決定,籌備閱兵式的事務交由蕭山令負責,蔣緯國負責“指導”。
接下來,蔣緯國和唐生智等人又反複召開會議,商討如何對付日軍的兩大磨刀霍霍著的殺手鐧,一是日軍的地道,二是日軍的艦隊。對付日軍的地道,手段並不複雜,也很唯一,那就是以地道對付地道,盡量摸清日軍地道的線路,然後對症下藥;至於日軍的艦隊,確實是非常重大的威脅,極難對付。對此,蕭爻提出了一個“群策群力”主意,就是把讓指揮部焦頭爛額的難題通告給中基層軍官們,發動廣大中基層軍官一起想辦法,一來可以讓更多人開動腦筋,增大獲得解決辦法的概率,二來可以鍛煉和發掘更多的人才。
日本人的艦隊過一陣子就要通過江陰,開到南京附近炮擊我們,我們該怎麽辦?
南京城固若金湯,日軍久攻不下,肯定會使用特殊辦法,那麽,日軍會使用什麽樣的辦法?(除了越巧妙越好以外,依日本人沒人性的特性,他們的辦法越沒人性也是越合理的)
想出好辦法者,重重有賞。
衛戍司令部把這樣的命令通告給了南京城的全體軍民,很快的,數以千計的答複猶如雪片般被送到衛戍司令部,廣大軍民一起開動腦筋、集思廣益。蔣緯國覺得這個活動活像是後世的“有獎競猜”。麵對數以千計的答複信函,蕭爻等參謀軍官十分認真地進行甄別篩選,因為…用易水寒的話說,“近50%的答複是廢話,近50%的答複是胡話,真正有價值的答複不到1%,並且普遍價值不高,真真正正的‘妙計’,出現概率不超過0.01%。畢竟,大部分軍民並不清楚戰事的整體態勢、敵我雙方實力對比,甚至,很多人都不清楚戰列艦的可怕性。”
這麽多答複裏,有五分之二是提議用轟炸機進行轟炸日軍艦隊,這就是典型的“廢話”,中國軍隊要是有足夠的轟炸機,還會這麽束手無策?蔣緯國雖然得到希特勒的鼎力支持,但希特勒也是有他的難處的,不可能蔣緯國要什麽就得到什麽,比如斯圖卡俯衝轟炸機,德國現在自身產量也不高,不可能給蔣緯國提供足夠多的斯圖卡,斯圖卡飛行員訓練也是大問題。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這樣的回複:把陸軍重炮搬到岸邊跟日軍戰列艦展開對轟,出動長江艦隊進行攔截,出動坦克部隊攻擊日軍艦隊,這就是典型的“胡話”,甚至有人提議“效仿赤壁大戰,放火燒日軍艦隊”,荒謬得令人哭笑不得。
整理到最後,對付即將踏浪殺來的日軍艦隊,南京軍的對策隻有這幾種:
一,飛機攻擊(空軍還有很少的一部分轟炸機,但不能寄予太大希望);
二,派特種兵蛙人部隊潛水到日軍艦隊所在江段水域,或在日軍軍艦底部安裝炸彈或直接登艦、奪艦、毀艦(肯定不可能全殲日軍艦隊,但如果能幹掉一艘大的,比如戰列艦或重型巡洋艦,足以震懾日軍,使其不敢肆意妄為);
三,潛艇攻擊(長江艦隊有幾艘德國造小型潛艇,但潛艇寶貴,不能輕易損失,況且,小型潛艇攜帶魚雷很少,難以重創日軍大型軍艦);
四,魚雷艇密集攻擊(此戰術成功率不大,因為魚雷艇在長江裏施展不開,日軍大型軍艦肯定會有驅逐艦、炮艦進行保護);
五,大規模的水雷攻擊。
“侯芳洲提出的第二個辦法很有價值。”蔣緯國看著計劃書,對蕭爻說道,“蛙人部隊,在夜間攻擊日軍軍艦,確實很值得一試。”他隱約記得,曆史上似乎曾有過這樣的海戰先例。
“有一個叫齊澤遠的中尉參謀也提出了一個不錯的辦法。”蕭爻對蔣緯國說道,“他說,可以考慮進行‘水下快艇攻擊’。”
“哦?什麽是‘水下快艇攻擊’?”
“一種類似於潛艇的東西,很容易製造,可以在水下航行,艇倉裏裝滿炸藥或金屬鈉、白磷,幾噸重,安裝一台發動機,由敢死隊員駕駛,在水下潛行,衝向日軍軍艦一頭撞上去。”蕭爻說道,“齊澤遠說,他願意擔任敢死隊的隊長,因為這是我們南京軍的軍規。”(齊澤遠構想的這種“水下快艇”在本質上其實是一種山寨版小潛艇,在後世被廣泛地用於走私活動。)
蔣緯國聽得心裏很不是滋味,他暗想:“這東西不就是原先曆史上小日本快敗亡時用的自殺魚雷麽?一種很小的潛艇,潛艇本身就是魚雷,隻不過安裝一個駕駛艙,敢死隊員駕駛這種魚雷小潛艇在水下撞擊敵軍軍艦。唉!中國軍人真的隻能用這種玩命戰術麽?”他望向蕭爻,“軍師啊,你有什麽好主意嗎?”
蕭爻看了看蔣緯國:“我想法跟一個叫張雲的副營長不謀而合,張雲說,我們雖然缺乏轟炸機,但有足夠的運輸機,可以在運輸機裏裝滿炸藥,再在戰鬥機掩護下,飛蛾撲火般地撞擊日軍軍艦!我們的運輸機都是德國的容克-52,一架容克-52可以攜帶1.5噸炸彈,如果艙內不裝人,再拆卸掉機槍武器,還可以裝幾百公斤的燃油,再加上飛機自身油艙裏的燃油,一架容克-52,可以攜帶1.5噸炸彈和1噸燃油,撞擊成功的話不亞於一顆大炸彈命中敵艦!”
蔣緯國聽得心頭發涼:“這不就是原先曆史上小日本快敗亡時的神風特攻隊嗎?難道,我們中國軍人真的必須這樣?”
蕭爻翻了翻手裏的文件:“這個張雲是個人才,他在他的回複信函裏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推測,他說,既然我們會考慮用飛機滿載炸彈燃油撞擊日軍重要目標,那麽,日本人本來就沒有人性,會不會…用這個辦法對付我們?比如,我們的山頂炮群?”
蔣緯國聽得愈發渾身發冷。(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