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節 亂城(3)
字數:8397 加入書籤
南京版《中華英雄報》總刊第032期:
中華民國二十七年一月一日西元一九三八年一月一日
頭條新聞標題:
南京軍全體將士在南京戰場上祝福全體國人同胞元旦快樂!國軍必勝!中華必勝!
南京軍於前日夜間至昨日上午再次大破日軍新一輪的全麵進攻,殲敵約兩萬人!
南京戰事持續整整一個月,經南京衛戍司令部統計,南京軍累計殲敵約十萬人!
委員長夫人宋美齡女士率女子慰問勞軍團乘坐飛機抵達南京,胡蝶、周璿、孟小冬等十多位著名女星一起隨夫人抵寧慰勞為保衛國土、捍衛國都而浴血奮戰的南京軍將士。
南京軍今日於南京城內舉行盛大閱兵式以慶祝元旦暨慶祝南京戰事已取得的重大勝利和豐碩戰果,向日寇及海內外彰顯我南京軍無畏強敵之雄心壯誌。南京軍威武!南京軍萬歲!
1938年元旦這天,沒什麽比發生在南京城內的南京閱兵更能吸引全世界眼球的了。
如果說這場“南京閱兵”是一台大戲的話,蔣緯國自然就是總導演了。無論是唐生智、周至柔還是蔣介石(在武漢的蔣介石本人),都對蔣緯國這個別出心裁的提議感到非常驚奇,由於此事確實具有十分積極的重大意義,因此蔣介石在權衡利弊後從善如流,批準了蔣緯國。得到尚方寶劍後的蔣緯國立刻緊鑼密鼓地展開這件事並付諸行動,事實隨後證明了,蔣緯國此舉獲得了極大成功,反響可以說是震撼了全世界,創下古今中外戰爭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畢竟,蔣緯國是把原先曆史上1941年11月7日的蘇聯紅場閱兵“提前照搬”到了1938年1月1日的南京,取得的意義和影響自然是空前的。閱兵剛結束,南京城內的各方記者紛紛以百米衝刺的速度爭先恐後地發出這場閱兵典禮的第一手新聞號外,國民政府宣傳部門更是開足馬力地進行大肆宣傳。近水樓台先得月的《中華英雄報》自然是第一個發出新聞號外的,報道中詳細地敘述了整場閱兵式的過程:
…閱兵式的會場地點是由東向西貫穿南京城的中山路,起點是西華門的逸仙橋,經過明故宮機場,通過中山門,終點是紫金山的中山陵,全長約一點三公裏。今天,天公不作美,從清晨開始就紛紛揚揚地下起了中雪,使得南京城內外銀裝素裹一片,實際上,老天幫助了我們,因為大雪,日軍飛機就無法襲擾破壞閱兵式了,即便日軍飛機出動,我空軍的神勇飛鷹們也會讓它們有來無回。準備參加閱兵式的部隊已經提前集中在玄武湖西北處的神策門的甕城中,風雪中,官兵們猶如雕塑豐碑般屹立得整整齊齊,無人交頭接耳,更無人發出喧嘩,盡管因為心情極度激動而忍不住渾身微微顫抖,但官兵們始終保持著嚴明的軍紀,即便身上落滿積雪也紋絲不動,推著時間推移,神策門甕城內的待檢閱官兵看上去像密密麻麻的雪人,所有的靜態中隻有官兵們時不時眨眼以及口鼻呼出的白氣是動態。西華門那裏在經過工兵旅的連夜修葺後已經整潔一新,碎磚瓦礫都被運走了,道路平坦寬敞,觀禮台的正前方豎立著一根利劍般直刺蒼穹的旗杆,兩麵巨大而鮮豔的紅色條幅分別用兩個巨型氣球懸掛著飄揚在觀禮台兩邊,上麵分別用粗大的黑體字寫道:
“中華民族萬歲!”
“中華民國必勝!”
這場閱兵式因為準備不夠充足而顯得十分單調、簡陋、倉促,但愈發地更彰顯出一股雄壯莊嚴的氣氛,請不要忘了,同一時刻,數十萬日本侵略軍就在南京城的外麵,並且已經在陸地上幾乎包圍了南京城。敵軍兵臨城下,我軍依舊威武閱兵,此等壯舉,何其壯哉偉哉!
中山路兩側已經被數以萬計的南京市居民給圍堵得水泄不通,高度軍事化的管理手段使得平民們也像軍人們一樣具有嚴格的紀律性,人群摩肩接踵但有條不紊,人人手持著青天白日旗滿地紅國旗以示愛國,無人東奔西跑,無人大呼小叫,南京城的一切此時都像機器上的零件般精確有序。西華門的觀禮台上人頭攢動,大部分是西方各國的駐華武官、外交人員、新聞記者等,高級別人物寥寥可數,畢竟此時的南京已經是前線戰場,級別比較高的是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美國駐華武官約瑟夫·史迪威上校等數人,唐生智將軍陪同其左右,眾人時不時談笑風生。上午九時,蔣介石委員長及其夫人宋美齡女士、侍衛隊隊長王世和、夫人的副官郭素梅等十餘人緩緩地登上西華門觀禮台,現場霎那間歡聲雷動,所有平民一起歡呼,所有嘉賓一起鼓掌。委員長一身戎裝,披著鬥篷大氅,容貌清瘦而神采煥然,精神健旺如常,唯有脖頸處依舊包紮繃帶,據悉是因醫生用藥錯誤導致傷口輕度感染發炎,延誤了康複時間。盡管如此,委員長堅持要親自講話,他聲音顯得低沉沙啞但渾厚有力。萬眾矚目中,委員長走到擴音器話筒前,神色莊嚴無比地宣布:
“各位國民、各位同胞、各位同仁、各位國際友邦朋友,我現在宣布,民國二十七年之元旦慶典,現在開始!升國旗!奏國歌!”
隨著委員長的命令,現場鴉雀無聲,唯有風雪呼號,同時軍樂大作。伴隨著雄渾高亢、激動人心的國歌聲,一麵巨大的國旗在西華門觀禮台前冉冉升起,現場的十餘萬人一起脫帽肅立並目視國旗升起,一陣陣此起彼伏的槍炮聲、爆炸聲在風雪中從城外傳入城內,但城內無人驚慌,氣氛莊嚴肅穆至極。大約一分鍾後,國旗被升至旗杆頂部,國歌也隨之徐徐結束,再一次響起的雷鳴般的掌聲中,升旗儀式完畢,委員長開始發表抑揚頓挫、蕩氣回腸的演講:
“全國的同胞們、海外的僑胞們、各國際友邦的來賓們,今天是西曆元旦,新年首日,正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新年第一天應該是充滿希望的,哪怕正處於戰爭期間。心中堅持著勝利的希望,正是獲得勝利的必不可少的前提。古往今來,哪一件偉大的事業不是需要篳路藍縷、披荊斬棘才能完成的呢?就以民國的創立舉例子,二十六年來,充滿多少風雨和血淚?多少仁人誌士的前赴後繼,才有了今日的民國?眼下,我們打的這場戰爭也是一樣的。今天,我們是在局勢非常嚴重的情況下舉行這場典禮的,日本人大兵壓境,並且就在我們國都門外,這場戰爭,是日本妄圖征服中國、獨霸東方而對我們發動的侵略戰爭,非常嚴重,但並不是不可挽救。開戰半年了,無論是平津還是上海,國軍都表現出色,給日本人造成了沉重打擊,至於眼下的南京戰場,更是讓日本人付出了前所未有的慘痛代價,差不多已有十萬日本軍人死傷在南京戰場上,並且這個數字在接下來還會不斷增加。我們肯定會獲得勝利的!日本人注定會失敗!南京戰場就是最好的證明!日本人連一個南京都打不下來,又怎麽能打下我們整個中國呢?日本人想滅亡中國,但中國是那麽容易被滅亡的嗎?我們的領土麵積是日本人的整整三十倍,我們的人口數量是日本人的六點五倍!在領土麵積上,我們中國是世界第二,在人口數量上,我們中國是世界第一。我們雖然還不是強國,但我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國,並且,隻要我們愈挫愈勇、越戰越強,就一定會變成一個又強又大的強大國家!當前是我們國家最危急的時刻,為了捍衛國家之生存和民族之獨立,為了維護世界之正義和東亞之和平,我們每個人都要牢記國父之教誨,繼承國父之革命衣缽,完成國父未完成之事業,眾誌成城,抗戰到底!我堅信,隻要我們四萬萬五千萬同胞萬眾一心、同仇敵愾,我們就一定能取得這場偉大戰爭的最終勝利!我們中華民族是不可戰勝的!這場戰爭的最終勝利必定屬於我們!”
委員長的結束話語淹沒在又一次響起的熱烈掌聲和各種震耳欲聾的口號聲中,緊接著,委員長下令:“閱兵式開始。”
南京軍副參謀長蔣緯國上校乘坐著一輛軍用汽車緩緩地開到觀禮台下,閱兵式總指揮、南京衛戍副司令長官唐生智上將神色肅然地看著蔣緯國,蔣緯國莊重而有力地向唐長官敬禮並報告“受閱部隊準備完畢,請指示”,唐長官回禮並說道“開始”。蔣緯國回身大聲宣布“閱兵儀式開始,奏樂”。觀禮台下麵的軍樂隊奏起了慷慨激昂的國軍陸軍軍歌,雄壯的軍歌中,第一個參加閱兵式的方隊迎著風雪、踏著冰霜,一邊高舉軍旗一邊從中山路西邊的國民政府行政院原址前麵的大街上向東踏步前進,這是一個榮譽方隊,因為方隊裏的南京軍官兵都是在戰場上立下大功的傷殘軍人,有的失去手臂或手指,有的失去腿腳,有的失去眼睛,無法自行走路的傷殘軍人坐在輪椅上由醫護兵推著,總計402人,橫向20人,縱向20人,加上兩人領隊,前麵十五排是能自行走路的傷殘軍人,後麵五排是坐在輪椅上的傷殘軍人,所以另有100名醫護兵,實際總計502人,兩位領隊的傷殘軍人裏一位失去左臂,一位失去右臂,胸前都戴著寶鼎勳章。每位傷殘軍人都軍裝整潔,胸前都佩戴勳章,他們是我們國家的真正英雄,所以他們有資格第一個接受檢閱。榮譽方隊雖然有些參差不齊,隊列形狀也十分不整,但氣氛莊嚴,無人取笑,所有人都用肅然起敬的崇仰目光看著這些光榮的傷殘軍人,委員長也對傷殘軍人們敬禮致意。
榮譽方隊後麵是步兵方隊,402名龍精虎猛的步兵雄赳赳氣昂昂地穿過中山路,步兵們裝備極其精良,人人全套德械裝備,肩負98k毛瑟步槍,腰佩駁殼槍,手持mp-28衝鋒槍,每頂鋼盔上都已經落滿了雪花,步兵們的身上也都已一片落白,但仍然軍容雄偉、軍姿如鐵,贏得現場所有人的交口稱讚和連連喝彩。方隊在經過西華門觀禮台時,所有步兵一起向台上委員長敬禮並大呼口號“中華民族萬歲”“中華民國必勝”,使得現場數萬平民也一起忍不住在熱血沸騰的澎湃激動中齊聲高喊“萬歲”“必勝”口號。聲若雷霆,響徹雪空,久久不絕。…
步兵方隊後麵是風馳電掣的騎兵方隊。…接下來是無堅不摧的炮兵方隊。…接下來是所向披靡的裝甲兵方隊。…接下來是勞苦功高的工兵方隊。…再接下來是救死扶傷的醫護兵方隊。…接下來是憲兵方隊。…接下來是民兵方隊。…接下來是學生兵方隊。…“萬歲”“必勝”的口號聲猶如海嘯般一波接一波地響徹在南京城的天空中,共有13個方隊通過檢閱場,最後一個方隊是“戰利品方隊”,由幾十輛大卡車組成,車上整整齊齊、密密麻麻地堆滿了各式各樣的被南京軍繳獲到的日軍武器,包括幾十麵太陽旗,所有方隊在通過中山門後前往中山陵下集結,戰利品方隊在中山陵前焚燒日軍太陽旗等物以作為對中山先生的祭奠,最後,蔣緯國對集結完畢的參加完閱兵式的各部隊下命令“全體返回前線”。…——摘自南京版《中華英雄報》總刊第032期
這場南京閱兵的規模並不是很大,總計約6000名官兵參加了閱兵式,並且因為準備得十分倉促而出了很多紕漏,比如,參加閱兵式的官兵們一個個都軍裝破爛肮髒,人也是灰頭土臉的,這當然是必然的,官兵們肯定無法衣著光鮮地參加閱兵式,並且正步也踢得很不齊,完全沒有產生“豆腐塊”的視覺效果,這同樣是必然的,官兵們肯定沒時間進行專門的訓練,閱兵過程中,有戰馬受驚而亂跑,有軍車輪胎打滑而失控,甚至還有士兵因為地麵積雪結冰而不慎跌倒,鬧出了很多“笑話”,但無人發笑,因為整場閱兵式的氣氛是極度莊嚴肅穆的,城外同時炮聲隆隆、殺聲不斷,得知南京軍正在城內幹什麽的日軍一方麵為了破壞,一方麵試圖乘虛而入,所以先後發動了幾場中等規模的強攻(日軍剛被南京軍大殺一場,元氣大傷、銳氣大減,短時間內既無力也無心再度大舉進攻),因此南京軍是一邊打仗一邊舉行閱兵式,更加給這場特殊的、注定彪炳史冊的閱兵式增添了濃厚的壯烈色彩。
蔣緯國一手導演的這場“南京閱兵”不出所料地產生了一石激起千層浪般的巨大影響,並且都是積極而正麵的效應,國內外的林林總總自然是不勝枚舉,蔣介石本人的威望也得以水漲船高(當然了,在南京主持閱兵式的“蔣介石”是西貝貨,演講稿其實也是蔣緯國寫的),列強大國都對南京閱兵給予了高度評價,德國《人民觀察家報》這樣評論道:“…南京之戰正進行得如火如荼,保衛南京的中國軍隊卻在南京城內舉辦著閱兵式,我們不得不對蔣介石大元帥的智謀、膽略、魄力深感敬佩,他用這項實際行動向全世界證明了他本人、他的軍隊、他的政府在這場戰爭裏的無所畏懼。南京的中國軍隊是一支可怕的軍隊,他們在這場戰爭裏充滿必勝信念,同時他們在這場戰役裏又充滿必死決心,正因如此,即便數倍於他們的日本軍隊把他們和南京城包圍起來,他們也若無其事。一支連死神都不懼怕的軍隊,又怎會懼怕由活人組成的敵軍?南京戰事已持續一個月,南京城仍然巋然不動,仍然像一台巨大的機器在精密地運轉著,城內社會秩序井然,完全沒有露出一絲一毫的崩潰或毀壞的跡象,南京城的每一個中國人,無論是軍人還是平民,都充滿無所畏懼的勇氣。對於日軍究竟能不能拿下南京,越來越多的各國軍事家都開始給出遲疑或否定的答案,甚至,越來越多的軍事家都對日本的國力、軍力進行重新評估。最起碼,我們此時已經能肯定,即便日軍拿下南京,也注定會付出極其慘重的、讓日本國難以承受的代價,我們認為,日軍很有可能會放棄攻打南京。”
對於這場南京閱兵,日本方麵的反應是最為激烈的,“支那軍如此明目張膽的猖狂行為,根本是對帝國進行"chi luo"裸的挑釁!對皇軍進行"chi luo"裸的羞辱!”杉山元大將獲悉後暴怒欲狂,實際上,這也正是絕大部分日軍高層、日本人的感受。“支那軍在南京誌得意滿地耀武揚威,簡直是變著花樣地讓帝國和皇軍蒙受奇恥大辱!”“不踏破南京,何以洗刷如此大恥?”深感遭到空前侮辱了的日軍上下一片瘋狂叫囂。
“南京軍此舉的第一個目的是振奮他們自己的士氣軍心,第二個目的,就是刺激我們。”獲知此事後的石原莞爾找到鬆井大將,“大將閣下,南京就是一個陷阱,中國軍隊精心挖了這個陷阱,然後千方百計地引誘我們跳下去,為什麽我們卻偏偏要讓他們如願以償,被他們牽著鼻子走?為什麽我們要在敵人的巴不得中跳進他們的陷阱?”他想笑,因為他覺得戰爭局勢搞到今天這個地步簡直就是可笑,中國軍隊在南京蓄謀已久、準備充分,把中國軍隊的寶貴的戰爭資源抽調了相當大的一部分集中在南京,日軍高層明知道這一點,卻還硬碰硬地中套上鉤,勞師動眾地打了一個月,幾乎毫無收獲卻死傷慘重,在這樣的情況下,日軍高層居然還打算繼續硬碰硬。如果說一開始日軍打南京是為了政治上的意義,那麽現在日軍純粹就是在“賭氣”、“鬥氣”。值得一提的是,在原先曆史上那場成為蘇德戰爭轉折點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也具有這種特性,德軍不顧一切地想攻占斯大林格勒,除戰略上、軍事上、政治上的原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希特勒在跟斯大林“鬥氣”,斯大林不能容忍這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城市被希特勒占領,希特勒則偏要占領,搞得戰役正如德軍高級將領說的那樣“他(希特勒)把這場戰役變成了他跟斯大林的私人恩怨”。
麵對石原莞爾這番痛徹心扉的歎息和嘲諷,鬆井大將默然無語。歸根結底,這其實是日本人的狹隘而極端的民族特性決定的,睚眥必報是日本人自明治維新崛起後感覺自己已經天下第一的小人得誌式的傳統,一旦覺得自己被侮辱了,馬上就像被紅布挑動的瘋牛般不顧一切地想進行報複。這場南京閱兵讓日軍高層感到“遭受了奇恥大辱”,繼而無不惱羞成怒,使得“繼續打南京,一定要占領南京”的聲音仍然是日本軍部裏的主流。
蔣緯國今天非常忙,忙得幾乎是四腳朝天,除了組織閱兵、操心戰事外,還有一大堆來南京的客人需要他去招呼接待,分量最大的自然是他母親宋美齡。由何雲假扮的蔣介石“坐鎮南京”,宋美齡則跟真的蔣介石一起去了武漢,表麵上,“蔣介石”在南京,宋美齡在武漢,何應欽、陳誠等國府國軍高層們按照蔣介石的吩咐“有事找夫人商議”,所以每天都把大批公文送到宋美齡那裏,宋美齡看似處理公文,實際上是把公文送給隱藏在幕後的蔣介石本尊。一方麵操控國事,蔣介石一邊不動聲色地考察他的部下們,果然,韓複榘和劉湘被引了出來。
“二公子,夫人正在美齡宮等著你。”宋美齡副官郭素梅來找蔣緯國。宋美齡來到南京,表麵上看是一家團聚,實際上真的蔣介石在武漢,所以宋美齡在南京最親近的人就是蔣緯國。
“有勞你了,我馬上過去。”蔣緯國對郭素梅很客氣。郭素梅在名義上是宋美齡的副官,實際上是宋美齡的衛隊長,楊梅原本就是郭素梅的部下,宋美齡是有一隊女衛兵進行保護的,隻是沒有公開而已。
由於擔心蔣介石讓宋美齡帶來了什麽“密旨”,蔣緯國不敢拖延,立刻前去美齡宮。
“緯國,一個月不見你了,你還好嗎?”宋美齡在客廳裏笑盈盈地看著蔣緯國,現場還有一個麵容姣好、秘書打扮的青年女子。
“母親好。”蔣緯國老老實實地行禮,“我很好,讓母親擔心了。”
“一家人說什麽兩家話嘛!”宋美齡笑嘻嘻地走近蔣緯國,反複打量著蔣緯國,“緯國,你真了不起啊,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啊!來,讓母親抱抱…”說著,她直接張開雙臂。
蔣緯國吃了一驚,宋美齡是非常端莊優雅的人,不可能開這種玩笑,他很狐疑地仔細查看著眼前這個“宋美齡”,果然,細看之下發現了好幾個不對勁的地方。“替身?”蔣緯國小心翼翼地問道。
“宋美齡”、郭素梅以及那個女秘書一起掩口笑起來。“二公子,真沒想到這麽快就讓你看出來了。”郭素梅打趣道,“她可是連我都分不清的呢!”
“她不說什麽抱抱,我肯定分辨不清。”蔣緯國撇撇嘴,“這個替身是誰?”他想到了,蔣介石又不在南京,宋美齡自然沒必要親自來南京冒險,隻是蔣緯國不知道宋美齡也有替身。
“她叫郭曉玲。”女秘書道,“是陳先生(陳立夫)給夫人精心培訓的替身。”(郭曉玲,宋美齡替身,實際年齡隻有二十幾歲,原本是南京中央大學學生,是江蘇省一位縣長的女兒,由於長相跟宋美齡神似,因此被陳立夫專門培訓成宋美齡替身。宋美齡今年四十歲,郭曉玲雖然隻有二十四五歲,但通過化妝術是可以跟宋美齡看上去真假難辨的。)“哦,我忘了自我介紹了,我叫楊子婧,是郭曉玲的助理。”女秘書落落大方地跟蔣緯國握手。
確認郭曉玲三個隻是閑得無聊外加心血來潮想逗自己玩後,蔣緯國跟郭素梅、郭曉玲、楊子婧告別並離去,畢竟他還有一大堆事需要處理,但是,他這個晚上注定是不會消停的了,因為發生了不止一件的大事。
【祝大家中秋愉快!最近狀態不佳,更新數量和質量都不盡人意,懇請原諒。】(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