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節 空前險情

字數:7784   加入書籤

A+A-




    經過這場高強度的局部反擊戰,南京軍正如蕭爻總結的那樣,“把最後的元氣都打光了,完全喪失主動出擊和再次進行局部反擊的能力”。因為兵力已經嚴重不足,南京軍開始全麵收縮防線,湯山鎮和龍潭鎮都被日軍奪去,南京軍放棄奪回,烏龍山雖然在繼續增兵情況下可以繼續堅守,但因為兵力不足,被南京軍主動放棄了,棲霞山防線同樣被南京軍主動放棄,其餘的次要陣地都被放棄了不少,最終,南京軍還掌握著江北的浦口區(兵力也隻是集中於江浦鎮核心地帶,放棄了鎮外的次要陣地)、南京城主體、緊靠著南京城的紫金山、幕府山、紅山、北崮山、雨花台以及雖然孤懸在外但不能放棄的大勝關要塞。對比於南京之戰開始時,南京軍此時的控製區已經縮小40%左右,但此舉保證了兵力密度和防線強度與開戰初一樣。

    南京城內,眾誌成城、秩序井然。正規軍官兵們嚴守陣地,宵衣旰食、枕戈待旦,預備隊民兵們或輪換正規軍或抓緊時間進行刻苦訓練,厲兵秣馬、揮汗如雨,工兵們和民工們繼續爭分奪秒地挖掘坑道、構建工事,位於大型地下室內的工廠裏的工人們兩班倒地勤奮工作。金陵女子大學校務處主任、美國傳教士、著名教育工作者明妮·魏特琳女士在她的《魏特琳日記》裏寫道:“...南京已經成了一麵旗幟,一麵激勵中國軍民抗擊日本且讓中國軍民獲得必勝信心的旗幟。南京是中日戰爭的前線戰場,並且沒有‘之一’,可以說,自從南京戰役爆發後,日軍就沒有在中國的別的地方進行大規模的攻擊了,隻對山西省山東省進行了一些襲擾性、試探性的小規模攻擊,其規模、強度、影響力跟南京之戰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中國戰場上的日本軍隊把絕大部分的力量都用於攻占中國的首都,南京。南京、南京,這是一座讓中國人為之驕傲的城市,它無愧於自己的首都身份,它像一座山、一堵牆,死死地抵擋著幾十萬日本軍隊的猛烈攻擊。南京是中國的心髒,時時刻刻地牽動著整個中國,全中國以及全世界都驚奇地發現,從南京傳來的是一封接一封的捷報,這顆中國的心髒正在不屈不饒地、雄壯有力地跳動著,為整個中國源源不斷地輸出新鮮的血液和蓬勃的活力,讓中國這個沉睡已久的巨人慢慢地覺醒過來。因為南京,中國不斷地歡欣鼓舞,抗戰到底的信念和抗戰必勝的信心都與日俱增地高漲澎湃,南京城內充斥著無所畏懼的豪情勇氣。在某個地下軍醫院裏,我親眼看到一個傷重不治的軍人是微笑著死去的,他的臉上充滿了毫無遺憾的、快樂的笑容,臨死前,他握著身邊戰友的手,‘值了!我這輩子值了!我這輩子最不後悔的就是留在這裏,跟著你們一起保衛咱們的國都,一起痛痛快快地殺那些東洋鬼子,諸位兄弟,我先走一步了’,他說著,含笑地閉上眼睛。這一幕令我這個外人也熱淚盈眶,感受到了這股偉大的精神力量。”

    大勝之後的南京軍立刻馬不停蹄地整軍經武、嚴陣備戰,所有人都知道,日本人素來是狹隘極端、睚眥必報,一下子吃了這麽大的虧,肯定會瘋勁大發地發動大規模的報複性強攻。官兵們都來不及喘口氣,馬上投入接下來就要爆發的全麵防禦戰中。

    事實發展得讓南京軍上下都大惑不解,連續好幾天下來,圍攻南京城的日軍一反常態地紋絲不動,既沒有大舉攻擊也沒有全麵撤退,隻是保持著原先態勢,似乎什麽事都沒有發生。

    “反常必有妖。”蔣緯國心裏有股不安的預感。

    日軍的華中方麵軍此時共有15個師團(包括3個朝鮮師團)、3個重炮旅團、2個混成旅團(台灣旅團),雖然已經遭到二十萬人的傷亡,但因為日本軍隊擁有完善的預備役製度,前線部隊打光多少都會得到及時的補充(這個過程肯定是需要時間的),因此這些部隊平均保持著七成左右的滿員度,因此華中方麵軍總兵力仍有25萬以上,無疑,這是一個巨大的數字,雖然日軍戰死戰傷了大量精銳老兵(補充的預備役兵員在戰鬥力上肯定要或多或少地遜於現役兵員),並且日軍在士氣上、信心上受到很大的挫折,軍械物資也損失得非常巨大,但必須要承認,日軍的華中方麵軍仍然是一個非常強大的軍事集團,倘若日軍真的不計代價、不惜血本地強攻南京城,拿下南京城並不是做不到,畢竟,南京軍這邊的精銳老兵已經損失六成之多(過半傷兵可以重返戰場,但需要時間養傷),整體戰力同樣因為損失而逐漸下滑。

    亞曆山大·馮·法肯豪森在南京反擊戰後十分中肯地評價道:“雖然南京軍創造了奇跡,但南京軍的整體戰力也進一步地降低了,自損兩萬八千人殲敵三萬五千人,這個比例在防禦作戰中是不太理想的,總體而言,南京軍此時的整體戰力隻有戰事初期的一半不到,若日軍繼續強攻,付出三萬人左右的傷亡代價就可以攻入南京城內,再付出五萬人左右的傷亡代價就可以基本上占領南京了。但是,日本人並沒有堅持下去,我認為他們已經喪失獲勝信心了。”

    因為日軍的偃旗息鼓,南京城和南京軍在激戰之後獲得了一定的休整時間,城內的氣氛也輕鬆了不少。蔣緯國前陣子累得夠嗆,這幾天難得稍微安逸了一下,他每天是這樣度過的:

    早上六點起床(實際上他很多時候都爬不起來,要睡到中午甚至下午,戰事讓他生物鍾十分混亂),蔣緯國住處很多,他有時候住在位於紫金山上某個防空洞內,有時候住在城內某個地下室內,有時候住在玄武湖,有時候住在別處,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兩個,一方麵為防止遭到刺殺,所以經常變換住處,另一方麵是因為他“女人多”;起床後,洗漱吃早飯,時間來得及的話,趕去紫金山最高峰北高峰上,北高峰也是南京城的最高處,峰頂上設立了一根三十米高的旗杆(用紫金山上一棵百年樹木做成的),每天早晨都會舉行升國旗儀式(該國旗不降,寓意為國旗一直飄揚在國都的天空中,每天早晨的升國旗儀式是先降下旗杆上的國旗,然後再升國旗)。儀式舉行時,嘹亮的《中華民國國旗歌(青天白日滿地紅)》通過山頂上十多個高音喇叭響徹南京全城,儀仗隊徐徐升起國旗,敬禮並鳴槍,氣氛莊嚴而肅穆。

    參加完升旗儀式,如果有公務要辦,蔣緯國就去處理公務,如果有會議要參加,蔣緯國就去參會,中午時,人在哪裏就在哪裏吃飯,下午還是這樣,如果閑下來了,蔣緯國就去“看望家眷”,再然後,或去軍醫院慰問傷兵,或去前線陣地進行視察,或去別的地方進行視察,比如工廠,再比如農場、漁場、養殖場。

    南京軍在南京城是一邊打仗一邊種糧食養家禽家畜的,原因自然是無需多言的,南京軍必須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並且必須“自力更生,豐衣足食”。這方麵其實也是很有學問的。南京戰役在1938年12月1日爆發,種糧食肯定要立即就種,不可能等到“春暖花開”再種,那就是刻舟求劍了。世界三大糧食農作物,玉米、小麥、水稻,一樣都不適合南京此時種植,玉米喜溫,小麥周期太長,水稻喜高溫不耐寒,除此之外,因為氣溫、地理環境、自然條件等方麵的因素,高粱、大豆、蠶豆、綠豆、小米、大麥等農作物也種不了,所以南京軍主要種植土豆、紅薯、蘿卜、白菜、韭菜等容易種植且生長周期相對較短一點的農作物。在這件重要的事情上,蔣緯國的“先知”發揮了重大作用,為解決農作物在當時冬季內的保溫問題,他特地從德國訂購了一大批的透明塑料膜,用於在南京城內搭建農作物的溫室大棚,此辦法極大地解決了南京城內冬季種糧困難的問題。

    除種植物,官兵們還養殖動物,玄武湖、莫愁湖、紫霞湖等南京軍控製區內的湖泊池塘都被蔣緯國變成了蝦池魚塘,並且還被用來養鴨養鵝,各湖邊則星羅棋布著大大小小的雞棚、豬圈、羊圈、牛圈,雞鳴豬哼羊咩牛吽聲終日不斷。雖說這些昔日的風景名勝都被搞得烏煙瘴氣,但確實極大地解決了守城軍民們的吃飯問題。值得一提的是,種糧食蔬菜的地方並不限於在城內空地上,紫金山、紅山、幕府山等山的山坡上也被開墾用於大麵積地種植農作物,主要在背對著日軍的山坡上,防止被日軍炮火摧毀。山上樹木被砍得差不多了,到處是荒地,正好用於種植農作物。

    二月份最短,所以蔣緯國悠閑了一個星期後,三月份已經到來了。

    3月1日這天,蔣緯國再次收到了希特勒的電報,電報上就一句話:

    你做到了。

    話非常短,但夠了,因為一切盡在不言中。

    看到這份電報,蔣緯國笑了,是的,他確實做到了,在原先曆史上隻守了13天的南京如今因為他的改變而守了整整三個月,並且沒有丟,原先在南京戰場上隻死傷1.2萬的日軍如今在南京戰場上死傷了整整20萬。這場中日戰爭從一開始就被蔣緯國改變了,一開始的七七事變和淞滬會戰還勉強地有著原先的麵目,但到此時的南京戰役,徹底地跟原先曆史上麵目全非了。蔣緯國其實也想過,八年抗戰,如今才八個月就被自己改變得如此大不相同了,以後呢?以後會發展成什麽樣子?蔣緯國自己也不清楚了,實際上,他的“料事如神、未卜先知”能力在這個時候已經喪失得差不多了。麵對未知的未來,蔣緯國確實也暗暗有些緊張,但他轉念又一想:改變曆史不就是我的使命和目的嗎?不管怎麽說,日本人的死人翻倍增加,日本人的損失翻倍擴大,不是好事難道還是壞事嗎?

    陶德曼隨即找蔣緯國,兩人在蔣緯國辦公室內單獨會談。陶德曼春風滿麵:“小蔣先生,你做到了,元首讓我代表他本人向你表達最衷心的祝賀,以及他對你的敬意。”

    蔣緯國笑起來:“言重了。”

    陶德曼下麵說的話則讓蔣緯國大喜過望,因為蔣緯國是一個現實主義者(蔣緯國現實得不能再現實了):“小蔣先生,元首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打算贈送你300架飛機、300輛坦克、100門大口徑重炮、10艘潛艇,以及3000萬美元的資金,不是貸款,是資金,並且,這些軍火資金不在德中合作條約裏,是元首額外贈送你本人的。”他話語間明顯是別有含義。

    蔣緯國喜不自禁,但他腦子不慢,立刻冷靜了下來:“元首如此慷慨大方,我感激不盡。這些軍火和資金,加起來怕是有1億美元了吧?德國眼下正在快速複興,國力可謂蒸蒸日上,但也沒有美國那樣富得流油,我相信,元首的手頭也是緊巴巴的吧?盡管如此,元首對中國仍然是一擲千金,這麽大的人情,我國不好好地回報,實在說不過去啊!”德國在1938年的gdp總值約為300億美元,美國在1938年的gdp高達約1000億美元,蘇聯略高於德國,英國略低於德國,意大利約為100億美元,日本約為150億美元(包括中國東北、中國台灣、朝鮮半島、琉球群島等非日本本土地區),需要注意的是,美國在正式認真進入戰爭狀態後,短短兩年後,gdp就暴增為2000億美元,再在短短四五年後,gdp就暴增為3000億美元。

    陶德曼露出心領神會的笑意:“小蔣先生,元首之所以對中國、對你如此的慷慨,因為有三個原因,第一,你給了德國太多的東西,光是中東油田情報,就價值無法估量了,第二,元首是很重感情的,他已經把你當成朋友,第三...”他神色變得凝重起來,“德國需要中國。”

    蔣緯國點起一根香煙:“中德日三國聯盟?”

    陶德曼點點頭:“我與你父親密談過,你父親的底線就是‘恢複到七七事變之前,中日就可以暫時性地握手言和’,相對於你父親的溫和態度,你的態度是非常激烈的,這麽說吧,小蔣先生,雖然你軍銜不高,但你就是中國高層的主要決策者之一,你是中國高層裏最激烈、最強硬的‘主戰派’,如果你能鬆口,這件事就有很大希望了。”

    蔣緯國沉默地抽著煙,思索著。

    客觀上講,希特勒對中國非常好,這其實是必然的,首先,蔣緯國給了他很多“好東西”,值得他進行大力回報;其次,希特勒本人是“很重感情”的,雖然把國家利益寄希望於個人感情是不靠譜的,但國家領袖畢竟也是人,也有人的七情六欲,國家領袖的好惡肯定影響到國家的政策,雖然不占主導地位,卻是不可避免的;第三,也是最關鍵的,戰略利益。是的,德國需要中國。德國要打世界大戰,除德國,世界上此時算得上“大國”的就是中國、美國、英國、法國、蘇聯、日本、意大利,這七個大國裏,意大利肯定成為德國的盟友,但意大利中看不中用,這個盟友給德國帶來的“助力”實在太弱了,其餘六大國裏,英、法、蘇都是德國的戰爭目標,美國極有可能也成為德國的戰爭對手,剩下的中日兩國裏,日本確實很強,但根基有些淺薄,中國很大,但卻不強,中國想要變得又大又強,需要時間。德國帶上中國、日本、意大利一起打世界大戰,勝算肯定能達到最高,偏偏中日兩國是水火不容、不共戴天的世仇關係。德國如果隻拉攏日本,必然會失去中國,如果中國不成為德國的盟友反而成為德國的敵人,肯定極大不利於德國,所以希特勒才如此大力拉攏中國。希特勒雖然很重感情,但他又不是慈善家,他不會僅僅因為蔣緯國的三寸不爛之舌和他跟蔣緯國的感情就浪費國力支援中國。希特勒一擲千金地支援中國,根本目的是拉攏中國,以及勸說中國能跟日本化敵為友,如果中日停戰了,兩國都成為德國的盟友,中日都不會繼續消耗國力軍力,中國還能得到建設發展的寶貴時間,準備得更充分地跟德國一起打世界大戰。這個格局,對德國來說是最為完美的。

    德、中、日、意四國vs美、英、法、蘇四國,這是希特勒的政治戰略目標。

    大國之間的利益是錯綜複雜的,所以考驗到國家領導人的政治智慧,所以才會產生形形色色的外交斡旋。

    希特勒送給蔣緯國的這批軍火和資金,說難聽點,就是“賄賂”蔣緯國的。因為蔣緯國是中國的頭號“對日主戰派”,如果蔣緯國能夠鬆口,德中日三國聯盟才會有希望化為現實。

    蔣緯國沉吟了半晌,噴出一團煙:“陶德曼先生,中日之間除了利益衝突外,還有無法調停的民族仇恨,當然,我清醒地認識到,利益才是第一位,所以,如果更符合中國的利益,我可以暫時性地跟日本人做做‘朋友’,注意,暫時性的,並且,我絕對不會犧牲國家利益,不可能一邊被日本人霸占著我國的國土一邊還跟日本人‘做朋友’。”

    蔣緯國當然不可能真的跟日本人“做朋友”,滅亡日本是他一直沒有動搖的目標,不過,如果在滅亡日本前可以利用一下日本、讓中國獲得更多的利益,他當然可以推遲滅亡日本的計劃和時間。

    陶德曼露出一個複雜的苦笑:“互不相讓,如何握手言和、化敵為友?”

    “國家利益,寸步不讓!”蔣緯國態度斬釘截鐵。

    陶德曼正要繼續開口,敲門聲響起:“參座,是我。”是蕭爻的聲音。

    蔣緯國立刻起身去開門,蕭爻用眼神示意了一下蔣緯國,蔣緯國跟陶德曼打了一個招呼,然後跟蕭爻走到一邊。

    “最新情報。”蕭爻取出一疊文件,“日軍在其本土新建的十個師團已經被編為三個軍,並且都在被其海軍艦隊向上海運送中,光是今天,第106師團和第107師團就已經到上海了。”

    “這十個師團都要被投入南京戰事?”蔣緯國頓時心頭又發涼又發顫。

    蕭爻不置可否:“看上去是的。這10個師團分別是第21、第22、第23、第24、第25、第30、第106、第107、第110、第116師團,總兵力約25萬人。”他看著蔣緯國,“如果這10個師團真的都壓上來,那麽,日軍華中方麵軍的可戰之兵就高達50萬以上了。”

    蔣緯國忍不住打了一個冷顫:“五十萬日軍!”他不寒而栗,五十萬日軍,如果說南京還不會淪陷,根本就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即便是蔣緯國,他也承認,五十萬日軍壓上來,南京必破無疑,並且會在三五天內甚至更短時間內被攻破。

    “浩然兄...”蔣緯國用確實在微微發抖的聲音問蕭爻,“我們該怎麽辦?”

    蕭爻道:“如果這10個師團真的是參加打南京的,我們隻有三個選擇,一是棄城撤退,二是死戰到底、全軍覆沒,三是調集外圍國軍迎頭而上,跟日軍在南京打一場決戰性的會戰。”

    蔣緯國手指輕輕哆嗦著點起一根香煙:“浩然兄,如果我們跟日軍在南京展開決戰性的會戰,你覺得勝算多大?”

    蕭爻看著蔣緯國,半晌後才吐出三個字:“三成吧。”

    蔣緯國狠狠地抽了一口煙:“日本人這是豁出老本跟我們拚了。”

    蕭爻點點頭:“是,日本人在孤注一擲地進行最後一次的豪賭。”

    蔣緯國頓時心亂如麻、六神無主:“操!這是原先曆史上沒發生過的!我該怎麽辦?”(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