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節 寸步不退

字數:8108   加入書籤

A+A-


    上海和南京之間,太陽旗鋪天蓋地,大軍如洪,軍車如梭,聲勢滔天,長江水麵上更是艦船如雲,劈波斬浪、風雷滾滾。

    蘇州、昆山、無錫、常州、江陰...滬寧間沿途城鎮的中國平民們瑟瑟發抖地看著這一幕,密密麻麻的麵目凶悍且全副武裝的日本軍人在道路上匯聚成一眼望不到頭的惡龍般的隊伍,無數的鋼盔和刺刀在雨過天晴的陽光下閃耀著萬點波粼的光點,沉重的軍靴腳步聲轟然滾動如雷、密集攢聚如雨;飛沙走石且數以千計的軍車同樣猶如巨蟒般延綿不斷,車上坐滿荷槍實彈的日本軍人或堆積得滿滿當當的輜重物資;長江上的日軍艦船仍然多得猶如龍蛇,船上仍然坐滿荷槍實彈的日本軍人或堆積得滿滿當當的輜重物資。

    數以十萬計的日本軍人和不計其數的輜重物資以百川入海之勢,朝著南京城湧去。

    “局座!”南京站副站長劉企渾身冷汗地奔到蔣緯國的辦公室內,“最新情報,除前天已在上海登陸的第106、第107師團,第110、第116師團也已經抵達上海,並且上海港口還出現了第30師團的先頭部隊,另外,根據日本分局發過來的情報,第21、第22、第23、第24、第25師團正在九州島各港口集結,準備登船渡海。”

    “媽的!”蔣緯國五內俱焚,“已經來了五個師團了!五個師團,十二三萬人!”

    南京衛戍司令部內,即便南京軍一直打得很漂亮,即便眾人都已抱定戰死在南京的決心,但聽到這些極度不利的噩耗般的消息後,唐生智、蕭山令、黃維、宋希濂、李玉堂等人還是盡皆變色,李玉堂雙唇緊抿,宋希濂目光震驚,黃維神色嚴肅,蕭山令蹙眉沉思,唐生智則表情焦躁。“一下子就來了五個師團,十幾萬人!”唐生智點起一根三炮台香煙,大口吸著,聲音微微發抖,“這可如何是好?”

    “後麵還有五個師團呢!”蔣緯國苦笑。

    “日本人還真看得起我們!”李玉堂也苦笑。

    “日本人這是拿出老本跟我們拚命了!”黃維唏噓道。

    唐生智臉色有些發白:“若再加上這十個師團,攻打南京的日軍就高達五十萬了!雖然日軍還要分遣部隊駐守上海、蘇州、無錫、常州等地,還要防備我軍外圍部隊,但保守估計,日軍起碼可以用三十五萬兵力直接進攻南京城。三十五萬...”他搖頭苦笑,望向蔣緯國,“我們還有多少兵力?”

    蔣緯國歎口氣:“南京軍目前正規軍的可戰之兵還有4.1萬餘人,另有4萬餘民兵助戰,除此之外,還有約2萬民工可轉變為民兵參加戰事。我軍傷者共有約4.6萬人,其中重傷者、殘疾者約2萬人,輕中度傷者2.5萬餘人,可在一個月內康複者約1萬人。”

    宋希濂道:“這麽說,我們現在就8萬來人?並且一半還是民兵?”

    蔣緯國點點頭。

    “建鎬...”唐生智深深地吸口煙,望向蔣緯國,“你說,我們該怎麽辦?”

    蔣緯國搖搖頭:“隻有兩個對策,一是棄城撤離、全麵轉進,二是繼續死守、全軍覆沒,除此之外,還有第三個辦法,就是調集外圍國軍主力大軍,以南京為中心,十麵反擊、中心開花,跟日軍在南京打一場決戰性的大會戰,不過,這種決戰性的大會戰,我軍勝算僅三成,甚至更低。搞不好,最壞的結局是,日軍既攻占了南京,又在南京戰場上完全摧毀國軍主力。接下來,日軍長驅直入,武漢、長沙、南昌、重慶...恐怕都是探囊取物。”

    “怎麽會這樣?”唐生智覺得難以置信地喃喃道,“勝算隻有三成?我們在南京死守了三個月,為國軍大部隊爭取到三個月的休整時間,委員長用這三個月時間重振百萬大軍應該水到渠成吧?難道國軍還沒有能力跟日軍展開大決戰?”

    蔣緯國搖頭苦笑:“沒有,當然沒有。”

    中日兩國在國力、軍力上的差距是巨大的,並且這種巨大不是“三五個中國軍人拚得過一個日本軍人”這麽簡單的數字算術,而是涉及到軍事、科技、工業、經濟等多方麵的差距。這場中日戰爭,中國是被動防禦方,日本是主動進攻方,本身就是日本占上風、中國在挨打,瀕臨亡國滅種危機的中國是“傾家蕩產、豁出老本”進行這場戰爭,沒辦法,中國被逼到了絕路上,能扔進戰爭的都扔進戰爭裏了,至於日本,日本人當然不是“傾家蕩產、豁出老本”進行這場戰爭。在原先曆史上,到了1945年後,日本人被美國人打到了本土,那時候才“傾家蕩產、豁出老本”進行戰爭,此時的日本完全不至於。說白了,中國現在是把90%以上國力用於戰爭,而日本呢?估計隻用了30%甚至更少的國力。中國人現在吃喝拉撒睡都是為戰爭服務,日本人則一邊在國外打仗一邊在國內照樣豐衣足食、安居樂業,差別就是如此。中國人勒緊褲腰帶地進行戰爭,國民政府的財政已經捉襟見肘、入不敷出,整個中國都打得油盡燈枯,而日本政府的財政卻還維持著收入大於支出,日本國內的經濟幾乎沒受到太大的負麵影響,照樣在欣欣向榮地蓬勃發展著。此時,日本軍隊在中國戰場上投入的兵力(包括華東、華北、東北、台灣)差不多有100萬,很龐大,但對日本軍隊來說根本就不是什麽事,因為日本軍隊擁有完善的預備役製度,除了現役正規軍,還有高達約200萬的退伍軍人作為預備役,隨時可補充入軍隊,隨時可組建新部隊,因此,日軍的這10個新師團說建就建了。

    反觀中國,問題太多了,最突出的就是軍工業。中國的軍工業現在雖然可以生產輕武器,但產量對戰爭需求來說是供不應求的,至於重武器,幾乎不能製造。蔣緯國為什麽能在戰爭爆發後這半年多內“大殺四方、戰無不勝”?因為他在戰前積攢儲存了大批的德國援華軍火。雖然“唯武器論”是不對的,但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軍人也一樣,沒有強大武器,靠血肉之軀抵抗敵軍的飛機大炮坦克軍艦顯然是不可能的。蔣緯國在戰前拚命地從德國弄來大批軍火,就好像一個收入很低的人辛辛苦苦地存錢,然後花天酒地、揮金如土,顯而易見,他是無法持續花天酒地、揮金如土的,他的積蓄很快就耗光,蔣緯國也一樣,他手上的德國軍火快要耗光了,可以在短時間內對日軍取得武器上的優勢,但長時間地耗下去,他耗不起。

    南京軍死守南京城的這三個月內,國軍統帥部確實在爭分奪秒地整軍經武、組建新部隊,此時的國軍已擁有約300萬大軍,但是,中看不中用,首先,這300萬大軍裏的大部分兵員是新兵壯丁,兵員素質可想而知;其次,這些新兵雖然有時間接受一定的訓練,但武器彈藥匱乏,沒有充足子彈進行實彈射擊訓練,戰鬥素質可想而知;第三,德國確實大力援助中國,但德國的援華軍械大部分都給了南京軍,使得國軍主力杯水車薪。南京軍基本上都裝備著98k步槍或中正式,三八式步槍給民兵用,而國軍主力卻隻有少部分裝備著中正式,大部分軍人用的隻是漢陽造等雜牌,至於坦克、大炮、機槍等重武器,與日軍的差距更是雲泥之別。

    可以想象,國軍此時就與日軍展開大決戰會是什麽結局。

    “看樣子...”唐生智略顯猶豫地道,“我們確實已經到了棄城轉進的時候了。”

    “似乎是這樣的。”宋希濂歎口氣,他穩了穩心神,“諸位,我們其實已經非常圓滿地完成任務了,南京城,我們堅守了三個月,殺傷日軍二十萬,如此戰績,不可不謂之輝煌了,甚至可以說是奇跡。我們沒有辜負校長和舉國民眾的托付,我們問心無愧,我們也都盡力了。眼下,繼續堅守已無希望,棄城轉進...並不可恥。放棄南京,也不是失敗。日軍即便占領了南京,我們也是當之無愧的勝利者。”他望向蔣緯國,目光很真誠。

    蔣緯國沒說話,現場一片沉默。

    “也許,這就是日本人的目的之一吧!”蔣緯國身邊的蕭爻若有所思地道,“嚇走我們,不戰而屈人之兵。”

    “嚇走我們?”李玉堂忿然起來,“我們要是會被嚇倒,還會留在南京?我們既然選擇留在南京,不就做好死在南京的準備了嗎?我們現在還有八萬兵員,並且武器彈藥還算夠用,加上南京城的龐大工事,繼續打下去,八萬人都拚光,再殺傷日軍十萬人應該是不成問題的!”他望向也在會議現場的南京工兵旅旅長闞維雍,“闞旅長,我說的對嗎?”

    “當然!”闞維雍連連點頭,他情緒變得激動起來,“為什麽要撤?我們的誓言是什麽?與南京城共存亡!日軍目前還沒有攻入城內,我們就撤了?我們上萬工兵和民工累死累活地幹到現在,都白幹了不成?”他越說越激動。

    南京戰役持續三個月,以闞維雍為首的工兵旅的數千工兵以及上萬協助工兵的民工一直繼續著南京城防工事的修築工程。南京城在開戰前足足修了六個月,在開戰後又修了三個月,堪稱一座超級大堡壘。開戰後,闞維雍帶著工兵們、民工們晝夜施工,集中修築五座炮山和南京城內的工事,實際上,後者就是巷戰工事,用於南京城破之後展開巷戰。在這三個月內,工兵們和民工們讓南京城的塹壕長度增長到140多公裏,戰壕長度增長到280多公裏,地道長度增長到190多公裏,大型防空洞的數量從開戰前的26個增至30個,大型地下室的數量從開戰前的71個增至80個,大型火力據點的數量從開戰前的30個增至38個,連環碉堡群的數量從開戰前的19座增至22個,至於城內的中小型火力點,已經超過1000個。可以說,整個南京城就是一座大堡壘、大要塞。日軍攻入城內後,城內會“三步一碉堡,五步一據點”,眼下,如果南京軍要棄城撤離,自然而然,城內的這些工事就都白建了,可以想象,闞維雍心裏是何等的滋味。

    “如果真要棄城撤離...”闞維雍大聲道,“我工兵旅願意留在南京城!死戰到底!”

    “闞旅長...”唐生智顯得和顏悅色地安慰道,“你和工兵旅的殺敵報國之心,我們都是理解的,隻是...情況不同了,日本人一下子增兵十個師團,五十萬日軍呈泰山壓頂之勢壓來,南京城真的扛不住的。留在南京,隻會玉石俱焚的...”

    “唐長官!”闞維雍正色凜然道,“我自從報名留在南京,就沒打算還能活著離開南京!唐長官,您不知道,我和我的弟兄們這三個月來拚命地埋頭苦幹,就是為了讓我們修的工事能夠派上用場,三個月來,我和弟兄們光是挖出的土石就高達二百八十多萬立方!多少兄弟手都磨得爛掉了!現在放棄...我們真的做不到的...”他眼中含淚地舉起他雙手。

    眾人都看得十分吃驚且肅然起敬,因為闞維雍雙手十指腫脹得像十根胡蘿卜,並且每根手指都傷痕累累、皮開肉綻,其中幾根手指的指甲都磨掉了,手上老繭厚厚好幾層。

    “我讚同!”黃維表態,“繼續打下去!兌現我們當初的誓言!能多殺日軍一萬是一萬!多殺八千是八千!全體成仁!為國盡忠!”他看著蔣緯國,眼神明亮,滿臉正氣。

    現場高層裏,唐生智和宋希濂是主張棄城撤離的,黃維、李玉堂、闞維雍主張繼續堅守,實際擁有決定權的蔣緯國則有些遲疑不決,他隨後望向蕭爻。

    蕭爻顯得對闞維雍感同身受:“放棄南京,確實很可惜,南京這個絞肉機其實隻發揮出一半的威力,堅持下去,還可以繼續讓日軍死人流血的。”

    “如果可以增兵的話,我們還能打得更好的!”黃維也激動起來,“為什麽不繼續打呢?五十萬日軍又如何?我們再狠狠地殺他一批!即便最終全軍覆沒,也死得其所!也死而無憾!”

    “對!就是這樣的!”闞維雍愈發激動,“我們在城內修建了那麽多的工事,就是為了在巷戰中繼續痛擊日軍!還有那五座炮山,紫金山、幕府山、北崮山、紅山、雨花台,都快被我們掏空了!每座山都是一個立體化的大堡壘!山體內坑道多得像蜂巢蟻穴!不將其徹底發揮出全部的價值,太可惜了!”

    唐生智搖頭苦笑:“五十萬日軍,五十萬日軍啊...”

    “我也支持繼續打下去!”蕭山令表態道,“大部隊真要棄城撤離,肯定需要斷後部隊。”他望向闞維雍,目光炯炯,“伯涵(闞維雍表字)老弟,我的憲兵團願意跟你的工兵旅一起戰鬥到流盡最後一滴血!”

    “炮兵旅一樣!”南京炮兵旅旅長蔡忠笏大聲表態。

    宋希濂看了看豪氣幹雲的黃維、李玉堂、蕭山令、闞維雍、蔡忠笏,搖頭笑道:“諸位如此豪壯無畏,宋某豈能臨陣脫逃?好!我們一起留在南京!死戰到底!”

    蔣緯國看了看眾人,會心地笑了:“中國軍人都能這樣,我們泱泱大中華豈會亡於東瀛倭寇?好!我們不走!繼續留在南京!跟日本人幹到底!殺他一萬是一萬,殺他八千是八千!”他深深地受到現場群情激奮氣氛的感染,胸口熱血澎湃。

    “那我們必須要求增兵了。”唐生智雖然還傾向於棄城撤離,但也默認了眾人態度,“眼下的八萬兵力確實有些不足,更何況其中一半還是民兵。如果能再給我們增兵五個師,繼續打下去就有希望。”

    “五個師太多了。”蕭爻開口道,“兩個師就夠了。因為我們增兵太多,日本人反而會再次猶豫不決,不打了。我們想要繼續殺傷日軍,前提是日軍繼續攻打南京,我們實力自然不能太強,太強了,日本人可能不打了。”

    眾人想了想,確實是這個道理。五十萬日軍兵臨城下,如果城中守軍有二三十萬,日軍可能知難而退,所以,城中守軍其實不能“太多”。這其中存在著一種微妙的平衡。

    “如果諸位長官沒有別的異議或對策,我們就定下這個方案。”蔣緯國最後道,“我們不棄城,繼續堅守南京!同時,請求武漢大本營向南京進行‘有限的兵力增援’。”

    將領們互相交換了眼色,最後都點頭表示讚同。

    半小時後,蔣緯國給遠在武漢的蔣介石發去了電報,闡述了南京戰場的新局勢以及守軍高層的結論和請求。

    蔣介石十分吃驚,畢竟五十萬日軍壓上來絕非兒戲,即便是南京軍這種中國的最強部隊,最起碼也要十五萬才撐得住(在軍事學上,如果攻守雙方其它因素都差不多,那麽在人數上,守方人數起碼是攻方四分之一才能頂住)。蔣介石對南京戰役的戰果已經感到非常的滿意和滿足,他原本估計能守一二個月、殺傷日軍十萬就非常好了,沒想到居然守了三個月、殺傷日軍二十萬,大大地讓他驚喜和激動,眼下,他不再“強求”蔣緯國,他擔心蔣緯國真的會死在南京,因此用詞比較委婉地勸蔣緯國撤離南京。蔣介石發電報給蔣緯國,大致上意思是:你和南京軍能打成這樣,已經超額完成任務了,現在棄城,絕非失敗,而是必然合理的措施,你們絕非丟棄國土、丟棄國都的罪人,恰恰相反,你們都是國家的英雄,事已至此,不需要勉為其難地強求自己。

    蔣緯國態度十分堅定:“父親,我意已決,南京軍和南京城都可以繼續打下去的,隻是需要兵員,您不要浪費時間了,立刻調遣兩個師增援南京,這對軍委會來說應該是很容易的,兩個師、二三萬人即可,但必須是身經百戰的精兵,寧缺毋濫、質量第一。”

    蔣介石思考再三,決定批準蔣緯國的請求。

    接到增援南京城、加入南京軍的國軍部隊是第74師、預備第2師,兩位師長分別是王耀武和陳明仁。蔣緯國要求“精兵”,蔣介石肯定百分之百地滿足,他同時擔心兒子的性命,自然把精兵送入南京城,第74師和預備第2師都是清一色的精兵。第74師其實是第74軍,國軍已經組建第74軍,下轄第51、第57、第58師,由於南京城和南京軍要求“質量第一”,所以第51師、第57師、第58師把三個師的老兵、大部分武器集中起來,合編為第74師,全師1.8萬兵力。至於預備第2師,則由從淞滬戰場上撤下來且未加入南京軍的老兵和傷愈歸隊的受傷老兵組成,奉命前去南京戰場時又得到很大加強,全師1.2萬兵力。

    兩個師、三萬精兵,毋庸置疑,南京軍得到了極大的輸血。出發前,王耀武和陳明仁對本部官兵宣布道:“我們要去南京戰場了!我們要去加入南京軍!”

    回答二位師長的是雷鳴般的歡呼聲。

    鎮江,日軍華中方麵軍總司令部,總司令官畑俊六中將與參謀長石原莞爾少將正在看著剛剛送來的情報。

    “南京軍並未棄城撤離。”畑俊六中將語氣裏有稍許的遺憾,“本以為他們會未戰而逃,讓我們兵不血刃地拿下南京,可惜...”

    “他們走了反而奇怪了。”石原莞爾不動聲色,“總司令官閣下,您看,支那方麵正在向南京城增兵。這是好事,他們...”他微微一笑,“上當了。”

    畑俊六中將也微笑了起來:“是的,他們上當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