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節 狂城(1)

字數:8624   加入書籤

A+A-




    李玉堂、宋希濂等將領帶著突圍部隊成功突圍後,南京城內,唐生智、蕭山令、蔣緯國等人清點了一下此時的人員數量,經過統計,南京城內還剩20萬人,包括:正規軍4萬餘、民兵4萬餘、青壯年民工3萬餘(大部分可轉化為民兵),傷兵1萬餘(基本是可康複痊愈的輕度或中度傷員),老弱婦孺7萬餘人(青中年婦女4萬餘、老人約1.8萬,小孩約1萬)。毋庸置疑,南京城人口得到了“大減負”,另外,很多民兵已經得到戰火淬煉,成長為合格的軍人,可以直接被補入正規軍序列了。總體而言,此時南京城的保衛力量是“五萬南京軍”。

    這場大突圍作戰後,南京戰場上呈現出短暫的怪異的平靜。很顯然,圍城的日軍正蠢蠢欲動,但又猶豫不決。圍城日軍知道城內南京軍此時實力大減,眼下攻城的難度應該會大大低於先前,本來,日軍對南京城已經望而生畏,基本上喪失了強行攻城的勇氣,不過,此時判定南京城守軍力量已經大減,日軍的“攻占南京”的念頭又被刺激得死灰複燃了。說到底,南京此時仍然是中國法定首都,拿下來意義非常大,不得不讓那些渴望揚名立萬或渴望報仇雪恨、洗刷前恥的日軍將兵們再度忍不住這份誘惑。

    “接下來,日軍最起碼、百分之百會對我們的局部陣地展開試探性攻擊。”軍事會議上,蕭爻闡述著他的構思,“我認為,我們要適當地放棄幾個陣地,一方麵收縮防線、收攏兵力,從而進一步地麻痹日軍、引誘日軍,使其低估我們現在的實力和戰鬥決心,從而堅定其繼續強攻南京城的決心。”

    唐生智、蕭山令、蔣緯國、黃維、王耀武、陳明仁等將領都表示讚同。陳明仁說道:“我軍現有陣地裏,除城區主體外,紫金山、幕府山、北崮山、紅山都毗鄰城區,浦口區在江北,但跟城區也靠得很近,互相隻隔著一千多米的長江,可得到幕府山、紫金山的炮群火力增援,並且日軍長江艦隊被我海空軍打跑後,南京這裏的長江控製權已基本上在我軍手裏了,因此,我軍真正孤懸在外、最利於日軍攻打的陣地就是大勝關了。”

    “大勝關不能丟啊!”黃維搖頭蹙眉,“大勝關是南京南部江邊的咽喉要塞,如果丟了,日軍就可以用陸炮在大勝關江畔封鎖住長江,我方艦隊船隊以後想再向南京城進行水路運輸補給就比較困難了,可以說,長江是南京城最後的輸血管,大勝關丟了,這條輸血管就斷了。”

    “陳長官所言甚是。”蕭爻道,“日軍如果要展開試探性攻擊,很大可能性就是大勝關。雖然大勝關非常重要,但是...”他頓了頓,語氣平靜但語出驚人,“我們可能要故意丟失掉。”

    “什麽?”黃維等人都吃了一驚,“為何?”

    “各位長官說得很對。”蕭爻道,“第一,大勝關非常重要,第二,大勝關最利於日軍進行試探性進攻。從軍事角度上看,大勝關扼守著南京城的長江運輸線,是我們最後的退路,所以我們必須死守,反過來,這麽一個我們必須死守的地方卻都丟失了,豈不是可以向日軍證明我們已經沒有足夠的軍力了?”

    “對!”王耀武點點頭,“斷絕後路,破釜沉舟,隻進不退!”

    蔣緯國明白蕭爻的意思。南京城此時的出路隻有兩條,一是長江水路,坐船離開南京城,二是大校場機場和明故宮機場,坐飛機離開南京城。船、飛機,運輸力的差距無疑是很大的。說句不好聽的,水路在手,南京軍最後剩幾萬人都可以坐船離開,水路丟了,隻剩下空路了,幾萬人肯定不可能坐飛機離開,死得隻剩幾千人才可以坐飛機離開。放棄“坐船”這條途徑,意味著南京城最後真的不會剩下多少人了。

    蕭爻是一個“非常狠”的人,他無所不用其極地對付日本人,但他對自己人也同樣“狠”。日本軍界內,石原莞爾和板垣征四郎號稱“帝國雙驕”,兩人互補,“石原之智,板垣之膽”,意思是石原莞爾足智多謀,板垣征四郎膽魄過人,反觀蔣緯國和蕭爻,其實也是這樣的互補,蔣緯國有膽魄,蕭爻則有智謀。

    陳明仁低低地歎口氣:“說得對,大勝關如果遭到日軍攻擊,確實要丟棄掉。”

    “並且還要丟得非常慘烈。”蕭爻補充道,“如果我們在大勝關一觸即潰,日本人肯定判斷我們是故意示弱,所以我們必須要在大勝關與日軍血戰一場,要被日本人殺得屍橫遍野,再丟棄掉。這樣,日本人才會相信,我們是全力防禦大勝關的,他們是通過惡戰手段才奪取大勝關,同時他們才會相信我們確實沒有足夠的軍力了。”

    蔣緯國聽得頭皮發麻:“浩然兄,什麽是‘屍橫遍野’?”

    蕭爻語氣冷淡得近乎冷酷:“我軍在大勝關戰死一萬人吧!”

    現場眾人都聽得深感匪夷所思。黃維忍不住拍案而起:“開什麽玩笑?為了誘敵,所以我們故意自殘?我們怎麽可以故意讓士兵去死?”

    “不是故意讓士兵去死。”蕭爻看著黃維,“師座,我們會讓他們死得有價值的。師座,打仗,跟下棋沒區別。作為軍隊長官,一方麵必須愛兵如子,一方麵必須鐵石心腸。實際上,在戰場,我們就不能把士兵當人了,隻能把他們當成螞蟻、當成沒有生命的棋子。慈不掌兵,師座,慈不掌兵啊!哪怕你無法做到這一點,也必須強迫自己做到這一點。師座,打個比喻,假如我跟您下象棋,我要吃掉你的一個卒,你如果救那個卒,就無法將我的軍,你如果故意不救那個卒,眼睜睜看著那個卒被我吃掉,就可以順利地將我的軍,師座,您會選擇哪一個?我相信您肯定選擇故意犧牲那個卒,因為這樣,您才會勝利,並且,那個卒被吃掉不會讓您感到心疼,因為它隻是一個沒有生命的棋子。現在,我們在戰場上,也是一樣的,要把士兵視為沒有生命的棋子,犧牲部分,換來勝利,換來更大的戰果,就是值得的。如果我方故意犧牲掉一萬士兵,可以換來殺傷敵方五萬士兵的戰果,有何不妥?”

    黃維神色顫抖:“人命,豈能被視為草芥?”

    “人命是無價的。”蕭爻聲音很堅定,“但在戰場上,人命就是數字!我方死掉一萬人,敵方死掉五萬人,我方損失一萬條無價的人命,敵方損失五萬條無價的人命,雖然都是無價,但五萬個‘無價’就是比一萬個‘無價’更有價!戰爭,最終不就是比的哪一方死人更多麽?”

    “唉!”黃維長長地歎息一聲,不再說話,他雖然難以接受,但其實是承認的。

    “話雖如此...”王耀武質疑道,“損失一萬士兵,是我們現在難以承受的損失啊!我們現在總計四萬餘身經百戰的精銳老兵,一下子損失一萬...”

    “損失民兵。”蕭爻言簡意賅,“派三千老兵和七千民兵去守大勝關,等他們都死光了,我們也就成功了。對了,記得讓那些民兵都穿上正規軍的德式軍裝,拿上正規軍的德式武器。”

    蔣緯國聽得起了一身雞皮疙瘩,蕭爻的話就是這個意思:死一萬人才能麻痹並引誘日軍,反正死一萬老兵和死一萬民兵的效果是一樣的,既然老兵比民兵更有用,那就讓民兵們去死。

    戰爭,絕不是像後世影視劇裏那樣充滿浪漫主義和英雄主義的“帶勁的事”,而是人性被迫扭曲得冷酷無情的世間最殘忍的事。

    正如南京軍方麵猜測的這樣,日軍華中方麵軍高層內確實正在展開著“要不要恢複攻城”的激烈爭論,觀點大相徑庭的兩方將領在會議上各執一詞、針鋒相對,唇槍舌劍、互不相讓。方麵軍參謀長石原莞爾、第4軍司令官岡村寧次中將、第7軍司令官古莊幹郎中將等人反對恢複攻城,方麵軍副參謀長塚田攻少將、第3軍司令官柳川平助中將、第5軍司令官朝香宮鳩彥王中將、第6軍司令官安藤利吉中將、第8軍司令官山田乙三中將等人則支持恢複攻城,而眾多師團長內,約一半支持恢複攻城,剩下的裏,有的反對恢複攻城,有的態度不置可否。總體而言,五分之三高層支持恢複攻城,五分之二高層反對支持攻城,支持意見略微占上風。

    擁有決定權的方麵軍總司令官畑俊六中將則猶豫不決、遲疑不定。

    “為什麽不恢複攻城?”塚田攻少將激動地道,“南京支那軍已經撤離大半,我們卻還如此畏敵如虎、畏縮不前!簡直是恥辱!堂堂大日本皇軍,難道真的被南京支那軍打得喪失以前那種勇往直前、所向披靡的鬥誌了嗎?”

    “短見!”石原莞爾反駁道,“南京城守軍保守估計還有四萬,另有數萬民兵民工助戰,按照先前敵我雙方一比三的傷亡比例,我軍眼下想要打下南京城,起碼還要付出十二萬乃至十五萬的傷亡!根本不劃算!”

    “傷亡是大,但卻是值得的!”塚田攻少將據理力爭,“因為我們眼前這座城市是南京!是支那的首都!它的意義和價值是其它城市的十倍!乃至百倍!南京是支那政府堅持抵抗的信心來源!如果我們攻占南京,就可以極大地摧毀支那政府的抗戰信心!石原君,你考慮過這一點沒有?”

    “恢複強攻容易,但是,萬一再拿不下呢?”岡村中將正色道,“南京之戰,已經持續四個半月!我軍在南京戰場上損兵折將、死傷無數!我們已經走上了一條幾乎無法回頭的路,眼下我們亡羊補牢,還算不晚,雖然丟了顏麵,但隻要贏得利益,顏麵也可以通過勝利挽回,如今,再度恢複攻城,豈不是又走先前的老套路?諸君請注意,我們已經攻城失敗很多次了,每一次失敗都讓我們狼狽不堪、顏麵掃地,如果我們恢複攻城,但再拿不下,怎麽辦?諸君,到時候我們隻有三條路,一是又一次地讓帝國皇軍蒙上恥辱而被迫停止攻擊,二是硬著頭皮打下去,或慘勝,或慘敗。這三條結果,是不是什麽好結果啊!”

    “岡村君!你此話未免太‘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了!”柳川中將很不滿地道,“我承認,南京支那軍是支那軍裏最強悍的一支,但大日本皇軍莫非是烏合之眾?鏖戰四個多月,南京支那軍也元氣大傷、兵力不足了,如今他們迫於華北大勢,不得不抽調出一半甚至更多兵力突圍出城,填補華北漏洞,眼下的南京支那軍已經外強中幹,正是我軍一鼓作氣、拿下南京的大好機會!機會難得啊!一旦錯過,後悔莫及!”

    “柳川君,抓住戰場上的機會是肯定的,但是...”岡村中將苦口婆心地道,“我們需要謹慎,需要從大局出發思考問題...”

    “過分的謹慎就是畏縮!就是膽小!前怕狼、後怕虎,還如何打勝仗?”安騰中將毫不客氣地反駁道,“拿下南京,是的,困難還是不小的,但我們不能屈服於困難!我們要克服困難!迎難而上!不是知難而退!拿下南京,意義太大了!”

    “不就一座孤城麽?”石原莞爾冷冷地道,“哪來的太大意義?”

    “石原君,此言差矣!”山田中將連連搖頭,“第一,拿下南京這個支那國都,能極大震懾、打擊、威嚇支那政府,摧毀其抗戰到底的信念;第二,拿下南京,可以一雪皇軍前恥!為戰死於南京戰場上的無數皇軍將士報仇雪恨!挽回大日本皇軍的顏麵!挽回大日本帝國的顏麵!第三,拿下南京,也可以挽回我們華中方麵軍的顏麵!諸君,看看華北方麵軍他們吧!攻城略地、所向披靡!二十天內就拿下了山東省!可我們呢?占領地區之小,與華北方麵軍相比,不得不令人自慚形穢啊!而我們付出代價之大,比起華北方麵軍,又不得不令人汗顏!”

    “不錯!正如山田將軍說的這樣!”塚田攻少將情緒愈發激動,“拿下南京,意義重大!我們勢在必得!並且誌在必得!南京軍此時的實際戰力已經不足開戰初一半甚至更少,我們卻還被他們嚇得止步於城下而不敢前進,如此情景,太可恥了!”

    “知恥而後勇當然是正確的!”石原莞爾忍無可忍,“但我們不該為眼前的恥辱而敗壞整體大局!我認為,既然城內南京軍減少了一半多,那我們可以節約出更多的兵力,去蘇北、去華北,追剿突圍出城的南京軍,增援華北方麵軍,一方麵可以繼續困住南京城內的南京軍,一方麵可以鞏固華北大局...”

    “石原君!”柳川中將繃著臉,“敢問閣下到底是華中方麵軍的參謀長還是華北方麵軍的參謀長?知恥後勇不假,更要見賢思齊!華北方麵軍戰果輝煌,我們華中方麵軍原地踏步,豈不羞恥?我們要配合華北方麵軍,但不是完全為他們服務的,我們也要拿出我們的戰果來!我們已經抽調大量兵力、物資增援華北方麵軍了,由此可見,帝國總部正在越來越輕視我們!我們必須要拿下南京!石原君,你處處為華北方麵軍考慮,我建議你應該被調去華北方麵軍。”

    石原莞爾頓時氣得臉色發白。

    “不拿下南京,皇軍顏麵何在?帝國顏麵何在?我們華中方麵軍又顏麵何在?”塚田攻少將雙手握拳,目光熱烈得猶如高燒病人,“必須要恢複強攻!拿下南京!”

    “說得對!”“正是這個道理!”“皇軍在南京戰場上死傷之巨、損失之大,可謂明治大帝造兵以來之史無前例!帝國陸軍的顏麵更是丟盡了!”“是啊!海軍那幫家夥現在愈發蔑視我們陸軍了!昨天戰鬥裏,長江艦隊被支那空軍打得狼狽而逃,我急忙發電報給古賀(日本海軍長江艦隊司令官古賀峰一中將),要求他們繼續戰鬥,結果古賀說‘屢戰屢敗的陸軍有何底氣要求海軍’,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支持恢複攻城的將領們群情激奮、眾口一詞。

    日本這個國家在近代一開始相當於縮小版的中國,閉關鎖國、內憂外患,自從明治天皇進行明治維新後才逐步強盛起來,明治維新始於1868年,因此所謂大日本帝國的強盛道路也隻是走了六七十年,六七十年時間並不長,所以,日本這個“列強大國”在本質上是一個暴發戶,具備暴發戶的兩大特點,一是根基不穩,如果遇到重大危機,馬上就可能土崩瓦解,二是“死要麵子”。“死要麵子”四字是俗語,但形容此時的日本人是非常貼切的。君不見,後世眾多暴發戶往往在很多沒必要花錢的地方一擲千金,就是為了所謂的“麵子”。日本人也有這種暴發戶心態。在去年(1937年)年底,日本海軍決定建造大和號戰列艦,最激進的航空兵製勝理念支持者大西瀧治郎少將衝進軍令部內,對當時擔任軍令部次長的古賀峰一中將激動地道:“建造大和號是一個時代性的錯誤!造1艘大和號的錢可以造3000架飛機!你若給我3000架飛機,我可以把聯合艦隊的所有軍艦都炸沉!”古賀中將當時好言安撫了大西少將。古賀中將是怎麽安撫的呢?他是這樣說的:

    “大西,我不反對航空兵,但是,你要知道,天皇出巡必須乘坐八匹駿馬拉的豪華馬車,天皇並不喜歡奢侈,但他必須這麽做,因為這是天皇尊貴的體現,既然身為天皇,就不可能乘坐劣馬拉的破舊馬車。一個國家也是一樣道理,必須要有戰列艦,別人有的,我們也要有,這就叫做國家的麵子,叫做海軍的麵子,你知道嗎?”

    如此理由,在後世人或外國人看來簡直是匪夷所思的,但日本人認為這就是必然的道理,必須要有“麵子”。於是,為了“麵子”,日本人為美國海軍航空兵建造了大和號、武藏號這兩個超級豪華的活靶子。同樣的道理,日本陸軍也一樣。丟了麵子對驕橫的日本陸軍而言是難以接受的事情,他們極度不願意接受失敗。既然還有能力挽救,他們自然想要全力挽救。

    畑俊六中將雖然也難以接受“丟麵子”,但他畢竟是一個謹慎沉穩的人,所以他並沒有支持恢複攻城,而是舉棋不定,繼而把皮球踢給了東京總部。

    接到畑俊六中將“請求作戰指導”的電報後,參謀本部總長閑院宮載仁親王大將、陸軍大臣梅津美治郎中將、參謀本部次長多田駿中將、陸軍大臣次官東久邇宮稔彥王中將等陸軍高層召開會議。四位陸軍決策高層裏,稔彥王中將支持恢複攻打,多田駿中將反對恢複攻打,梅津中將遲遲沒有表態,載仁親王也有些難下決定。電報裏,畑俊六中將聲稱“眼下若恢複攻打南京,難度和死傷損失肯定要比先前大為降低,但恐仍然不輕,不過,死傷和損失都在華中方麵軍的承受範圍內。是否恢複攻打,本方麵軍難以獲得定論,請求總部給予作戰指導”。

    多田駿中將說道:“帝國軍在華北展開大攻略後,雖然掠地千裏,獲得遼闊的富庶地區,但帝國想要從以上新占領區獲得收益回報還需一定時日,並且華北大攻略已讓帝國總部財力愈發吃緊,眼下再恢複對南京的攻擊,肯定又是一場大戰,隻恐怕...帝國國力會不堪重負的。”他顯得憂心忡忡。

    稔彥王中將不以為然:“南京支那軍先前有十幾萬時,帝國軍打不下來,已經是恥辱了,現在隻有幾萬,帝國軍還打不下來根本就說不過去了,更何況是直接不敢打?南京這個地名,簡直成了帝國軍的汙點了!”

    梅津中將提議道:“我看,不妨可以進行一場高強度的試探性攻擊,出動兩個師團即可,對南京城外有價值且位置突出的重要陣地進行試探性攻擊,從而投石問路。如果難度還很大,那就適可而止,如果難度大不如以前,恢複全麵攻城就值得進一步地商榷了。”

    載仁親王思索後,覺得這個提議是最合理妥善的,因此點頭:“就這樣回複吧!”

    日軍高層的反應最終還是沒有出乎南京軍高層的預料,實際上,這也不是什麽神機妙算,而是客觀規律的結果。麵對防禦力大減的南京城,日軍無法不動心,但又存在各方麵的忌憚,所以,“試探一下”就是最合理妥善的舉措了。

    東京總部給日軍華中方麵軍下達的指示是“出動不超過兩個師團的部隊,對南京城外部有價值且位置突出的重要陣地進行試探性攻擊,倘若戰果理想、損失不重,可酌情考慮恢複全麵攻城”。接到這個指示後,塚田攻少將、柳川中將、安藤中將、山田中將等支持“恢複攻城”的日軍將領無不喜出望外,立刻緊鑼密鼓地製定出了這場“試探性攻擊”的作戰方案。由於東京總部說“出動不超過兩個師團的部隊”,數量已經被限定了,因此塚田攻少將等人出動了戰鬥力最強的第2師團和第6師團,並從其它師團裏抽調大批精兵補入這兩個師團內,使得這兩個師團每個實際兵力都達到約3萬人,不止如此,日軍華中方麵軍此時所屬的第2、第6野戰重炮兵旅團都調給了第2、第6師團(原先的第5重炮旅團已經被調到華北戰場上),從而集中最強的兵力和最強的火力,展開這場“試探性攻擊”。

    在反複研究後,塚田攻少將等人最終把攻擊目標放在了大勝關。(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