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節 狂城(2)
字數:7004 加入書籤
南京城在平靜約一個月後即將再度迎來大規模惡戰時,蘇中蘇北戰場上則傳來了捷報。
突圍出南京城的南京軍成功地橫渡長江,踏在了一馬平川的蘇中大平原上。這批部隊的番號包括:第77師的第918裝甲團、第128機械化步兵團、第813摩托化團,第88師、第99師、第145師、第170師、第182師、第100師4個團、南京工兵旅的1個工兵團(該團番號暫時被定為“南京工兵團”)、南京炮兵旅一半火炮和炮兵(該部番號暫時被定為“南京炮兵團”)等。扣除掉突圍作戰中的損失以及被國軍長江艦隊運走的傷殘軍人和婦孺老人,這批部隊目前有正規軍約3萬、民兵7000餘、民工5000餘、婦女8萬餘人、老人2萬餘人、兒童2萬餘人,另有輕度中度傷兵傷員1萬餘人,總人數十六七萬,在長江北岸陸地上匯成一支浩浩蕩蕩的龐大隊伍。幸好中國空軍在這裏掌握著製空權,否則日軍飛機展開狂轟濫炸,這麽多人簡直就是地麵上的活靶子。
李玉堂、宋希濂等將領整頓了一下部隊,由於大部分的民兵和民工都接受過戰火的淬煉,雖然戰鬥素質和戰鬥技能跟真正的軍人還有很大差距,但畢竟具備了實戰經驗,因此都將其補入部隊裏,使得部隊的官兵人數超過4萬人(李玉堂和宋希濂把民兵民工基本上都補進了第77師的那三個團和他們自己的第99師、第88師,沒補多少給那三個出身於地方軍的師);至於武器裝備,還是很令人滿意的,坦克有300多輛,另有幾十輛修修補補後還能繼續使用,火炮也隻是損失了二三成,總體而言,這支部隊的戰鬥力是非常可觀的。從整體上看,此時江蘇省除了蘇北大部分地區以及蘇南的南京孤城,已淪陷了三分之二,特別是蘇中,基本上都已被日軍占領,李玉堂、宋希濂部隊顯然是孤軍深入,但他們並非孤立無援,因為背後的長江就是他們的補給線。打跑了日軍長江艦隊後,再在空軍飛機的強力掩護下,國軍的長江艦隊爭分奪秒地給李玉堂、宋希濂部隊輸送輜重物資,一次性就能運輸六七千噸(日本海軍剛剛轉讓給中國海軍3艘2500噸級運輸船,光是這三艘船一次性就能運輸超過五千噸物資),因此,起碼在目前,李玉堂、宋希濂部隊是可以得到比較充足的後勤補給的。長江上,呈現如此的畫麵:中國海軍的輕型巡洋艦、驅逐艦、炮艦、炮艇、魚雷艇浩浩蕩蕩地保護著運輸舟船由西向東、順流而下,上百架中國空軍的戰機在艦隊船隊的上方、左右飛行,保駕護航,如果日軍飛機來了,戰鬥機前去迎戰,如果日軍艦隊來了,俯衝轟炸機前去攻擊,如果兩岸日軍用陸炮開火攔截,ju-88轟炸機前去轟炸。因此日軍雖然也費力進行攔截,但效果不大,隻得眼睜睜地看著中國海軍的艦隊船隊大搖大擺地通過自己眼皮底下。
休息了一晚上後,李玉堂和宋希濂揮軍北上、大舉進攻,對已被日軍占領的距長江隻有三十公裏的揚州城發動強攻。實際上,李宋部隊渡江後,距他們最近的城市是江邊的儀徵(儀征),但日軍早有防備,原本在江北岸截擊李宋的日軍第3軍第25師團被國軍機群轟炸得損失慘重後退入儀徵縣城,一是借助城市來展開防禦戰,日軍知道李宋部隊擁有大批坦克和裝甲車,製空權也在國軍手裏,所以展開野戰是不利於日軍的,二是借助縣城裏十餘萬中國老百姓作掩護,避免被中國空軍機群轟炸(中國軍隊的轟炸機群肯定不能對藏匿著敵軍但卻又有大批中國老百姓的中國城市進行不分青紅皂白的轟炸)。李宋二人知道儀徵急切間難打,所以故意甩開儀徵,北上三十公裏,對揚州城展開了攻擊。在部隊調動這件事上,李宋二人留下了第918團、第128團、第77騎兵團以及第145師、第170師、第182師(這三個師此時的總兵力已經不足五千人)在儀徵縣城邊的長江上,一是守株待兔,在野地上專等日軍出城,然後對其進行機械化衝殺,二是保護江邊的渡口,繼續接收海軍艦隊船隊運來的物資,因此被投入揚州城戰役的是李宋二人本部的第99師、第88師、第77師第813團以及炮兵、工兵、生化兵等部。
揚州城戰役,雖然規模不大,但意義很大,因為這是中國軍隊主動攻擊被日軍占領了的中國城市。盤踞揚州城的日軍是第25師團第70聯隊兩個步兵大隊以及該師團第25輜重兵聯隊的一個大隊,總兵力3000餘人,指揮官是第70聯隊聯隊長加藤憐三大佐。此時的南京戰場上,在江北的日軍是柳川平助中將的第3軍,該軍下轄第11、第13、第25師團,由於第11、第13師團都是老部隊,第25師團是新建的,所以戰鬥力相對而言不如前兩個師團,因此包圍南京城江北浦口區以及戒備江北一帶的任務被柳川中將分配給了第11、第13師團,第25師團則相當於“第3軍的後勤師團”,該師團任務有四,一是協助第11、第13師團,二是作為第3軍的機動部隊(所以畑俊六中將命令柳川中將派部隊在江北攔截時,柳川中將派該師團執行這個任務),三是控製附近的一些占領區,四是守衛正對蘇北地區大舉進攻的第9師團的後方占領區。第9師團先打蘇中,再打蘇北,第25師團派出一些部隊在後麵“撿現成”,鞏固並保護第9師團的後方,因此,被第9師團打下的揚州城自然交給第25師團。
日軍隻有區區三千餘人,李宋二人則手握四萬精兵,飛機大炮坦克一應俱全,按照常理,這是一場牛刀殺雞式的戰鬥,但實際情況並不是這麽一回事。揚州日軍指揮官加藤憐三大佐出身於工兵,對步兵作戰、裝甲兵作戰自然不是很精通,得知一大批“武裝到牙齒的支那軍”殺氣騰騰地殺來後,加藤大佐倒也不負“帝國軍人”本色,率部在揚州城南部的合心莊一帶與殺來的南京軍展開了“堂堂正正的、不懼強敵的、勇於以一敵十的決戰”,結果是可想而。一頓劈頭蓋腦的大炮轟擊、坦克衝殺(李宋二人部隊裏也有幾十輛坦克,雖然基本都是二號一號和繳獲來的日軍坦克,但衝殺日軍步兵還是沒問題的)外加幾架中國空軍轟炸機一頓炸,加藤大佐的三千部下被南京軍在半小時內成功地變成了一千五百多個活人和一千五百多個死人。毛骨悚然的加藤大佐慌忙收攏殘部逃入揚州城裏,一邊負隅頑抗一邊拚命向上級求援。
一千五百多個日軍,當然不可能打一場城市防禦戰,隻能退縮到城區腹地內和重要場所,南京軍的雄壯兵馬很輕鬆地進入城區,受到揚州城二十餘萬居民的熱烈歡迎,激動至極的“國軍萬歲!南京軍萬歲!”“抗戰到底!中國必勝!”熱烈歡呼聲響徹這座精致秀氣的月亮城。
伴隨著歡呼聲的,是槍聲、炮聲、爆炸聲,因為戰鬥還沒有結束,殘餘的一千五百多個日軍裏,傷兵近一半,剩餘的七八百日軍躲在城內繼續戰鬥,入城南京軍隨即滿城搜剿這些殘渣餘孽。實際上,南京軍官兵們幹這事是如魚得水的,因為全城二十餘萬居民都是南京軍的幫手,日軍躲藏在哪裏、流竄到哪裏,附近的揚州居民立刻通知南京軍官兵,很快,殘餘日軍便被消滅得七七八八,但最後還有一百多個日軍,狗急跳牆地鑽到城裏的一片居民區內,依托居民區的建築樓房進行最後的抵抗,同時不允許裏麵居民出來,隱隱間將其扣押為人質。
“媽的!又是這個下流手段!”接到報告後的第813團團長胡璉頓時咬牙切齒,他沒有搞什麽喊話攻勢或別的手段,直接從團部炮兵營裏調來十幾門步兵炮、迫擊炮頂上前。
“老總啊,裏麵除了鬼子,還有咱們的老百姓哪...”在附近觀戰的居民們都很震驚。
“沒辦法的事!”胡璉臉色鐵青,“那些鬼子兵是不可能投降的,都已經打算死在那裏,他們也不可能放過裏麵的老百姓的,他們隻想著在死之前多殺我們幾個人。聽我命令,開炮!”
十幾門步兵炮和迫擊炮一起怒戰雷霆,居民區被夷為平地,裏麵的一百多名日軍和三百多名老百姓一起血肉橫飛。這頓炮擊後,也宣告著這場並不十分激烈、短暫的揚州戰役結束,南京軍成功地收複了一座較大的城市,此舉具有非常大的意義,因為這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第一次收複被日軍占領的縣城(在原先曆史上,騰衝是抗戰以來國軍收複的第一座日軍占領的縣城,此戰中,國軍投入5萬餘兵力,都是遠征軍部隊,日軍參戰兵力約3000人,另有說法是7000餘人,也有說法是1800餘人,比較被認同的說法是3000餘人,國軍有製空權,日軍則擁有比較完善堅固的土木防禦工事,戰事持續整整四個月,國軍傷亡約1.9萬,其中,陣亡者超過9000人,日軍除百餘人突圍逃走外基本被全殲,雙方死傷比例高達一比六點六。在這之前,國軍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收複”,絕大部分的情況隻是國軍進攻然後被日軍擊退,或國軍日軍在城內拉鋸戰然後國軍被日軍擊退,或日軍主動放棄,然後國軍再短時間的占領,最後又被日軍擊退,比如傅作義指揮的五原戰役。至於李雲龍指揮的那場的“平安縣城之戰”,隻存在於小說中,真實曆史上完全沒有。)
獲勝後的南京軍來不及喘口氣,突然間看到城中某地濃煙滾滾、烈焰騰騰,官兵們急忙趕過去,發現是日軍的輜重倉庫,幾十個日軍在臨死前點燃他們的輜重倉庫,燒起熊熊大火,被日軍從揚州等地搶掠來的幾萬擔糧食、上萬包棉花、堆成小山的布匹等大量物資都因此而被付之一炬,大火中爆炸不斷,因為日軍還有一些軍械彈藥儲備,也被日軍放火燒毀炸毀了。官兵們和居民們一起奮力撲滅大火,最後隻是找到一點零頭。
“可惡!”宋希濂怒不可遏,“這幫東洋畜生!死了就死了,還燒了這麽多物資!燒了就燒了,燒的還是咱們老百姓的民脂民膏!真是喪盡天良!”
“蔭國老弟啊...”李玉堂十分焦慮地道,“我剛才問過揚州老百姓了,日軍燒掉的糧食不隻是被他們搶去的用於他們自己食用的軍糧,也包括揚州地區大部分老百姓的儲糧。日軍占領這裏後,強迫老百姓交出家中絕大部分的糧食,名為‘集中管理’,實際上就是控製住大部分的糧食。老百姓要吃,都是日軍按時分發的,當然了,隻發一點點,老百姓不得不把糧食混雜著糠麩、野菜一起煮著吃。這麽一把火燒了,我們得不到糧食補給,揚州的老百姓過半個月也要沒吃的了。”
“該死的小鬼子!”宋希濂越聽越怒,“真毒!瑤階兄,我們一路前進,沿途日軍一邊抵抗,一邊死到臨頭時就放火燒物資,那我們豈不是什麽都得不到?還連累當地百姓挨餓?”
李玉堂點點頭:“是啊,我擔心的就是這個。”他攤開地圖指點著道,“蔭國老弟你看,揚州城往北40公裏就是高郵縣,高郵縣再往北40公裏是寶應縣,而寶應縣再往北40公裏,就是日軍第9師團正在猛攻的淮安。根據海統局提供的情報,高郵縣日軍不是第25師團的,而是第9師團的第6旅團第7聯隊和該師團輜重兵第9聯隊的兩個大隊,那個第7聯隊是在淮安前線被桂軍打殘了的部隊,但仍有2000餘可戰之兵,兩個輜重兵大隊也有2000人左右。別忘了,第9師團在出擊前是得到過加強的,全師團4萬多鬼子兵。這樣,高郵的日軍部隊就有兩千多步兵和兩千多輜重兵,四千餘人,不止如此,吉住那個老鬼子(第9師團師團長吉住良輔中將)眼下肯定已經覺察到他後方危險,肯定會往高郵增兵的,因此,我們能打下揚州,靠的是出其不意的突襲,打高郵,就難了。海統局發來的情報顯示,高郵差不多就是第9師團的後方物資總基地,因為高郵在高郵湖畔,與揚州之間既有大運河(即京杭大運河),又有公路,水陸交通都十分便利,日軍一直用汽車、汽艇、從老百姓手裏搶來的木船向高郵運輸物資,使得高郵那裏囤積著日軍從高郵當地和附近的興化、東台、薑堰、海安、泰州等蘇中各地搶掠來的大量物資,數量起碼是揚州這裏的三十倍,光是糧食就夠一百萬人吃半年,根據一名偽裝成民工到日軍養殖場裏工作的海統特工說,日軍養殖場裏光是搶來的水牛黃牛就有五百多頭。”他看著宋希濂,“你懂我的意思吧?”
宋希濂神色凝重地點點頭:“我懂。我們強攻高郵,一方麵難度很大,一方麵日軍會在敗亡之時焚燒物資,讓我們什麽都得不到,並且我們還會連累當地老百姓跟我們一起挨餓。”
“我還擔心一件事。”李玉堂唏噓道,“剛剛胡璉給我發來報告了。蔭國老弟啊,我們眼下的戰鬥是在我們的國土上奪取被敵軍占領的城市,情況跟以前不同了,我們自家城市裏成千上萬的都是我們自家的老百姓,所以,我們的轟炸機群不能輕易轟炸,我們的炮群不能輕易炮擊,攻城難度...可想而知啊。”
“是啊。”宋希濂神色愈發陰鬱,“必須要想個辦法解決這個難題。”
江蘇省雖然是靠海省份,海岸線也不短(超過950公裏),但優良港口卻非常少,蘇北隻有一個連雲港,蘇中一個都沒有,蘇南也隻是長江入海口一帶有寥寥幾個(不包括上海,上海雖然此時屬於江蘇,後世則不屬於江蘇)。這是因為江蘇省大部分地區是千百年來逐漸從大海裏浮起來的,此種情況有利有弊,利是讓江蘇省海拔普遍很低,都是平原且土地肥沃,適合種糧食,弊是讓江蘇省海邊沒有石頭,都是淤泥,與山東省進行對比的話,山東省沿海地形大多是基岩海岸,所以良港很多,而江蘇省多是淤泥質海岸,這種海岸使得陸地很平直、坡度很小地延入海麵下,海邊是平地,靠岸處海水很淺,而港口需要港闊水深,所以江蘇省的淤泥質海岸很不適合產生良港,隻能曬製海鹽(所以江蘇省才有了“全城曬鹽”的鹽城市)。日軍在攻入江蘇省後,特別是在攻入江蘇省中部地區,無法得到其海軍提供運輸補給,因為日本海軍在江蘇省中部和北部都無港口可用(連雲港眼下還在國軍手裏,日軍此時就是拿下連雲港也不能用,因為整個蘇北都是國軍控製區),第9師團從蘇南殺入蘇中再殺向蘇北後,後勤補給線隻能從蘇南一路延續到蘇北,糧食自然是就地搶掠了,因為江蘇省遍地都是良田。
麵對這個難處,李玉堂、宋希濂等將領躊躇半天,隻得請示蔣緯國。
收複揚州城的南京軍官兵們在善後時還處理了一件事,就是處理城內的偽軍。日軍攻占揚州後,為了更好地進行管理,招募(或強迫)兩千多名當地青壯年男子組建成“揚州治安總隊”,當然了,因為日軍自己軍械緊張,再加上不相信這些偽軍,所以偽軍除少部分頭目配發了步槍外,其餘的都隻是拿著五花八門的冷兵器。這場揚州戰鬥爆發後,偽軍毫無鬥誌,基本上就沒幫日軍的忙,一觸即潰,有的向南京軍投降,有的趁機逃回家,但又被附近居民指正揭發繼而被揪出來。
如何處理這些偽軍,李玉堂和宋希濂想了想,覺得不分青紅皂白都殺了有些殘忍,畢竟這些偽軍倒不完全都是認賊作父的,有的是被迫的,有的則是為了給家裏多從日軍那裏弄來點糧食養家糊口,隻有不多一部分人是真心誠意跟在日本人屁股後麵狐假虎威、為虎作倀的,至於他們當偽軍後的表現,大部分沒作惡,少部分作惡了。最後,李玉堂下令:偽軍成員裏,凡是作惡者且惡行較重者,一律處決,沒有作惡者或作惡較輕者,兩條路,一是加入國軍(南京軍附屬的民兵部隊,肯定不會立刻就加入正規軍的),參加對日作戰從而將功贖罪,二是割掉右手食指再釋放回家(割掉右手食指是讓他們再也無法用槍)。對此,沒被處死的偽軍成員紛紛選擇加入南京軍的民兵部隊,另有一百三十多名曾經作惡的偽軍成員被公開處決。
除此之外,日軍還在揚州成立了一個“揚州維持會”,會長自然就是漢奸了,但官兵們前去抓人時,大批百姓卻為那個漢奸會長求情,因為這個漢奸會長當上會長後並未助紂為虐,而是竭盡全力地從日軍手中挽救本地百姓、減輕本地百姓負擔。李玉堂想了想,覺得這種“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漢奸也不能完全算漢奸,實際上,抓來後才知道,這個會長其實是海統局華東區揚州組的負責人。
南京衛戍司令部內,蔣緯國認真看了李玉堂發來的電報,沉吟一會兒後,打電話給空軍的一支部隊:“你們該上場了。”
蔣緯國打去電話的是空軍的傘兵團。(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