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節 轉戰徐州(2)
字數:8381 加入書籤
南京附近長江江段的江麵上,一支船隊正在慢慢地駛出南京下關碼頭,開往長江上遊的安慶等地,十多艘中國海軍的炮艇、魚雷艇在船隊周圍保駕護航,十多架中國空軍的戰鬥機、轟炸機在船隊上空環峙戒備。長江兩岸,凶神惡煞的太陽旗下,日軍看著這一幕,無動於衷,日軍大炮也隻是昂著炮口,引而不發。
這是中日兩軍在德國居中調停下的結果,本著人道主義精神,根據德國的建議,包圍住南京城的日軍暫時放開包圍圈一角,讓南京軍把傷員、病員、老弱婦孺送出南京城。南京軍肯定很願意,日軍雖然不情不願,但也給予了同意,但提出額外的要求:中方所有船隻離開南京城時日軍不進行檢查,但中方所有船隻進入南京城時日軍要進行檢查。換句話說,日軍隻準南京城內有東西出來,不準有東西進入南京城,以防止中方往南京城內增兵和輸送物資。日軍之所以會同意,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被南京軍、被蔣緯國打怕了,特別是蔣緯國近乎瘋狂的報複手段,更是讓日本人心驚肉跳,發生在日本本土的那些“恐怖襲擊事件”讓裕仁天皇也有些不寒而栗,所以日軍已經不太敢再在中日戰爭裏使用那些“具有日本特色的特殊手段”;二是為了遮羞和自我美化,南京地區的疫情是日本人實施細菌戰搞起來的,但日軍宣稱是戰場上死亡軍人太多導致的,由於細菌是中日兩軍共同的敵人,日軍“本著人道主義精神”,允許南京軍把傷員、病員送出南京城,減緩疫情的繼續彌漫,自然是非常合乎情理,可以被日軍用於往自己臉上貼金以及推卸責任(日本人的邏輯是這樣的:大日本皇軍是一支文明之師,雖然南京城的支那軍是皇軍的敵人,但大日本皇軍考慮到支那平民畢竟是無辜的,所以幫助支那軍抗擊疫情等等);三是為了討好德國人。對於德國人,日本人的態度很複雜,一方麵,素來媚強淩弱的日本人非常羨慕甚至是仰慕德國人,因為德國人的實力是明擺著的,德國人的科技、軍事、工業、製度、體係、做事效率、民族精神都讓日本人相當推崇和敬佩,日本軍方裏,日本陸軍最甚,因為德國陸軍是公認的世界第一,素來是日本陸軍學習和見賢思齊的對象,能跟“偶像”結盟,自然是日本陸軍最渴望的事,並且德日兩國不存在太大的利益衝突和民族仇恨,恰恰相反,德國人憎惡的美英法蘇也都是日本人的假想敵,日本海軍雖然沒有日本陸軍那麽狂熱(日本海軍的假想敵是美英法荷,跟德國結盟的話,德國海軍是無法幫助日本海軍對付美英法荷海軍的),但日本海軍內同樣有一大批死硬的“親德派”“德粉”,可另一方麵,德國這兩年來卻越來越疏遠日本,反而跟日本的死對頭中國越來越親密,甚至還大力援助中國抗日作戰,導致日本高層心態很矛盾,一來難以接受德國的做法,二來仍然想向德國投懷送抱。實際上,日本也沒有別的選擇,世界八大國,美、德、蘇、英、法、意、日、中,除了德國,其餘六大國都幾乎不可能跟日本做朋友,美日存在利益衝突,中日存在民族仇恨,蘇日存在積怨爭端,英法跟美國穿一條褲子,意大利則跟德國一個鼻孔出氣,因此,日本最完美最合適的盟友就是德國了,所以日本一直“放不下”德國,仍然念念不忘想要跟德國結盟(在原先曆史上,德國在1941年前一直在援助中國抗日,日本雖然很不滿,但也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一是日本尊崇德國,二是日本除了德國也沒有別的選擇,此時也一樣,並且情況被進一步加深。)。眼下,既然德國人發話了,日本人肯定要聽的,畢竟要給德國人一個麵子的,所以日軍才破天荒地允許南京軍往城外撤離傷員、病員、老弱婦孺。
對於日本人“良心發現的好意”,南京軍則將其“利用”了。離開南京城的那些船隻裏,隻裝了少部分的傷員、病員、老弱婦孺,都在甲板上和第一層船艙裏,至於第二層、第三層、底層船艙內,則裝滿了南京軍的精銳兵員。換句話說,南京軍借助這次機會,偷偷地往城外輸送兵員。對於這一點,日本人確實大大沒想到,因為南京軍已經兵力嚴重不足,應該需要向城內運兵,而不是向城外運兵。
“什麽?我們偷偷向城外運兵?”聽完蕭爻的提議,唐生智、蔣緯國、蕭山令、王耀武、陳明仁等將領都難以置信。
“諸位長官,是的。”蕭爻神色嚴肅地點點頭。
“這...這簡直是本末倒置啊!”唐生智感到不可思議,“我們現在還有兩萬餘精銳老兵和三萬餘民兵可以繼續作戰,滿打滿算就五萬多人,並且一半多是民兵,雖然那些民兵基本都具有實戰經驗,但他們仍然是民兵啊!三萬民兵,折算隻能頂得上一萬老兵。十萬南京軍,如今隻有三萬南京軍了!我們兵力嚴重不足,還抽調部隊出城?”
蕭山令也感到很吃驚:“根據最新情報,經過整頓後,日軍的華中方麵軍還有8個日軍師團、3個韓軍師團、2個台軍混成旅團、2個日軍重炮旅團,其中,第9、第18師團分別在蘇北和浙北,不在南京戰場,韓軍3個師團在上海、蘇州、無錫、常州等地負責維持治安,也不在南京戰場,也就是說,此時此刻,包圍著南京城的日軍共有6個師團和2個台軍旅團、2個重炮旅團,這些部隊滿員程度有七八成,總兵力約15萬上下。十五萬日軍就在城外虎視眈眈著,我們就五萬人了,還要抽調部隊出城?”
“十五萬日軍,何足道哉?”蕭爻顯得不以為然,“日軍已經被我們徹底殺得心驚膽寒,就算他們還有十五萬人,也不敢再輕易攻城,我們完全可以唱空城計嘛。更何況,諸位長官,我們在南京打仗的根本目的本就不是守城,而是殺敵。為了能更好地服務於這個目標,我們應該當機立斷,抽調部隊,北上參加徐州會戰。諸位長官,全中國最能打的部隊,就是我們,所以,徐州需要我們,徐州會戰,我們隻能勝,不能敗!”
“浩然,你打算抽調多少部隊?”王耀武問道。
“兵不在於多而在於精,我要一萬老兵。”蕭爻言簡意賅。
王耀武苦笑:“就兩萬老兵了,你一下子要走一半。”
“太多了,太多了。”唐生智連連搖頭,“兩萬老兵一下子被調走一半,南京危矣!”
“危矣就危矣!”蕭爻十分堅定地道,“如果南京失守能換來徐州會戰大捷,何樂不為?實際上,我們在南京已經打打贏了,我們殺傷日軍近三十萬,還不夠?即便南京丟了,我們仍然是勝利者!既然這場南京大戰我們已經打贏,那我們應該把目光放到全國戰爭大局勢上,放在更吃緊的徐州。”
唐生智神色間有一股微妙的緊張:“如果被抽走一萬老兵,日軍如果真的再度發動強攻,南京必破無疑啊!我們真的就要全軍覆沒了!”
“全軍覆沒本就是南京軍的歸宿,能活到今天,我們已經賺了。”蕭爻說話很刺耳,“說起來,戰死在南京,不正是諸位長官早就做好心理準備的結局嗎?”
唐生智啞然無語。
唐生智是南京衛戍副司令長官、南京軍副司令,在南京大戰這半年多以來,他心態變化存在好幾個階段,一開始,他是懷著一腔熱血以及一定的投機心理,因為他早就在國內軍閥混戰中失勢,不甘寂寞的他想要借助這場舉國矚目、中外關注的南京之戰來獲得軍功、政治、名望等方麵的資本,從而在軍政界內東山再起,當然了,也不排除他之所以毛遂自薦、主動請纓有部分心理源於他作為一名中國軍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慢慢的,隨著這場山河變色的大戰的愈演愈烈,唐生智心中的熱血越來越炙熱,投機心理越來越稀釋,他也被南京軍這種死戰至戰死的偉大精神給感染了,真正地成了一名心無雜念的中國軍人,為南京軍作戰做出不少的貢獻,也多次出生入死地巡視陣地、鼓舞士氣等等;而在此時,因為南京軍打得太好,南京之戰無論南京城是否淪陷都會是中國軍隊的重大勝利,一場彪炳史冊、震古爍今的大勝,如果能活下來,因為參戰此戰而獲得的軍功、政治、名望等方麵的資本可以說是無法估量的,他唐生智本人甚至可以躋身“世界名將”的行列,光是南京這一戰,就足夠讓他揚名立萬了,所以,他此時反而越來越不想死在南京了,投機心理再度壓過了熱血精神。自然而然,聽到蕭爻的這個建議,唐生智是不情願、不支持的。
“浩然說得對!”陳明仁開口表態支持,“徐州更需要我們!我支持!我預二師現還有七千餘將士(不包括受傷和生病的),願意抽出五千北上前去徐州參戰!”他正氣凜然,“我本人留在南京,恪守誓言,戰死在南京!”
“子良!”王耀武忍不住大為感動,隨後他也點點頭,“我七十四師可沒有消極避戰的傳統!七十四師也願意抽出五千官兵!”
既然手下掌管部隊的將領都同意了,唐生智自然也不好反對,他望向蔣緯國:“二公子,就按照你的意思辦吧!”
“謝謝唐長官,謝謝諸位長官。”蔣緯國十分客氣地連連點頭。
經過商議,南京軍最後敲定,抽調出一萬精銳老兵和一萬擁有實戰經驗的民兵,展開“白衣渡江”,偽裝成傷員、病員、老弱婦孺混入船隻裏,離開南京城。值得一提的是,南京軍的民兵雖然戰鬥力不如南京軍的老兵和日軍,但實際上單兵戰鬥力其實比普通國軍士兵還要強幾分,因為南京軍在南京戰場上無日不作戰,並且南京軍彈藥充足,所以民兵們在實戰中早就被鍛煉成了真正的軍人。
散會後,蔣緯國找到蕭爻,老老實實地交代道:“軍師,你說,我們想要在徐州打勝仗,必須讓我父親把他藏在手裏的老本給掏出來,對吧?我...我發電報給他了,但他卻不置可否,還教育我‘要從大局出發考慮’。”他有些赧然地苦笑。
七七事變爆發後,中日軍隊先後共進行了四場大型會戰,分別是:平津會戰、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南京會戰,此時正在進行著第五場的徐州會戰。五場大戰裏,中央軍參加了幾場?平津會戰,中央軍參加了,但不是主力,主力是大西北軍、小西北軍、東北軍等地方雜牌軍;淞滬會戰,確實是中央軍擔當主力,但大批地方軍也積極參加了;南京會戰,基本是中央軍精銳參戰;太原會戰,基本是晉綏軍打的;徐州會戰,正在抵擋日軍的基本都是地方雜牌軍。不難看出,中央軍在這五場大戰裏雖然是中流砥柱,但並非場場都是頂梁柱,淞滬會戰確實讓中央軍打得元氣大傷,但南京軍在南京城死守了半年多,足以讓中央軍恢複很大的元氣了,所以,蔣介石此時手裏有二三百萬大軍,訓練程度較為令人滿意,畢竟有足足半年多的時間,裝備水平雖然跟日軍不能比,但其中幾十萬主力的裝備還是不太差的。可是,蔣介石卻故意裝窮,顯然,他不想繼續下血本跟日本人拚了,原因是無需多言的,他想早點結束中日大戰,然後抓緊時間掃蕩國內那些形形色色的反對派和地頭蛇。
“這不難。”蕭爻似乎早就猜到了,所以一點兒也不驚訝,他反而眨眨眼,低聲道,“隻要你去徐州參戰,校長的主力大軍馬上就到。”
“啊?”蔣緯國腦子有點沒有回過神。
蕭爻笑了笑:“國軍最大的弊端是什麽?就是內部派係林立、人心不齊,往往某部陷入危境,別的部隊隻想著保存實力,所以故意見死不救,最終被日軍逐個擊破,但是,換成你,情況就大不同了,你陷入日軍包圍,周圍國軍無論屬於哪派哪係,都會全力作戰、拚死救你,為什麽?因為把你救出來了,就是大功臣,校長‘龍顏大悅’,升官發財一起來,部隊打光多少就會補充多少甚至更多,反過來,對你搞見死不救,坐視你死在日軍包圍圈內,校長‘龍顏大怒’,輕者坐牢,重者殺頭。怎麽選擇?那些軍頭們還用說嗎?另一方麵,校長看到你去徐州參戰,他能對你放心?他還會保存實力,不派精銳部隊去徐州參戰?你跑去徐州參戰,校長肯定要派幾十萬大軍去給你保駕護航的。”
蔣緯國恍然大悟:“高明!高明!”他隨後猛地回過神,看了看蕭爻,心裏暗想道,“我操!這貨居然連我都算計!完全就是把老子當工具使嘛!”他又想了想,十分真誠地道,“軍師啊,其實,我不太想離開南京,因為我對南京軍弟兄們承諾過,要跟他們一起留在南京的,現在我自己走了,總感覺不太好...”
蕭爻看著蔣緯國,目光裏閃爍著一種尊敬:“別多想了,弟兄們會理解你的,你又不是去後方,而是去新的戰場。你要從大局出發,哪裏更需要你,你就去哪裏,更好地為國效力。”
蔣緯國點點頭:“你說得對。”
六月底的時,南京軍兩萬人馬悄悄地撤離南京,先在皖南的安慶一帶進行集結,使用的是國軍某預備部隊的番號,隨後開拔向北,前去徐州參戰。為了保密,官兵們使用的是舊式漢陽造,穿的也是舊軍裝,鋼盔和精銳武器都裝在汽車裏或火車裏,並且行軍時是晝伏夜出。另外,蔣緯國離開南京城時沒有給全城軍民發表公開的告別講話,因為那樣的話,日本人就知道蔣緯國離開南京城了,南京軍總部宣布蔣緯國感染傷寒,正在城內某軍醫院內治療靜養。
這是南京之戰持續近七個月時,蔣緯國第一次離開南京。
離別之際,蔣緯國自然是感慨萬千,但他更為另一件事煩惱,就是他父親蔣介石的電報。對於蔣緯國和蕭爻擬定的這項計劃,蔣介石很同意,原因很簡單,蔣介石肯定不可能真打算讓蔣緯國死在南京,他此時也很喜愛南京軍這支戰績輝煌、戰力驚人、讓他大漲顏麵的部隊,所以,蔣緯國帶著一部分南京軍撤離南京城,蔣介石自然同意,一是保住小兒子的這條小命,二是保住南京軍的餘脈種子,三是讓蔣緯國帶著南京軍餘脈種子重建一支屬於蔣緯國嫡係的精銳親衛軍。在蔣介石發給蔣緯國的電報裏,他要求蔣緯國“帶著部隊到武漢一帶進行休整”,但蔣緯國根本沒聽,直接從安慶一路向北,去徐州參戰。獲悉後,蔣介石頓時被蔣緯國的“任性”氣得不輕。
“父親,徐州會戰之勝敗,事關中日兩國談判停戰之結果,不容有失,徐州之戰,國軍隻能勝,不能敗。兒雖不才,心無別念,隻願北上徐州再戰,為黨國抗日大業略盡綿薄之力。”蔣緯國在發給蔣介石的電報裏是這樣說的。
看完電報後,蔣介石雖然有些惱火和生氣,但更多的仍然是感動,他對宋美齡說道:“緯兒這孩子,唉,就像我當年跟隨先總理時那樣,心裏沒有任何雜念,隻想著一心一意地公忠體國。黨國那麽多高層大員,又有幾人比得了他?倘若我麾下那些將軍都像緯兒這樣,一門心思地抗戰,勝利豈非指日可待?唉!”
宋美齡說道:“對啊,緯國確實是這樣的,不為名不為利,一心為國為民,達令,你該多多支持他嘛!不要讓他有太多的掣肘。”
蔣介石無奈地笑著點點頭:“行,夫人都給他說話了,我還能怎麽說呢!”
蔣介石隨後發電報給蔣緯國:“你去徐州參戰,需要什麽?”
蔣緯國也不客氣:“軍隊、軍火,越多越好。”
蔣介石愈發無奈地道:“這些,我心裏有數,你自己需要什麽?”
蔣緯國想了想,回道:“騎兵吧!”徐州是一馬平川的大平原,很適合坦克和戰馬縱橫,中國軍隊的坦克都在蔣緯國手裏,他也隻能跟蔣介石要戰馬了。
蔣介石回道:“知道了,我馬上給你兩個騎兵師。”
蔣介石調撥給蔣緯國的這兩個騎兵師是西北回族軍閥馬家軍的暫編騎兵第1師和暫編騎兵第2師,兩位師長分別是馬彪和馬祿,每個師約有5000騎兵。馬家軍雖然在中國近代曆史上名聲不佳,但也在抗戰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擅長騎兵作戰的馬家軍在抗戰中派出了這兩個騎兵師,都是馬家軍騎兵部隊的精華,參戰的回族馬家軍將士們作戰彪悍、勇猛頑強,是中國此時最好的騎兵部隊,並且這些馬家軍騎兵具有很豐富的實戰經驗(馬家軍內部混戰、與藏軍作戰、與紅軍作戰)。不止如此,跟著這兩個馬家軍騎兵師一起來的,還有三四千匹馬驢騾,是新疆軍閥盛世才獻出來的。盛世才雖然作惡多端、聲名狼藉,但同樣為抗戰做出一定貢獻,他在新疆全省境內搞了一次轟轟烈烈的“愛國獻馬運動”,征集一萬多匹馬驢騾,交給國民政府用於抗戰,其中一部分被馬家軍這兩個師一起從西北帶來參加抗戰。
手裏多了一萬多名彪悍善戰的騎兵,蔣緯國頓時底氣大增,當然了,花銷也大增。戰馬可不是靠吃遍地青草就能養活並且長得膘肥體壯的,吃青草隻會讓戰馬體弱拉稀走路腿發軟跑都跑不動,戰馬需要吃豆餅、麥餅等精飼料,一匹戰馬的夥食耗費起碼是一個騎兵的五倍。
對於如何最大價值地使用這批騎兵,第77師的特種兵大隊大隊長梁飛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建議。梁飛對蔣緯國闡述道:“我們特種兵是活動在敵軍後方的,我覺得,騎兵來去如風,也可以這麽做,在日軍後方搞破壞,不與日軍主力進行作戰,專門打擊日軍的輜重運輸隊和後勤基地。”
“遊擊戰?”蔣緯國很感興趣。
“高強度的遊擊戰,可以說是機動戰。”梁飛很認真地道,“假如這一萬多騎兵在日軍後方翻江倒海,起碼可以牽製日軍一個師團的部隊吧?”
蔣緯國叫來蕭爻一起商議,蕭爻十分讚同:“兵不在於多而在於精,可以抽調比如五千機械化步兵和五千騎兵,混合成一支高度機動部隊,裝備一些坦克、裝甲車以及大量的汽車、戰馬、騾子、驢子,汽車、騾子、驢子可以攜帶物資,必要之時,騾子和驢子還能殺掉充當軍糧。徐州北部是山東省,山東就是日軍跟我們打徐州會戰的大後方,並且山東省麵積超過十五萬平方公裏,人口超過三千七百萬,地方這麽大,日軍難道每個縣城都派一個聯隊駐守?人口這麽多,部隊還怕得不到兵員人力、糧食物資的補充?我們還有運輸機嘛!至於山東省地形,山地和丘陵約30%,平原約55%,太適合部隊作戰了,讓日軍如芒在背、後方不穩。梁飛說的對,起碼可以牽製日軍一個師團甚至更多的部隊,極大地減輕徐州戰場上的國軍壓力。”
這個計劃迅速被敲定。
七月初,蔣緯國率部抵達徐州,正式參加徐州會戰。(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