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節 決戰徐州(2)

字數:6020   加入書籤

A+A-


    銳氣,這個詞語共有三個含義,一是勇往直前的氣概,二是旺盛的氣勢,三是氣勢旺盛。無論是一個人、一個民族還是一支軍隊、一個國家,銳氣都是十分重要的,有了銳氣,才會無懼強敵、勇於迎戰,沒了銳氣,即便有戰勝敵人的實力,也在精神上缺乏信心、膽怯畏縮,拿破侖說過的“一頭獅子率領的一群綿羊可以打敗一隻綿羊率領的一群獅子”就是這個意思。

    在這個1938年的夏天,中國軍隊的銳氣是十足的、強勁的、旺盛的。

    中國軍隊的銳氣,是蔣緯國帶來的。一支軍隊想要擁有銳氣,需要什麽?需要的是信心,需要的是勝仗。一支軍隊如果屢戰屢敗,哪怕這支軍隊武裝到牙齒,也會銳氣蕩然,反過來,一支軍隊如果屢戰屢勝,哪怕這支軍隊隻是小米加步槍,也會銳氣如虹。在原先曆史上那場八年抗戰中,中國軍隊一開始就很不順,宋哲元不戰而退,使得平津二市和河北省不戰而失,韓複榘畏敵如虎,又使得山東省被日軍輕取,鏖戰三個月的淞滬會戰,中國軍隊損失慘重但戰果平平,隨後,國都南京被日軍迅速攻陷,中央軍主力在上海南京這兩場惡戰中元氣大傷,好不容易在徐州會戰中取得了一個台兒莊大捷,接著卻又棄守徐州,太原會戰拚殺了三個月,仍然是喪師失地,武漢會戰打了四個半月,還是以失敗告終。中國軍隊的主力肯定是中央軍,不難看出,首先在淞滬會戰中,中央軍損失慘重、元氣大傷,接著在武漢會戰中,好不容易恢複部分元氣的中央軍再度損失慘重,武漢會戰後,在1939年底至1940年初的二三個月內,中國軍隊曾展開了一場“冬季攻勢”,也就是著名的“三九年冬季大反攻”,國軍累計動用六七十個主力師旅、五十五萬餘兵力,勞師動眾地打了二三個月,雖然也取得一定的戰果(國軍自稱殲敵上萬,日軍承認被殲數千),但卻基本上未能收複一寸國土,還帶來了三大惡果,一是消耗了大量國力軍力財力物力人力,二是把國軍在武漢會戰後好不容易再次恢複的部分元氣又給打光了,第三個惡果最為嚴重,就是此戰讓國軍徹底喪失了對日軍展開大規模反擊作戰的勇氣和信心,結果,到了抗戰最後一二年內,國軍明明已經有實力大規模地反擊日軍,但還是在被動挨打,保存實力準備打國共內戰是一個主因,另一個主因就是國軍已經被日軍打怕了,哪怕國軍已經比日軍強,國軍也沒有勇氣和信心反擊日軍了。中日戰爭和蘇德戰爭在開始時非常相似,中國軍隊被日軍打得一敗塗地,蘇軍同樣被德軍打得一潰千裏,但蘇軍在戰爭中越挫越勇、越戰越強,中國軍隊則在戰爭中越戰越“懶”,最後完全成了一支抱著好死不如賴活念頭、就等著搭美國順風車成為戰勝國的無能之師。為什麽?就因為銳氣喪盡。

    但眼下,因為蔣緯國,一切都不同了。

    平津會戰、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南京會戰,這四場大戰,國軍都表現出色、戰果豐碩,特別是南京會戰,南京城孤城、南京軍孤軍麵對幾十萬日軍的狂猛攻擊,屹立堅持至今不倒,殺傷日軍三十萬,戰果輝煌得堪稱奇跡,而這些,不但極大地摧毀了日軍的實力,還極大地振奮了中國軍民的士氣、人心、信念、信心,最終匯聚成了中國軍民無懼日本人的勇戰銳氣。因此,眼下與日軍展開這場徐州會戰乃至徐州大決戰,參戰的中國軍隊士氣高昂、銳氣旺盛,特別是此戰前的台兒莊大捷,更是進一步地給參戰中國軍隊打了一劑強心針,“必勝!必勝!”漢語怒吼聲響徹在徐州戰場上。

    日軍直接投入徐州會戰的兵力總計6個師團,並且這6個師團都是經過加強的,總兵力約20萬人;中國軍隊直接投入徐州會戰的兵力超過80個師(一半是地方軍,一半是中央軍),總兵力約80萬人(實際總兵力約70萬人),另有幾十萬民工協助軍隊作戰。至於交戰區域,徐州會戰囊括了蘇北、魯南、豫東、皖北,總麵積十萬平方公裏。

    德、蘇、美、英、法、意等列強大國紛紛把密切的目光投向徐州,因為這是一場“中日兩國軍隊累計投入100萬兵力參戰的大決戰”“此戰結果極有可能直接決定中日戰爭的最終結局”“此戰對東亞格局乃至世界格局都必然產生重大影響”“日本會不會因為此戰而衰落,中國會不會因為此戰而崛起,一切都即將揭曉”,各國報紙不約而同地把中日徐州會戰作為進行連篇累牘報告的連載頭條新聞。徐州會戰在規模上、意義上都已經超越淞滬會戰,成為抗戰以來的“第一大戰”。若按照參戰兵力數量進行排列,五場會戰由大到小的順序依次是:徐州會戰、淞滬會戰、平津會戰、太原會戰、南京會戰。實際上,徐州會戰已經不隻是會戰,而是不折不扣的決戰,既然是中日軍隊的軍事決戰,也是中日兩國的政治決戰(但不能說是戰略決戰,因為中日兩國高層都沒怎麽打算通過這一戰就徹底打敗對方。)。

    “他媽的!老子記得原先曆史上可沒有這麽一出‘徐州決戰’啊!”蔣緯國看著正源源不斷地從華中各地開到徐州來的中央軍主力部隊,暗想道,“老子記得,原先曆史上台兒莊大捷後,國軍迅速棄守了徐州,沒跟日軍在徐州展開決戰,因為徐州是一馬平川的四戰之地,機械化程度很低的國軍在徐州跟機械化程度較高的日軍在這裏展開決戰是不折不扣的‘以己之短,擊敵之長’。百裏先生也說過,中國展開抗戰,華北、華東的平原地區肯定要淪陷的,國軍想守也守不住,必須退到華中、華南,依靠山川江河地形進行持久戰、拉鋸戰、消耗戰。但是,因為老子的改變,一切都不同了!還真他媽的打起徐州決戰了!”蔣緯國心裏很清楚,如果台兒莊大捷後,國軍見好就收、棄守徐州,雖然淪陷了徐州重鎮,但也保住了國軍主力,日軍拿下徐州後基本上無力進犯河南、安徽、湖北等地,在德國軍方看來,徐州會戰是中日平手,既然是平局,那麽在談判桌上就對雙方都影響不大,那麽的那麽,中日真的議和停戰,中國能收複江浙二省淪陷區(不包括上海市,因為日本人沒打算放棄上海市,估計要不回來,並且,江蘇省此時四分之三淪陷,浙江省此時約四分之一淪陷),還能再收複山東省,但是,太少了!蔣緯國打算“玩得大一點”,在徐州會戰中取得戰果多一點,逼著日本人最起碼的讓出上海市和山西省,甚至逼著日本人恢複到七七事變前的態勢,把平津二市、河北省以及察哈爾省、綏遠省都吐出來。暫時不能收複東北四省和台灣雖然讓蔣緯國很不甘,但他知道,這事是欲速則不達的,不能操之過急,國力軍力限製著蔣緯國的理想。蔣緯國理想是美妙的,但他此時實力還不夠他實現他的理想。

    “管他呢!想太多就是庸人自擾!狠狠地打就是了!”蔣緯國下定決心,“老子還真的就不信幹不死這幫狗日的小日本!”

    徐州四野,大軍如洪,無數的太陽旗和青天白日旗獵獵招展,日軍和國軍都在爭分奪秒、星夜兼程地向徐州增兵,在這件事上,日軍的速度要比國軍快得多,因為日軍的機械化水平、船運能力都超過國軍,並且日軍隻需運輸十來萬人馬,國軍則需運輸幾十萬人馬,所以部隊無法在很短時間內全部到位。日軍第10師團攻占台兒莊、橫跨大運河後,全師團複仇心切,一路向徐州猛打猛衝,於7月20日抵達徐州東北部外延的賈汪鎮,停駐於此的蔣緯國所部南京軍旋即與第10師團大打出手,小小的賈汪鎮迅速在連天炮火中化為瓦礫。

    李宗仁此時別無餘策,他雖然不敢輕易動用蔣緯國的部隊,但不得不用,因為第五戰區經過台兒莊戰役後,原先部隊都殘缺不全,無力阻擋兵鋒正盛的第10師團,中央軍的主力部隊還在路上,他隻能動用蔣緯國的部隊,擋住第10師團,贏得寶貴時間。好在蔣緯國的部隊並非浪得虛名,兩萬人(一半南京軍老兵一半南京軍民兵,馬家軍騎兵還沒有完全抵達),硬生生地頂住了第10師團的三萬五六千人,不止如此,本來對李宗仁“隻聽調不聽宣”的湯恩伯獲悉二公子在賈汪鎮與日軍展開惡戰後,不需李宗仁催促,立刻帶第20軍團趕來“救駕”(湯恩伯已經知道蔣緯國在徐州戰場上,他可以不理李宗仁,但肯定不能對蔣緯國見死不救,他跟蔣介石的師生情誼肯定是比不上蔣緯國跟蔣介石的父子情誼,萬一蔣緯國出了事,他鐵定吃不了兜著走),第20軍團此時還有三四萬人馬,戰鬥力不弱,加上蔣緯國的兩萬南京軍,兩部聯合後有力地穩住了戰局,把第10師團牢牢擋在了徐州城外圍的賈汪鎮一帶。

    當李宗仁趕到賈汪鎮觀戰時,蔣緯國向李宗仁提出了幾個“小小的請求”,李宗仁欣然答應。隨後,蔣緯國派飛機,把李宗仁的夫人郭德潔女士從廣西桂林接到了徐州,巡視醫院、慰問傷兵,李宗仁和郭德潔夫婦倆還在徐州城內買了一棟豪宅(很便宜,一千大洋就買下了,徐州此時的房價肯定是一路猛跌),擺出一副打算在徐州安家落戶的樣子。這個消息傳出後,徐州戰場上的國軍官兵們頃刻間軍心大定、士氣大振,因為“李長官都把夫人接到徐州來了,還在徐州買房子,說明李長官完全沒有打算放棄徐州,並且有信心保住徐州,我們還怕什麽”,除此之外,正在武漢“參讚中樞”的李宗仁的多年拍檔和親密老友、國軍副參謀總長白崇禧上級獲悉此事後也熱血湧動、豪氣幹雲地坐飛機來到徐州,在請示蔣介石後建立徐州行營(相當於軍委會在徐州的分部),擔任徐州行營主任,儼然與李宗仁在徐州並肩作戰、同生共死。這些由蔣緯國想出來的措施,確實刺激得第五戰區的國軍官兵們鬥誌沸騰,完全不遜於日軍。

    徐州大地上戰火衝天,徐州的天空中也血火如雲,成百乃至上千的中日兩軍飛機展開著你死我活的激烈空戰。日軍完全是孤注一擲,投入陸海軍航空兵部隊超過1500架飛機參戰,國軍空軍也傾巢出動,投入飛機超過700架參戰。雙方的飛天雄鷹在徐州上空殺得風卷雷動、星落雲散,展開了讓各國軍事觀察員歎為觀止的“從未見過如此規模、如此激烈的空戰”(中日空戰的規模肯定比不了西方列強之間展開的空戰,不過,西方列強此時都還沒有大打出手,所以中日空戰前的空戰是一戰時期,那時候的空戰規模、空戰水準、空戰烈度肯定是比不了此時的中日空戰的)。血火長空一個月,中國空軍自損超過400架飛機(絕大部分是戰鬥機),擊落和摧毀日軍飛機高達1000多架(三分之二是戰鬥機,三分之一是轟炸機),穩賺不賠,沉重地打擊了日軍的空中力量,贏得了這場“徐州大空戰”的勝利。日軍因為飛機損失慘重,並且始終無法奪取製空權,所以無力用轟炸機群對中國軍隊展開有效的空中打擊,中國空軍損失也十分嚴重,並且因為中國空軍缺乏轟炸機,所以同樣不太能對日軍展開強有力的轟炸。

    7月22日,馬家軍騎兵部隊全部抵達徐州。蔣緯國前去迎接時,十分驚奇地發現來的不隻是一萬餘匹戰馬和一萬餘名騎兵,還有幾千匹的馬驢騾以及大批的武器彈藥。在詢問後,蔣緯國知道,額外的那些馬驢騾都是新疆軍閥盛世才捐獻給國民政府的,那些武器彈藥則是蘇聯政府援華軍械的一部分,馬家軍騎兵們從西北出發,順便一路把盛世才的馬驢騾和蘇聯援華軍械裏已經交付的一部分給帶過來了。

    蔣緯國隨即去找李宗仁,開門見山地問道:“第五戰區有哪個師已經基本打光並且退進徐州城了?”

    李宗仁想了想,說道:“第17師。”

    第17師屬於第38軍,第38軍是楊虎城原先第十七路軍的兩大餘脈之一(另一支餘脈是第7軍),很顯然,作為發動西安事變的“罪魁禍首”兼地方雜牌軍,第38軍在抗戰裏是不折不扣的炮灰,該軍先是參加了平津會戰,隨後又參加了徐州會戰,一路拚殺一路損失,卻幾乎得不到一槍一彈的補充,戰至此時,該軍三萬餘人僅剩六千餘人,至於這個第17師,更是油盡燈枯,眼下還剩兩千餘人了,並且一半以上是傷員,裝備更是到了傾家蕩產的地步。

    “這個師我要了。”蔣緯國毫不客氣。

    蔣緯國之所以要這個隻剩下空殼的第17師,是因為他不能讓日軍知道南京軍有一部分已經離開南京城、參加了徐州會戰,日軍如果知道南京城的南京軍已經兵力徹底不足,很有可能會再度發動攻城作戰,另外,蔣緯國從南京城內帶出來的兩萬人馬還沒有一個新的編製,番號比較雜亂,因為這兩萬人馬有的來自第74師有的來自預備第2師,需要好好整頓一下。反正這個第17師“姥姥不親,舅舅不愛”,也已經打光,蔣緯國正好拿來進行“廢物利用”,雖然他此舉有吞並旁係部隊、擴充嫡係部隊的嫌疑,但他是蔣介石的小兒子,幹這事自然是毫無顧忌(別人幹這事是萬萬不行的,因為吞了第17師,意味著此人額外地獲得了一個師的番號、一個師的實力,蔣介石會對此大起猜忌之心,蔣介石不小氣,但在番號上捏得非常苛刻,比如在原先曆史上,周恩來曾跟蔣介石要求給中共再增加幾個師的番號,被蔣介石一口回絕。)。

    馬家軍的兩個騎兵師,暫編騎兵第1、第2師,兩位師長分別是馬彪和馬祿,都是中將,馬彪有勇有謀,馬祿凶悍有餘、謀略不足並且有些貪婪驕橫,因此蔣緯國選中馬彪帶著暫編騎兵第1師以及他帶來的南京軍部隊一半兵員去山東省境內“大鬧天宮”。為保證軍令暢通,蔣緯國把他帶來的兩萬南京軍挑出五千餘百戰老兵、五千餘實戰經驗豐富的民兵,一萬精兵,加上馬彪的暫編騎兵第1師的五千餘騎兵,混編“補充進”隻剩下一千多人的第17師內(其實就是鵲巢鳩占),同時,通過蔣介石的批準,重置編製,該師下轄三個團,第171、第172、第173團,每個團擁有三千餘名精銳步兵和一千五百餘名騎兵,配備了大批的汽車、戰馬、驢騾以及上百輛輕型坦克和裝甲車、上百門輕型火炮和迫擊炮,全師武裝整齊、彈藥充足,每個營都配備一部電台,保證全師擁有極強的機動性和完善的通訊能力,另有空軍飛機助戰,進入山東省,大肆破壞、大肆襲擊,最大限度地擾亂日軍後方。

    “老子的這支遊擊戰部隊起碼可以牽製日軍一個師團吧!”蔣緯國信心滿滿。(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