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節 決戰徐州(10)
字數:8462 加入書籤
南京軍,這個詞的原始含義是“保衛南京的中國軍隊”,但這個詞後來成為這支軍隊的正式番號,並且這個軍擁有榮譽稱號“龍魂軍”。實際上,南京軍在很大程度上已經產生了另外一種衍生性含義,這支軍隊是以蔣緯國的嫡係部隊為骨幹而組建的,蔣緯國是這支軍隊的主要締造者和主要建設者,因此南京軍就是蔣緯國“嫡係武裝力量”的代名詞,並不限於保衛南京的部隊,還延伸進國軍的空軍、海軍、特工機構、財政機構、軍工機構等多部門內,共同地形成了以蔣緯國為實質領袖和核心人物的國民政府內部新派係——“寧係”。南京軍被公認是“中國最強軍隊”,這支軍隊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裝備精良、火力強大、資金充足;
第二,成員素質優秀,軍官都是精英,士兵都是老兵或接受過完善軍事訓練的新兵;
第三,忠誠度極高(實際上就是忠於蔣緯國個人);
第四,戰鬥力強勁,戰鬥精神堅毅過硬,內部作風廉潔,官兵思想統一;
第五,戰鬥手段既敢於打硬仗、惡仗、苦仗,也擅長不擇手段和靈活創新;
第六,成員普遍地具有“大中華主義”思想,完全不畏懼日本人,對日本人既充滿仇恨,也充滿藐視和憎惡,醉心於對日本人進行以血還血、以暴製暴、以殺止殺的全麵報複。
活動在山東省境內的第17師是南京軍的一支,因此該師具備南京軍的所有特點,所以該師內一部分青年軍官才會如此大膽地構想出“攻占濟南”的作戰計劃。這事如果放在國軍其它部隊裏,別說被提出來研究了,就是被提出來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一是國軍其它部隊沒有這個實力,二是畏懼日本人的根深蒂固的心理讓國軍其它部隊的指揮官都沒有如此勇氣和魄力。收複一個被日軍占領的縣城對於此時的國軍而言,都是破天荒的奇跡了,更何況是省會級的大城市(在原先曆史上,國軍八年抗戰期間第一次收複失地是1940年3月下旬的五原戰役,傅作義率軍收複五原,不過,五原實際上是日軍守城兵力在野戰中被傅作義基本殲滅後被迫棄守的,所以史學界一般認為1944年5月至9月的騰衝戰役是真正的國軍通過硬碰硬的城市攻防戰第一次在八年抗戰期間正式收複被日軍占領並堅守的中國縣城)。但是,南京軍不同,南京軍完全不懼怕日軍,並且勇於突破。南京軍是一支有實力也有魄力的軍隊。
第17師師長趙壽山在接到張雲的作戰構思後確實是大吃一驚,用一個師的兵力在幾乎完全被日軍控製、堪稱日軍占領區腹地的山東省內收複省會濟南,這簡直就是匪夷所思的事。趙壽山當時苦笑道:“南京軍的這些青年軍官,簡直就是一群不亞於日軍皇道派的狂熱分子。”日軍的狂熱分子以下克上、膽大包天地用兩萬關東軍挑戰二十多萬東北軍,張雲等軍官構想突襲攻占濟南,兩者簡直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雖然感到匪夷所思,但趙壽山還是認真地瀏覽張雲發來的作戰構思,電報裏,張雲有理有據:
第一,我們都想都不敢想打濟南,日本人更加想不到了,這使得我軍占據極大先機;
第二,日軍當初奪取濟南堪稱兵不血刃,並且日軍奪取濟南後急切地向南繼續大舉推進,所以日軍在濟南並未修建防禦工事;
第三,我師機動性極強,隻要做好保密工作,一夜之間就可以兵臨濟南城下;
第四,濟南北靠黃河、南臨泰山,從地形上看是較為有利於防禦的;
第五,日軍在山東省內兵力空虛,根據可靠情報,濟南城的日軍隻有一個步兵聯隊以及一個工兵大隊、一個輜重兵大隊(海統局濟南組提供的情報),總人數不過五千。
張雲又闡述了此次作戰的重要意義:
第一,拿下濟南,可以在一定時間內截斷日軍津浦線鐵路,讓日軍無法通過陸路從東北向徐州運輸兵員軍械;
第二,拿下濟南,在政治上、宣傳上、輿論上都影響重大,到時候徐州會戰結束,即便國軍棄守徐州,第17師拿下濟南也能起到極大的彌補作用;
第三,拿下濟南,可以牽製大批日軍,緩解徐州戰場上國軍的壓力。
趙壽山雖然覺得這份計劃大膽得近乎天方夜譚,讓他一開始在心理上感到很排斥,但他不是懦弱的人,他其實也是一名勇於對日作戰的強硬軍人,在不畏懼日本人這一點上,他跟南京軍是一樣的。穩了穩心神後,趙壽山認真地研究這份計劃,越研究越發現其實是可行的,中國的將軍裏,大部分人都畏懼日本人或高估日本人,把日本人想象得比實際情況更加強大,所以才在對日作戰時畏手畏腳、瞻前顧後,但隻要能拋棄這種心理,擁有魄力,再擁有實力,中國軍隊照樣可以毫無畏懼地戰勝日軍。趙壽山反複思索,發電報給張雲,指出計劃的漏洞:
“我們兵力畢竟太單薄了,即便拿下濟南,一旦日軍反撲,也守不了多久。”
張雲回複道:“山東省境內有很多反日武裝,有民間的也有政府的,可以為我所用。”
趙壽山又道:“後勤補給怎麽辦?”
張雲回複道:“通過繳獲以及讓我軍飛機空投。實在不行,用刺刀跟日軍打巷戰。”
趙壽山道:“失敗怎麽辦?”
張雲回道:“世上沒有在還沒打時就能確保必勝的仗,我們隻需盡最大努力即可。”
趙壽山道:“成功了怎麽辦?”
張雲回道:“師座何意?”
趙壽山道:“成功了,我們也是死路一條,注定全軍覆沒,因為,濟南的四麵八方都是日占區,我們等於自投羅網,即便真的光複濟南,我們也會陷入日軍重圍,不可能突圍生還。我們隻有兩個結局,一是計劃失敗、損失慘重,二是計劃成功、死守孤城,戰鬥至彈盡糧絕、全軍覆沒。”
張雲回道:“師座,隻要目的達到了,全軍覆沒就全軍覆沒吧!我們師即便真的拚光了,也是值得的。勝利,是需要代價的,是要用無數死人堆成的,我們全師成為堆成我國獲勝的死人堆裏的一部分,難道不是天賦責任?我們不死,誰死?都想著自己活別人死,如何勝利?我們作為中國軍人,在這場戰爭中,隻要能死得有價值,就應該前赴後繼、爭先恐後地去死。”
趙壽山在半天後才艱難地問道:“為什麽你們這麽不在乎全軍覆沒?”
張雲回道:“師座,我們來自南京軍,您難道忘了?南京軍是一支從成立時就已經做好全軍覆沒的軍隊啊。”
如果此時有人提醒寺內壽一大將“中國軍隊打算偷襲濟南”,寺內大將不會震驚,不會警覺,不會醒悟,他會嗬斥提醒的人“荒謬絕倫”“一派胡言”“異想天開”,因為這種事對於日軍而言根本就是無法想象的。畢竟,眼下的中日戰爭處於“日軍戰略進攻,中國軍隊戰略防禦”階段,在日軍高層的腦子裏,他們隻想著“下一步對中國哪個地方下刀”,幾乎不會想著“下一步要防禦哪個地方”,因為日軍是攻方,攻擊得“攻無不克”,攻方不可能會想著如何展開防禦。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原先曆史上國共內戰爆發第一天,如果國軍哪個將軍思考“我們該在哪個地方防禦共軍”“我們該堅守哪個城市”,肯定會遭到同僚的嘲笑。日軍此時也一樣,日軍堅定不移地認為是他們在進攻,完全不會思考防禦哪個占領區的城市。
第五戰區的長官司令部內,蔣緯國正在心急如火,因為蔣介石已經不想繼續徐州會戰了,害怕吃不了第10師團卻賠了夫人又折兵或者吃了第10師團卻付出遠遠超過戰果的沉重代價的他火急火燎地開始打退堂鼓,他首先命令已開到皖北、處於徐州戰場邊緣的第10集團軍準備“打道回府”,隨後又命令正在徐州戰場上參戰的第15、第19集團軍準備“鳴金收兵”,接著又命令正在豫北向魯西開進的第20集團軍、正在皖東向蘇中開進的第9集團軍準備“接應”即將撤出徐州戰場的第10、第15、第19集團軍。中央軍的五個集團軍一起準備“跑路”,毫無疑問地讓徐州戰局波雲詭譎,更讓李宗仁感到焦躁、憤怒、悲涼,這五個集團軍本來都劃入第五戰區,李宗仁才是他們的頂頭上司,但蔣介石卻越過李宗仁給這五個集團軍下命令,徹底打亂了李宗仁的作戰計劃和部隊部署。
蔣緯國對李宗仁感同身受。實際上,蔣緯國給蔣介石“當兒子”這麽久,肯定對蔣介石有感情,對於蔣介石,蔣緯國心態是“七分尊敬三分討厭”,尊敬蔣介石是因為蔣介石確實有優點、有長處、對中國有貢獻,並且蔣介石也算是一個好父親,但蔣緯國同時“討厭”他,因為他的壞毛病著實不少,比如耳根子軟、包庇心腹親信、任人唯親、賞罰不明、原則含糊,再比如打仗,喜歡遙控前線部隊,喜歡自作聰明、自作主張,好大喜功、剛愎自用,等等等。徐州戰場雖然戰局愈發凶險,但越是這個時候,越要咬牙堅持、約要堅定信心,結果蔣介石正好相反,看到好處立刻利令智昏,看到危險立刻朝令夕改,如此一個“礙手礙腳”的統帥,簡直就是國軍不能打勝仗的一大障礙。
麵對徐州這鍋沸騰的開水,蔣介石猶豫半天,才把手裏的那瓢冷水澆進去,但看到鍋底又被日本人添加了三把火,蔣介石立刻手忙腳亂地止住手裏的澆水動作並試圖把已經澆進去的水給撈回來。
“如何讓老頭子回心轉意呢?”蔣緯國焦躁得坐立不安,他感到這種事比讓決定分手的前女友回心轉意更困難。
“第17師的電報!”蕭爻大步流星地拿著一份電報快步走到蔣緯國身邊,眉宇間充滿一種特殊的喜色。
“什麽事?”蔣緯國接過電報,急匆匆地瀏覽起來,看完後他瞪大眼,“什麽?我沒有看錯吧?第17師決定打濟南?”
“很好的表情。”蕭爻似乎對蔣緯國的反應很滿意,“你很吃驚,我方很吃驚,這說明日本人肯定想不到。一個具有可行性並且讓敵方完全沒想到的作戰計劃,不正是出奇製勝的關鍵嗎?”
“可行性?可行嗎?”蔣緯國還是感到不可思議。
“我研究過了。”蕭爻語氣很肯定,“隻要計劃嚴密、組織得力、行動果決,加上你的全力支持,可行性超過八成。”
蔣緯國點起一根香煙,深深地抽著:“這一招確實是出其不意,如果成功,那麽...帶來的好處和積極影響都是非常巨大的,但是,但是...第17師無論成敗,都極有能要全軍覆沒。”
“他們已經做好這個心理準備了。”蕭爻看著蔣緯國,目光很堅定,“另外...”他壓低聲音,“校長現在對徐州會戰感到舉棋不定,所以,第17師如果真的能拿下濟南,不亞於給校長打了一針強心劑,讓他重新拾起信心。”
“對,對,你說得對。”蔣緯國連連點頭,他知道,蔣介石現在是信心低穀期,所以他才不想堅持了,如果光複濟南,確實可以讓蔣介石重拾信心,對於徐州會戰的意義也是無窮,到時候,即便徐州真的丟了,國軍光複濟南(很有可能隻是暫時性光複),也能給這場會戰再度加分。“我該怎麽支持他們?”蔣緯國打定主意後狠狠地掐滅煙頭,
“飛機!他們急需飛機!”蕭爻顯然早有腹稿,“他們需要越多越好的運輸機!給他們空投物資!還有...兵員。”
“空降兵?”蔣緯國腦子不慢。
“對!”蕭爻點點頭,“他們需要兵力,越多越好,因為他們拿下濟南後必然要打一場城市防禦戰,另外,必須請校長命令商震的第20集團軍向魯西展開強攻,吸引山東省境內的日軍,馳援到時候已經拿下濟南的第17師,還有,劉建緒的第10集團軍也應該被投入到魯西戰場上,如果有可能,把李玉堂部和宋希濂部也抽調來,第9師團後方由張治中的第9集團軍去牽製就夠了,畢竟我們沒打算吃掉第9師團,並且我們目前也無能力吃掉該師團。”
“說得對!說得對!”蔣緯國連連點頭。
“快點抓緊時間工作吧!”蕭爻顯得十分振奮,“沒多少時間可以浪費了,第106師團已經快到了,我們必須爭分奪秒!”
8月14日,中國軍隊展開了光複濟南的軍事行動;
8月15日,濟南被中國軍隊第17師光複。
當蔣緯國接到第17師的捷報時,幾乎不敢相信,因為過程順利得出奇。按照常理以及按照常人(包括蔣緯國在內)的猜測,光複濟南這座省會級大城市必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惡戰,肯定會險象環生、壯烈無比、血腥異常,但實際上,順利讓蔣緯國簡直覺得“好像老子開了外掛一樣”。國軍光複濟南的行動,使得蔣緯國忍不住想起原先曆史上利比亞獨裁者卡紮菲策劃和實施的那場被稱為“九月革命”的政變,1969年9月前,統治利比亞的是伊德裏斯王朝,當時隻是利比亞軍隊一名中尉軍官的卡紮菲決定發動軍事政變,推翻王朝,9月1日,政變開始並且取得成功,但是,這場讓卡紮菲統治利比亞42年的政變是怎麽取得成功的呢?過程完全是混亂無序、漏洞百出,荒唐可笑得簡直就像是一場蹩腳的鬧劇。政變行動開始後,卡紮菲讓他的助手坐飛機去首都軍營進行接管,結果助手到機場時發現飛機已經滿員,隻好托熟人關係走後門上了飛機,助手到首都機場後攔了一輛出租車去軍營,結果居然在下車時把武器和子彈都落在了車上,至於卡紮菲本人,他準備去另一個軍營時,來了兩個政府軍的憲兵讓他們幫忙修理摩托車,打發走憲兵後,他急忙出發,走到半路卻發現路上隻有他一個光杆司令,他的部隊居然在一個三岔路口走錯路了,慌手慌腳地重新組織好部隊後,600名政變士兵攻打首都時卻發現他們隻帶了1050發子彈,人均一人二發子彈不到。如此滑稽的政變,居然還真的取得了圓滿成功。
有時候,重大事件並沒有電影裏演得那麽“驚險”,其實很平淡。
國軍第17師對濟南的突襲當然不可能像卡紮菲實施的“九月革命”那麽兒戲得像鬧劇,雖然時間緊張,但第17師以及全力支持他們的蔣緯國還是最好了力所能及的最充分的準備,過程中驚心動魄。第17師的三個團先是星夜兼程地集結到濟南南部和西南部的山林地區內,準備集中力量偷襲濟南,由於部隊晝伏夜出,抵達預備發動攻擊的地點時已經到了清晨時分,另外,由於越靠近濟南,日軍的密度和日本人的眼線、被日本人收買的漢奸的密度也就越大,想要停留一白天再在夜裏行軍的話,暴露的可能性很大,在這個時候,張雲想出了一個堪稱瘋狂的主意:全師換上日軍軍裝,大搖大擺地向濟南城開去。
“你瘋了!”趙壽山大為震驚,“白天出動?暴露的可能性太大了!”
“我們都穿著日軍軍裝!怕什麽?”張雲滿不在乎,部隊襲擾日軍這麽多次,每次伏擊成功得手後都扒光日軍屍體上的軍裝,主要是為了搜集物資,但在這個時候起到了重大作用。
“日軍軍裝不夠!”
“就讓沒有日軍軍裝的弟兄們偽裝成被大日本皇軍活捉的俘虜!我們的身份就是從徐州戰場上押送支那軍俘虜去濟南的一支日軍。”
“你把日軍當成傻子嗎?會被發現的!”
“師座!做賊心虛!我們隻要不心虛,就不會被當成賊的!”
“你太想當然了!日軍是知道我們這個師的存在的!”
“越是這樣,日軍越不可能認為我們會這樣!但我們就偏偏這樣!”
“你不要開玩笑了!打仗不是兒戲!”
“我們沒有辦法!我們現在距濟南這麽近,再等一個白天,很容易暴露,濟南的日軍就有了防備了!”
第17師本打算夜間出動的,但另一個條件並不允許這麽做,因為蔣緯國打算派遣國軍空降兵部隊參戰,空降兵想要空降到濟南城內,運輸機群肯定是白天出動的。如果第17師在夜裏再出動,在白天被空投到濟南城內的空降兵肯定已經被濟南城內的日軍剿殺得損失慘重,所以第17師必須在白天裏出動,趙壽山無可奈何,隻得接受張雲的建議(國軍空降兵也許可以在黃昏時分展開空降行動,這樣,落入城內的空降兵在接下來的作戰中能得到夜色的掩護,但是,國軍運輸機數量有限,一次性隻能空投一定人數,如果在黃昏時分展開空降行動,那麽就隻能空投一個波次的傘兵,人數有限,所以必須在白天裏展開空投,空投多個波次,盡力把更多空降兵投入濟南城內。)。
8月15日上午,國軍打響了光複濟南的戰役,上午10時,第一波運輸機群在戰鬥機群護航下從徐州多個機場出發,飛向濟南,累計50多架運輸機和100多架戰鬥機,一次性地向濟南城內空投了900多名傘兵(不包括100多名被投到城外或落進黃河裏的傘兵),同時,第17師偽裝成日軍,大搖大擺地向濟南全速開動。在這個行軍的過程中,多架日軍飛機(這些日軍飛機是攔截國軍機群的)發現地麵上這支“皇軍”,但地麵上的第17師官兵一起興高采烈地揮舞太陽旗,使得空中日軍飛機毫無懷疑。
下午2時,當國軍第二波運輸機群向濟南城空投傘兵時,第17師也已經開到濟南城外,全師隨即在震天殺聲中蜂擁入城。(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