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節 鐵血苦戰(1)
字數:7262 加入書籤
南京軍第17師對濟南的突襲被李宗仁譽為“徐州會戰中最精彩的一仗,堪稱神來之筆,對整場會戰都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這個評價恰如其分,因為濟南戰役確實在徐州會戰期間國軍局勢全麵惡化時產生了堪稱力挽狂瀾、扭轉乾坤的重大效應,原本急劇倒向日軍的戰局被第17師奮力地扳回一局。
突襲濟南的戰鬥過程並不困難,並且順利得出奇。
濟南與徐州的直線距離是220公裏,距沂蒙山北部邊緣處約為100公裏(整個沂蒙山的山地麵積約1800平方公裏),對於因為裝備及繳獲大批汽車、馬匹、摩托車、自行車所以具有高度機動性的第17師而言,區區100公裏在急行軍情況下隻需要半天時間。第17師的突襲行動之所以成功,因素很多,最大的因素就是日軍完全沒有想到中國軍隊會孤軍深入且長驅直入地攻打濟南。日軍沒有想到這一點,第一是因為沒有這個先例,中日戰爭的“中防日攻”整體大態勢讓日軍根本就想象不到這一點,第二是突襲濟南的中國軍隊是必死無疑的。邏輯很簡單:若突襲失敗,會被反撲的日軍絞殺在濟南城外,若突襲成功,會被反撲的日軍絞殺在濟南城內,因為中國軍隊此時不可能大軍從徐州一路殺到濟南,不可能完全收複魯西,所以,突襲濟南的中國軍隊相當於自投羅網,最終隻會有死路一條的結局。因此,日軍高層做夢都沒有想到中國軍隊居然如此“膽大包天”地突襲濟南。
舉目整個中國軍隊,唯有既有實力又有魄力的南京軍能做到這一點。
行動前一天夜裏,活動在魯南不同地方的第17師的三個主力團陸續經過魯中山林地區,集結向濟南西南的平陰縣附近山林裏、正南的泰安縣附近山林裏、東南的萊蕪縣附近山林裏,通過無線電台互相聯絡,確保行動時間一致,隨後一起急行軍向著濟南城前進。三個團全部偽裝成日軍,由於日軍製服不夠,所以一部分官兵偽裝成日軍,一部分官兵偽裝成坐在車裏的日軍傷兵,一部分官兵偽裝成被日軍俘虜的中國軍人。三個團裏,第171團作風最為大膽,該團幾乎沒有進行任何掩蓋,直接在公路上一路光明正大地前進,全團在途中遭遇三股日軍,規模都不大,隻是小隊級別的,這些日軍看著大股“友軍”浩浩蕩蕩地開來時完全毫無防備,打頭的第417特戰營的官兵們操著日語談笑風生地靠上前,然後一頓機槍全部解決(衝鋒槍不方便拿出來),還有一股日軍負責守衛著一座大橋,第171團大搖大擺地開上橋,打頭的官兵甚至還跟日軍“友好地”握手,麻痹日軍以防止日軍識破並炸橋,等全團順利地過橋後,官兵們立刻“翻臉不認人”,一頓機槍把日軍全部解決。
“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啊!”團長張雲很得意。
部隊飛沙走石地前進,天空中突然傳來飛機引擎聲,官兵們抬頭望去,頓時騷動了起來,因為是兩架機身上噴塗著旭日軍徽的日軍飛機。兩架日機很驚奇地看到地麵上有國民這麽的一支“皇軍”,立刻展開俯衝盤旋,不少官兵有些緊張,張雲喝道:“慌什麽!地上的鬼子都被我們騙了,天上的鬼子難道還長了火眼金睛不成?都學著我!”他爬到軍車的駕駛室上,對半空中日軍飛機揮舞太陽旗,同時破口大罵:“老子日你小日本先人板板!有種打老子啊!”
官兵們紛紛“興高采烈地”揮舞太陽旗,同時大聲叫罵半空中的日軍飛機。
兩架日機在地麵南京軍官兵們的叫罵聲中盤旋了好幾圈,駕駛艙內的飛行員自然聽不到地麵上的漢語叫罵聲,隻看到一麵麵太陽旗在揮舞,以為地麵“皇軍”在歡呼的飛行員頗為得意地在半空中飛來飛去,並且輕輕地晃動機翼向地麵“皇軍”示意,最後誌得意滿地飛走。
“去你媽的!”地麵上的南京軍官兵們一起大聲笑罵。
濟南城的日軍是第17師團第81步兵聯隊以及該師團的工兵聯隊一個大隊和輜重兵聯隊一個大隊,總兵力約5000人,步兵約3000人、工兵約1000人、輜重兵約1000人,指揮官並不是第17師團師團長廣野太吉中將,而是銃木春鬆少將,因為廣野中將在昨天飛去臨沂麵見寺內大將,匯報山東省“治安問題”以及商討組建山東省偽軍的事務,所以不在濟南城。上午10時,中國空軍機群出現在濟南上空,空投下1000多名傘兵,其中有100多人被投到城外甚至落進黃河裏,另有900多名傘兵成功落進濟南城內。接到報告的銃木少將大為震驚,他一時間無法判斷中國軍隊向濟南城空投傘兵的目的,實際上,銃木少將也是第一次見識到空降兵作戰,所以有些手忙腳亂,不敢懈怠的他急忙抽調了兩個步兵大隊進入城區滿城搜剿那些中國傘兵,使得防衛濟南城的日軍步兵人數僅一個大隊一千餘人,脆弱得堪稱紙糊泥捏,這正是中國傘兵的目的,以他們為誘餌和焦點,吸引日軍兵力,為第17師的突襲攻城奠定成功基礎。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場濟南突襲戰中,國軍傘兵究竟該怎麽用?傘兵團團長胡喬、副團長程德等軍官提出了三個方案:一,在第17師攻城前展開空投,搶占城內的日軍重要場所設施,比如火車站、指揮部、物資基地等,此戰術弊端是,傘兵實力不足,難以真正地獨自攻下並控製日軍重要場所設施,並且會打草驚蛇,讓日軍意識到國軍即將要對濟南下手,增加第17師的攻城難度;二,在第17師攻城時展開空投,化整為零,混入城中打“遊擊戰”,擾亂日軍,牽製日軍,讓第17師更容易得手;三,在第17師攻城後展開空投,完全是以“飛行步兵”的方式對已經占領濟南城的第17師展開增兵。
蔣緯國反複思考後,決定采取最為穩妥保險的第二種。
下午2時,當國軍運輸機群向濟南城空投第二波傘兵時,第17師也已經開到濟南城外,打頭陣的是進展速度最快的第171師。
“全體弟兄!聽我命令!”張雲高高地站在一輛坦克上,厲聲大吼,“奉天殺賊!”
“奉天殺賊!”全團在震天的殺聲中蜂擁入城,輕而易舉地殺散了阻擊的日軍一個大隊,湧進濟南城內,兩個小時內,第172團和第173團也先後抵達,幾乎沒有受到什麽有力阻擋,排山倒海地衝進了濟南城。
“別管其它的!”張雲嘶吼道,“去火車站!搶物資!快!炸毀黃河大橋!快!”
官兵們在濟南市民們難以置信且欣喜若狂的目光中,怒發衝冠、全力衝殺,各部隊分工明確、有的放矢,有的衝向火車站,有的衝向日軍物資倉庫,有的衝向濟南北部的黃河大橋。轟的一聲雷霆霹靂,黃河大橋在大爆炸中四分五裂,日軍的津浦線被截斷,衝到火車站以及衝到日軍物資倉庫邊的官兵們大喜過望地發現,他們麵前的日軍物資簡直是堆積如山,都是日軍從東北、朝鮮等地運來的,準備運往徐州前線的。雖然有部分被日軍在狗急跳牆下縱火引爆進行破壞,但一大半還是完好無損地落入了官兵們的手裏。
空降到濟南的國軍傘兵約有2000人,這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了,為了確保傘兵力量得到最大化,傘兵團把還在訓練中的預備傘兵也都投入了此戰,很多在濟南上空跳傘的傘兵甚至隻是剛剛學會跳傘,有幾十個預備傘兵因為臨陣磨槍上陣而活活地摔死,當第17師攻城時,城內傘兵約有1300人,另外700餘人裏,300多人被空投到城外(有被扔到黃河裏淹死了),還有的或意外陣亡或戰鬥陣亡,攻入城內的第17師則有一萬五千餘兵力,雖然第17師也在過去的運動戰、遊擊戰中傷亡四五千人,但山東省人口稠密,部隊活動區域內有很多不願意當亡國奴的齊魯男兒加入第17師,所以該師此時仍然是一萬五千餘兵力。濟南城內的日軍雖然有五千來人,但兩千來人是戰鬥力較低的工兵和輜重兵,並且南京軍還有城內市民們的大力支持,人數是日軍幾倍並且單兵武器大大超過日軍的第17師和傘兵團沒多久就把城內日軍殺得七七八八,第81聯隊聯隊長鬆浦豐一大佐在激戰中斃命,濟南日軍總指揮官銃木春鬆少將本來有機會逃出濟南城,但他拒絕了部下的苦勸,“帝國軍在支那戰場上素來攻城拔寨、所向披靡,隻有帝國軍攻占支那城市,哪能有支那軍奪回被帝國軍占領的城市?況且還是濟南這樣的省會級大城市。我即便逃生,也肯定是身敗名裂,還不如以死謝罪。”銃木少將悲涼地說完這番話後,命令一部分日軍帶著第81聯隊的軍旗和自己的頭顱逃出濟南城,隨後剖腹自殺。
傍晚時分,趙壽山連發送了兩份電報,一份給蔣緯國,一份給蔣介石,內容一樣:我師經精心策劃、周密實施、空軍支援、官兵奮戰,已光複濟南。
蔣緯國大喜過望,蔣介石更是心花怒放得不能自己,收複濟南,這意味著什麽?一開始,蔣介石根本不相信趙壽山的報告,因為太匪夷所思了,抗戰一年多來,國軍一直是喪師失地,雖然也收複過國土,但極少,比如李玉堂部和宋希濂部在蘇中收複了揚州和高郵,這兩地方是真正的收複了,但都隻是普通縣城,第17師收複的是濟南,是山東省的省會,是大城市,是重要城市,這在政治上、宣傳上、輿論上、國際觀瞻上帶來的積極意義怎麽褒揚都不為過,首先,可以極大地鼓舞軍心、振奮民心,極大地加強全國軍民和各界對抗戰到底和抗戰必勝的信念和信心,因為國軍獨力收複了山東省省會濟南,向全國各界證明,國軍是能打勝仗的,是能收複國土的,是可以打敗日本人的,其次,在外交上,國府可極大地震懾日本人,打擊日本人的驕狂氣焰,迫使日本人在談判桌上讓步,同時還能進一步地讓德國以及美英法蘇等列強對中國刮目相看,對中國政府和中國軍隊不再輕視,大大地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贏得更加有利於中國抗日的國際環境、國際條件和外部援助;當然了,蔣介石這個最高領袖肯定也能因為此事而威望大增。林林總總,各方麵的好處都堪稱是不可估量。因此,雖然趙壽山出身於小西北軍的“地方派係”“雜牌軍”,並且親共,甚至在西安事變期間還支持“捉蔣”,但他既然立下如此大功,蔣介石作為最高領袖,不好好地封賞一下肯定是不行的。按照常理,給趙壽山授予一個青天白日勳章都嫌低了,國軍此時已經設立了比青天白日勳章更高一級的國光勳章,給趙壽山授予國光勳章是非常合適的,但蔣介石肯定不會太大方,他先下令晉升趙壽山為中將(這樣,蔣介石即便沒有給趙壽山實質性嘉獎,外人也不會說委員長虧待有功之臣了,當然了,趙壽山從少將變成中將也沒有什麽太大的價值,反正還是個師長),然後發了一份電報,大加褒揚了趙壽山一番,用盡美詞,聲稱他是“國之幹城”“民族英雄”等。趙壽山倒不是一個貪功的人,他非常坦誠地回報蔣介石,聲稱國軍之所以能光複濟南,第一功臣應該是蔣緯國,第二功臣是第171團團長張雲。對於趙壽山的“客氣話”,蔣介石立刻借坡下驢,給趙壽山發了一枚寶鼎勳章,給張雲發了一枚青天白日勳章,並賜予一把中正劍。
蔣介石隨即急忙下令國府宣傳機構大肆宣揚“國軍光複濟南”這個重大戰果,當天晚上,武漢三鎮成了不夜城,全城吵翻了天,政治部三廳開足馬力地進行宣傳,把全國民眾的抗戰熱情又給刺激得高漲了起來。當整個武漢籠罩在長龍般的火把遊行隊伍以及震耳欲聾的鞭炮煙花聲中時,蔣介石與蔣緯國進行著緊急的電報交流。
“父親,國軍是可以打勝仗的,既能光複濟南,也可以保住徐州。隻要您相信您的國民革命軍,相信李長官等前線指揮官,放手讓他們去做,給他們最大限度的支持,他們就一定不會讓您失望。”蔣緯國在電報裏顯得推心置腹地說道,“所以,徐州會戰應該繼續打下去,咬緊牙關地堅持下去並且豁出去,我們就能打贏。”
蔣介石當然明白蔣緯國的意思,一是讓他不要胡亂插手、遙控指揮,二是不要朝三暮四,那五個集團軍的中央軍繼續向徐州開拔、繼續參戰,而不該中途“變卦”。因為濟南被光複,蔣介石確實重新恢複了一定的信心,但還存在稍許遲疑和顧慮:“緯兒,你認為濟南怎麽樣?徐州會戰接下來又如何進行?”
蔣緯國早有腹稿,因此胸有成竹:“父親,如果日軍不反擊濟南,繼續集中力量打徐州,徐州確實很難保住,但是,我們仍然是徐州會戰的贏家,因為我們丟了徐州,卻光複了濟南;如果日軍反擊濟南,那麽,起碼一個師團的日軍會被牽製到濟南,濟南很有可能會再度淪陷,但徐州戰場上國軍壓力大減,國軍再接再厲、咬牙堅持,就有很大希望取得徐州大捷。因此,不管怎麽說,因為濟南被光複,徐州戰局對國軍已是柳暗花明,希望父親相信前線的將士們。”
蔣介石思考一番後詢問道:“你認為濟南很有可能會再度淪陷?”
蔣緯國回複道:“第17師之所以光複濟南,最大的原因是日軍對此毫無防備並且濟南日軍兵力空虛,所以第17師才能乘虛而入,如果日軍大舉反擊濟南,以第17師的現有實力,一個旅團肯定不夠,最起碼一個師團,第17師完全是孤軍守孤城,根本就是南京軍和南京戰役的重演,但是,第17師肯定比不上南京軍總體,濟南城也比不了南京城,所以若日軍全力反撲濟南,濟南必丟。濟南四麵八方都是日占區,國軍主力無法增援第17師,國軍也沒有實力增援第17師。”
蔣介石再度思考一番後,詢問蔣緯國:“按照你的意思,徐州會戰要繼續打下去?”
蔣緯國態度十分幹脆:“肯定的!必須繼續打下去!現在就放棄撤退,惡果太大,第一,無法吃掉第10師團,第二,徐州必丟,第三,濟南必丟,我們會一敗塗地,雖然確實取得台兒莊大捷,但整體上,徐州會戰還是日本人贏了。反之,如果繼續打下去,最好的結局是,徐州被保住,日軍被重創,濟南也撐住,撐到了議和停戰,那我們就是真真正正的大獲全勝。接下來在談判桌上,起碼可以讓日軍多吐出一二個省的地盤。”
看完蔣緯國的這份電報,蔣介石激動得站起身,來回踱著步子,心頭顫動:“說的是啊,如果能一舉三得,又保護徐州,又光複濟南,又重創日軍,那接下來對國軍對國府局勢都是一片大好!”如此美妙的前景,不得不讓蔣介石心動不已,如果真這樣,徐州會戰堪稱全勝!
激動難抑的蔣介石在反複權衡利弊後,正式地下定了在徐州繼續打到底的決心。
濟南城內,趙壽山正陷入極度的不安中,拿下濟南了,但接下來呢?武漢那邊已經開始大肆宣傳著“濟南大捷”“光複濟南”的重大勝利,宣傳力度堪稱大吹大擂,原本隻是地方雜牌軍裏一個普通將軍的趙壽山在國府宣傳部門嘴裏居然成了“當代陳慶之”“民國趙子龍”,第17師和傘兵團在濟南戰役中大約殲滅日軍4000人,到了國府宣傳部門嘴裏居然變成了“殲敵一萬餘”。趙壽山覺得這一幕簡直是如夢如幻,甚至讓他感到啼笑皆非,他從來沒想到過自己會在機緣巧合之下成為國軍第一次收複淪陷大城市的指揮官,就在這天晚上半夜,一架空軍的運輸機摸黑從徐州飛到濟南上空,空投下一個沉甸甸的包裹,打開一看,裏麵是一套嶄新的中將軍裝、一堆勳章以及一把中正劍,那套中將軍服自然是趙壽山的,但趙壽山根本沒心情穿那套中將軍服,他正在憂心忡忡,接下來該怎麽防禦濟南?
濟南雖然被第17師光複了,但肯定是鑽空子的,並且,第17師在山東省內原先的任務是運動戰、遊擊戰,現在一下子要打城市防禦戰了,濟南城根本就沒有防禦工事,第17師肯定不能棄守濟南,一來無法牽製日軍、增援第五戰區,二來讓蔣介石委員長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子,他正在宣傳“國軍光複濟南”,要是第17師棄守濟南,委員長的麵子還往哪裏放?
“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難啊!”趙壽山苦笑不已。
“有什麽好難的?”跑進來進行報告的張雲顯得眉飛色舞,“師座,我剛才清點了一下,好家夥!我們發財了!在火車站以及日軍倉庫裏,我們繳獲到足夠裝備日軍一個師團的軍械!步槍就有兩萬支,彈藥更是多得數不清!保守估計,光是子彈就有五百萬發!哈哈!大豐收!”
趙壽山看著張雲,若有所思:“如果有這麽多的軍械彈藥,我們隻能武裝濟南老百姓充實兵力了,隻是,老百姓怎麽能打仗呢?”他憂心忡忡。(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