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節 停戰
字數:6548 加入書籤
在初步恢複意識後,盛誌勇感到頭痛欲裂,他艱難地推開四五具壓著他的屍體,踉踉蹌蹌、搖搖晃晃地站起身,還沒走一步就跪下身大聲咳嗽起來,空氣中的硝煙濃烈得幾乎令人窒息。勉強喘口氣,盛誌勇頭暈腦脹地站起身,睜大酸澀的眼睛,他看到空氣裏漂浮著黑色膠水般的硝煙,一切都靜悄悄的,槍炮聲沒有了,爆炸聲沒有了,廝殺聲沒有了,站在紫金山一處陣地上的他環視四周,紫金山完全是一個千瘡百孔、麵目全非的焦土堆,盡管此時正是盛夏,但山上沒有一點生機,沒有一點綠色,隻有觸目驚心的黑色焦土、大團大團顏色發紫的血汙、南京軍戰死者的灰色軍裝、日軍戰死者的黃色軍裝,橫七豎八地堆滿山體表麵,整座山不但死氣沉沉並且醜陋不堪,南京軍發瘋般挖出的塹壕、戰壕、交通壕讓山體表麵溝壑縱橫如網,日軍發瘋般打來的炮彈炸得漫山遍野都是密密麻麻、層層疊疊的彈坑,草木成灰,人肉為泥。盛誌勇覺得,紫金山更像一個大墳堆,一個超大的亂葬崗,埋葬了數以萬計的中日兩國軍人,他吃力地抬起腿,邁出第一步,他一腳踩進了膝蓋深的鬆土碎石裏,日軍的炮彈炸得紫金山表麵土石幾乎化為齏粉渣末,人走在上麵就像走在沙灘上,粉碎的泥土石塊混合著人血人肉,形成黏糊糊、紅豔豔的血泥疙瘩。紅色的泥粉裏到處都是死人的屍骸,或完整,或基本完整,更多的都是身首異處、四分五裂,以及不計其數的子彈殼、炮彈碎片、武器殘骸、軍裝碎片。
“弟兄們呢?”盛誌勇感到一陣惶恐,他隨即又感到更大的迷惑,“日軍呢?”他拚命四處張望,紫金山上隻有死了的日軍,沒有活著的日軍,沒有再出現蝗蟲般的日軍不斷撲來的場景,而附近的南京城內也沒有了日軍,隻剩下一望無際的廢墟、瓦礫、死人、各種垃圾。
“日軍退了!”附近的一個陣地上,一個南京軍的基層軍官聲嘶力竭地喊道,“弟兄們!日軍撤退了!鬼子撤退了!”
“什麽?”盛誌勇大吃一驚,腦子裏嗡嗡嗡亂響,“日軍退了?怎麽就退了?”
“退了!他們撤退了!”那個軍官喊著喊著,突然放聲痛哭起來,“我們打贏了!南京沒有丟!日軍被我們打退了!弟兄們啊,你們睜開眼睛看一看啊!我們打贏了!”他跪下身,麵對著陣地上堆積如山的屍體,發出近乎悲壯的嚎啕。
狼煙衝天的紫金山陣地上、南京城的城區內,正在塹壕裏、戰壕裏、坑道裏等待著日軍新一輪攻擊的南京軍官兵們紛紛走出來,繼而紛紛不可思議地發現,日軍已經全麵撤離。“日軍退了!鬼子退了!”“我們打贏了!南京沒有丟!”越來越多的官兵痛哭流淚地歡呼起來。
近乎瘋狂的哭喊歡呼聲響徹著紫金山,響徹著南京城。
1938年9月4日,蔣緯國離開南京第三天,進攻南京的日軍全線後撤,完全地放棄了對南京的進攻。這一天,是南京之戰的第277天。
南京,堅守了九個月零四天,日軍最大程度上曾攻占南京十分之七以上的地區,但始終未能全麵攻占南京。整場南京會戰,持續了277天,中國軍隊先後投入約25萬兵力參戰(包括民兵在內),日軍先後投入約50萬兵力參戰,最終,中國軍隊獲勝,成功堅守住了南京,在會戰期間,日軍累計死傷約35萬人,其中死亡約20萬人,中國軍隊累計傷亡約17萬人,其中死亡約8萬人,平民死傷難以統計,保守估算超過30萬。
日軍全線後撤,完全地放棄對南京的進攻,有多方麵原因,比如,張發奎的第8集團軍正在包抄日軍的後路,日軍在南京戰場上的傷亡已經徹底讓日軍高層無法接受,日本的國力財力已經徹底枯竭,無力繼續維持戰役,日軍還需要考慮徐州會戰,等等等,其中又涉及到國際政治的斡旋捭闔等等。在中日的秘密談判會場上,中方代表、國民政府外交部次長徐謨向日方出示了一份絕密文件:“蘇聯當局秘密地向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的解決中日爭端的方案,即,蘇聯直接出兵參加中日戰爭!”
日方代表無不大驚,日本駐華大使川越茂震驚地道:“蘇聯直接出兵?簡直是天方夜譚!蘇聯人怎麽出兵?他們出師無名!”
徐謨道:“中蘇兩國是簽署了互不侵犯條約的,蘇聯可以出兵,但是不以蘇聯國家名義出兵,而是以‘蘇聯援華誌願軍’的名義出兵。蘇聯當局的意思是,蘇聯遠東軍隊出動十萬以上的機械化部隊,閃電般地攻擊我國東北境內的日軍,協助我國軍隊一起將你們日本軍隊打出中國,事後,蘇聯人要求把滿洲的北部地區以及外蒙古、新疆都納入蘇聯的勢力範圍圈。”他目光鋒利地看著日方代表,“雖然接受蘇聯人的這套方案對於我們來說是喪權辱國,並且還會埋下引狼入室的禍患,但是,我們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不得不考慮這一點,反正讓給蘇聯人的北滿地區、外蒙古、新疆本就不在我國中央政府的直接控製中,恰恰相反,我們卻還可以借助蘇聯人的力量,收複被你們日本軍隊非法侵占的華北以及滿洲南部地區,可以說,接受蘇聯人的條件,我們是穩賺不賠的。如果我們感受到來自日本的威脅已經超過來自蘇聯,那我們會接受蘇聯人的這套方案的。”
“先生們!”主持會議的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不失時機地目視著川越茂等日方代表,“中日兩國拚得兩敗俱傷,誰會漁翁得利?不要忘了,中日兩國的北方是蘇聯,中日兩國都受到來自蘇聯的威脅。中日兩國一起被戰爭拖垮,被戰爭拖得一蹶不振,豈不是讓蘇聯人獲得了乘虛而入的機會?你們真的願意那樣嗎?你們打得難解難分,蘇聯人卻偷笑著在坐收漁利!”
由於懷疑蘇聯準備橫插一腳或中蘇合夥對付日本,這也是日本高層最終痛下決心結束掉戰事的主要原因之一。日本高層內,天皇和政府都已經無心繼續打下去,海軍也持反對態度,唯有陸軍態度最堅決,但戰場上的重大失利讓陸軍的話語權越來越輕,並且日本陸軍極度地想要跟德國結盟,因此日本陸軍的對華態度深受德國的掣肘,這就使得德國的最終調停取得希特勒夢寐以求的結果(注:在原先曆史上,中日剛剛開戰時也就是淞滬會戰接受時,德國就已經開始調停中日戰爭,當時日本給中國提出了七項條件,七項條件都不算很苛刻,使得蔣介石十分心動,但是,緊接著,由於日軍前線部隊以下克上,擅自攻打南京並且迅速打下,使得日本高層內的主戰派勢力得到極大刺激和膨脹,開出了新的四項條件,四項條件都非常苛刻,遭到蔣介石的拒絕,使得德國調停中日戰爭的行為宣告失敗。)。
九月上旬,中日戰爭局勢發生了重大變化。首先,日軍徹底地放棄攻打南京,全線後撤,收縮兵力與上海和蘇州、無錫、常州、杭州一帶,全麵轉攻為守,南京會戰以中國軍隊最終取勝而告終;其次,徐州戰場上,日軍第10師團突圍,全師團還剩五千殘兵,遭到毀滅性打擊,但沒有被中國軍隊全殲,同時,國軍第20集團軍成功打通從魯西南前往濟南的通道,確保濟南完全被收複,斷絕了日軍奪回濟南的可能性,另外,國軍第五戰區向徐州收縮兵力,準備展開一場徐州保衛戰,日軍無力攻打徐州或濟南中任何一座城市,不得不全線後撤停戰,徐州會戰最終以中國軍隊守住徐州並且收複濟南的勝利而告終。
中日雙方在戰場上都耗得油盡燈枯,談判停戰已經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關於談判停戰的條件,中日雙方差距很大,這也是雙方唇槍舌戰、針鋒相對的根本原因,中方的條件是:恢複到七七事變前的態勢,日本在華勢力隻能保留在台灣和東北四省,中國不會承認“滿洲國”,但可暫時性地默認東北四省處於日本的實質性控製中,關於東北四省,中方的方案是四省“主權屬於中國,治權屬於日本”,擱置待議。
日方的條件是:東北四省繼續被日本實質性控製,除此之外,日本還需要得到察哈爾省、綏遠省、山西省、山東省、河北省、北平市、天津市、上海市,總共是五個省三個市,日軍在江蘇省和浙江省內的所有占領區都可以完全地歸還給國民政府(日本人知道蔣介石的根基就是江浙,蔣介石不可能同意江浙地區被日本人染指),不過,作為“誠意”,日方在以上五省三市裏會再“讓出”一個省給國民政府。
一個省顯然太少,中方對此很不滿意,換句話說,除江浙,中方要求日本人把五省三市全部讓出來,日方隻願意讓出一個省,雙方差距太大。一開始,雙方僵持不下,但隨著南京會戰和徐州會戰都以中方勝利而結束,加上德國人的壓力,日方不得不再次進行一定“退步”,同意讓出兩個省或一個省一個市給中國。
9月6日,蔣緯國回到武漢,見到了闊別大半年的蔣介石和宋美齡。
一家三口再聚,見麵時親情流露自然是無需多言的,一頓豐盛而溫馨的晚飯後,蔣緯國被蔣介石叫進書房商討國家大事,談的肯定是眼下的中日議和。
對於這場中日議和,蔣緯國本能是反感的,他的奮鬥目標是打敗日本、滅亡日本,絕非跟日本“化敵為友”,按蔣緯國的設想,不但華北、華東要拿回來,東北和台灣也要拿回來,甚至把朝鮮半島和琉球群島也要拿回來,把日本人搶走的屬於中國的東西統統拿回來,並且連本帶利地拿回來,但是,蔣緯國此時也很清楚,中國目前是沒有能力拿回來全部的東西的。議和停戰,雖然讓日本人也獲得喘息之機,但中國同樣獲得了更需要的喘息之機。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整軍經武、建設發展二三年後再跟日本一決雌雄是目前中國最適合的道路。因此,雖然不願意,但蔣緯國也認可了,當務之急則是竭盡全力地從日本人手裏要回來更多的國土。
“緯哥,你不要不甘心。”蔣介石一眼就看穿了蔣緯國的內心活動,“議和,是有利於我們,是有利於中央的。江浙二省不需要說了,日本人肯定要還給我們的,至於那五省三市,說實話,隻有上海市以前是中央的控製領地,其餘五省二市裏,察哈爾省、河北省、北平市、天津市以前都是宋哲元的地盤,山西省和綏遠省都是閻錫山的地盤,山東省是韓複榘的地盤。戰爭前,這些地方都不在中央的手裏,現在和談了,中央可以趁機收複一部分,善莫大焉啊!說句不好聽的,我們應該感謝日本人,幫助我們鏟除了宋哲元、閻錫山、韓複榘的私人軍隊。”蔣介石顯得很感慨,“我其實心知肚明,恢複到七七事變前是很難的,日本人在戰場上死了那麽多的人,耗費那麽多的資金和物資,不大撈一把,他們怎麽可能就此放手?開戰前是七七事變的態勢,停戰時還是七七事變的態勢,日本人打一年多後原地踏步,卻死了幾十萬人、耗費幾十億資金,他們甘心嗎?”
蔣緯國沉默了一下,問道:“父親有何打算?”
蔣介石道:“日本人給出兩個方案,一是歸還兩個省,二是歸還一個省和一個市。本來,日本人是不肯歸還上海市的,但因為國軍在南京、徐州都打贏了,德國人也給日本人施加了很大壓力,所以日本人打算歸還上海市。我打算要回山東省和上海市,原因麽,你是知道的。”
“父親,如果換成是我的話。”蔣緯國說道,“我寧可選擇第一個方案,要回來兩個省,我覺得應該要回山東省和山西省。”
“你覺得山西省比上海市更重要?”蔣介石看著蔣緯國。
蔣緯國點點頭:“在山西和上海之間讓我選的話,我寧可要山西。但是...”他憤憤起來,“父親,我們得到的還是太少了!”
蔣介石搖頭苦笑:“緯兒,夠了。”
“我們這樣,跟戰敗國簡直沒有區別。”蔣緯國愈發憤憤然,“我們在屈辱地被迫求和,不,是割地求和,這是喪權辱國!國內的民意輿論怎麽辦?我們的國格尊嚴往哪裏放?”
蔣介石歎息道:“我也想過這一點了。可是,實際上這確實是最好的結局呀。”
蔣緯國低下頭再度沉默,半晌後,他望向蔣介石:“父親,山東省原本是韓複榘的地盤,山西省原本是閻錫山的地盤,眼下,國軍收複這兩個省後,怎麽說也是沒有理由物歸原主了,況且,這兩省都是國家的國土,不是某人的私人地盤。父親,我想要帶部隊去山東山西二省。”
蔣介石看著蔣緯國,目光和表情都意味深長,因為他從蔣緯國眼中看到了一種完全沒有讓他感到陌生和意外的東西,一種炙熱發亮的東西,這種東西說好聽點叫“雄心”,說難聽點就是“野心”。蔣介石立刻明白蔣緯國的打算了,他點點頭:“緯兒你誌向如此,父親我肯定鼎力支持的,抗戰一年零二個月以來,你立下這麽多大功,父親我也該好好地嘉獎你的。你現在是上校,唔,完全可以晉為少將了。山東、山西,你想去那裏?可以,當然沒問題的。”
九月下旬,在德國的居中調停下,中日兩國正式簽署了停戰協議。根據這份協議:
一,東北四省問題擱置待議,東北四省每年財政收入15%轉給國民政府;
二,日軍全麵撤出江蘇省、浙江省、山東省、山西省;
三,河北省、察哈爾省、綏遠省、上海市、北平市、天津市主權屬於中國,治權暫時性屬於日本,以上三省三市每年財政收複30%轉給國民政府;
四,當日本在通過德中日合作而獲得新的土地時,歸還所有在華占領區給中國。
協議為期五年。
不包括東北四省和台灣地區的話,中國在七七事變後再次喪失了三個省和三個市的實質主權,同時,在談判桌上成功地收回了三分之二淪陷的江蘇省、四分之一淪陷的浙江省、四分之三淪陷的山西省、十分之九淪陷的山東省,總計收回淪陷區總麵積約30萬平方公裏(客觀上講,如果日本人不讓出這些地區,國軍靠武力進行反攻的話,是比較難以收複回來的。)。
因為蔣緯國對曆史的幹涉,“蝴蝶效應”也越來越嚴重,曆史因此而走上了與原先曆史截然不同的道路。
曆史,緩緩地翻開了新的一頁。(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