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節 三方會談(1)
字數:11112 加入書籤
兩千兩百多年前的中國是戰國時期,天下大亂、九州破碎,諸侯割據、七雄爭霸,當時的廣大基層百姓因為連年戰亂而生活在水深火熱中,但是,當時卻是中國古代的思想、學術、科技、軍事、政治、文化等多方麵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一時間,名將輩出、俊傑如雲,新思想猶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地誕生、碰撞、交鋒,最著名的就是“合縱連橫”。七國中秦國最強,“合縱”就是六國合力抗拒秦國,“連橫”則是六國單獨與秦國聯盟,以求安寧得存。
此時的世界大局在本質上就是一個放大版的“全球戰國時期”,世界是群雄逐鹿的舞台,主角則是美、德、蘇、英、法、意、日、中八大國。合縱、連橫仍然是此時的國際外交策略。
蔣緯國眼下的職務並不很高,他的軍銜隻是少將,軍政職務也隻有三個:國軍第77師參謀長、國民政府海外部調查統計局(海統局)局長、國民政府魯晉政務委員會委員,但是,蔣緯國毋庸置疑是此時可以決定中國國運走向的高層決策者之一。能力越大,責任也會越大。蔣緯國必須權衡利弊、縱橫捭闔,讓自己的祖國在這場“全球戰果時期”中獲得最大的利益。
世界八大國,國力高低不同,就像太陽係八大行星,美國當仁不讓是最大的木星,擁有占據壓倒性優勢的最強實力,接著,德國可以說是第二,蘇聯可以說是第三,英國可以說是第四,至於中國,蔣緯國估計,經過自己的改變,中國現在的整體國力軍力肯定超過意大利,對日本也不是很居下風,中日現在一對一單挑,日本是難以吃掉中國的,而中國也無法獨力打敗日本,中日的綜合國力軍力甚至比起法國也弱不到哪裏去(在原先曆史上,二戰爆發前,法國的鋼鐵產量比日本稍高一些,由此可以間接地證明,法國的整體國力軍力雖然也算是強,但也不是特別強。在原先曆史上的1939年,美國鋼鐵產量是4800萬噸,德國是2300萬噸,蘇聯是1900萬噸,英國是1400萬噸,法國是800萬噸,日本是670萬噸,意大利是200萬噸;至於中國,隻有5萬噸左右。)
在這件大事上,蔣緯國不得不極度慎而慎之。
德中日三方會談是在德國的極力撮合下召開的。希特勒實在太急切、太渴望把中日兩國都變成德國的戰爭盟友了。自從1933年1月30日成為德國總理,希特勒領導德國已近六年,這六年內,希特勒兌現了他在當選前對德國民眾許下的承諾,他做出了奇跡般的政績和成就,德國的國力得到了飛速的複興,德國民眾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德國的經濟得到了旺盛的發展,德國的軍事實力也得到了膨脹式的擴充,此時的德國已經不再是二十年前那個國力衰微、民眾貧苦、經濟衰微、軍隊萎靡的戰敗國,而是浴火重生、脫胎換骨,再次成為世界一流的列強大國。1918年,德國戰敗,1938年,德國重新崛起。但是,希特勒的奮鬥目標並非讓德國人民吃飽穿暖,而是要讓德國稱霸世界,在他的戰爭計劃裏,德國首先收複萊茵非軍事區,然後吞並跟德意誌同宗同源同種的奧地利,接著是控製捷克斯洛伐克,同時,索回被波蘭占領的原屬於德國的但澤地區。自1938年10月起,德國就多次向波蘭提出歸還領土的要求,要求波蘭歸還但澤地區且讓德國獲得在德國本土和但澤地區間屬於波蘭的“波蘭走廊”境內修建鐵路、公路的權利,但遭到波蘭政府的嚴詞拒絕。對此,希特勒大為惱恨,已經開始讓德國軍方策劃對波蘭發動戰爭。
希特勒的戰爭之箭已經蓄勢待發,可是,讓他十分苦惱的是,中日這兩國還沒有真正地成為德國的盟友,雖說德國在歐洲也有意大利、匈牙利等幾個盟友,但基本上都中看不中用,都比不了中日。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資源豐富、潛力巨大,中日戰爭已經證明,中國軍隊是能夠打勝仗的,是勇於打惡仗、苦仗、硬仗的;至於日本,日本海軍世界第三,這是德國同樣需要的,日本的陸軍也十分頑強勇猛,日本本土的工業、經濟、科技等方麵都可以成為德國的戰爭助力,最重要的是,德國想要對蘇聯開戰,中日是天然的、最佳的兩大盟友。美國不會幫德國打蘇聯,英法不會幫德國打蘇聯,唯有中日可以幫德國打蘇聯,而最妙的是,中日都仇恨蘇聯。
希特勒已經沒有多少時間了,所以他希望爭分奪秒,早點解決“中日事件”。中日繼續打下去,兩國國力都會在“中日內戰(在德國人看來,中日打仗簡直就是德中日三國聯盟的內戰)”裏耗盡,兩國都無法成為德國的強力盟友,德國損失太大了,如果中日“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德國隻能在中日裏選一個,這是一個“很艱難的選擇”,德國既不想放棄中國,也不太願意失去日本,並且,德國在中日裏選一個,意味著另一個就跟德國從朋友變成敵人,站到德國的敵對陣營裏,從而給德國造成“第二次重大損失”。德國,必須調停好中日矛盾,繼而把中日都變成德國的盟友。德中日“三方會談”由此而得以召開。(讀者朋友可以思考,在原先曆史上的二戰期間,德日雖然結盟了,但戰爭初期,德國在歐洲打得熱火朝天,日本忙著侵略中國,日本侵略中國的行為沒有給德國帶來任何利益,接下來,日本沒有幫助德國打蘇聯,反去招惹美國,給德國帶來巨大禍患。因此,日本在戰爭中對德國幾乎“毫無價值”。)
既然要召開“三方會談”,三國高層肯定是要聚在一起的,發電報、打電話是沒辦法“當麵把話說清楚的”。會議地點選在哪裏?這件事讓德國十分頭疼,本來,希特勒打算在柏林舉行會議,但柏林距中日太遠,並且德國“有求於”中日,不能擺出“大哥召喚小弟”架勢,必須“親自登門拜訪”,所以會議地點被敲定在東方。至於放在東方哪裏?又是一個大問題。這場會議是德國發起的,德國方麵費盡心思地分別征詢了中日,中方要求在武漢或南京召開,日方強烈反對,日方要求在東京召開,中方也不願意,後來,日方提議在上海或北平或台北召開,中方大怒,因為上海、北平、台北都是屬於中國但被日本侵占的地方,在這種“淪陷國土”開會,簡直就是對中國的羞辱。扯皮了一個多月,德國方麵別出心裁地選定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是日占韓國的濟州島。首先,濟州島不算是日本本土,也不是中國本土,更不是中國被日本侵占的國土,“政治含義”讓中日都能接受,其次,濟州島是一個島嶼,很孤立,該島相當於一個“孤立的封閉空間”,在心理上讓中日也都能接受。為了安撫中方人員情緒,德國跟日本方麵經過協商,提議“濟州島的安保問題由德方人員負責”,日方對此表示同意。
濟州島,韓國/朝鮮第一大島,麵積1845.5平方公裏,風景如畫、氣候宜人,該島孤懸在外,距朝鮮半島、日本本土、中國大陸都有一定距離並且距離差不多,此時島上人口約有二十來萬,大部分是韓國/朝鮮本地人,少部分是日本僑民。該島在眼下並未被日軍設立為海上軍事基地,所以島上沒有軍事機構和日本武裝組織,隻有兩千餘警察(一半是韓國警察,一半是日本警察)。會議前,德國政府調動二三百名駐華駐日人員提前登島,防止日本方麵在會議前往島上運送武裝人員和武器裝備,隨後,德國政府又以民用商船的名義從德國本土運來三千多名精銳德軍,登島負責島上安保事務。這批德軍都是希特勒警衛隊成員,領隊的是一名四十五歲的德軍上校,名叫埃爾溫·隆美爾,同時,這批德軍裏其實還有幾百名德國蓋世太保,指揮者是德國蓋世太保總監萊茵哈德·海德裏希。
12月6日清晨,根據德國方麵事先通知的時間,蔣緯國等中方參會人員正式動身啟程,前去濟州島參會。眾人先在太原集合,然後坐飛機去濟南,再坐火車沿著濟青鐵路抵達青島,最後乘坐軍艦開入黃海,駛向濟州島。青島距濟州島約350公裏,軍艦會以15節速度航行,預計10個小時後,也就是當天晚上抵達濟州島,會議會在12月7日上午召開。眾人乘坐的軍艦是緯國號驅逐艦(原日本海軍的時雨號驅逐艦,排水量約1700噸),同時有大勝關號、烏龍山號、湯山鎮號炮艦(三炮艦都是原日本海軍的嵯峨級炮艦,排水量約800噸)以及24艘黃蜂級魚雷艇進行護航,另有8艘潛艇提前一步地趕到濟州島附近海域內,潛伏待命。畢竟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雖說濟州島的安保工作是由德國人負責的,但還是要防備日本人可能搞鬼。
旭日東升,霞光萬丈,碧空如洗、汪洋無垠。艦隊從容不迫地駛離青島,迎著海平線的旭日霞光,開始劈波斬浪。眺望著眼前的朝陽和萬裏波濤,艦上眾人都感慨萬千、思緒複雜。前去濟州島參會的國軍高層共有三人,一是參謀總長楊傑,二是蔣緯國,第三人則是蔣百裏。蔣百裏在抗戰後擔任陸軍大學代理校長兼軍委會高級顧問,負責培育青年軍官,不掌握實權。其實,蔣百裏在原先曆史上的此時已經去世了,他是在1938年11月4日去世的,積勞成疾、因病去世,但蔣緯國非常尊重蔣百裏,並且他跟蔣百裏私交甚篤,不願意這位中國的軍事學泰鬥早日離世,所以特地給他安排了幾位私人醫生,另外,中日大戰了一年零三個月,中國軍隊雖然損失了一些國土,打了不少敗仗,但在整體上銳氣十足、頑強迎戰,給日本人造成巨大死傷和慘重損失,前線的勝利使得蔣百裏這位專門研究中國對日作戰的軍事學家深深地受到振奮,客觀上讓他的健康狀況也比原先曆史上的好很多,所以他此時還活著,隻是身體比較虛弱而已。得知蔣緯國要去跟德國人、日本人展開“三方會談”,蔣百裏立刻趕到太原,要求能跟蔣緯國一起去,蔣緯國肯定是不會拒絕的。
“世事難料啊!”蔣百裏在艦艏甲板上拄杆而立,感慨不已,“我確實沒有想到,這場戰爭居然會是這樣的結果。”他回首望向在他身側的蔣緯國,目光很複雜,既有迷蒙,也有困惑,還有幾分特殊的敬意,“建鎬,我跟你認識這麽久,反而越來越看不透你了!你說你,從來沒有上過一天的軍校,也沒有師從一個戰略學軍事學研究者,怎麽卻擁有如此高深莫測、如此匪夷所思的戰略思維?說實話,你的戰略頭腦、戰略目光,都讓我深深為之自愧不如啊!我真的很汗顏,因為你的頭腦遠高明過我,你的目光也遠超越過我,後生可畏,後生可畏啊!”
“百裏先生抬舉我了!”蔣緯國聽得心頭慚愧不已,因為他知道自己完全就是“靠作弊”,但蔣百裏是憑真本事的。前陣子,蔣緯國去武漢參加“巨頭會議”,散會後,陳誠曾把一份文件給蔣緯國看,蔣緯國看後確實大吃一驚,因為在這份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視覺獨到的軍事論文裏極其精確地分析出“如果德國拋棄中國轉而跟日本結盟,接下來,德國會在歐洲大陸上輕易戰勝英法,日本則會趁英法自顧不暇時出兵英法兩國的印度支那殖民地,一方麵掠奪資源,一方麵切斷中國的陸上對外交通線”,雖然這份論文沒有預測到希特勒會去招惹北極熊,但光是憑著以上論斷,論文作者的戰略目光之精、軍事造詣之深、料事之準已堪稱獨步海內了。蔣緯國在大驚後心悅誠服,對論文作者佩服得五體投地,問過陳誠,他才知道,論文作者就是蔣百裏,論文撰寫時間就是今年(1938年)。蔣緯國深深為之震撼,蔣百裏真的是一代戰略學軍事學的巨擘,絕非後世某種沒有真才實學、靠故作高深混飯吃的“局座”。
“建鎬,你何必如此謙虛?”蔣百裏愈發感慨,“我本以為,世界大局的軌跡已經固定,再怎麽改變,或許可以產生一些動搖,但仍然改變不了原先的大軌跡,可是...”他搖了搖頭。
“百裏先生...”蔣緯國猶豫了一下,問道,“你怎麽看待我們跟日本人的停戰議和?”
“未嚐不可。”蔣百裏神色認真,“原本,我是支持把戰爭打到底的,不過,我的初衷並非靠持久戰獲得勝利,必須注意,持久戰並不能讓我們獲勝,持久戰隻能讓我們不被滅亡,拖下去,拖到世界大局發生變化,我國就能迎來希望和機會。我最擔心的是日本對我們蠶食,九一八吞並我們東北四省,在經營六年後,日本人已經鞏固了他們對東北四省的控製和統治,實際上,如果日本人就此收手,一門心思地繼續經營東北,雖然並不能打敗我國、滅亡我國,但日本在我國身上獲得的利益已經得到最大化了,再過十年後,日本人已經完全消化掉東北,不隻是政治,還有軍事,以及最重要的思想同化,東北本地民眾會認同日本人對他們的統治,關內中國人也因為日本人不再得隴望蜀而變得安逸怠惰,不想著收複東北,實際上,到那時,我國也無力收複東北了,談判是談不回來的,打仗更是打不回來的,東北人心怕是已經向著日本人了。戰爭的目的,是利益。日本人已經得到足夠的利益,繼續戰爭、滅亡我國並不能給日本人帶來更大的利益,所以,留著我國、跟我國‘和平相處’、一心一意地消化掉東北,才是日本的取勝之道,讓日本人不勝而勝,讓我們不敗而敗。以後的東北亞局勢會變成這樣,我國和日本‘相安無事’,但我國永遠地失去了東北,偽滿洲國雖然號稱國家,實際上已經永遠地成為日本的殖民地。所以,日本人發動‘七七事變’,我是高興的,日本人欲壑難填,他們的貪婪會徹底地毀滅他們,他們太貪、太絕、太狠,完全不給我國一條活路,逼著我們跟他們血戰到底。日本人若給我們一條活路,我們就會死於安樂,日本人不給我們一條活路,我們就會生於憂患。就像宋朝,如果遼國一直不停地打宋國,宋國常年打仗,自然尚武勇戰,沒有血性也會被巨大的威脅給逼出血性,但是,宋遼和談了,簽訂了澶淵之盟,兩國都從此安逸了,於是,宋國再也不想收複燕雲十六州了,宋國失去的燕雲十六州,不就等同於我國失去的東北四省嗎?”
“對!對!”蔣緯國連連點頭,蔣百裏的這個比喻確實是恰如其分。
蔣百裏繼續道:“我最怕的是,日本人先吞掉我們的東北,用十年時間消化掉東北並且麻痹我們,然後再吞掉我們的華北,再用十年時間消化掉東北並且麻痹我們,讓我們生活在得過且過、苟且偷生、安逸怠惰的精神狀態中,從而一塊國土接一塊國土地被日本人蠶食掉。幸好,日本人貪得無厭並且急功近利,短短六年後就發動了七七事變,跟我們展開全麵戰爭。這場戰爭,打得好啊!打出了我們中國人的血性!也打醒了我們中國人!”他有些激動,“這場戰爭告訴我們中國人三件事,第一,日本人是想要滅亡我們的,第二,我們還有大片國土淪喪著,第三,我們是可以戰勝日本人的!明白這三件事,就夠了,這是我們在這場戰爭裏得到了最寶貴的財富!”
“百裏先生...”蔣緯國輕聲道,“眼下,我們跟日本人議和停戰了,可我們卻還有八省三市被日本人侵占著。這不就是蠶食嗎?你不反對嗎?”
“說實話,我一開始知道議和停戰後是非常震驚的。”蔣百裏說道,“我心理上很反感,理智上很反對,但在反複思索後,我覺得這條路未嚐不可。我們並沒有放棄那些淪喪的國土,對嗎?我們被日本人侵占的國土是八省三市,雖然很大,但感謝我們的先祖,給我們留下了非常大的國土,我們現在還有23個省(其中14個省在國民黨中央政府手中,還有9個省在地方軍閥手中或被國外列強滲透),所以我們還有勵精圖治的基礎,並且,我們已經深刻地認識到了日本人滅亡中國的狼子野心,我們沒有忘記那些已經淪喪了的國土,我們已經擁有戰勝日本人的信心,有了這三點,議和停戰就不是苟安策略,而是知恥後勇!臥薪嚐膽!先積蓄實力,再反擊雪恥,有何不可?另外,國際局勢畢竟也發生重大變化。因地製宜地采取新的策略,無可厚非。”蔣百裏看著蔣緯國,目光很意味深長,“建鎬,雖然我對你越來越不了解,但你有一點是我越來越肯定的,你是一個立場非常堅定的仇日反日者,極度地崇尚以牙還牙、以血還血地全麵報複日本。有你這樣的‘鷹派’人物,我們國家就不會苟安下去,早晚會跟日本人秋後算賬,奮發圖強、收複失地、雪盡國恥!對嗎?”他目光變得十分明亮。
蔣緯國微微笑起來:“對!我們雖然跟日本人議和停戰了,哪怕還跟日本人合作聯手了,但我們永遠不可能真的跟日本人化敵為友、握手言和。我們肯定要跟日本人再次開戰,不是早晚,而是就在不久之後!如果德中日三國聯盟不成立,三年之內,我們就要跟日本人再戰!如果德中日三國聯盟成立,五年之內,我們就要跟日本人再戰!我們一定會跟日本人再戰的!”
“好!”蔣百裏聽得目光如炬,“好!這樣就好啊!這樣是最好的!”他心神激動,“不過,我擔心一件事。”他話鋒一轉,神色變得憂慮起來,“我擔心三五年後,日本人在八省三市已經完全鞏固了統治,不是政治統治,不是軍事統治,而是思想統治,我非常擔心到了那時候,日本人已經獲得八省三市居民的一定人心,就像他們現在已經獲得台灣地區很多的人心一樣。建鎬,你在戰場上跟台籍日軍交過手,台籍日軍戰鬥力不弱吧?那是因為很多的台灣人已經認同了日本人的‘皇民思想’,把自己當成日本人了。”
“是的,這是一個大問題。”蔣緯國點頭讚同,“我們肯定是不能忘了淪陷區的同胞的,但淪陷區的同胞也不能忘了他們是中國人。”
“這個問題必須要有效地解決。”蔣百裏語氣沉重,“我們想要收複淪陷區,前提條件就是淪陷區居民的人心還向著我們而不是向著日本人。”
“說得對。”楊傑走過來,他微笑道,“淪陷區肯定要收複的,但眼下,我們還是要把目光放得更長遠點,畢竟,我們有可能要跟日本人合作了。另外,我記得議和停戰的條約裏,其中有一條是我們可以用在第三國獲得的新領土跟日本人交換我們的淪陷區。”
“跟日本人合作,是與虎謀皮啊!”蔣百裏神情凝重,“固然有一定的裨益,但弊端和隱患也非常多。這件事,不亞於走鋼絲,鋼絲下麵就是萬丈深淵。”
“我也這樣覺得。”楊傑點頭,“德國人費盡心機地撮合德中日三國聯盟,因為德國人看中我們和日本人都對德國有著重大價值,但德國人需要解決一個重大的麻煩,那就是我們跟日本人嚴重地互不信任。搞不好,戰爭期間,我們和日本人還會互相出賣。”他幹笑兩聲。
蔣緯國也幹笑兩聲,是的,中日兩國即便在德國人撮合下成為盟友,肯定也是各懷鬼胎、同床異夢的“盟友”,互相出賣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可以想象這麽一個場景:中日軍隊聯合攻打蘇聯,如果日軍某個師團被蘇軍包圍,陷入苦戰、即將覆滅,附近有中國軍隊的某個軍,那麽,中國軍隊這個軍救不救日軍呢?基本上可以肯定:救個屁!中國軍隊必定會幸災樂禍、喜聞樂見、隔岸觀火、見死不救,坐視“日本人蘇聯人狗咬狗兩嘴毛”,頂多在蘇聯人吃掉日本人後蘇聯人元氣大傷時再“果斷出擊”,日本人和蘇聯人死光光了,自然是最好不過的。反過來,情況也是一樣的。中日的情況,完全就是後世心理學上的“囚徒困境”。兩個罪犯被關入兩個審訊室內,互相不能盡興交流,警察分別告訴兩個罪犯:如果兩人都不揭發對方,那麽會由於證據不確定,兩人都要坐牢一年;如果一人揭發、一人保持沉默,揭發者會因為立功而立刻被釋放,沉默者則因為不合作而坐牢五年;如果互相揭發,則因為證據確實導致兩人都坐牢兩年。那麽,兩個罪犯會怎麽選擇?基本上都會選擇揭發。邏輯是現成的:我不出賣他,我怎麽知道他會不會出賣我?中日也一樣,中國懷疑日本會出賣自己,日本也懷疑中國會出賣自己,雙方互不信任,最終導致互相出賣。
“富貴險中求!”楊傑道,“國家利益也是一樣的。利益不會主動送上門的,需要奮鬥、需要爭取...”他頓了頓,補充道,“也需要冒險。”
“說這麽多,都是我們自己在推測。”蔣百裏笑著道,“見到德國人和日本人,麵對麵說清楚,聽聽他們的策略和計劃是什麽,我們再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吧!”
“對!”蔣緯國和楊傑一起點頭。
眾人談笑風生,一路上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楊傑和蔣百裏都是戰略家,蔣緯國則是“天才戰略家”,三人自然擁有共同語言,所以聊得非常盡興。
下午四時,眾人正繼續談論著時事,艦隊總指揮歐陽四海突然接到在艦隊前方開路警戒的大勝關號炮艦的緊急報告:前方航線上出現一支艦隊!
“日本艦隊?”歐陽四海大吃一驚。
“是的!”大勝關號立刻肯定,“是日本艦隊!直向我方駛來!距離十海裏!”
“多少艦艇?”歐陽四海急忙詢問。
大勝關號在一分鍾後報告道:“五艘戰列艦!還有十多艘巡洋艦和驅逐艦!”
“什麽?”歐陽四海從大吃一驚變成了大驚失色,“小日本開來這麽多戰艦幹什麽?”
緯國號艦長喻詩航渾身冷汗,同時咬牙切齒:“小日本果然陰我們了!濟州島是德國人負責安保,但在海上,德國人是沒辦法的!小日本鑽了空子!”
“操!”歐陽四海急忙通知蔣緯國、楊傑、蔣百裏,“三位長官!前方海域內出現日軍戰列艦隊!來者可能不善!請三位長官做好撤離準備!”
“不會吧?”蔣緯國也大吃一驚,“小日本想在海上伏擊老子?”
歐陽四海已經開始張羅:“立刻調三艘魚雷艇過來,護送三位長官離開!快!”魚雷艇速度最快,大大超過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所以蔣緯國三人乘坐魚雷艇調頭逃跑,日軍艦隊是追不上的,除非用飛機進行攻擊,但根據大勝關號的報告,日軍艦隊裏沒有航空母艦,雖然戰列艦和巡洋艦可以攜帶飛機,但通常都是水上飛機,用於偵察而不是攻擊。
“我們怎麽辦?”喻詩航咬著牙問歐陽四海。
“還用說?”歐陽四海也咬著牙,“小日本打我們,我們難道抱頭鼠竄?當然是迎戰了!全軍覆沒也要拉小日本一艘主力艦一起沉進大海!全體準備戰鬥!”
“等等!”蔣緯國冷靜了下來,“日本人應該不是伏擊我們,沒理由啊。”
“緯哥!”歐陽四海急如星火,“別磨蹭了!快點坐魚雷艇撤退吧!”
“幹什麽?”蔣緯國瞪了歐陽四海一眼,“你們逢敵迎戰,老子逢敵逃竄?真當老子是孬種麽?假如日本人不是伏擊我們的,老子卻被日本人嚇得落荒而逃,老子以後還在日本人麵前怎麽抬起頭?”
“報告!”一名通訊軍官飛奔跑來,“大勝關號發來電報!日軍旗艦長門號戰列艦發出旗語,聲稱他們是來迎接我方艦隊的,並且日本人邀請我們參會人員登上長門號進行參觀。”
“什麽?”眾人都吃了一驚。
“小日本這是在搞什麽?”歐陽四海、喻詩航等人都大惑不解。
“我明白了!”楊傑笑起來,“日本人是在向我們示威呢!你們想想,我們艦隊就一艘驅逐艦、三艘炮艦以及二十多艘魚雷艇,日本人至於出動五艘戰列艦打我們麽?牛刀殺雞啊!日本人這是向我們炫耀武力,並且,他們邀請我們登上他們的軍艦,同樣是向我們進行挑釁。如果我們拒絕,他們就會嘲笑我們沒有膽子。”
“有意思!”蔣緯國也笑起來,“嘖嘖嘖,鴻門宴啊!”他定了定神,然後目光炯炯地望向楊傑和蔣百裏,“二位長官,願意陪我登上日本人的軍艦看一看嗎?”
楊傑哈哈一笑:“有何不敢?兩軍交戰,不斬來使。日本人雖然野蠻凶橫,但受我中華文明熏陶這麽多年,也該明白這個道理的。”
蔣百裏同樣笑起來:“軍人死都不怕,還怕一場‘海上鴻門宴’?不過,建鎬,為防止日本人真的不按常理出牌,你還是別去了,你要比我們倆重要得多啊!”
“哈!”蔣緯國大笑一聲,“我可不想以後被日本人看不起!”
歐陽四海在旁邊聽得滿頭冷汗:“三位長官,你們就不要開玩笑了!我的任務是安全地把你們送到濟州島,開完會後再接回國,你們這樣太危險了...”
“放心吧!我們不會有事的!”楊傑信心滿滿,“日本人如果暗算我們,等於中日重新開戰,並且日本人也會徹底得罪德國人,日本人明白這個道理的。”
“歐陽老兄!”蔣緯國拍了拍歐陽四海的肩膀,“別擔心,我們不會有事的,給我們準備一艘魚雷艇吧!我倒想會會日本人呢!”
【今天是南京大屠殺紀念日,勿忘國恥,知恥後勇。】(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