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節 緊鑼密鼓(1)
字數:10513 加入書籤
整場冬季會戰中,打得最慘烈的戰役自然是承德保衛戰,南京軍傷亡一萬三千餘官兵,承德民眾傷亡八萬餘人,靠著屍山血海換來了最後的勝利,並且,承德保衛戰在冬季會戰中占有重要地位,一來承德軍民牽製住日軍大量的兵力,二來承德軍民為其它戰場上的南京軍兄弟部隊爭取到長達半個月的寶貴時間,三來正因為南京軍和承德民眾死死地堅守著承德,使得日本人被迫在談判桌上讓步,向中國歸還了熱河省(蔣緯國讓徐永昌在談判桌上堅定地要回熱河省,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不想辜負承德民眾,陳明仁曾在承德保衛戰前立誓“絕不讓承德再次淪陷”,如果南京軍放棄承德,豈不是言而無信地拋棄了承德民眾?足寒傷身,民寒傷國,民心是不可以欺騙、違背、玩弄的),可以說,承德保衛戰在冬季會戰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重大作用。這場保衛戰之所以能取勝,陳明仁是這樣說的:一靠承德的忠烈民眾,二靠兄弟部隊的拚死馳援(主要是韓炳宸的機動部隊,靠犧牲自己而摧毀了日軍的重炮部隊,極大地援助了守城軍民的壓力),三靠第17師全體官兵的浴血奮戰,四靠張學良的“幫忙”。
陳明仁為什麽說承德保衛戰的勝利原因裏有一點是靠張學良的“幫忙”呢?因為戰事期間,張學良通過空降方式來到承德,繼而依靠他的特殊身份發揮了不小作用。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軍委會最高軍事法庭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並剝奪公民權五年,但在五天後,國民政府委員會接受了蔣介石遞呈的請求,宣布將張學良“特赦釋放”,但“仍交由軍委會嚴加管束”,換句話說,張學良在法理上已經不是罪犯,因為被特赦釋放了,但遭到“嚴加管束”,所以被囚禁了。戰爭期間,張學良被囚禁在貴州省修文縣陽明洞(一起被囚禁在此的還有楊虎城,楊虎城在西安事變後被蔣介石撤去一切職務並被勒令“出國考察”,實際上是將其驅逐出境、流放海外,但戰爭爆發後,楊虎城秘密地潛回國內,一方麵想參加抗戰,一方麵想重掌軍權,結果被逮捕並被跟張學良關在一起),承德保衛戰爆發前,陳明仁憂慮偽滿軍,所以采取了部下成康的提議,請示蔣緯國“可否把張學良調到承德戰場上以瓦解偽滿軍人心”,蔣緯國經過反複思索,覺得這個提議很有可行性,因此在請示過蔣介石並得到批準後,派人通知了張學良,詢問這位一直堅持聲稱自己做的一切都為了抗日的“不抵抗將軍”是否願意去抗日最前線。張學良得知這個極度讓他意外和驚愕的事情後,具體心理變化和思想活動無從得知,最終,他選擇了願意。不過,等張學良動身出發時,承德城已經被日偽軍團團包圍了,所以海統局聯絡空軍,用飛機把張學良送到承德城上空並讓他跳傘落地。
來到承德戰場上的張學良確實起到了特殊作用。協助日軍攻城的偽滿軍的總指揮正是東北軍以前的參謀長榮臻(九一八事變爆發時,張學良正在北平,所以負責沈陽軍務的就是榮臻,關東軍發起攻擊後,榮臻請示張學良,得到了“不抵抗”指示,當時東北軍第7旅等部隊在關東軍發起攻擊後義憤填膺,紛紛要求抵抗,榮臻這樣回答道:“不許抵抗!不許動!把槍放到庫房裏,挺著死,大家成仁,為國犧牲。”但沒多久後,這位讓部下“挺著死”“為國犧牲”的東北軍參謀長卻投降日本人,成了令人不齒的漢奸和日本人的走狗。),張學良跟榮臻自然是熟悉不過的,兩人也很有私交,在陳明仁的安排下,張學良用錄音機說了一番推心置腹、苦口婆心的勸降榮臻的話,然後秘密地派人把錄音帶交給城外的榮臻以策反榮臻。
榮臻此人雖然也有一些才幹,但在本質上就是一個投機分子,他降日,是因為他認為日本人實力強大,中國無法抗拒日本打敗和吞並中國,但眼下,他看到日軍被南京軍壓著打,日本人在中國的占領區被中國軍隊一塊一塊地收複,所以他在心裏又後悔了,做漢奸的滋味自然是不好受的,中國人不把漢奸看成中國人,日本人也不把漢奸看成日本人,漢奸完全“裏外不是人”。降日後,榮臻的日子一直都不好過,特別是此時看到日本人好像快要撐不住了,他更加不想給日本人陪葬了。在聽完錄音帶裏張學良勸他“懸崖勒馬、迷途知返、回頭是岸”的語氣情深意切的話語後,榮臻心頭深受觸動,另外,把錄音帶交給他的海統特工還告訴他,如果他棄暗投明,海統局立刻就會救出他在日占區裏的家人(榮臻有一個兒子叫榮子恒不在日占區,在國軍裏當團長),並且軍委會還會對外宣稱“榮臻將軍是接受軍委會的秘密命令,犧牲名節、忍辱降日,從而潛入日軍內部,為國軍以後反擊日軍反攻東北而搜集日軍情報等”。對此,榮臻又驚又喜,如果這麽做,他的漢奸惡名一下子就被洗刷了,加上老長官張學良的苦勸、中日局勢似乎也開始不利於日本人了,所以他基本上沒有太猶豫,選擇了“棄暗投明”。
因為榮臻的秘密反正,承德戰場上的偽滿軍很快被瓦解了。根據陳明仁的指示,榮臻把偽滿軍的大量情報交給了南京軍,並且按照陳明仁說的做,故意在某場戰役中讓偽滿軍的兩個旅鑽入南京軍的伏擊圈裏令其遭到全殲,接下來,榮臻挨了日軍高級將領的訓斥,以此為借口,他召集偽滿軍所有的旅長、團長以及一部分營長召開“反省會議”,讓偽滿軍幾乎所有高級軍官都被南京軍的突襲部隊一鍋端,導致承德戰場上的偽滿軍群“龍”無首、陷入極度的混亂中,完成這一切後,榮臻逃離日偽軍陣地,投奔了南京軍,臨走前,他把日偽軍的輜重物資囤積地點告之南京軍,使得南京軍順利地摧毀了、繳獲了大批的日偽軍輜重物資。經過這麽一頓裏應外合,承德戰場上的偽滿軍雖然還有近四萬,但已經徹底潰不成軍,並且張學良親自在最前線陣地上以“少帥”身份對偽滿軍進行喊話,使得不少偽滿軍投降南京軍。承德戰場上的偽滿軍就這樣被南京軍瓦解掉了,沒有偽滿軍助戰,日軍實力遭到不小的削弱,這對承德保衛戰最終取勝起到了直接推動。
偽滿軍之所以被瓦解,因為榮臻被策反了,榮臻之所以被策反,因為張學良的出現(其實榮臻被策反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後悔當漢奸了,想再次投機,張學良的勸誡隻是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當然了,榮臻肯定不會把他的私心說成他“棄暗投明”的主因,他會說他之所以反正是因為本來就身不由己,加上“少帥”的苦勸,所以徹底醒悟了),所以,承德保衛戰取得勝利,張學良“功不可沒”。因為張學良立了大功,並且張學良在此戰中表現得很勇敢,履行了他當初“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抗日”的前言(畢竟坐飛機跳傘到最前線確實需要勇氣,另外,當時承德戰局不明,萬一承德淪陷,張學良可能會死在承德的,所以張學良來到承德戰場確實是“冒著生命危險”的),蔣介石不太方便再把張學良囚禁起來,那樣就是"chi luo"裸的“卸磨殺驢”了,所以蔣介石一時半會還沒有下命令要把張學良調到哪裏或重新關到哪裏,眼下,張學良也沒有別的地方可以去,也不能“隨便亂跑”,所以暫住在北平。蔣緯國的“華北政務委員會”總部就在北平,蔣緯國本人自然在北平,張學良此時來找他了。
“張副總司令大駕光臨,真是令我陋室蓬蓽生輝啊!不知張副總司令找我有什麽事?”蔣緯國笑容可掬地迎接了張學良。
張學良苦笑一聲:“二公子,你就別取笑我了,我哪裏是什麽副總司令,我現在就是一個無家可歸的平民百姓而已!”他神色愁苦哀傷。
蔣緯國收起笑意,不動聲色地看著張學良。
“唉!”張學良神色苦澀,有些猶豫躊躇、遲疑不決,“二公子,我這次登門叨擾你,一是感謝你,感謝你給了我一個真真正正的可以踏上對日戰場、為國盡忠、為國效力的機會,唉,我不是傻子,我心裏明白得很,九一八事變,因為我錯判形勢,魯莽草率地下達了那個讓我悔恨終身並且可以說是禍國殃民的命令,導致東北國土輕易淪喪,還導致日本人在我國北方站穩了腳跟,給日本人奠定了全麵侵華的基礎,隨後的熱河抗戰,東北軍打得一塌糊塗,再接著的西安事變,我又稀裏糊塗地犯了大錯...”他越說越悲痛,雙手捂臉,“我簡直就是千古罪人,萬死難辭其咎啊!”
蔣緯國點起一根香煙,繼續不動聲色地看著眼中湧出淚水的張學良。
張學良擦了擦眼睛,抬頭看向蔣緯國:“二公子,我來找你,還有第二件事。這件事...說起來真是難以啟齒,希望你不要介懷...”
蔣緯國點點頭:“你說吧。”
張學良顯得吞吞吐吐地道:“我希望你...向委員長...向你父親、向我的結拜兄長求個情,讓我能夠...重上戰場。國軍通過這次的冬季會戰,收複了河北、綏遠、察哈爾、熱河四個省,河北被並入第五軍區,綏遠被並入第二軍區,熱河和擦哈爾被新建為第八軍區。我希望我能前去第八軍區就職,哪怕當一個團長,我都願意!”他情緒十分激動,“二公子,我請求你,幫我這個忙吧!我一定結草銜環地報答你!我知道,我以前犯了幾乎不可饒恕的大罪,兄長哪怕關我一輩子的牢甚至殺我的頭,都是應該的,兄長宅心仁厚,他知道我是被蠱惑蒙蔽的,沒有殺我,隻是關我,可我不想被囚禁了,我不是不想接受我贏得的懲罰,我隻是想更好地彌補我以前的罪責,我想上陣打仗,我希望我能夠死在戰場上...”他越說越動情,“二公子,請你幫幫我吧...”
蔣緯國眯起眼看著幾乎是泣淚哀求的張學良,心裏明白了:“我懂了,這家夥是不想再被老頭子關起來了,嘖嘖嘖,失去自由畢竟是最痛苦的,他想上戰場。當團長?開玩笑嘛!這家夥好歹是一級上將、全國陸海空三軍副總司令,怎麽能當團長?真要去第八軍區,軍區司令長官肯定是他的。”
看到蔣緯國沒說話,張學良急切地道:“二公子,我雖然是戴罪之身,但我真的可以發揮出一些作用的。我想去第八軍區,因為熱河省是東北的一部分,我在那裏,最靠近沈陽,你不知道,這七八年來,我望眼欲穿地想要回東北、回沈陽啊!我做夢都想回去啊!我父親...我父親的墳墓還在那裏呢!”他潸然淚下,“我可以召集以前的東北軍舊部,可以收攏流亡關內的東北人,他們跟我一樣,都發瘋地想要打回東北去,我甚至還能聯係此時日占東三省境內的一些已經降日的老部下,如果國軍展開反攻東北的戰事,我會是第一個衝在最前麵的!二公子啊,請你滿足我的請求吧...”
蔣緯國看著張學良,基本沒有同情,更多的隻是冷淡,因為他此時的處境正是他自己造成的,並且,他當初的行為不是敗家,而是敗國,這一點已經不需要多說了,蔣緯國苦心發展中國的現代工業體係時,在心裏把張學良和他全家已經問候了八百遍。蔣緯國對張學良評價很低:民國版的劉禪。張學良和劉禪極其酷似,都是子承父業而得到了江山,都是不學無術、胸無大誌、貪圖享樂的二代,兩人都勉強還算仁厚,劉禪沒有幹什麽凶惡殘忍的事情,張學良也一樣,喜歡玩女人,除此之外沒幹什麽凶惡殘忍的事情,劉禪最後斷送了蜀漢社稷,張學良也斷送了東北國土。
雖然蔣緯國很是蔑視張學良,對張學良要求重上戰場、哪怕當團長也在所不惜的請求感到十分的不以為然,但他同時意識到,張學良是很有利用價值的。蔣緯國現在是“華北王”,統領華北六省一市的遼闊地盤,跟日本人霸占的東北三省(以及天津市)完全接壤,可以說,一旦中日再度大戰,蔣緯國的南京軍必然要承擔主力,華北注定是中國軍隊收複東北三省(以及天津市)的軍事基地和前沿陣地。如果把張學良這顆棋子運用得當,對國軍完全收複東北自然大有裨益。
“張將軍你有如此報國壯誌,我很佩服。”蔣緯國點點頭,“我會努力幫你的。”
張學良頓時大喜過望:“二公子,謝謝你!謝謝你!”
送走堪稱千恩萬謝的張學良後,蔣緯國找來蕭爻,向他請教,跟他探討。
“這隻‘東北病貓’野心不小啊!”蕭爻麵帶冷笑地開口道。張學良以前是“東北王”,東北地區的東北虎是最威猛的叢林之王,蕭爻沒有說張學良是“東北虎”,而是“東北病貓”,顯然對張學良充滿了深深的厭惡和鄙夷。
蔣緯國詫異地道:“軍師何出此言?”
“你看不出來?”蕭爻看著蔣緯國,“這隻東北病貓還想重溫東北王的美夢呢!他跟你要第八軍區的司令長官職務,意圖就是控製熱河、察哈爾兩省,聽他的意思,他要打著‘打回老家’旗號,召集東北軍舊部、收攏流亡東北人,在熱察二省重新建立他的奉係軍閥勢力,到時候,國軍真的反攻東北了,他的部隊肯定是一馬當先,並且會搶在我們前麵捷足先得地得到東北,到時候,他手裏有軍隊,回到東北也是‘故主歸來’,天時地利人和都在他那邊。”蕭爻眯起眼,“張學良不想看你吞了華北後又吞了他的東北,他想重回東北,再當‘東北王’。”
“不會吧?”蔣緯國愈發詫異,“這個紈絝子弟能有這麽大的膽魄?”
蕭爻冷笑一聲:“他沒有,不代表他身後的人沒有。說到底,張學良在本質上是軍閥,有哪個軍閥不把自己的地盤當成自己的命根子和私人財產?又有哪個軍閥甘心自己的地盤被別人吞掉?莫非你到現在都沒有看清那些軍閥的本性和本質?軍閥分兩種,一種野心不是很大的、小安就滿足的,比如馬家軍、龍雲等,他們隻想安安穩穩地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舒舒服服地、不受打攪地當土皇帝,張學良也屬於這一種;另一種是野心很大的、政治理想長遠的,比如桂係,當廣西土皇帝不是李宗仁的政治追求,他的追求是入主國府、問權中央。”
蔣緯國深感撥雲見日:“言之有理,言之有理。”
“另外...”蕭爻幾乎把眼睛眯成一條線,但眼縫裏閃爍著一種精光,“張學良背後可能不隻是有人,也許還有...”他頓了頓,意味深長地道,“某個第三方勢力在鼓動他、支持他,為他出謀劃策,為他深謀遠慮。東北,不隻是日本人、我們、張學良在垂涎,還有別的勢力。”
蔣緯國隱隱地有股後背發冷的感覺,他意識到,事情其實非常複雜。
“不過!”蕭爻話鋒一轉,“雖說這個張學良是個禍患甚至是個定時炸彈,但他身上畢竟很有利用價值,我們可以滿足他的願望,榨取他身上的價值為我們服務。至於陰謀詭計,我們怕什麽?對方能玩,我們就不敢玩?對方敢出招,我們為何退縮不敢接招?”他笑起來,笑得有股意氣風發的倨傲,“明著鬥、暗著鬥,誰怕誰呢?”他笑著望向蔣緯國,“司馬氏滅了曹魏、蜀漢、孫吳,但沒有對三國君主進行斬草除根,為什麽?”
蔣緯國訝然道:“為什麽?”
蕭爻眯眼笑道:“因為實力決定一切!天下盡在我手,我留著你就不怕你反!”
這件事被蔣緯國上報給了蔣介石,蔣介石在反複思考後接受了他的建議,因為他說“父親請放心,我不可能讓他再有做錯事的機會”。很快,張學良被任命為國軍第八軍區(熱察二省)司令長官,東北軍舊部、流亡關內的東北人繼而紛紛地匯聚向第八軍區特別是熱河省。值得一提的是,進入六省一市境內的東北軍舊部雖然經過改編和整頓後還是軍隊,但不屬於南京軍序列。
處理完張學良的事情後,蔣緯國開始思索他命令海統局暗殺溫斯頓·丘吉爾的事。
丘吉爾不是小人物,暗殺丘吉爾自然不是小事,蔣緯國為此思考了很久。丘吉爾能力很強,他在後世被英國人投票評選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第一位,由此可見他的能力。丘吉爾是一個卓越的政治家,也是一個了不起的戰略家,二戰中,雖然他對中國極度蔑視和刻薄,但從英國本國人的角度看,丘吉爾確實是優秀的、盡職的、偉大的,作為英國首相,他盡心盡力地維護著英國的利益(在這個過程中自然損害了別國利益,包括中國利益在內),並且他高瞻遠矚,很早就認識到布爾什維克主義和納粹德國對英國、對西方的威脅,二戰前的英國高層普遍鼠目寸光、安逸怠惰,丘吉爾則目光精明而長遠,手段鐵腕而果決,他堅持抵抗、堅持不投降,咬牙領導英國苦苦支撐,直到迎來美國參戰、迎來勝利。因為丘吉爾的存在,英國才沒有被打垮,所以,除掉丘吉爾,既有可能讓英國在接下來的戰爭裏“更脆弱”。羅斯福、斯大林、丘吉爾,三人裏,羅斯福和斯大林在此時都已經是國家領袖,難以搞暗殺,丘吉爾目前還不是英國首相,隻是英國政府裏的一個高官,將其“做掉”的難度不是特別大。蔣緯國隻對兩件事感到猶豫,一是如果丘吉爾真的被他除掉,曆史會怎麽發展?中日戰爭前,蔣緯國曾想訓練一批特工殺手,然後潛入日本國內,把那些在原先曆史上或屠殺中國人最為凶橫或比較會打仗、在戰場上比較難對付的日軍將領全部提前幹掉,但他思來想去後放棄了這個打算,因為蔣緯國不能這麽做,他要是這麽做,八年抗戰在一開始就被他改得麵目全非,到時候,率軍進攻中國的日軍將領會是另一批人,戰略、戰術、戰爭態勢…統統都會不同了,甚至會導致中日戰爭乃至二戰都會不同,蔣緯國完全不能“未卜先知”,他會失去最大優勢,但現在,蔣緯國沒有這個顧忌了,因為曆史已經完全被他改變了,曆史已經變得麵目全非了,哪怕蔣緯國不再繼續改變曆史,讓曆史自行發展,接下來的曆史也是跟原先曆史天差地別的,既然事實已經如此,蔣緯國還顧忌什麽?殺掉丘吉爾對中國有利,自然要做。蔣緯國猶豫的第二件事是會不會殺掉丘吉爾後,英國卻出現第二個丘吉爾甚至出現比原先丘吉爾更厲害的新領袖?反複思考後,蔣緯國排除了這個擔憂,因為,“曆史偉人”不是那麽輕易就出現的,殺掉丘吉爾,英國出現第二個丘吉爾或比丘吉爾更厲害的新領袖,概率確實不大,比如牛頓,假如蔣緯國穿越時空,殺了牛頓,起碼在五十年內英國不會出現第二個牛頓,因為產生牛頓的條件是很苛刻的,哪裏會有那麽多的牛頓呢?雖然江山代有才人出,但質量不可能都一樣。如果產生牛頓是很簡單的事,為什麽曆史上隻有一個牛頓?為什麽同期的中國等國沒有產生牛頓?無論是牛頓還是丘吉爾,都是唯一的。曆史創造偉人和英雄,偉人和英雄也創造曆史。
下定暗殺丘吉爾的決心後,蔣緯國接到了希特勒的越洋電報,關於意大利的,希特勒想征詢一下蔣緯國的看法。
貝尼托·墨索裏尼自從成為意大利的獨裁者後,一支雄心勃勃地想要重建“羅馬帝國”,隻可惜,意大利的國力軍力遠不如德國,墨索裏尼本人能力也大不及希特勒,雖然他“出道”時間早於希特勒十年以上,但希特勒取得的成就是他的十倍都不止,這導致墨索裏尼相當地嫉妒希特勒。墨索裏尼上台後雖然也打算好好地勵精圖治,但他“發展基礎”太差,他本人能力也近乎平庸,所以被他經營十六七年的意大利還是“那個萎靡不振、有氣無力的意大利”,導致意大利的擴張速度十分遲緩。1935年10月時,墨索裏尼調動幾十萬大軍侵略東非國家阿比西尼亞(埃塞俄比亞),雖然意大利國力軍力很低,但意軍好歹也是飛機大炮坦克俱全,對手隻有不多的現代化輕武器,更多的人隻是拿著弓箭刀槍等冷兵器,結果意軍累死累活地打了七個多月才占領埃塞俄比亞,並且付出了約2萬人戰死、超過18萬人受傷的慘重代價。實際上,這不是意大利第一次侵略埃塞俄比亞,四十五年前,意大利就侵略過埃塞俄比亞了,結果一敗塗地,遠征的1.7萬名意軍官兵足足死傷了1.1萬餘,還被俘虜了4000餘人,堪稱全軍覆沒,德國的鐵血宰相俾斯麥因此而諷刺道“意大利人帶著極好的胃口和滿嘴蛀牙去了非洲”。意大利國力之色厲內荏、意軍軍力之外強中幹,由此可見一斑。眼下,受到“東非大捷”刺激的墨索裏尼又展開了新的擴張,對南歐小國、領土麵積僅有3萬平方公裏不到的阿爾巴尼亞展開了侵略。由於阿爾巴尼亞實在太小、太弱,所以意軍這次打得堪稱順風順水,五天之內就被意軍占領了。
對於意大利侵略阿爾巴尼亞的行為,希特勒很想聽聽蔣緯國的意見。
蔣緯國思索後,回複道:“我建議,德國以此為借口,出兵意大利,趁機控製意大利。雖然墨索裏尼領袖與元首您關係很好,但國家利益至上,大局至上,更何況,德國並非消滅、吞並意大利,而是幫助意大利,被德國控製的意大利不但有利於德國,也有利於意大利本身。”
蔣緯國提議希特勒這麽做,也是高瞻遠矚的,德國對意大利就要像對西班牙一樣,“不能任其自由,必須將其控製”,否則既無法更好地提升德國的整體實力,也容易壞事,原先曆史上,德國本來沒想打南歐和北非,都因為意大利吃飽沒事做去挑事,導致讓德國不得不為其擦屁股,繼而影響了德國的整體戰略,既然讓意大利太自由會壞事,還不如將其控製住。更何況,在原先曆史上,墨索裏尼政權曾在戰爭中垮台,希特勒不得不費一番手腳將其救出,然後在意大利北部扶植墨索裏尼建立仆從於德國的意大利傀儡政權,既然早晚如此,還不如現在就動手,意大利在二戰期間對德國做的“唯一好事”,就是被德國吞並後讓德國當年的工業產值達到最高峰。另外,意軍戰鬥力實在是糟糕無比,侵略希臘時被希軍打得抱頭鼠竄,法國即將被德國打敗時,意大利乘火打劫,結果在背後進攻法國的意軍被法軍打得落花流水。不過,意大利的海軍倒是很有價值,好歹是世界第五(美英並列第一,日本第三,法意並列第五),德中日聯盟國陣營正缺海軍,控製意大利,控製意大利的海軍,自然是一件大好事。
柏林方麵,看完蔣緯國的電報後,希特勒思索很久,然後召集德軍高層將領進行商議,最後決定“以溫和手段突襲意大利並在尊重意大利的尊嚴和主權、維持意大利利益的情況下,實現對意大利的控製”。
因為蔣緯國對曆史的幹涉,曆史再次發生了重大變化,爆發了一場在原先曆史上根本不存在的“德意戰爭”。1939年4月12日,意大利速戰速決地吞並阿爾巴尼亞,正當墨索裏尼等意大利軍政高層為之彈冠相慶時,向來跟意大利同穿一條褲子的德國政府卻猶如川劇變臉般義正詞嚴地指責“意大利侵略別國,破壞歐洲和平,踐踏國際公約”,繼而閃電般地對意大利發動了攻擊,先是德軍一個傘兵旅在意大利首度羅馬展開大規模的空降,隨後三個德軍步兵師從意大利東北部進入意大利境內(德奧合並後,德意兩國領土接壤)。消息傳出,石破天驚,一時間,美英法蘇等列強大國都被驚得瞠目結舌,難以相信“希特勒在毫無理由的情況下突然間對墨索裏尼翻臉,簡直就是匪夷所思、莫名其妙”,但德國政府打出的戰爭旗號堪稱冠冕堂皇:“恢複阿爾巴尼亞的主權獨立”“製止意大利的侵略行為”“維護南歐以及整個歐洲的和平”。戰爭爆發後,不隻是美英法蘇等國目瞪口呆,意大利本身也是呆若木雞,墨索裏尼在接到報告後根本就不敢相信,他難以置信地道:“希特勒這是在發什麽瘋?他居然打我?”因此整個意大利都在戰爭爆發後被打懵了。由於意大利毫無防備、措手不及,加上意軍戰鬥力低弱、戰鬥意誌低微,所以進入意大利境內的德軍一路高歌猛進、勢如破竹、如入無人之境,由於德意關係親密,使得很多意軍在看到德軍開來時要麽誤以為德軍在演習,要麽以為發生了誤會,要麽毫無鬥誌、降者遍野。整場德意戰爭,德軍傷亡僅1000餘人,意軍傷亡也僅3000餘人,戰爭隻持續了半個月,希特勒沒有費太大力氣,在4月底的時候完成了對意大利的全麵控製。阿爾巴尼亞“在德國的幫助下,光榮地恢複獨立”,意大利的領袖還是墨索裏尼,但真正的主人則變成了希特勒。
控製了意大利,對德國、對德中日三國聯盟而言,都是一場意義深遠的好事。戰爭後,出現這麽一個細節,為了照顧意大利人的顏麵,希特勒很有想象力地效仿了中日兩國的做法,讓意軍在德國境內“象征性地駐紮一個團”,恢複德意兩國的平等地位。在這場德意戰爭後,意大利水到渠成地加入了聯盟國陣營,使得德中日三國聯盟變成了德中日意四國聯盟。(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