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節 隻進不退(2)
字數:9644 加入書籤
相當於南京軍總部的軍委會北平行營內,南京軍的高級將領們緊急聚在一起商討最新戰況,製定接下來的戰爭計劃。戰局是非常清楚的:蘇軍和日軍大戰一場,接下來要停戰了,起碼還保持著七成主力的蘇軍肯定調過頭反撲南京軍,雖然南京軍希望日軍能夠多撐一段時間、能夠多消滅一些蘇軍,最好就是跟蘇軍打個同歸於盡,但日本人肯定不會那麽傻,因此,日蘇停戰已是定局,南京軍必須要迎戰蘇聯遠東方麵軍的主力。
“我們避無可避。”會議上,蔣緯國發言道,“我們的‘趁火打劫’已經徹底得罪了、激怒了斯大林,除非...我們把外蒙古、唐努烏梁海、新疆‘歸還’蘇聯,再客客氣氣地道歉、補償、割地、賠款,斯大林轉怒為喜,自然不打我們了。但是,我們能這麽做嗎?當然不能!說到底,我們現在也無需妄自菲薄,我們雖然沒有能力跟蘇聯展開全麵大戰,但打一場大型局部戰爭還是做得到的,德國會全力支持我們、援助我們,我們不能退,因為我們無處可退!”
將領們都神色肅然地點頭。
楊傑發言道:“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兩個,第一,日蘇就要不打了,我們必須想方設法地拖延日蘇戰爭,借日本人手,給我們多爭取一點時間、幫我們多消滅一些蘇軍,同時,借蘇聯人手,多打擊日本陸軍和日本國的元氣;第二,接下來我們和蘇軍的開戰,基本可以判定日本人是不會協助我們作戰的,我們要獨力作戰,如何打?我們不畏懼蘇軍,但也不能低估蘇軍。根據日蘇作戰的情報以及我們自身的作戰經驗,可以判定,蘇軍因為蘇聯工業化水平較強,所以整體機械化水平、重武器數量都較高,比日軍還要高出一大截,特別是火炮,炮火十分猛烈,但蘇軍指揮係統僵硬呆板,戰術運用較差,中高級軍官指揮能力不強,指揮不力、協調不靈,空軍落後,基層官兵雖然衝鋒勇猛,但一旦陷入苦戰、混亂、不利時就會喪失秩序,並且戰鬥意誌不強,不像日軍那樣拚死抵抗到底,投降率是日軍的一百倍都不止。我們都擁有跟日軍交戰的豐富經驗,殲滅一萬日軍,能抓到三百個日軍俘虜就不錯了,並且基本上還是其在受傷後、昏迷後無法動彈而被動被俘的,主動投降的日軍恐怕都不到五十個,蘇軍不同,一個擁有一萬兵力的蘇軍步兵師被打散後,投降的蘇軍不少於三千個。這是蘇軍的優點和缺點,至於我軍,我軍的優點是無需多言的,我軍的缺點就是我國國力實在太薄弱,無法調動百萬大軍跟蘇軍開戰,如果調動百萬大軍,後勤補充根本就維持不了,另外,我軍機械化水平和重武器數量也都遜於蘇軍,除了幾個主力師能跟蘇軍旗鼓相當,大部分部隊(南京軍)都跟日軍一個水平甚至還不如日軍。”
第二軍區參謀長郭寄嶠中將說道:“看來,我們此次作戰,隻能動用精兵而非大軍了。因為動用大軍的話,後勤補給根本吃不消。給一百萬軍人提供充足的軍械物資等補給的難度是給十萬軍人提供的十倍,完全超出了我國的國力承受,並且還有運輸,蒙疆地區交通落後,我軍也沒有那麽多汽車和馱畜,集結一百萬軍人的難度起碼是集結十萬軍人的二十倍以上。”
第五軍區參謀長蕭振瀛中將點頭:“是啊,我們最大的困擾就是,我們有一百萬軍人,但卻沒有武裝一百萬軍人並讓他們處於戰爭狀態的國力。這就好像中日戰爭初期,日軍完全可以組建百萬大軍,但卻沒有,因為百萬大軍建得起卻養不起。說白了,我們雖然有的是人,但我們的子彈數量卻就是那麽多,十萬人均一百發子彈的軍隊、一百萬人均十發子彈的軍隊,很顯然前者更有戰力,多出的九十萬人,消耗的糧食、調動的運輸力,都是極其巨大的負擔。除非,我們使用人海戰術,但是,人海戰術是現代化戰爭裏已經沒什麽用了,增加不了多少勝算,反而是對部隊官兵生命的不負責。”
蔣緯國在心裏歎息一聲,南京軍的正規軍總兵力現在有差不多100萬,但是,100萬人無法全部投入戰爭,因為國力承擔不起。說得通俗易懂一點,100萬南京軍在和平時期消耗子彈不多,因為隻需要打靶訓練,但把100萬南京軍都投入戰爭,消耗的子彈就是天文數字,問題關鍵就是:蔣緯國的彈藥庫裏沒那麽多子彈,他隻有可以讓比如20萬南京軍投入戰爭的子彈,子彈總數就這麽點,這是中國的疲弱國力決定的,如果把子彈“勻一勻”,強行地把100萬南京軍都投入戰爭,很顯然,100萬人比20萬人要多得多,每個南京軍士兵都有子彈,但子彈會嚴重不足,沒有充足子彈的軍人在戰場上雖然靠人數優勢可以獲得一點戰果,但死傷數量會急劇增加。說到底,發展軍力不隻是招募士兵,還要讓士兵們能有足夠的軍械。中國人口眾多,蔣緯國招募到500萬軍人也不是問題,但他根本就沒有武裝500萬人的軍械。
“我們跟蘇聯的戰爭,雖然沒有互相宣戰,實際上也差不多了。”蔣緯國開口道,“特別是我們對阿爾泰的攻擊,直接就攻擊蘇聯本土了。既然如此,我們也不需要有什麽顧慮了,一不做,二不休,以跟蘇聯宣戰的態度、決心、手段來展開接下來的戰爭。”他看了看楊傑。
楊傑心領神會,他沉聲道:“蘇軍從日蘇戰爭中抽出手後,肯定全麵反撲我們,至於反撲方向,東北完全可以排除,無非就是外蒙古、唐努烏梁海、新疆,綜合判斷,新疆可以排除,最大的可能性還是外蒙古和唐努烏梁海,為什麽呢?蘇聯千方百計地分裂我們的國土,就是為了製造中蘇還有日蘇之間的緩衝區,讓他們至關重要的西伯利亞鐵路線距離我們還有日本人更遠一點,三個地方裏,新疆距鐵路線最遠,外蒙古和唐努烏梁海最近,幾乎緊貼著,蘇軍肯定反撲外蒙古和唐努烏梁海。”他掃視了一下現場將領們,“此戰的關鍵,就是這條鐵路線!西伯利亞鐵路幹線,是蘇聯這個龐然大物的頸椎骨,一旦被打斷,蘇聯就半身不遂,同時,它也是遠東蘇軍的臍帶,沒有它,遠東蘇軍在遠東本地基本上得不到軍械、物資補充,它斷了,遠東蘇軍就得不到來自東歐工業區的補充,後勤斷絕,再怎麽強大的軍隊都會變成烏合之眾。因此,我們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截斷西伯利亞鐵路線!動用我們的轟炸機,反複轟炸這條鐵路線,動用我們最精銳的部隊,攻占並死守這條鐵路線上的交通樞紐!隻要完成這一步,遠東蘇軍即便有一百萬兵力、五千架飛機、五千輛坦克、五千門大炮,也不足為懼!因為有士兵無子彈,有飛機坦克無燃油,有大炮無炮彈。我們必勝無疑!至於蘇軍在其東歐核心地區的大部隊,有可能趕來參戰,但德國會在歐洲竭力地牽製住,德國自然是可信任的,雖然不能說百分之一百成功,但是,諸位,這就是戰爭!哪有沒有風險、穩贏不輸的戰爭呢?”
將領們都點點頭。
張發奎發言道:“日蘇大戰從8月8日計算,已經持續兩個多月,戰事核心齊齊哈爾會戰則持續了二十多天,根據可靠的統計,蘇軍已死傷超過11萬,日軍也死傷了6萬多人。日本人說他們打不下去了,倒也是理由充分,但是,雙方主力仍然存在,保守估計,蘇軍的可戰之兵仍然有45萬左右,對我們而言,是一個極大的壓力。如果日本人能再堅持一陣子...”
傅作義搖頭道:“日本人在待價而沽,他們看出了我們的意圖,所以趁機對我們進行勒索,根據他們的要求,我們要出動轟炸機轟炸蘇聯的西伯利亞鐵路幹線,這還是很合理的,但是,他們卻又要求我們和德國提供他們1億美元的軍費,還要我們出動400輛以上的坦克、300輛以上的坦克、200門以上的重炮、50萬顆手榴彈、5000萬發子彈、1000挺機槍等等。這些要求,根本就是獅子大開口!並且會肉包子打狗!我們豈能答應!”
“我已經聯係希特勒元首了。”蔣緯國悶悶地道,“我們拒絕了,日軍的軍費,我們和德國在戰前已經支付了,現在還要,真當我們是傻子?一億美元,哼,我要真有這麽多錢,幹嘛給日本人?為什麽不給我自家南京軍?”
“我倒有個辦法,逼著日本人不得不繼續賣力。”蕭爻開口道,他起身,走到牆上的遠東地圖前,“諸位長官請看,遠東蘇軍侵入黑龍江省,走的路線共有兩條,一是經外蒙古,如今,外蒙古已被我軍收複,蘇軍這條路斷絕,二是從赤塔(位於貝加爾湖以東約300公裏,與東北、外蒙古接壤,西伯利亞鐵路貫穿全境,是西伯利亞鐵路幹線的重要樞紐)經滿洲裏。眼下,蘇軍主力和日軍還在齊齊哈爾纏鬥膠著,如果我軍以重兵突襲並占領滿洲裏,斷絕掉蘇軍主力後路,蘇軍主力就會陷入我軍和日軍的前後夾擊中,被我軍堵在黑龍江省境內無法離開。”他眯起眼睛,“日軍不想跟蘇軍打了,蘇軍也不想跟日軍打了,雙方可謂心有默契,到時候,蘇軍安然撤離,日軍裝模作樣地進行追擊,但追而不擊,故意把蘇軍送到我們麵前,我們不得不與蘇軍硬抗。可是,我們要是這麽做了,把蘇軍堵在黑龍江省境內、堵在日軍的地盤裏,會怎麽樣?”
衛立煌一拍手:“好主意!”他目光炯炯,“第一,這是我們重創蘇軍主力的好機會!第二,日本人...日本人無話可說啊,蘇軍還在他們的地盤裏,他們豈能不打?到時候,他們不想出力都不行了!第三,如此,我們在整體上也化被動為主動了,不會幹等著蘇軍打過來,而是主動出擊!”
傅作義也連連點頭:“日本人很狡猾,想要消極怠工,我們偏不,把蘇軍堵在他們的地盤裏,他們想隔岸觀火也不行了!蘇軍就在他們鼻子跟前,豈能隻是我們與蘇軍浴血奮戰,他們卻在戰場邊緣袖手旁觀?道理上根本說不通了!消滅遠東蘇軍主力,德國是非常願意的,肯定會給日本人進一步施壓,或威逼,或利誘,總會壓迫日本人跟我們一起前後夾擊蘇軍的!”
“還有第三個好處。”蕭爻笑了笑,“滿洲裏是什麽地方?是黑龍江省最西端的城市,是東北境內!我們打著打擊蘇軍的旗號,進入黑龍江省,到時候我們走不走,就不是日本人說了算的了,我們就可以把手伸進黑龍江省了!”
“妙!”楊傑同樣喝彩。
馮治安憂慮道:“一下子堵住幾十萬蘇軍,戰鬥的難度、強度、烈度恐怕就...”
“這是我們唯一能在這場遠東戰爭中大獲全勝的機會。”蕭爻道,“我們必須這樣做。是的,戰鬥難度非常大,但是,我們必須咬牙克服,這一仗打贏了,遠東蘇軍主力就毀滅了!到時候,別說鞏固我們已經獲得的外蒙古、唐努烏梁海、新疆戰果,搞得好,還有別的收獲,比如,外東北,比如,海參崴...”他語氣裏既有一種期待,也有更多的沉重。
蔣緯國聽得怦然心動,是啊,如果這樣,真的就太好了、太妙了。蘇聯當然並不好打,蘇聯軍隊當然不可掉以輕心,但是,蘇軍真正的強大,是在二戰的中後期,二戰初期的蘇軍表現得比抗戰初期的國軍還要糟糕,光是一個基輔戰役,參戰蘇軍約100萬,傷亡約20萬,被俘人數高達65萬多,絕大部分都是主動投降的。平心而論,戰爭初期的國軍有戰爭初期的蘇軍這麽差嗎?國軍何時出現過被俘人數是傷亡人數三倍的恥辱性敗仗?無論淞滬會戰、徐州會戰還是武漢會戰、長沙會戰,國軍幾乎沒出現在大戰期間上萬人一次性投降的醜事(國軍當然也有投降的部隊,但基本上都是零零散散幾百人、幾千人,上萬人規模的確實非常少)。也許有人會說,德軍比蘇軍強大得多,更比日軍強大得多。這是不對的,應該進行橫向對比,中國軍隊對戰日軍,蘇軍對戰德軍,那麽,蘇軍和德軍的軍力差距真的大過中國軍隊和日軍的差距?蘇聯和德國的國力差距真的大過中國和日本的差距?德蘇戰爭爆發的1941年,德國當年鋼鐵產量約2100萬噸,蘇聯則是約1500萬噸,日本在這一年是約700萬噸,中國呢?可憐的5萬噸(不包括東北和台灣);德國當年坦克產量是約3300輛(該數據不包括同樣使用坦克底盤的突擊炮、坦克殲擊車、自行火炮,如果都算入,要翻一倍多,約為7000輛),蘇聯當年坦克和自行火炮的總產量是約6600輛,並且蘇聯當時已有約10000輛坦克在服役,日本是1200輛,中國呢?0輛,中國連汽車都造不出來,更別說坦克了。所以,客觀上講,二戰中後期的蘇軍確實非常強大,但這種“強大”是在戰爭中殺出來的,用無數人命堆成的,二戰初期的蘇軍其實外強中幹,就以二戰初期的蘇芬戰爭舉例,芬蘭的領土和人口基本都是蘇聯的零頭,並且芬蘭在戰爭期間基本沒有得到過大規模的外援,參戰的芬蘭人約20萬(大部分都是臨時參戰的芬蘭平民,因為戰前的芬蘭正規軍隻有區區3.2萬),參戰的蘇軍超過100萬人,結果,芬蘭戰死約2.6萬人、受傷約7萬人,蘇軍則死傷病“70萬至100萬人(具體數字不詳,因為蘇俄政府一直藏著掖著,但可以肯定是五十萬以上)”,這種戰績,何其狼狽,何其丟人,都能跟意大利軍隊媲美了。蘇聯真正的強大之處,在於它已經基本上完成工業化,並且國土極大、人口遼闊、資源豐富,如果沒有一舉將其擊潰掉,隻要讓它緩過氣,它就會爆發出極強的戰爭潛力。如果打個後世網絡遊戲的比喻:二戰前期的蘇聯,攻擊力和防禦力都不高,但血超厚。
打一場滅亡蘇聯的戰爭,整個中國此時都沒有這個實力,但打一場局部戰爭,南京軍未嚐沒有這個實力,並且此戰的天然條件對南京軍十分有利:南京軍是在家門口打仗,蘇軍則是在萬裏迢迢之外。遠東雖然是蘇聯的領土,但蘇聯的國家核心卻在一萬多公裏外的東歐。
“不想打都沒辦法!”楊傑神色堅毅地道,“蘇聯人會跟我們善罷甘休嗎?即便我們想跟他們和談,他們起碼也要我們吐出外蒙古、唐努烏梁海、新疆,甚至還要我們割地賠款!我們沒有選擇!隻能打!既然隻能打,那就下定決心,打到底!不要三心二意!要全力以赴!”
“對!”將領們無不目光如炬、鬥誌昂揚。
會議足足持續了四天,最後,新的作戰計劃被製定了出來:
第一,南京軍全力以赴地參戰,雖然南京軍有27個師、100萬兵力,但因為國力所限,不可能全部都投入作戰,能動用的還是一線部隊,把整個南京軍乃至整個國軍的軍械、彈藥、物資都集中給南京軍的一線部隊,讓參戰部隊可以“火力強大、彈藥充足”地展開這場大戰;
第二,正在唐努烏梁海地區(偽圖瓦、蘇聯阿爾泰共和國)的第74師長途奔襲,攻取貝加爾湖西南的伊爾庫茨克,占領當地,死守當地,一舉截斷蘇聯的西伯利亞鐵路幹線(注,伊爾庫茨克以西的西伯利亞鐵路幹線呈現一個“凸”字形,距離新疆和外蒙古有一定的距離,所以西伯利亞鐵路幹線若被南京軍從伊爾庫茨克這一點截斷後,伊爾庫茨克以西的蘇軍即便下了火車,也要翻山越嶺300公裏以上的、沒有鐵路的荒原才能攻打外蒙古西部或新疆北部,顯然是難以做到的。斯大林說西伯利亞鐵路幹線緊貼著中國國界線,指的就是從伊爾庫茨克以東的鐵路幹線,伊爾庫茨克以東的鐵路幹線是不太靠近中國國界線的);同時,空軍出動戰略轟炸機部隊,反複地轟炸蘇聯的西伯利亞鐵路幹線,最大限度地將其陷入斷絕癱瘓狀態;
第三,第17師堅守迪化(烏魯木齊),防止中亞蘇軍或西西伯利亞地區蘇軍反撲新疆,第111、第123師進入甘肅維持河西走廊暢通,協助第17師並為第17師提供後勤運輸保障;
第四,第77、第88、第99、第101、第200師進攻滿洲裏,把黑西戰場上的蘇軍堵在黑龍江省境內;
第五,第150、第180師進入外蒙古,駐紮庫倫(烏蘭巴托),一方麵維持外蒙古秩序,一方麵給第74師和滿洲裏5個師提供後勤運輸保障;
第六,全軍(不隻是南京軍,甚至包括整個國軍)的軍械、裝備、彈藥、燃油、汽車、物資等都集中供應給第74、第17、第77、第88、第99師。國統區組織百萬人規模以上的民工部隊,為前線部隊提供最大限度的後勤運輸力。
計劃製定完畢後,蔣緯國心情莊嚴:“一不做,二不休!老子跟老毛子幹到底了!隻能前進,不能後退!隻進不退!”
庫頁島,南部,日本人的“樺太行政區”。
盡管此時隻是十月份,但庫頁島已經冰天雪地、天寒地凍了,因為庫頁島緯度非常高,所以夏季短暫,冬季長達六個月,並且冬季氣溫低達零下二十度,北部甚至低達零下四十度,南部雖然“暖和”一點,但此時也已經是零下十幾度了。銀裝素裹、風雪茫茫間,一麵已經凍得硬邦邦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在寒風中艱難地招展著,國旗下,是中國軍隊駐庫頁島的“榮譽第一團”的營地。
榮譽第一團的番號是恰如其分的,代表著中國軍隊無上的榮譽,因為這是中國千年來第一次駐紮在日本本土的部隊。雖然庫頁島以前曾經屬於中國領土,使得“駐紮在日本本土”這個含義或多或少打了折,不過,反過來,如果不是因為這樣,日本人也不會同意“讓中國軍隊駐紮在日本本土”這個要求了,畢竟樺太這塊日本領土“血統不純”,讓日本人能接受。榮譽第一團在編製上屬於南京軍,在軍種上則是一個大雜燴,因為該團下轄3個營,陸海空三軍各占一個,下轄著陸軍第1步兵營、海軍第1陸戰營、空軍第1傘兵營,之所以會這樣,自然是因為該團的榮譽性太強,國軍的陸海空三軍都想分享到一份,加上國軍統帥部考慮到對三軍的嘉獎,所以搞出了這麽一個“三軍混合團”,團長是原先南京軍第417特戰營營長盧欣榮,全團整整3500人,因為這是日本人規定的。按照規定,全團官兵三個月輪換回國,由下一批來自三軍的三個營進行接替。說到底,駐紮在樺太,雖然榮譽,但這地方畢竟是“鳥不拉屎”,榮譽歸榮譽,但也不能享受得太長久,時間長了,官兵們既想念家人也忍受不了這個極度荒涼苦寒的地方。
帶領榮譽第一團駐紮在庫頁島上,盧欣榮的心情是非常激動的,也非常感慨,他知道,自己腳下的這片土地,曾幾何時也是中華疆域,但現在,卻被日本人、蘇聯人兩大列強一南一北地進行瓜分,自己作為中國人,來到這片中華故土,卻是以“客人”身份來的,庫頁島雖然遠沒有台灣島富庶、迷人、重要,卻都是中華之地。盧欣榮是台灣人,以前是台籍日軍,投順南京軍後屢建功勳,他最望眼欲穿的就是國軍打回台灣、收複台灣,但他也知道,這件大事是欲速則不達的,收複台灣要比收複東北更加艱難,因為需要強大的海軍。蔣緯國特地派遣盧欣榮擔任榮譽第一團的團長,一是為了安撫他和他部下的那些台籍南京軍官兵,二是出於特殊的象征性意義,盧欣榮是台灣人,此時是中國第一支駐紮日本本土的部隊的指揮官,明顯很有特殊意義,第三個原因更簡單,中日議和停戰了,盧欣榮這種前台籍日軍接下來“英雄無用武之地”,所以改任為榮譽第一團團長,不過,第417特戰營還存在著,改為第417特戰隊,是榮譽第一團的團部直屬衛隊,在名義上是團部衛隊。
庫頁島此時從北緯五十度一分為二,北部屬於蘇聯,南部屬於日本,島上現在有三支軍隊,北部是蘇軍,南部是日軍和中國軍隊榮譽第一團,堪稱一個微型“三國”。島上日軍足有一個旅團,是第7師團第14旅團,總兵力約8000人。第7師團屬於駐紮在日本本土的日軍,該師團第14師團駐紮在庫頁島南部,第13旅團和師團的騎兵聯隊、炮兵聯隊、工兵聯隊等部隊駐紮在北海道。毋庸置疑,庫頁島上的日軍第14旅團既防賊一樣地防著島北的蘇軍,也防賊一樣地防著身邊的國軍榮譽第一團。
榮譽第一團的團部內,團長盧欣榮、副團長穀尋之、參謀長張朋、副參謀長徐振宇等幾個主要軍官圍聚在火爐邊,一邊烤著海鮮野味一邊閑聊。
“你們聽收音機了嗎?”徐振宇說道,“老毛子和小鬼子好像在齊齊哈爾不打了。”
穀尋之哈著熱氣:“知道,媽的,小鬼子不跟老毛子死磕,老毛子接下來就要打咱們的大部隊了。”
“是的,老毛子、小鬼子,都不是好東西!”張朋道,“最好打得都死光光才好!”
徐振宇無奈地搖頭:“但他們不肯打了呀!我們也沒辦法!”
盧欣榮端起一條烤得又焦又香的三文魚,咬了一口,凝神思索。
穀尋之感歎道:“要是有辦法挑動老毛子和小鬼子繼續死拚就好了!”
言者無意,聽者有心,盧欣榮腦子裏猛地閃過一個念頭,他一下子激動得把烤魚丟下,目光炯炯地看著穀尋之:“老穀,你剛才說什麽?”
穀尋之詫異地道:“團座,我說‘要是有辦法挑動老毛子和小鬼子繼續死拚就好了’。”
盧欣榮激動地站起身,一拍大腿:“挑動?說得好!挑動他們繼續打!”
“團座...”軍官們詫異地看著目光如炬的盧欣榮。
盧欣榮努力讓自己聲音不發抖:“弟兄們,你們難道忘了?我們可是偽裝日軍的高手!而現在,島嶼北部就有蘇聯人呢...”
軍官們紛紛感到醍醐灌頂,繼而激動起來:“對啊!我們可以偽裝成...”
“我們偽裝成日軍!去幹島北的老毛子!”盧欣榮激動不已,“挑動他們繼續打!”(m.101novel.com)